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06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



背景技术:

医学家已经证实了针灸对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时使用艾条或者艾绒的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更好,且该温针灸在实际中已广泛运用,但是,温针灸治疗过程中,其所使用的艾条和艾绒燃烧后所产生的艾灰容易掉落至人体上,并造成人体的烫伤,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在患者身边时刻关注,这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另外,目前温针灸治疗所使用的多为艾条,艾绒因其散置,不易固定在针体上,因此得到较少利用,但是,艾条不易根据实际的治疗过程调整其燃烧量,往往会造成艾条的浪费,另外,目前艾条的温针灸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以下不足:1、艾灰易掉落至人体上而造成人体的烫伤;2、所使用的纸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艾灰直接掉落至人体上,但其也影响了艾条的温热效果;3、艾条重量全部压在温灸针上,易导致针体弯曲,并因此引起患者的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该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能够避免艾灰直接掉落人体上,且能够防止针体弯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包括具有针柄和针头的针体,还包括导热套、灸盒和支撑装置;所述导热套采用导热材质制作,其套设在所述针柄外侧面上,并与所述针柄滑动连接;所述灸盒穿设在导热套上,其内架设有盛绒网板,所述盛绒网板位于灸盒底面的上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至少三支撑脚;所述固定件套设在导热套上,并位于所述灸盒的下方;所述固定件面向导热套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一凹槽安装有弹簧和锁定件,所述弹簧位于凹槽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件和锁定件的一端,所述锁定件滑动设置在凹槽上,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凹槽外,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接触并夹紧导热套;所述支撑脚环绕针体设置,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朝所述针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针柄穿透导热套;所述导热套穿透盛绒网板。

进一步地,所述灸盒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的目数不小于30目。

进一步地,所述灸盒外侧面上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环绕设置在导热套周向,且均布。

进一步地,每一凹槽匹配设置有一导向口,所述导向口开设在固定件一侧面上,该侧面与开设所述凹槽的侧面的相邻;所述导向口连通凹槽;所述导向口沿锁定件的滑动方向设置,其处滑动安装有把手件;所述把手件一端连接锁定件,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件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口两端至少有一端存在垂直于锁定件滑动方向的分支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均布在固定件上,且每一支撑脚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与导热套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撑脚与固定件为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为伸缩结构,且其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端部设有具有弧度的撑板,所述撑板的弧背连接支撑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灸盒放置艾绒,并使艾绒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留在灸盒中,避免了灰烬掉落人体上并烫伤人体,提高了所述温灸针的使用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在针柄处设置导热套且将导热套穿设灸盒来使灸盒内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传至人体上,实现了医学上的温灸治疗。

3、本发明通过在针体上设置支撑装置来支撑所述温灸针的重力,使得所述温灸针的重力分散在人体的不同地方,而不仅在针头处,同时,还能够避免针体弯曲而给人体带来的疼痛;另外,支撑装置还能够配合导热套的滑动使用,使得导热套在医务人员调整灸盒至人体距离时得以滑动,且在滑动后得到固定。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使用安全性好,治疗效果佳,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2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固定件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针体1、针柄11、针头12、导热套2、灸盒3、盛绒网板31、支撑装置4、固定件41、凹槽411、弹簧412、锁定件413、导向口414、把手件415、支撑脚42、手柄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包括具有针柄11和针体12的一针体1、一导热套2、一灸盒3和一支撑装置4。导热套2采用导热材质制作,其套设在针柄11外侧面上,并与针柄11滑动连接;灸盒3穿设在导热套2上,其内架设有盛绒网板31,盛绒网板31位于灸盒3底面的上方。支撑装置4包括一固定件41和至少三支撑脚42;固定件41套设在导热套2上,并位于灸盒3的下方;固定件41面向导热套2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411,每一凹槽411安装有一弹簧412和一锁定件413,弹簧412位于凹槽411内,其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41和锁定件413的一端,锁定件413滑动设置在凹槽411上,其另一端伸出凹槽411外,并在弹簧412作用下接触并夹紧导热套2;支撑脚42环绕针体1设置,其一端连接在固定件41上,另一端朝针体12方向延伸。

