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超用中药助影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97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b超用中药助影剂。
背景技术
:超声图像诊断是医学中重要诊断方法之一。超声波对物质有三大作用:一是机械作用,由于超声波能量巨大,往往使物质粒子作高频率机械振动,因而产生击碎、凝聚、搅拌效应。二是温热作用,超声波作用于物质时,其能量为物质所吸收,因而使物质温度升高现象。三是空化作用,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上时,在液体内应力薄弱的区域(如有微观气泡等)由于声压巨大变化而变得稀疏,这时在周围液体分子拉力作用下,形成一个小的空腔,即为空化作用。这种空腔停留时间并不长,在巨大声压作用下又崩溃,由于空腔形成与消失,产生大量气泡将影响超声诊断效果,所以,消除气泡是超声助影剂的主要作用。目前,很多胃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但此两项检查均有一定损伤和痛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易普及检查,尤其小儿、孕妇、年老体弱者不易接受,另无症状者也不易接受,导致一些误诊误治,甚至出现消化道穿孔或大出血才来诊治,耽误了治疗时机。b超检查虽然具有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但由于其对部分胃肠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差,一直无法被更多的胃肠疾病采用。对于b超胃肠助影剂,现有技术记载了由海螵蛸细粉80%及白芨20%的100目细粉混合制备的助影剂,对胃肠疾病具有收敛、止酸作用,但不足之处是患者服用助影剂后产生强回声光点不足,反射效果不佳,胃壁层次显示不清晰;患者服用此助影剂后,胃酸反应强烈,有痛感和不适感,不利于胃肠的超声造影,对胃出血患者不能应用此助影剂。为此,急要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的用于b超的中药胃肠助影剂。技术实现要素: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超用中药助影剂,该中药助影剂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b超用中药助影剂,制成所述中药助影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栀子8-13份,芦荟3-5份,苍术1-3份,蒲公英5-10份,没药5-10份,合欢皮13-16份,大芒萁3-10份,三七8-13份,青皮3-5份,枫荷梨1-3份,两面针5-10份,木棉花9-15份,莪术3-7份,佩兰3-4份,香构5-8份,厚朴12-15份,丝瓜络10-16份,瓦楞子3-8份,冬葵果5-12份,天竺桂12-17份,九层塔4-6份,黄连8-12份,黄芩3-4份,半枝莲12-15份,紫草5-9份,吴茱萸7-12份,半夏4-9份,陈皮15-20份,茯苓10-15份。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助影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栀子8份,芦荟5份,苍术1份,蒲公英10份,没药5份,合欢皮16份,大芒萁10份,三七8份,青皮5份,枫荷梨1份,两面针10份,木棉花15份,莪术3份,佩兰3份,香构5份,厚朴12份,丝瓜络16份,瓦楞子3份,冬葵果12份,天竺桂12份,九层塔6份,黄连8份,黄芩3份,半枝莲15份,紫草5份,吴茱萸10份,半夏9份,陈皮15份,茯苓15份。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助影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栀子13份,芦荟3份,苍术3份,蒲公英5份,没药10份,合欢皮13份,大芒萁3份,三七13份,青皮3份,枫荷梨3份,两面针5份,木棉花9份,莪术7份,佩兰4份,香构8份,厚朴15份,丝瓜络10份,瓦楞子8份,冬葵果5份,天竺桂17份,九层塔4份,黄连10份,黄芩4份,半枝莲13份,紫草6份,吴茱萸12份,半夏4份,陈皮20份,茯苓10份。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助影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栀子9份,芦荟4份,苍术2份,蒲公英6份,没药6份,合欢皮14份,大芒萁5份,三七10份,青皮4份,枫荷梨2份,两面针6份,木棉花10份,莪术5份,佩兰4份,香构7份,厚朴13份,丝瓜络11份,瓦楞子4份,冬葵果6份,天竺桂13份,九层塔5份,黄连12份,黄芩3份,半枝莲12份,紫草9份,吴茱萸7份,半夏5份,陈皮18份,茯苓11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助影剂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1)取所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加药材总重量的10-12倍的水,浸泡45-75分钟后,煎煮1次,煎煮时间3-3.5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8-10倍的水,煎煮第2次,煎煮时间2.5-3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6-8倍的水,煎煮第3次,煎煮时间2-2.5小时,滤过后,合并3次滤液,120目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12~1.15,得浓缩液,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80目细粉;(2)将步骤(1)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当辅料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本发明所提供的b超用中药助影剂,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栀子其性寒、味苦,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神农本草经》:“主治五内邪气,白癞,赤癞,疮疡......。”芦荟:苦、寒。归肝、大肠经。泻下,清肝,杀虫。用于热结便秘;肝火头痛;目赤惊风;虫积腹痛;疥癣;痔瘘;解巴豆毒。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sinicum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没药:又名末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打碎后,炒至焦黑色应用。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在东方是一种活血、化瘀、止痛、健胃的中药,来自产地古代阿拉伯及东非一带。《北史》中即有记载,说是来自西域漕国。在西方,没药是一种据说有神奇疗效的药物。希伯来人将没药树枝制作成各种芳香剂、防腐剂和止痛剂。旧约时期,常被做成油膏,涂抹在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合欢皮:味甘,性平。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用于心神不安,解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大芒萁:别名大羽芒萁。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性味微甘;平;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蜈蚣咬伤;鼻衄;外伤出血。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证,现代药理证明,三七能够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对心血管有良好的作用,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青皮:味苦、辛,性温,入肝、胆、胃经,具有舒胆破气、消积化滞的作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小儿疳积,老人停食腹胀,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体内气体,又能舒张胃肠平滑肌,主要表现为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枫荷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权威参或变叶树参的根、茎或树皮。性味味甘;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偏瘫;头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肿。两面针:性平,味苦、辛,有小毒,归胃经、肝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木棉花:性味:甘;淡;性凉。