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护理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73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护理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急性胃炎根据病因不同一般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化脓性、腐蚀性四种。其中以单纯性胃炎最常见。单纯性胃炎的病因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有害物质通过血液到达胃粘膜引起炎症者称为内源性病因,常见有病毒和细菌,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肝硬化、尿毒症等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属于内源性病因范畴。通过口腔进入胃内引起胃粘膜急性炎症者,称外源性病因,常见有化学性(药物)、物理性(温度的和机械的)因素、微生物感染或者细菌毒素引起胃粘膜损伤均属于外源性范围。这两种病因引起的共同病例改变主要为胃粘膜充血,水肿,黏液增多,胃粘膜的表面有片状渗出物覆盖,粘膜上有点状出血和糜烂。患者发病一般在进食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常有上腹疼痛、嗳气、呕吐以及食欲减退等。常因伴发急性肠炎而有腹泻,严重者有发热、脱水、酸中毒,偶可有呕血或黑便。西医治疗一般以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即三联疗法,制酸抗感染为主,基本只能缓解或者解除症状,并且长期服用抗生素,有伤胃气,导致患者不思饮食,营养不良,身体更加虚弱。技术实现要素: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护理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护理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黄连、熟地黄、马齿苋、麦冬、半夏、吴茱萸、枸杞、白术、乌梅、紫苏叶、佛手花、石斛、路路通、雪里开、穿心莲、绞股蓝、葛根、川楝子、鱼腥草、仙人掌、甘草、枳实、黄柏、藿香、黄芩、川芎、佩兰、何首乌、青皮、厚朴、金银花、垂盆草组成。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黄连8-13份,熟地黄3-5份,马齿苋1-3份,麦冬5-10份,半夏3-4份,吴茱萸5-8份,枸杞12-15份,白术10-16份,乌梅3-8份,紫苏叶5-12份,佛手花12-17份,石斛4-6份,路路通8-12份,雪里开3-4份,穿心莲12-15份,绞股蓝5-9份,葛根7-12份,川楝子4-9份,鱼腥草15-20份,仙人掌10-15份,甘草8-12份,枳实2-5份,黄柏3-7份,藿香11-14份,黄芩9-15份,川芎3-6份,佩兰5-10份,何首乌13-16份,青皮3-10份,厚朴8-13份,金银花3-5份,垂盆草1-3份。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黄连8份,熟地黄5份,马齿苋1份,麦冬10份,半夏3份,吴茱萸5份,枸杞12份,白术16份,乌梅3份,紫苏叶12份,佛手花12份,石斛6份,路路通8份,雪里开3份,穿心莲15份,绞股蓝5份,葛根10份,川楝子9份,鱼腥草15份,仙人掌15份,甘草8份,枳实5份,黄柏3份,藿香14份,黄芩9份,川芎6份,佩兰5份,何首乌16份,青皮10份,厚朴8份,金银花5份,垂盆草1份。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黄连13份,熟地黄3份,马齿苋3份,麦冬5份,半夏4份,吴茱萸8份,枸杞15份,白术10份,乌梅8份,紫苏叶5份,佛手花17份,石斛4份,路路通10份,雪里开4份,穿心莲13份,绞股蓝6份,葛根12份,川楝子4份,鱼腥草20份,仙人掌10份,甘草12份,枳实2份,黄柏7份,藿香11份,黄芩15份,川芎3份,佩兰10份,何首乌13份,青皮3份,厚朴13份,金银花3份,垂盆草3份。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黄连9份,熟地黄4份,马齿苋2份,麦冬6份,半夏4份,吴茱萸7份,枸杞13份,白术11份,乌梅4份,紫苏叶6份,佛手花13份,石斛5份,路路通12份,雪里开3份,穿心莲12份,绞股蓝9份,葛根7份,川楝子5份,鱼腥草18份,仙人掌11份,甘草9份,枳实4份,黄柏6份,藿香12份,黄芩13份,川芎4份,佩兰6份,何首乌14份,青皮5份,厚朴10份,金银花4份,垂盆草2份。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护理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熟地黄功能主治:性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现代研究,具有抗渗出、抗炎、抗真菌作用。马齿苋利水消肿,降低血压。马齿苋含有大量的钾盐,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钾离子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扩张,阻止动脉管壁增厚,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糖代谢过程、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它还含有一种叫做3-W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枸杞,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明目消翳,润肺止咳。主治肾虚骨痿,阳痿遗精,久不生育,早老早衰,须发早白,血虚萎黄,产后乳少,目暗不明,内外障眼,内热消渴,劳热骨蒸,虚痨咳嗽,干咳少痰等病证。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与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紫苏叶: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脾经。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佛手花:性味:微苦;微温。归经:入肝;胃经。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快隔。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益肾的功效,用于热伤津液,低热烦渴,舌红少苔;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呕逆少食,胃脘隐痛,舌光少苔;肾阴不足,视物昏花等证。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雪里开:辛苦,温,无毒。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抗菌消炎,对头、胃、腹、肌肉及关节等疼痛均有止痛作用,亦治气管炎,疔疮肿痛,跌打损伤。穿心莲:味苦,性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等证。绞股蓝:味甘、苦,性微寒;归肺经、脾经、肾经。能益气,安神,降血压,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服绞股蓝后,肠胃蠕动加快,食欲增加耐饥渴的时间长,既治便秘又治便溏。对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反应能保持适当的平衡,对中枢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优良的镇痛、安眠、抗紧张的功效。在降低心肌壁紧张、缓和脑血管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基础上,能增强心脑活力,加大冠状动脉流量,缓和动脉硬化,促使整体循环更加旺盛而流畅。