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5152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杀虫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家庭的独立性、封闭性、个性化和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呈多样化发展,饲养宠物在我国都市中蓬勃兴起。近年来,我国的宠物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保守估计,国内仅宠物犬的饲养量就已经超过了1000万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宠物饲养数量也已达到百万只的级别。伴随着宠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宠物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跳蚤、牛蜱、螨虫、皮肤病、鼠疫、莱姆病等由宠物和猫带来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和人畜共患病也越来越多。由于人和宠物在生活中非常亲近,这些病虫很容易通过宠物在家庭成员中进行二次传播。对宠物进行体外药剂杀虫,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快捷、方便的方式,现有技术中各类药剂洗浴、药液喷雾或者滴剂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过。然而,虽然人们在动物体内外杀虫剂的研究上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是,一方面,由于寄生虫抗药性的产生,现有的杀虫剂的施用效果逐年减弱,不得不每年增加杀虫剂用量,这不仅造成了成本的提高,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越来越大的威胁;另一方面,现有杀虫剂异味较大,施用后无论是对于动物,特别是对于每日与人类长期接触的宠物,还是施用者而言,都有较为严重的感官刺激。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莫昔克丁滴剂,所述的滴剂中通过将莫昔克丁,以及吡虫啉等具有杀虫效果的成分复配使用,因而使得本发明滴剂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同时,本发明中,以丙二醇、辣木籽油、桉叶油为透皮剂,其中辣木籽油和桉叶油为具有芳香味天然植物精油,可以掩盖滴剂中的异味,提高使用者的感官。莫昔克丁:莫昔克丁是一种大环内酯类驱虫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性,同时,莫昔克丁对皮肤无刺激性,对动物的安全性高。辣木籽油:辣木(MoringaoleiferaLam)又称鼓槌树,为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热带多年生落叶乔木,因其树根具有辛辣味,故而得名辣木。辣木精油是从辣木干粉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挥发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其有良好的透皮作用。此外,据研究资料显示,辣木籽油具有抗菌、消炎、抗真菌等作用,对人体癣病、真菌病都有治疗作用。例如,现有技术:一种杀虫剂(申请号:201310107896.9)公开了将辣木树叶液与氮酮混合制备杀虫剂的技术方案。桉叶油:桉叶油,又称白千层脑、桉树脑,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在桉树油、玉树油、樟脑油、月桂叶油等物质中提取而来,广泛用于医药。桉叶油脂溶性强,近年来将其作为透皮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同时其也具有有一定防霉及杀菌防腐作用,经常作为抗寄生虫透皮药物的辅助药物。例如,现有技术:一种中西药复方透皮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210554917.7)公开了多拉菌素、桉叶油、氮酮制备治愈宠物皮癣的复方透皮溶液的技术方案。经发明人经大量研究发现,辣木籽油与桉叶油、莫昔克丁配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莫昔克丁的杀寄生虫作用;同时,经过透皮试验研究,发现丙二醇、辣木籽油与桉叶油的添加可显著提高莫昔克丁的透皮作用。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复方莫昔克丁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通过将本发明组分作为原料并混合以制备相应的滴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且所制得的滴剂杀虫效果好等优点。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的应用,本发明滴剂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因而能够用于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杀灭。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方莫昔克丁滴剂,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莫昔克丁0.5~5%;吡虫啉5~12%;丙二醇1~5%;辣木籽油1~4%;抗氧化剂0.1~0.5%;桉叶油0.5~2%;溶剂75~95%;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还进一步包括氯菊酯。