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36499阅读:1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帕金森症的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障碍。西医应用左旋多巴及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久治效果不易巩固,不易控制其自然发展。

同时,通过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出现了较多的药物可供患者使用,例如,中国专利cn103393809a公开了一种治疗帕金森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红参30-100份、白术30-50份、茯苓30-50份、当归30-80份、黄芪100-400份、升麻50-80份、柴胡50-80份、葛根50-80份、肉桂50-100份、苍术50-150份、吴芋30-100份、补骨脂100-200份、骨碎补200-250份、橘红40-100份、炙甘草30-50份。该中药本着温土升阳为目的,使清阳升而脑有所养。另外,中国专利cn104800604a公开了一种治疗帕金森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天麻20-30份、钩藤20-30份、熟地15-20份、山萸肉10-15份、红参5-10份、黄芪5-10份、茺蔚子8-12份、蝉蜕6-12份、蒺藜15-20份、银杏叶6-8份、刺五加6-8份、五味子6-10份、蛞蝓10-15份、绞股蓝8-13份、茯神7-10份、仙茅6-11份和僵蚕9-15份,通过中药的调理,益气活血、平肝息风、滋肝肾之阴、揉筋息风,治疗帕金森,治愈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血脉瘀滞、筋急风动病理机制,对帕金森病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获得了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中药组合物,对帕金森症的治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得:

优选地,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得:

进一步优选地,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得:

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十六味中药合并,用7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2h;第二次加8倍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1.5h;合并醇提液,滤过,回收乙醇;

2)、药渣加8倍重量的水,煎煮提取1h,滤过,静置沉淀48h,吸取上清液,同醇提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比重为1.10的流浸膏;

3)、向流浸膏中加入药用辅料,再制成药剂学中的各种剂型。

发明人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载,对帕金森症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发明人认为,帕金森病的突出病症是震颤,此为肝风内动之症,其本在于肝肾亏虚。《素问》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虚阳化风所致。从发病年龄看,本病多发于老年人,40岁以下发病者少见。《证治准绳》曰:“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肾火,极为难治。”原因有二:①生理性虚衰。《素问》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人过中年,肝肾阴气自然衰减,形体衰败,若摄养不慎,极易造成肝肾亏虚;②病理性肝肾虚损。因高年多病重叠,或久病及肾,致使肝肾交亏。肝藏血而主筋,肾藏精而主脑髓,肾虚则髓减,脑髓失养则神失所荣,身失主持而失灵。故本病阴虚者多见,但久病阴虚,阴损及阳,故又可兼见阴阳两虚。此外,因气虚失运,血不养筋,血虚生风,气血两虚也不少见。而五志化火,食积化火,外邪内袭等,往往都是引动肝风的重要因素。

另外,帕金森症除震颤外,又并见麻痹与强直。麻痹者,中医早有“风麻病温木”之说,诚如《张氏医通》:“麻则属痰属虚,木则全属湿痰死血。”强直者,《内经》中已阐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而强直之因,《医学原理》谓“有因痰火塞窒经隧”,“有气血不能引导”,致使血与津液无以荣养筋脉所致。痰由湿所化,多因素体肥胖,痰湿过盛,或过食肥甘,大量饮酒,痰湿内蕴;或饮食劳倦,内伤脾胃,水湿停蓄所致。《素问》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痰湿内阻,经气不畅,以致静脉失养而僵硬强直,手不持物,动作迟缓、振掉。痰与风相挟,风痰阻络,使诸症更重。瘀乃由气滞或气虚而成。肝肾阴虚,木失所养,疏泄失权,气机不畅致瘀;或因气虚失运,血少而涩,血行迟缓而瘀阻脉道。此外,情志内郁,痰湿积滞等,也可影响气的疏通而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以致产生血瘀。瘀血阻滞,脉道不畅,血行不畅,筋脉失蠕而手足颤动,屈伸不利,此即“血瘀生风”。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在本病与他病重叠时痰瘀交阻尤为突出。

帕金森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肝风内动为病之标,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为病之本。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虚;风、痰、瘀为病之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辩证首当明辨虚实、标本之主次。临床缩减肝肾阴虚者居多,约半数以上。标本之间密切联系,风、痰、瘀可因虚而生,诸邪又进一步影响阴血对筋脉的濡养。风、痰、瘀之间也相互联系,可互相转化,临床虚实可见,各种症候错杂,临证时应详审病机,辩证治疗。

临证用药应治实勿忘补其虚,补虚尚应祛其邪。补虚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攻邪以化痰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祛邪宜十去其六即可,以免太过伤正。并可于原治法加入熄风止痉之品增强疗效,所谓颤振属风,息风为先,不论何种证型,均应在治本的基础上运用平肝熄风之法。震颤日久,则可加入虫类药以加强其搜风通络、熄风止痉之效。年高病久,治宜缓图。因老年体表加之颤振日久,脏腑气血失调,病理变化复杂,欲速反招致诸多变证,只宜图缓,循序渐进。临证用药不易过于滋腻,否则易致本病胶着难解。知常达变,最宜变通。依据其病情的增减进退而即使调整治法方药,从而治法有常有变,灵活准确。帕金森病患者无论何种证候,大都兼有瘀血阻络之象。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也是引起加重颤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上应重视活血化瘀。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病机辩治,合理选配十六味中药配伍,优选每味中药的加入比例,从而使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帕金森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抗颤止痉胶囊,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得:

二、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抗颤止痉胶囊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十六味中药合并,用7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2h;第二次加8倍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1.5h;合并醇提液,滤过,回收乙醇;

2)、药渣加8倍重量的水,煎煮提取1h,滤过,静置沉淀48h,吸取上清液,同醇提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比重为1.10的流浸膏;

3)、将流浸膏喷雾干燥,加入药用辅料;

4)、装入胶囊,制得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抗颤止痉胶囊,规格为0.4g/粒。

三、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抗颤止痉胶囊的临床典型病例

某男,72岁,因渐进性四肢抖动,肢体僵直,动作缓慢6年入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右手抖动,静止时明显,紧张时加重,持物不灵,渐渐发展至右下肢,逐渐延伸及左手、左下肢,动作缓慢,肢体僵直。在外院诊断为帕金森,一直以多巴胺肼、金刚烷胺、苯海索等药物治疗,初期疗效尚可,但逐渐疗效减退,肢体抖动明显,翻身、行动困难,而在2009年8月15日求治于我院脑病科。

初诊:表情呆板,面色晦暗,言语含糊,行动困难,家人搀扶,四肢静止性震颤明显,以右侧为甚,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怕热多汗,心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脉弦细数。证属肝肾阴虚,兼气滞血瘀。治以补益肝肾,育阴熄风,养血化瘀。主治肝血补足,筋脉失养,瘀血内阻,虚风内动。遂采用抗颤止痉胶囊治疗。

二诊(2009年8月29日):服用抗颤止痉胶囊14天,病人自诉肢体抖动、双下肢僵硬感较前好转,出汗减少。

三诊(2009年9月12日):下肢行走明显改善,右上肢抖动、四肢僵直减轻,精神转佳,大便正常,口干消失。后随访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

实施例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