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所致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及直肠粘膜,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与溃疡,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故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尤为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一系列的遗传易感基因、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西药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类等药物,其中氨基水杨酸类以柳氮磺吡啶效果最佳,主要用于轻中型患者。但有恶心、消化不良、头痛、白细胞下降等,偶有引起关节痛、皮疹、溶血、蛋白尿及胰腺炎等不良反应。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支持治疗,但由于这两类药物毒性大、不良反应多,不能作长期治疗的用药。总结现有治疗存在的不足:疗程长、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且缺乏有效预防复发的措施,故研制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把结肠炎归属“泄泻”、“肠澼”、“痢疾”等范畴,认为与脾胃、肝肾、大小肠有关,其病因多见于饮食无度,宿食内停或喜膏梁厚味,呆胃滞脾,水化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或情志失调,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失其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或起居不慎,外邪乘虚而入,蕴结肠胃,气血失于流畅,反复发作导致脾肾两虚,故病变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程一般较长,常见胃虚弱之本虚与湿热蕴结之标实及寒热错杂之证,故治疗应寒热并用,消补兼施。
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四性与酸苦甘辛咸之五味。《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热以寒,治寒以热”。本发明采用寒温并用,将寒凉与温热之性的药物同处一方,取其相反之性而达相成之妙。辛味之药,具有辛散温通之效,能升能散,促脾升清,干姜辛温,以散在下之寒。苦味之药,具有趋下沉降清热解毒之功,降胃之浊气,黄连苦寒,以清在上之热。选用黄连、干姜,辛苦配伍,一寒一热,辛开苦降,一升一降,升清降浊,以顺畅中焦气机,振奋肠道功能。
本发明立足于实践,通过长时间、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以中医辨证治疗为本,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特点进行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充分发挥经方优势,取寒、温学派学术思想之长,提出以寒热药物配伍,互制其偏,调节气机,使升降有序,以恢复其常态,具体采用寒温并用,清火与温补相结合的临床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主要包括的成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黄连6-10份、干姜6-100份。
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以下中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黄连6-100份,干姜6-100份,党参10-50份,白术15-30份,秦皮10-20份,乌梅20-100份,炙甘草10-30份,木香10-30份,山楂炭10-50份,葛根20-200份,茯苓20-80份,白芍10-50份,佛手10-50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以下中药的一种或多种:黄连6-100份,干姜6-100份,党参10-50份,白术15-30份,秦皮10-20份,乌梅20-100份,炙甘草10-30份,木香10-30份,山楂炭10-50份,葛根20-200份,茯苓20-80份,白芍10-50份,佛手10-50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以下中药的一种或多种:黄连6-100份,干姜6-100份,白芍10-50份,黄芩10-50份,生扁豆10-50份,木香6-50份,法半夏10-30份,泽泻10-50份,大枣6-30份,炙甘草6-40份,炒槐米10-35份,地榆炭10-45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以下中药的一种或多种:黄连6-100份、干姜6-100份、党参30-50份,黄芩10-30份,炒白术30-50份,山药30-100份,枳壳10-30份,柴胡20-40份,香附30-50份,白芍30-80份,延胡索30-40份,三七粉30-45份,地榆炭30-50份,肉豆蔻45-60份,吴茱萸20-30份,木香10-25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水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胶囊、片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以上所述药物加400-600ml清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二次煎液,即成水剂;将所述的混合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混匀,干燥,粉碎,混匀,干燥,加适量辅料制作成颗粒型、散剂、丸剂、胶囊、片剂。如作颗粒剂,则加入糊精45-60g,制成颗粒;丸散剂可将颗粒打粉并用蜂蜜和成蜜黏合,每丸重量6-9g;若作为胶囊剂型可装入糖衣大号胶囊,每粒1g;若作为片剂型则加入0.5-1%硬脂酸镁,2-3%滑石粉,压制成片,高效包衣机包衣得片剂,即得,每片1-2g。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0-20g,一日2-3次。