可选的,本发明中,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本发明所述复方莫昔克丁由以下组分制成:莫昔克丁0.5~5%;吡虫啉5~12%;氯菊酯3~8%丙二醇1~5%;辣木籽油1~4%;抗氧化剂0.1~0.5%;桉叶油0.5~2%;溶剂75~90%。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抗氧化剂为BHA和/或BHT。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溶剂为α-吡咯烷酮;和/或二甲基亚砜;和/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或二甲基乙酰胺;和/或乙醇。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是由本发明中所述组分混合制备得到的。可选的,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吡虫啉以大部分溶剂溶解;2)将莫昔克丁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并继续搅拌混合;3)向步骤)所得溶液中加入丙二醇、辣木籽油以及桉叶油,并继续搅拌混合;4)将BHA和/或BHT以剩余溶剂溶解后,将所得溶液与步骤3)所得溶液混合,即得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还进一步包括在步骤2)加入莫昔克丁的同时,还加入氯菊酯,并共同搅拌混合的步骤。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继续搅拌混合的时间为20~30min。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4)中还进一步包括在将溶液混合后,将所得混合溶液进一步过滤的步骤。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在动物驱虫中的应用。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动物为家禽或家畜或宠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通过莫昔克丁、吡虫啉等药效成分复配使用,从而可以使得本发明滴剂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同时也不会产生抗药性;(2)本发明中,透皮剂含有天然植物油辣木籽油、桉叶油,能够有效改善本发明滴剂的使用感官;同时,本发明中,将桉叶油与辣木籽油配合使用,也能够有效提高本发明药效成分的渗透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对寄生虫等害虫的杀灭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本发明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是以莫昔克丁和吡虫啉等为药效成分的动物体内外杀虫滴剂,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滴剂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莫昔克丁0.5~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1.5、2、2.5、3、3.5或者4%等;吡虫啉5~12%,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6、8、10或者11%等;丙二醇1~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3或者4%等;辣木籽油1~4%,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3或者4%等;桉叶油0.5~2%,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1.5或者2%等;抗氧化剂0.1~0.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0.2、0.3或者0.4%等;溶剂75~9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78、80、83、85、90或者92%等;其中,所述莫昔克丁滴剂组分中,抗氧化剂为BHA和/或BHT;其中BHT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A为丁基羟基茴香醚;其中,所述溶剂为α-吡咯烷酮;和/或二甲基亚砜;和/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或二甲基乙酰胺;和/或乙醇。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滴剂还可以包括氯菊酯等其他药效成分,这种包括氯菊酯的复方莫昔克丁滴剂,按照原料重量百分数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莫昔克丁0.5~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1.5、2、2.5、3、3.5或者4%等;吡虫啉5~12%,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6、8、10或者11%等;氯菊酯3~8%,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4、4.5、5、6或者8%等;丙二醇1~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3或者4%等;辣木籽油1~4%,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2.5或者3%等;抗氧化剂0.1~0.