实验证明,不忌食肥腻而服绞股蓝组,与忌肉不服绞股蓝组,定期检查比较,体内胆固与中性脂肪含量相近。由此可见绞股蓝对人体内脂肪有良性转化调节作用。服绞股蓝与不服的老鼠比较,其游泳时间约长31-57%,而体力恢复也快得多,人服绞股蓝后,体力精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即使疲倦了也易于恢复,从而工作效率大增。人体某部分机能虚弱,会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而形成支气管喘息、皮肤丘疹、关节疼痛等症,绞股蓝对这些病效果颇佳。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具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的功效。用于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临床上用来治疗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冠心病心绞痛,而且还具有降血糖作用。川楝子: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药效。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性农药的重要原料。川楝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鱼腥草:拉丁名houttuyniaeherba,味辛,性微寒,入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病吐脓,痰热咳喘,热毒血痢,湿热淋证,热毒疮痈,蛇虫要上等证。仙人掌:味苦,性寒;归心、肺、胃经。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主胃痛,痞块,痢疾,喉痛,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吐血,痔血,疮疡疔疖,乳痈,痒腮,癣疾,蛇虫咬伤,烫伤,冻伤。《陆川本草》载:“消炎解毒,排脓生肌。主治疮痈疖肿,咳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仙人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显着,而且对此菌的18个抗青霉素系也有高度的抑制作用。另外对枯草杆菌也有高度抑制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药理实验表面,甘草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并能增强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枳实:温;苦、辛、酸;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除下焦湿肿。《用药心法》记载黄柏:“治疮痛不可忍者。”黄柏含有大量生物碱类成分,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能够阻断神经节,对中枢神经有抑制的作用。藿香,辛,微温。如肺、脾、胃经。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腕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渍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黄芩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与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与离体气管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对豚鼠与小鼠的被动全身性变态反应以及豚鼠被动性皮肤变态反应,黄芩甙与黄芩素亦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多数试验证明,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甙元有解热作用。黄芩有解毒作用,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β-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下,黄芩甙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并与多种毒物结合所致。黄芩甙10毫克能提高士的宁的LD50达2.5倍,并且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增多。川芎,性味辛,温。入肝、胆经。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佩兰味辛,性寒,归脾、胃经,具有健胃、利尿、祛湿、调经、化瘀、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等功效,能够抑制呼吸,使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糖过多及引起糖尿诸症。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主要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青皮:味苦、辛,性温,入肝、胆、胃经,具有舒胆破气、消积化滞的作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小儿疳积,老人停食腹胀,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体内气体,又能舒张胃肠平滑肌,主要表现为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与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金银花,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垂盆草:来源: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干燥。性味:甘、淡,凉。归经:归肝、胆、小肠经。功能主治: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依据中医对具有治疗急性胃炎功效的辨证和中药材的配伍理论,结合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和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合理科学的搭配各味药材,形成本发明中药组方。本发明组方中黄连、马齿苋、绞股蓝、鱼腥草、穿心莲、垂盆草、金银花、何首乌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益气、安神,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佛手花疏肝理气、和胃快隔,仙人掌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为君药;半夏、吴茱萸、黄柏、黄芩、川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散寒止痛,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雪里开、藿香行气活血,葛根透疹止泻,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枳实、青皮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佩兰、厚朴健胃祛湿、调经、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臣药;熟地黄补血滋润、益精填髓,麦冬、乌梅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枸杞益精养血,白术健脾益气,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益肾为佐药;以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君臣佐使诸药配合,协同促进,相辅相成,最终达到舒肝和胃,破气消积,行气止痛的功效,从根本上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急诊护理外伤出血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黄连8份,熟地黄5份,马齿苋1份,麦冬10份,半夏3份,吴茱萸5份,枸杞12份,白术16份,乌梅3份,紫苏叶12份,佛手花12份,石斛6份,路路通8份,雪里开3份,穿心莲15份,绞股蓝5份,葛根10份,川楝子9份,鱼腥草15份,仙人掌15份,甘草8份,枳实5份,黄柏3份,藿香14份,黄芩9份,川芎6份,佩兰5份,何首乌16份,青皮10份,厚朴8份,金银花5份,垂盆草1份。