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53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血管瘤形成原因未明,有人认为是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本症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肝血管瘤的大小差异很大,小者仅数毫米,大者直径可超过20cm。一般将直径超过10cm者称为巨大血管瘤。约85%的肝血管瘤为单发,位于肝右叶,且常靠近肝表面,呈膨胀性生长,多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肉眼观呈暗红色或蓝紫色,可有不规则分叶状;镜检显示病变中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薄壁静脉腔,内衬单层上皮,腔隙之间有细的纤维隔。根据肿瘤中纤维化组织的多少可将其分为4型。

(1)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切面呈蜂窝状,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在大的病变中可见由于陈旧性出血或血栓形成后引起的中心纤维化区。此型最常见,临床上所说的肝血管瘤多指此型。

(2)硬化性血管瘤:血管腔塌陷或闭合,纤维组织增多,瘤体质硬。

(3)血管内皮细胞瘤:是源于肝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恶变,此型临床罕见。

(4)肝毛细血管癌血管腔狭窄,间隔纤维组织增生是其特点,此型国内少见。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则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气、胁胀痛等症状。西医学对此病治疗方法主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肝动脉结扎等。许多患者因此惧怕手术,求治于中医。本病属于中医学症瘕范畴。中医古籍对症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证候为倦怠乏力,气短神疲,右胁胀痛或刺痛,胃脘痞满,纳差食少,恶心欲呕,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医病因辨析如下:病程日久,正气耗伤,故倦怠乏力,气短神疲;痰湿中阻,故胃脘痞满,纳差食少,恶心欲呕;气血瘀滞,故右胁胀痛或刺痛;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也为气虚痰瘀内结之象。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20~30份、黄精15~20份、龙须参5~10份、天南星10~15份、钗子股15~20份、长前胡10~15份、商陆花10~15份、桂皮20~30份、游草10~15份、蒲葵子15~20份、红花10~15份、匙叶草5~10份、柴胡10~15份、知母10~15份、女贞子5~10份、百里香5~10份、东风橘5~10份。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可以为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20份、黄精15份、龙须参5份、天南星10份、钗子股15份、长前胡10份、商陆花10份、桂皮20份、游草10份、蒲葵子15份、红花10份、匙叶草5份、柴胡10份、知母10份、女贞子5份、百里香5份、东风橘5份。

也可以为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30份、黄精20份、龙须参10份、天南星15份、钗子股20份、长前胡15份、商陆花15份、桂皮30份、游草15份、蒲葵子20份、红花15份、匙叶草10份、柴胡15份、知母15份、女贞子10份、百里香10份、东风橘10份。

也可以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25份、黄精18份、龙须参8份、天南星12份、钗子股18份、长前胡12份、商陆花12份、桂皮25份、游草12份、蒲葵子18份、红花12份、匙叶草8份、柴胡12份、知母12份、女贞子8份、百里香8份、东风橘8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服用时,每次300ml,一天两次。

药理分析: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龙须参:味甘,微温。补气。主虚劳气怯。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钗子股:散风祛痰,解毒消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胸胁受伤,痈肿,喉头炎等。

长前胡:味苦;辛微寒。归肺经。宣散风热;降气祛痰。主风热感冒;咳喘痰黄;头痛;胸闷。

商陆花: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花。微苦、甘、平。归心、肾经。化痰开窍。主痰湿上蒙、健忘、嗜睡、耳目不聪。

桂皮:辛,温。入心、肝、脾、肾四经。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

游草:性平,味涩,无毒。解表散寒,通经络,利小便。治感冒,头痛身疼,疟疾,痹痛麻木,白带。

蒲葵子:味甘、苦;性平。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慢性肝炎,症瘕积聚。

红花:味甘,平,无毒。入心、肝经。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匙叶草:苦、辛、性寒。归肺、肝、大肠经。活血化瘀,清热止咳。主腹内血瘀痞块,劳伤咳嗽。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女贞子: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百里香:辛,微温。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止咳,降压。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高血压病。

东风橘:辛、苦,微温。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头痛,咳嗽,支气管炎,疟疾,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

本发明中,黄芪、黄精、龙须参益气固表;天南星、钗子股、长前胡、商陆花用于涤痰;桂皮、游草、蒲葵子、红花、匙叶草化瘀通络;柴胡、知母、女贞子温润补阳,调和冲任;百里香、东风橘祛风解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具有益气涤痰、化瘀通络、温阳祛邪等功效,特别适用于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

疗效判断: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为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患者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7-73岁,平均51岁。影像学表现较典型,随访1年以上无明显变化。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密切相关,瘤体小者(≤4cm)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在做B超或CT查体时发现。瘤体大者(>4cm)可压迫周围器官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肝区胀痛等不适。巨大血管瘤在查体时可有右上腹部包块、肝大等体征,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边界清楚,可有触痛,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血管瘤有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的可能,但自发性破裂者极少,可能的诱因是经皮肝穿刺活检或腹部外伤后出现。

2、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治疗后经B超或CT扫描检查对照,血管瘤全部消失,肝功能、胎甲球无异常,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明显进步:治疗后B超或CT扫描检查对照,根据肿瘤大小分别缩小为4~8毫米以上,肝功能、胎甲球无异常者。

无效:经B超或CT检查对照,肿瘤无变化者。

3、用药:采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每次300ml,一天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4、结果:治愈12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以下列举1个典型病例:

(1)宋女士,女,52岁,山东青岛人。2016年来我院就诊,当时患者症状为上腹部闷胀,肝区不适,偶有压迫感,纳差。曾按胃病治疗效不佳。遂进行复查重新确诊,肝功能正常,B超及CT检查均示:肝右叶上方可见2×1.6cm大小边缘光滑之肿块。根据中医辨证:患者脉细涩,舌质暗淡、苔白腻、食少欲呕,并伴随有右胁刺痛,辩证为气虚痰瘀。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五个疗程后瘤体缩小到1×0.8cm,坚持服用本发明中药三个月后,瘤体已消失,各项体征正常,随访半年内未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20份、黄精15份、龙须参5份、天南星10份、钗子股15份、长前胡10份、商陆花10份、桂皮20份、游草10份、蒲葵子15份、红花10份、匙叶草5份、柴胡10份、知母10份、女贞子5份、百里香5份、东风橘5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30份、黄精20份、龙须参10份、天南星15份、钗子股20份、长前胡15份、商陆花15份、桂皮30份、游草15份、蒲葵子20份、红花15份、匙叶草10份、柴胡15份、知母15份、女贞子10份、百里香10份、东风橘1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25份、黄精18份、龙须参8份、天南星12份、钗子股18份、长前胡12份、商陆花12份、桂皮25份、游草12份、蒲葵子18份、红花12份、匙叶草8份、柴胡12份、知母12份、女贞子8份、百里香8份、东风橘8份。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3的配方,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治疗气虚痰瘀型肝血管瘤的中药制剂: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服用时,每次300ml,一天两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