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0.2、0.3或者0.4%等;桉叶油0.5~2%,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1.5或者2%等;溶剂75~9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82、85、87或者89%等;同样的,所述莫昔克丁滴剂组分中,抗氧化剂为BHA和/或BHT,;其中BHT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A为丁基羟基茴香醚;其中,所述溶剂为α-吡咯烷酮;和/或二甲基亚砜;和/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或二甲基乙酰胺;和/或乙醇。本发明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的制备方法较为简易,是将各组分原料混合即能够制得本发明滴剂的,具体的:本发明中作为溶剂使用的溶剂是分为两部分使用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步骤1)中用于将吡虫啉通过搅拌溶解,剩余的少部分是在步骤4)中用于溶解BHA和/或BHT;而在步骤2)中,由于本发明滴剂的主要的原料组分有两种,因而在此步骤的制备方法上也有所差异,具体的,如果原料组分中不包含氯菊酯,则此步骤中,仅需将莫昔克丁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并进一步搅拌混合;如果原料组分中包含氯菊酯,则将莫昔克丁以及氯菊酯共同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并进一步搅拌混合;步骤3)中,是将作为透皮剂的丙二醇、辣木籽油以及桉叶油加入混合溶液中,并继续搅拌混合,搅拌混合的时间优选为20min;步骤4)则是将BHA和/或BTH以剩余部分的溶剂溶解后,加入之前的混合溶液中,并再次搅拌混合;在混合结束后,还可以将所得混合液经滤纸或滤布过滤,最终得到所述滴剂;所述滴剂进一步经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分装或者罐装,进行销售和使用。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可以总结为如下步骤:1)将吡虫啉以大部分溶剂溶解;2)将莫昔克丁,或者莫昔克丁和氯菊酯,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并继续搅拌混合;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丙二醇、辣木籽油以及桉叶油,并继续搅拌混合20~30min;4)将BHA和/或BHT以剩余溶剂溶解后,将所得溶液与步骤3)所得溶液混合,并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滤纸或滤布过滤,即得所述复方莫昔克丁滴剂。本发明所述滴剂可用于家禽、家畜等动物的体内外杀虫。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滴剂适用于家养宠物的体内外杀虫,例如可以用于猫、狗等的体内外杀虫。进一步优选的,以莫昔克丁2.5%,吡虫啉10%配比所制得的滴剂更适合于宠物狗的体内外杀虫;以莫昔克丁1%,吡虫啉10%配比所制得的滴剂更适合于宠物猫的体内外杀虫。在具体使用方法上,可以将滴剂滴于寄生虫寄生处,或者还可以将滴剂溶解后,采用药浴的方式进行大面积的体内外杀虫。实施例1按照重量百分数:2.5%莫昔克丁,10%吡虫啉,2%丙二醇,2%辣木籽油,0.1%BHT,1%桉叶油,以及余量的α-吡咯烷酮,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莫昔克丁滴剂:1)将吡虫啉以大部分α-吡咯烷酮溶解;2)将莫昔克丁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并继续搅拌混合;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丙二醇、辣木籽油以及桉叶油,并继续搅拌混合20~30min;4)将BHT以剩余α-吡咯烷酮溶解后,将所得溶液与步骤3)所得溶液混合,并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滤纸或滤布过滤,即得实施例1的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实施例2按照重量百分数:1%莫昔克丁,10%吡虫啉,2%丙二醇,2%辣木籽油,0.1%BHT,1%桉叶油,以及余量的α-吡咯烷酮,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得到实施例2的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实施例3按照重量百分数:2.5%莫昔克丁,10%吡虫啉,5%氯菊酯,2%丙二醇,2%辣木籽油,0.1%BHT,1%桉叶油,以及余量的α-吡咯烷酮,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莫昔克丁滴剂:1)将吡虫啉以大部分α-吡咯烷酮溶解;2)将莫昔克丁和氯菊酯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并继续搅拌混合;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丙二醇、辣木籽油以及桉叶油,并继续搅拌混合20~30min;4)将BHT以剩余α-吡咯烷酮溶解后,将所得溶液与步骤3)所得溶液混合,并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滤纸或滤布过滤,即得实施例3的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实施例4按照重量百分数:1%莫昔克丁,10%吡虫啉,5%氯菊酯,2%丙二醇,2%辣木籽油,0.1%BHT,1%桉叶油,以及余量的α-吡咯烷酮,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按照实施例3所述方法制备得到实施例4的复方莫昔克丁滴剂。