实施例2: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急诊护理外伤出血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黄连13份,熟地黄3份,马齿苋3份,麦冬5份,半夏4份,吴茱萸8份,枸杞15份,白术10份,乌梅8份,紫苏叶5份,佛手花17份,石斛4份,路路通10份,雪里开4份,穿心莲13份,绞股蓝6份,葛根12份,川楝子4份,鱼腥草20份,仙人掌10份,甘草12份,枳实2份,黄柏7份,藿香11份,黄芩15份,川芎3份,佩兰10份,何首乌13份,青皮3份,厚朴13份,金银花3份,垂盆草3份。实施例3: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急诊护理外伤出血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黄连9份,熟地黄4份,马齿苋2份,麦冬6份,半夏4份,吴茱萸7份,枸杞13份,白术11份,乌梅4份,紫苏叶6份,佛手花13份,石斛5份,路路通12份,雪里开3份,穿心莲12份,绞股蓝9份,葛根7份,川楝子5份,鱼腥草18份,仙人掌11份,甘草9份,枳实4份,黄柏6份,藿香12份,黄芩13份,川芎4份,佩兰6份,何首乌14份,青皮5份,厚朴10份,金银花4份,垂盆草2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1)取仙人掌、马齿苋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2)将其余药物成分去杂质洗净,置于容器内,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浸泡2-3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5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3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4)将步骤(1)制得的汁液,步骤(2)制得的滤液混合后,加入1-2倍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加热煮沸1小时,静置1.5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干燥,粉碎后制成80目细粉,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得片剂。急性毒性试验:受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的细粉,加纯化水,调制成稀糊,备用。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4g±2.5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试验过程: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稀糊,当灌胃剂量达到461.3g生药/kg剂量时,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5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的中药浸膏,最大给药量为461.3g生药/kg/d(LD50>461.3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2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的耐受剂量为临床病人的2289.1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长期毒性实验:试验目的:观察试验动物在长期食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后的毒性反应,评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基本安全性。受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的细粉,加纯化水,调制成稀糊,备用。试验动物:普通级SD大鼠180只,体重225g±11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无孕。方法与结果:将实验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30只,其中5组灌胃给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稀糊,剩余一组灌胃生理盐水(患者服用量的20倍);所有6组均连续灌胃180天,观察动物全身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处死后按操作规程检查各部位,并进行血液学,ALT、BUN及心、肝、脾、肺、肾、胃等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检查;经过长期喂食,6组大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发育良好。肉眼外观及主要脏器未见异常。外周血象及血清ALT、BUN与对照组比较无病理性改变。病理报告心、肝、脾、肺、肾、胃等均未有意义的改变,因此,认为经病理证实,对动物无慢性毒性表现。临床论证: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效果,2014年7月-2015年11月,门诊处随机选择20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15-53岁,平均(31.3±4.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之片剂,治疗组每日3次,每次3片,5天为一个疗程,3-6个疗程内完全恢复。对照组服用三九胃泰颗粒(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705),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服用半个月-1个月。疗效判断标准:治愈:胃脘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减少、其他症状减轻;无效: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同发病前一样,症状无改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表1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分析组别病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8512199%对照组10047242971%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试验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平均治愈率为99%,对照组为71%,治疗组比对照组高28个百分点,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新的、创造性的突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