本发明针对现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中医辨证,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故采用寒温并用、清火与温补相结合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该方案以中医“寒温并用”为指导大法,根据病情随证进行药物及药量的加减,提炼出核心药物组成寒温并用基础方:黄连、干姜。临床根据疾病或偏虚、或偏实、或偏寒、或偏温、或夹有瘀血、湿热、阴虚、肝郁之具体特点而随证加减以下药物:木香10-30份,白芍10-50份,黄芩10-30份,炙甘草6-40份,党参10-50份,白术15-30份,秦皮10-20份,乌梅20-100份,木香10-30份,山楂炭10-50份,葛根20-200份,茯苓20-80份,佛手10-50份,生扁豆10-50份,法半夏10-30份,泽泻10-50份,大枣6-30份,炒槐米10-35份,地榆炭10-45份,川楝子10-20份,炒薏苡仁30-80份,炒芡实30-50份,枳壳10-50份,槟榔10-50份,吴茱萸10-15份,肉桂20-30份,败酱草30-60份,穿心莲30-45份,藿香20-40份,佩兰20-40份,白蔻仁20-40份,延胡索30-40份,三七粉30-45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药物配方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可将本发明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水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胶囊、片剂。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主要包括的成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黄连8份,干姜8份,党参15份,白术20份,秦皮15份,乌梅、炙甘草、木香各8份,山楂炭、葛根各15份,茯苓12份,白芍、佛手各15份。
所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以上所述药物加400-600ml清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二次煎液,即成水剂;将所述的混合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混匀,干燥,粉碎,混匀,干燥,加适量辅料制作成颗粒型、散剂、丸剂、胶囊、片剂。如作颗粒剂,则加入糊精45-60g,制成颗粒;丸散剂可将颗粒打粉并用蜂蜜和成蜜黏合,每丸重量6-9g;若作为胶囊剂型可装入糖衣大号胶囊,每粒1g;若作为片剂型则加入0.5-1%硬脂酸镁,2-3%滑石粉,压制成片,高效包衣机包衣得片剂,即得,每片1-2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0-20g,一日2-3次。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主要包括的成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黄连、干姜各10份,党参15份,黄芩、白芍各12份,生扁豆、木香各10份,法半夏9份,泽泻6份,大枣10枚,炙甘草3份,炒槐米15份,地榆炭12份。
所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以上所述药物加400-600ml清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二次煎液,即成水剂;将所述的混合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混匀,干燥,粉碎,混匀,干燥,加适量辅料制作成颗粒型、散剂、丸剂、胶囊、片剂。如作颗粒剂,则加入糊精45-60g,制成颗粒;丸散剂可将颗粒打粉并用蜂蜜和成蜜黏合,每丸重量6-9g;若作为胶囊剂型可装入糖衣大号胶囊,每粒1g;若作为片剂型则加入0.5-1%硬脂酸镁,2-3%滑石粉,压制成片,高效包衣机包衣得片剂,即得,每片1-2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0-20g,一日2-3次。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主要包括的成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黄连6份、干姜6份、法半夏10份、黄芩12份、人参6-9份、炙甘草9份、大枣7枚,白芍20-30份,木香9份、川楝子6份,炒薏苡仁30份、炒芡实30份;枳壳12份、槟榔9份。
所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以上所述药物加400-600ml清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二次煎液,即成水剂;将所述的混合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混匀,干燥,粉碎,混匀,干燥,加适量辅料制作成颗粒型、散剂、丸剂、胶囊、片剂。如作颗粒剂,则加入糊精45-60g,制成颗粒;丸散剂可将颗粒打粉并用蜂蜜和成蜜黏合,每丸重量6-9g;若作为胶囊剂型可装入糖衣大号胶囊,每粒1g;若作为片剂型则加入0.5-1%硬脂酸镁,2-3%滑石粉,压制成片,高效包衣机包衣得片剂,即得,每片1-2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0-20g,一日2-3次。
[]实施例4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主要包括的成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干姜9份,黄连9份,党参30份,黄芩6份。
所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以上所述药物加400-600ml清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二次煎液,即成水剂;将所述的混合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混匀,干燥,粉碎,混匀,干燥,加适量辅料制作成颗粒型、散剂、丸剂、胶囊、片剂。如作颗粒剂,则加入糊精45-60g,制成颗粒;丸散剂可将颗粒打粉并用蜂蜜和成蜜黏合,每丸重量6-9g;若作为胶囊剂型可装入糖衣大号胶囊,每粒1g;若作为片剂型则加入0.5-1%硬脂酸镁,2-3%滑石粉,压制成片,高效包衣机包衣得片剂,即得,每片1-2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0-20g,一日2-3次。
[]实施例5