归经:脾;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泄泻;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莪术: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佩兰味辛,性寒,归脾、胃经,具有健胃、利尿、祛湿、调经、化瘀、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等功效,能够抑制呼吸,使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糖过多及引起糖尿诸症。香构:别名藤构、娃娃皮、野棉皮、黄构皮。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小黄构的茎皮和根。性味味甘;性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消热解毒。主咳喘;百日咳;痈肿疮毒;风火牙痛。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与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丝瓜络: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性味:味苦;性凉。归经: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肺势咳嗽,痈前程疮毒,他痈。瓦楞子:性味:咸,平。归经:归肺、胃、肝经。功效主治: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冬葵果:别名冬葵子。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verticillatal.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性味甘、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消肿。用于尿闭,水肿,口渴;尿路感染。摘录《中国药典》天竺桂:别名天竹桂、山肉桂、野桂。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eb.,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叶随时可采,鲜用或阴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九层塔: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功效与作用:疏风解表、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半枝莲: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性味:味辛;苦;性寒。归经:归肺;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紫草: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其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茯苓:基原: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化学成份: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发明的胃肠b超用中药助影剂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提高优良显影比例,提高检查准确性,使更多的胃肠疾病能够通过b超进行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而且制备工艺简单、实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发明的一种b超用中药助影剂,取下列中药原料药:栀子8份,芦荟5份,苍术1份,蒲公英10份,没药5份,合欢皮16份,大芒萁10份,三七8份,青皮5份,枫荷梨1份,两面针10份,木棉花15份,莪术3份,佩兰3份,香构5份,厚朴12份,丝瓜络16份,瓦楞子3份,冬葵果12份,天竺桂12份,九层塔6份,黄连8份,黄芩3份,半枝莲15份,紫草5份,吴茱萸10份,半夏9份,陈皮15份,茯苓15份。实施例2:本发明的一种b超用中药助影剂,取下列中药原料药:栀子13份,芦荟3份,苍术3份,蒲公英5份,没药10份,合欢皮13份,大芒萁3份,三七13份,青皮3份,枫荷梨3份,两面针5份,木棉花9份,莪术7份,佩兰4份,香构8份,厚朴15份,丝瓜络10份,瓦楞子8份,冬葵果5份,天竺桂17份,九层塔4份,黄连10份,黄芩4份,半枝莲13份,紫草6份,吴茱萸12份,半夏4份,陈皮20份,茯苓10份。实施例3:本发明的一种b超用中药助影剂,取下列中药原料药:栀子9份,芦荟4份,苍术2份,蒲公英6份,没药6份,合欢皮14份,大芒萁5份,三七10份,青皮4份,枫荷梨2份,两面针6份,木棉花10份,莪术5份,佩兰4份,香构7份,厚朴13份,丝瓜络11份,瓦楞子4份,冬葵果6份,天竺桂13份,九层塔5份,黄连12份,黄芩3份,半枝莲12份,紫草9份,吴茱萸7份,半夏5份,陈皮18份,茯苓11份。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1)取所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加药材总重量的10-12倍的水,浸泡45-75分钟后,煎煮1次,煎煮时间3-3.5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8-10倍的水,煎煮第2次,煎煮时间2.5-3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6-8倍的水,煎煮第3次,煎煮时间2-2.5小时,滤过后,合并3次滤液,120目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12~1.15,得浓缩液,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80目细粉;(2)将步骤(1)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当辅料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22~27g,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33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1.65g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具体详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ld50>31.65g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3.3g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用药量为2.1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35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899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临床论证: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效果,2014年11月-2016年2月,门诊处随机选择176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患者,因胃肠不适需要进行b超或胃镜检查的住院或门诊患者,男90例,女86例,年龄22-65岁。试验方法:要求患者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以后禁食禁水,上午进行检查。先进行b超检查,然后再进行胃镜检查进行证实和对照。b超检查方法:口服本发明的片剂3片,然后饮用200-300ml温开水,饮用后2-5分钟进行检查。检查体位:以平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和半坐位;操作方法:按胃、十二指肠在腹部的体表投影,依次从贲门、胃底部、胃体部胃大小弯、胃角切迹、胃窦幽门管和十二指肠做连续完整扫查,力求将胃、十二指肠声像图全貌清晰显示,重点观察胃贲门、胃小弯、胃角、胃幽门管和十二指肠球部;仔细观察胃各部位,胃壁厚度、层次结构、蠕动及病变区域的声像特征,胃黏膜连续完整性等。显影判断标准:优良:显像剂充盈良好,胃壁内无气泡和粘液干扰,胃粘膜面显示清晰,胃壁五层结构清晰可辨。一般:显像剂充盈良好,胃壁内有少量气泡和粘液干扰,粘膜面显示较清晰,胃壁五层结构尚清晰,但不影响检测。不良:胃腔内有大量气泡和粘液,粘膜面显示不清,胃壁层次无法辨认,影响检测。试验结果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表1显影情况统计如下:例数优良一般不良176171(97.2%)5(2.8%)0(0%)观察药物反应:本组176例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种、体质、季节等服药后进行观察,概述如下:(1)176例患者在服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2)部分患者饮用后有胃口舒适感和通畅感,反映药物味道较好,无厌服现象;(3)饮用胃b超中药助影剂进行胃b超检查,患者无创伤、无痛苦易于接受,能顺利完成胃部的b超检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