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9291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可定为发热。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发热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发热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发热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木通、白术、甘草、红参、附子、麦冬、五味子、葛根、桑叶、薏苡仁、佩兰、黄芩、滑石、薄荷、芦根、陈皮、当归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发热。其中选用麻黄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能,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选用桂枝是因为其性味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能,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选用杏仁是因为其性味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选用茯苓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胀痛,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选用猪苓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平,入脾、肾、膀胱经,有利尿渗湿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选用泽泻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入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肛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选用木通是因为其性味苦,凉,入心、小肠、膀胱经,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的功能,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选用白术是因为其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能,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选用甘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痈,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选用红参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温,入脾、肺、心经,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能,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知,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选用附子是因为其性味辛甘,热,有毒,入心、脾、肾经,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的功能,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选用麦冬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清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选用五味子是因为其性味酸,温,入肺、肾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的功能,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选用葛根是因为其性味甘辛,平,入脾、胃经,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的功能,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喝,泄泻,痢疾,癍诊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选用桑叶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寒,入肺、肝经,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能,治风湿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选用薏苡仁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能,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选用佩兰是因为其性味辛,平,入脾、胃经,有清暑,辟秽,化湿,调经的功能,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选用黄芩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能,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选用滑石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祛湿解暑的功能,治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选用薄荷是因为其性味辛,凉,入肺、肝经,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的功能,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选用芦根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功能,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选用陈皮是因为其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选用当归是因为其性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能,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难便,赤痢后重,痈疽疮疡,金疮,跌扑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分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麻黄20-30克,桂枝20-30克,杏仁20-30克,茯苓20-30克,猪苓20-30克,泽泻20-30克,木通20-30克,白术20-30克,甘草5-15克,红参15-25克,附子15-25克,麦冬15-25,五味子5-15克,葛根5-15克,桑叶5-15克,薏苡仁10-14克,佩兰4-8克,黄芩5-15克,滑石10-20克,薄荷3-6克,芦根25-35克,陈皮5-15克,当归5-15克。

优选为:

麻黄25克,桂枝25克,杏仁25克,茯苓25克,猪苓25克,泽泻25克,木通25克,白术25克,甘草10克,红参20克,附子20克,麦冬20,五味子10克,葛根10克,桑叶10克,薏苡仁12克,佩兰6克,黄芩10克,滑石15克,薄荷5克,芦根3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

2、桂枝:用水稍浸泡,捞出,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

3、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皱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

4、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

5、猪苓: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

6、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凉,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7、木通: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晒干;

8、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9、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

10、红参:取原药材,润透,切薄片,干燥;

11、附子:用水浸泡,捞出,切片,晾干;

12、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13、五味子:筛去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

14、葛根: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片,晒干;

15、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

16、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残留皮壳、杂质;

17、佩兰: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捞出,稍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

18、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切片,晒干;

19、滑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0、薄荷: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21、芦根: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22、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变黑的果皮,抢水洗净,润软,切丝,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23、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切片晒干。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木通、白术、甘草、红参、附子、麦冬、五味子、葛根、桑叶、薏苡仁、佩兰、黄芩、滑石、薄荷、芦根、陈皮、当归放入煎药容器内,加水8倍量,浸泡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6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分为3剂服用。

组方中郁金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能为君药;茯苓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能;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能,二者为臣药,三味药共同发挥发汗平喘,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泄热的作用,治疗发热效力全面,且以发汗平喘,渗湿利水,泄热为主可治本,甘草有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为佐药,麦冬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能为使药,与下余诸药是治标。

本发明药物具有发汗平喘,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泄热的功能,用于治疗发热,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两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发热门诊患者共49例。

2、诊断标准

发热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中、晚各服1次,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发热症状消失,体质恢复正常,痊愈;

好转:患者乏力,肝痛,腹胀,肝脏肿大的现象减轻,发热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逐步恢复;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发热患者49例,结果显效40例,显效率为81.6%,好转6例,好转率为12.3%,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