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30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呼吸科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呼吸障碍,对这类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是医护人员经常使用的一种很重要且最常用的抢救手段。目前,医护人员常借助于人工呼吸器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人工呼吸,其市场上的呼吸器主要为气囊式呼吸器,气囊式人工呼吸器使用时通过医护人员将面罩扣在患者口部,然后通过手捏气囊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对于一些病患的突发病况情况下的应急抢救,其使用起来虽然方便,但是需要人为控制,难以把握用气量,同时也妨碍医务人员的相关救护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结构简单,无需人为挤压控制,同时能够模拟人为的挤压动作,使用方便,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架、缓冲气囊;所述基座上设有出气管孔,出气管孔内穿设有出气管,进一步出气管上连接有出气阀;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基座上部,支撑架对称设有竖杆,进一步竖杆顶端设置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进气管孔,进气管孔内穿设有进气管,进一步进气管上连接有进气阀;所述竖杆上设有移动条孔,进一步移动条孔连接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穿过移动条孔设有挤压座,连杆机构可以伸缩,进而可以用来调节挤压行程;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基座上方支撑架中间,缓冲气囊上部连接进气管,缓冲气囊下部连接出气管。

如上所述的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出气管连接有呼吸面罩。

如上所述的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挤压座设计为环形状,进一步挤压座内侧凹陷为弧形状,挤压座中间部位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凹槽对应的缓冲气囊上设有凸起头,进一步凸起头与凹槽卡合。

如上所述的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连杆机构连接电动机构,电动机构通过移动蓄电池控制,也可使用充电器直接连接电源。

如上所述的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竖杆顶端穿设有挤压片。

进一步,挤压片连接连杆机构,连杆机构通过带动挤压片向下挤压缓冲气囊,实现进气、出气作用。

进一步,挤压片中部设有气囊通孔,挤压片两侧设有竖杆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挤压座或挤压片挤压缓冲气囊,模拟人手的挤压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调节连杆机构的伸缩,实现控制挤压座或挤压片的挤压行程,进而实现气量控制。本发明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无需人为挤压,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危害,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取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挤压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挤压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中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中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结构挤压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包括基座1、支撑架、缓冲气囊2。

基座1上设有出气管孔3,出气管孔3内穿设有出气管4,进一步出气管4上连接有出气阀5。支撑架设置在基座1上部,支撑架对称设有竖杆6,进一步竖杆6顶端设置横梁7,横梁7上设有进气管孔8,进气管孔8内穿设有进气管9,进一步进气管9上连接有进气阀10。

竖杆6上设有移动条孔11,进一步移动条孔11连接有连杆机构12,连杆机构12穿过移动条孔11设有挤压座13,连杆机构12可以伸缩,进而可以用来调节挤压行程。挤压座13设计为环形状,进一步挤压座13内侧凹陷为弧形状。连杆机构12连接电动机构15,电动机构15通过移动蓄电池16控制,也可使用充电器直接连接电源。

缓冲气囊2设置在基座1上方支撑架中间,缓冲气囊2上部连接进气管9,缓冲气囊2下部连接出气管4,出气管4连接有呼吸面罩14。

本发明使用时,将进气管9连接供气管,患者带上呼吸面罩14,电动机构15带动连杆机构12挤压缓冲气囊2,模拟人手挤压作用,实现呼吸功能。同时可以调节连杆机构12与挤压座13连接段的长度从而实现挤压行程的控制,从而实现气量控制。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包括基座1、支撑架、缓冲气囊2。

基座1上设有出气管孔3,出气管孔3内穿设有出气管4,进一步出气管4上连接有出气阀5。支撑架设置在基座1上部,支撑架对称设有竖杆6,进一步竖杆6顶端设置横梁7,横梁7上设有进气管孔8,进气管孔8内穿设有进气管9,进一步进气管9上连接有进气阀10。

竖杆6上设有移动条孔11,进一步移动条孔11连接有连杆机构12,连杆机构12穿过移动条孔11设有挤压座13,连杆机构12可以伸缩,进而可以用来调节挤压行程。挤压座13设计为环形状,进一步挤压座13内侧凹陷为弧形状。挤压座13中间部位设有凹槽17,凹槽17对应的缓冲气囊2上设有凸起头18,进一步凸起头18与凹槽17卡合。连杆机构12连接电动机构15,电动机构15通过移动蓄电池16控制,也可使用充电器直接连接电源。

缓冲气囊2设置在基座1上方支撑架中间,缓冲气囊2上部连接进气管9,缓冲气囊2下部连接出气管4,出气管4连接有呼吸面罩14。

本发明使用时,将进气管9连接供气管,患者带上呼吸面罩14,电动机构15带动连杆机构12挤压缓冲气囊2,模拟人手挤压作用,实现呼吸功能。同时可以调节连杆机构12与挤压座13连接段的长度从而实现挤压行程的控制,从而实现气量控制。

实施例3: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医用自动可控量呼吸装置,包括基座1、支撑架、缓冲气囊2。缓冲气囊2设置在基座1上方支撑架中间,缓冲气囊2上部连接进气管9,缓冲气囊2下部连接出气管4,出气管4连接有呼吸面罩14。

基座1上设有出气管孔3,出气管孔3内穿设有出气管4,进一步出气管4上连接有出气阀5。支撑架设置在基座1上部,支撑架对称设有竖杆6,竖杆6顶端穿设有挤压片19。

挤压片19外围可以设计成圆形或方形等形状,挤压片19中部设有气囊通孔20,气囊通孔20内侧凹陷,从而实现与缓冲气囊2紧密的接触作用,挤压片19两侧设有竖杆通孔21,缓冲气囊2从气囊通孔20中穿过,竖杆6从竖杆通孔21中通过。

挤压片19连接连杆机构12,连杆机构12通过带动挤压片19向下挤压缓冲气囊2,实现进气、出气作用。连杆机构12连接电动机构15,电动机构15通过移动蓄电池16控制,也可使用充电器直接连接电源。

本发明使用时,将进气管9连接供气管,患者带上呼吸面罩14,电动机构15通过连杆机构12带动挤压片19挤压缓冲气囊2,模拟人手挤压作用,实现呼吸功能。同时可以调节连杆机构12与挤压片19连接段的长度从而实现挤压行程的控制,从而实现气量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