患者,男,32岁,反复发作腹泻、腹痛、粘液血便2年余。确诊为降结肠炎。结肠镜检在降结肠中段有l.Ocmxl.2cm,0.3cmx0.5cm两处溃疡面,经用中西药治疗年余,疗效不佳。兼见面色姜黄,形体消度,院腹胀闷,纳差,乏力,舌苔薄黄。大便常规:黏液血便,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2x1012/L,白细胞12x1012/L,血沉20mm/h。辨证属寒热夹杂泄泻,
党参15g,黄芩、白芍各12g,黄连、干姜、生扁豆、木香各10g,法半夏9g,泽泻6g,大枣10枚,炙甘草3g,加妙钱米12g,地榆炭10g,焦三仙各15g。45剂,水剂,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
服药后症状消失,镜检溃疡面愈合,各项指标均正常。
[]实施例6
患者,42岁,腹泻伴间断性腹痛7年,腹痛以脐周及脐下为主,伴肠鸣,大便不成形,每日一次。自诉经常服用诺氟沙星胶囊和庆大胶囊,服药期间腹泻、腹痛症状可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减少,但停药后即恢复如前,舌淡苔薄润微黄,脉濡缓。辨证寒热错杂中焦。
黄连9g、干姜9g、法半夏9g、人参9g、黄芩9g、炙甘草9g、生甘草6g、大枣5枚、炒薏苡仁30g。5剂,水剂,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
服药后诉腹泻症状明显好转,无腹痛,大便次数减少,一日一次。前方去生甘草继续服用七剂,患者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实施例7
患者,男,42岁。腹痛、腹泻10余年,大便每天4~5次,不成型,多为水样便,时夹黏液及脓血。腹平软,肝脾未及,左下腹压痛阳性。兼见腹部怕凉、手心发热、口干不欲饮、纳可、寐差。舌胖红有裂纹、苔薄黄,脉弦滑。大便细菌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肠镜可见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出血点,夹有黏液,未见溃疡。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疗效不显著。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腹泻,证属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寒热夹杂。
黄连6g、干姜6g,党参、茯苓、白芍各15g,香附12g,黄芩、白术各9g,甘草6g。30剂,水剂,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
1月后复诊,大便每天1~2次,有时成形,偶尔便前左下腹不适,大便常规正常。按上方加减配药丸常服调理。
[]实施例8药效学实验
黄连、干姜各60份,按以上所述水剂制备方法制成水剂后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中药组继续行灌胃。
1.本发明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疾病指数(DAI)的影响
设定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三个组别,每组9只小鼠。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从第1天开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3天,中药组从第一天开始给予中药(3.6mg/kg/d)灌胃,连续灌胃13天。从第8天开始,模型组和中药组开始给予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空白组给予自来水自由饮用。每天记录小鼠DAI评分(表2)。
表1 DAI评分标准
表2 DAI评分
注:第1-7天预防性给药,第8-13天给予DSS造模,同时给予药物
干预。#与空白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前7天的预防性给药期间,药物对小鼠并没有明显毒性。模型组和中药组从第8天开始给予3%DSS造模,中药组继续给予中药干预。第8、10、11、12、13天模型组DAI均比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第10、12、13天DAI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预防性给予中药干预可以显著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疾病程度。
2.本发明药物组合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
评分的影响:
给药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结肠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HE染色,然后计算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表3)。
表3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
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组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而中药组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本中药组合可以显著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局部病理损伤,保护肠粘膜,起到了显著地预防效果。
3.本发明药物组合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给药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小鼠全血,肝素钠抗凝,4℃3000r/min*15min离心,取上清,然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表4)
表4小鼠血浆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
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组血浆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而中药组血浆IL-6/TNF-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本中药组合可以显著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血浆促炎因子的含量,起到了显著地预防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