本发明通过在针体1上设置导热套2、灸盒3和支撑装置4来实现艾灸目的,且能够避免艾绒灰烬掉落至人体身上,提高所述温灸针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针体1的稳固性,防止针体1因灸盒3的设置而变形或者加重针体12深入人体中,并因此而给病人带来疼痛。其中,灸盒3内的盛绒网板31用于放置艾绒;导热套2用于将灸盒3内艾绒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针体1,后由针体1传递至人体上,从而实现温灸治疗;支撑装置4用于支撑针体1及其上的导热套2、灸盒3,同时,支撑装置4还能够根据医务人员的需要调整导热套2和灸盒3相对人体的高度,并能够使导热套2和灸盒3固定在针柄11上,其调整与固定具体由固定件41上的锁定件413和弹簧412实现,即,通过调节锁定件413相对固定件41的运动来实现导热套2的滑动调节,此时,弹簧412被压缩,锁定件413缩入凹槽411内,导热套2被松开并可沿针体1上下滑动调节,当撤销对锁定件413的作用,锁定件413则在弹簧412作用下朝导热套2所在处运动并夹紧导热套2,导热套2稳定固定在针体1上。

进一步地,针柄11穿透导热套2,即导热套2的顶部不封闭,利于导热套2沿针柄11上下滑动,且该滑动不受导热套2自身结构的限制。导热套2穿透盛绒网板31,以将盛绒网板31上的艾绒分布在导热套2周向,充分利用点燃后的艾绒所产生的热量。优选地,导热套2与针体1为拆卸式连接,以便于所述温灸针的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灸盒3固定在导热套2上,其能随导热套2的滑动而滑动,为了便于导热套2的滑动,本发明在灸盒3外侧面上设置有一手柄5,而为了防止医务人员触摸灸盒3或者使导热套2滑动时被烫伤,灸盒3采用绝热材料制作。在本发明中,灸盒3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该透气通孔的目数不小于30目,以便于灸盒3内燃烧后的艾绒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该透气通孔散出并渗透至人体上,进一步使得艾绒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燃烧后的艾绒产生的灰烬不会掉出灸盒3,提高了所述温灸针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本发明的固定件41与导热套2为可拆卸式连接,其上所开设的凹槽411优选设置四个,且环绕设置在导热套2的周向,并均布,以均衡对导热套2施加的固定力。优选地,每一凹槽411匹配设置有一导向口414,该导向口414开设在固定件41一侧面上,该侧面与开设凹槽411的侧面的相邻;导向口414连通凹槽411;导向口414沿锁定件413的滑动方向设置,其处滑动安装有把手件415;该把手件415一端连接锁定件413,另一端位于固定件41外侧;把手件415为医务人员促使锁定件413运动的触发件,导向口414为把手件415运动的导轨,其限制了把手件415的活动范围,两者的结合可提高医务人员促使锁定件413运动的便捷性。另外,为了便于医务人员更好的调整或者固定导热套2,导热口的两端至少有一端存在垂直于锁定件413滑动方向的分支口,以便于把手件415处于分支口时锁定件413被固定住,即,当分支口设置在导热口远离导热套2一端时,锁定件413不因弹簧412的作用而自动朝导热套2运动,利于医务人员调整导热套2相对人体的高度;当分支口设置在导热口靠近导热套2一端时,锁定件413牢固的固定住导热套2;优选地,导热套2的两端均设置有分支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支撑脚42接触人体,可将所述温灸针的重力分散至人体上,避免针体1的重力全部集中在针体12处,或者出现针柄11因过重而压弯针体1的现象,而为了均分所述温灸针对人体的作用力,支撑脚42优选均布在固定件41上,且每一支撑脚42的长度相同。另外,支撑脚42与固定件41为转动连接,其转动平面为转动中心和针体1中心线所在平面,以根据支撑需要调整支撑脚42相对针体1的所形成的角度大小。而为了根据针体1插入人体深度的不同调整支撑脚42的长度,以便于支撑脚42接触人体并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支撑脚42采用伸缩结构,且其远离所述固定件41的一端端部设有具有弧度的撑板,撑板的弧背连接支撑脚42。

本发明所述温灸针在使用前,针体1、导热套2和支撑装置4为分离状态,三者在所述温灸针使用时方组装。所述温灸针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针体1的针体12插入人体,然后,将支撑装置4和导热套2依次套入针体1上,并通过滑动导热套2调整灸盒3至人体的距离,再通过推动把手件415使锁定件413夹紧导热套2,最后,将定量艾绒放置灸盒3内并点燃,即可。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