实验例1患病犬只治疗效果宠物场选择病史、病情(均为经兽医诊断患有犬螨病的犬只)相当的患病犬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试验组1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按每5kg体重给予1ml,滴于犬背部肩胛骨之间,用药1次,观察治愈情况;试验组2给予本发明实施例3,按每5kg体重给予1ml,滴于犬背部肩胛骨之间,用药1次,观察治愈情况;对照组犬不用药,观察病发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1、试验组2病犬用药后,第2天症状明显好转,或虫减少,患犬抓痒次数明显减少,脱毛停止,皮肤颜色由潮红转为粉红,炎症症状减轻,3天虫粪减少第4天皮炎基本消失,开始长出新毛,无抓痒现象,第7天后,皮肤颜色转为正常,无破损,而对照组患犬症状每日症状无明显改善,呈加重状态发展。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实验犬只饮水饮食均正常,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在用药过程中,发现本发明滴剂的并无农药异味,感官良好。实验例2本发明滴剂杀虫效果在某宠物市场,随机选取500只健康的12~24月龄的宠物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0只;试验药物: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4;阳性对照药物1:实施例2不添加含天然植物精油的透皮制剂的药物,即:1%莫昔克丁,10%吡虫啉,0.1%BHT,以及余量的α-吡咯烷酮,按照实施例2方法制备。阳性对照药物2:实施例4不添加含天然植物精油的透皮制剂的药物,即:1%莫昔克丁,10%吡虫啉,5%氯菊酯,0.1%BHT,以及余量的α-吡咯烷酮,按照实施例4方法制备。实验前,每组宠物猫体表进行清洗,清洁宠物猫体表;然后,分别在每只宠物猫的前胸部侵染100只左右的猫蚤;然后,在侵染2d后,分别对第1-2组宠物猫以实施例2和实施例4的复方莫昔克丁滴剂进行治疗;第3组给予阳性对照药物1进行治疗;第4组给予阳性对照药物2进行治疗;第5组宠物猫不接受治疗,仅以清水清洗;治疗方法如下:将2.5g本发明实施例的复方莫昔克丁剂按照1:100的比例与水混合,然后在侵染部位及周边部位进行药浴治疗。分别在给药24、48以及72h对各组宠物猫的猫蚤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感染结果,判定标准:每只宠物猫在检查过程中,如果视野目标内猫蚤的数量超出100只,则记为无效;如果视野猫蚤的数量为30~50只,则记为有效;如果视野内未出现猫蚤,则记为痊愈。治疗效果对照如下:由上述对照可知,在用药24h后实验组1~4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未用药组,说明本发明的对驱杀体内外寄生虫是有效的。同时,由实验数据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4,用药72h后,有效率可达100%,治愈率分别为98%和100%。而实验组3和实验组4用药72h后有效率仅为83%和86%,治愈率仅为79%和83%;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3和实验组4,说明本发明在添加透皮剂后,其驱虫药效作用可显著增强,发生此效果的机理推断,一方面是透皮的作用,促进了药物更多的进入动物机体,药物的利用度提升,另外本发明所用的透皮剂成分桉叶油和辣木籽油本身就有比较良好的驱虫作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宠物猫饮水饮食均正常,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在用药过程中,发现本发明滴剂的异味较小,感官较好。实验例3渗透性效果取乳猪腹部已剃毛的皮肤,并除去皮下脂肪、组织和毛细血管,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擦干待用;取适量莫昔克丁,并以α-吡咯烷酮溶解,并使得莫昔克丁的浓度为2.5%,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丙二醇、桉叶油和辣木籽油,并使得三者浓度分别为2%、1%和2%,并将所得混合溶液作为释放剂,接受剂为空白α-吡咯烷酮溶剂;在常温下,进行皮肤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释放剂用量为2ml,接受剂为7ml,实验温度为37℃,在第1、2、4、6、8、10、12h时间点分别取5.0ml接受液,同时补充等量接受液,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昔克丁含量,并计算出不同时间点莫昔克丁单位面积渗透量。结果如下:时间(h)单位面积渗透量(μg/cm2)159.392103.544135.486178.318203.9410248.6712279.71然后,取2份莫昔克丁,并以适量α-吡咯烷酮溶解,并使得莫昔克丁的浓度为2.5%;然后,分别以桉叶油(记为对照组1),辣木籽油(记为对照组2)和丙二醇(记为对照组3)作为渗透剂,并分别加入各份莫昔克丁溶液中;其中对照组1中,溶液中桉叶油的浓度为3.5%;对照组2中,溶液辣木籽油的浓度为4%;对照组3中丙二醇的浓度为4.5%;分别将三组溶液分别作为释放剂,接受剂为空白α-吡咯烷酮溶剂;并分别按照如上所述相同的方法进行莫昔克丁单位面积渗透量,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1的12h单位面积渗透量为189.45μg/cm2;对照组2的12h单位面积渗透量为179.31μg/cm2;对照组3的12h单位面积渗透量为162.19μg/cm2;。由此可见,本发明复合渗透剂的促渗透作用更好。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