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4925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周皮炎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皮损为环绕口周唇红缘约处出现红斑、丘疹、丘疽疹、脓疤,表面有脱屑,伴有轻度到中度的痉痒和烧灼感。皮损持续数年平均一年,最长者可达年,严重者会遗留瘫痕,因其顽固难治、反复发作而且病程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造成极大痛苦。本病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首选治疗方法为四环素,但该方案治疗周期长,起效慢,复发率高,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国内对于本病的研究较少,中医治疗本病以经验方内服为主,治法多为清热泻火,除湿解毒,短期难以取效,长期内服容易伤及脾阳,致成脾阳虚衰证。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目前无权威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杨国亮皮肤病学》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拟定西医诊断标准如下:

1.环绕口唇周围的丘疹、丘疽疹,基底红或融合成片,可有脓疽、表面脱屑。

2.皮损与口唇之间有一圈约皮肤区域不受侵犯,上下唇从不累及。

3.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很快缓解,停用后病情恶化。

4.目觉痉痒、烧灼感。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如下:

本病目前尚无权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备床版》本病的辩证施治,拟定口周皮炎的中医证候辩证标准如下:脾胃实火口唇四周连续不断地出现丘疹、脓疤和不易消退的红斑,糠秋状鳞屑脱落之后又生,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口周皮炎,在中医学中无明确的病名与之对应,从床表现上看,与“口吻疮”、“燕口”、“燕窝疮'、“潘唇'`类似。范瑞强等戈将本病称为“口周湿疮”,并指出本病主要好发于一岁的女孩,部位卞要是“口罩区”,即口周、额部和鼻侧的皮肤皮损为红斑、丘疹和鳞屑,偶见丘疽疹或脓疽一般仅有轻度刺激或烧灼感,有时伴有痉痒,程度不一皮损一般持续数年平均一年最长者可达年,可目发性消退预后良好,但个别患者有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的倾向。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脾胃风湿热邪,循经上发于口周而成,如《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侯•口吻疮候》石所载“其脏腑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燕窝疮,……由脾胃湿热而成。”唐氏万认为本病因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酒酩,脾胃内蕴湿热,郁久化火,火邪熏蒸,或情志之火内积而导致已、脾蕴热,或复感风热毒邪,火热毒邪循经上扰,发于口周而成,基本病机为自脾郁热。范瑞强等认为本病因偏食辛辣或油腻之品,致使脾胃湿热内蕴,循经上扰而成或肺脾内郁热邪,复感风邪外袭,阻于肌肤所致。

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内治为主,未见单纯外治的报道,内外合治多为中药内服联合西药外用。内治治法多为清热泻火、解毒除湿,如李洪等甲自拟泻火解毒汤治疗例,总治愈率哪。随访年,未见复发杜茂涛比采用导赤散加减治疗例,总有效率朱俊昌,采用加减荆防汤治疗例,总有效率。随访年,复发例。范瑞强等指出本病的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祛风,日久注意养阴,并将本病分为脾肺郁热和脾胃实火个证型,脾肺郁热使用泻白散加减,脾胃实火使用泻黄散加减。

本病首先由和于年掐述,称为光感性皮脂溢出年。将其称为鼻唇沟皮炎年和特别指出本病在口唇周围有一圈正常皮肤,首先将本病称为口周皮炎。本病并无公认的诊断标准,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并排除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寻常座疮和酒糟鼻等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推测与洗涤剂、牙膏、化妆品、并与近年来广泛应用含氟皮质激素软膏有关,但均无定论。感染、接触过敏、内分泌改变、糖皮质激素等均可引起本病,避孕药、含氟及含酒石酸的牙膏、保湿霜以及其他可引起皮肤菌群擎生的封闭性护肤品及含汞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本病,部分患者可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发病。近年来,有多名学者一坦二川台床观察到本病与感染密切相关,患者的皮损处培养出,唾液中亦检测出,且患者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在治疗口周皮炎的同时联合抗治疗,疗效明显提高。但具体与口周皮炎的关系和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罗氏检测例口角皮炎者,蠕型蜗检出阳性。推测可能与若虫体繁殖增多、腺体肿胀、虫体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再加上在青春发育期性激素的刺激下,分泌的大量皮脂腺聚集,很容易使毛囊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同时继发的细菌感染可出现化脓性病灶,徐刚等观察例口周皮炎患者,发现患者虽然有例培养发现珠白色念珠菌,但与正常健康人咽部带菌率相近,并且治疗前后带菌率无差别不支持真菌感染为其诱因。

小儿口周皮炎目前西医诊疗方法有限,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等常规药物疗法。难以根治,副作用大,如果有一种中药能够治疗小儿口周皮炎,必将大受医生、患者、家属欢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缓解或治愈治疗小儿口周皮炎,减轻患者不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升麻5g,太子参8g,元参10g黄连4g,石膏12g,连翘10g,银花10g,麦冬10g,石斛6g,茯苓8g,白藓皮8g,苦参6g,甘草3g,陈皮6g及当归6g。

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将升麻5g,太子参8g,元参10g黄连4g,石膏12g,连翘10g,银花10g,麦冬10g,石斛6g,茯苓8g,白藓皮8g,苦参6g,甘草3g,陈皮6g及当归6g按比例制成颗粒。

本发明用于治疗小儿口周皮炎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服用方便,弥补了现有技术的药物治疗小儿口周皮炎效果差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升麻5g,太子参8g,元参10g黄连4g,石膏12g,连翘10g,银花10g,麦冬10g,石斛6g,茯苓8g,白藓皮8g,苦参6g,甘草3g,陈皮6g及当归6g。

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将升麻5g,太子参8g,元参10g黄连4g,石膏12g,连翘10g,银花10g,麦冬10g,石斛6g,茯苓8g,白藓皮8g,苦参6g,甘草3g,陈皮6g及当归6g按比例制成颗粒。

食用时,每日三次,每次6-12g,温开水冲服。

升麻: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窍、赤芍、当归等同用。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太子参:含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常用于脾胃虚弱,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功效主治为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元参:元参养阴清热: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常配麦冬、生地等同用,如增液汤。第二,元参泻火解毒:本品味兼苦而性寒,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泻火所以解毒(热毒)。用于温热病发斑,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等症。常配麦冬、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治疗咽喉肿痛和白喉有良效。第三元参清热凉血:本品味咸性寒,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等同用,如营血汤。第四是元参软坚散结:本品味咸能软坚,性寒能清热,以清热软坚而消散郁结之痰火。用治疗痰火结核、瘰疬等症,常配牡蛎,贝母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药同用,如消瘰丸。本品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对麻醉犬、猫、兔等多种动物可引起血压下降。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是连翘的主要功效,不仅如此,连翘还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功效第一是解热和抗炎。能显著拮抗内毒素所致的家兔发热,并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所致的渗出和水肿。连翘脂苷B有抗真菌作用。其挥发油有显著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还有抗内毒素的作用。石斛:食少干呕,经国家权威医药部门鉴定,铁皮石斛中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为石斛多糖,该成分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癌活性。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白鲜皮:清热解毒,麦冬: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当归:提高身体免疫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当归中的萃取物阿魏酸钠,以及当归本身所含有的多糖,在进入身体之后对于体内的吞噬细胞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刺激作用,很好的调节以及刺激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恢复

升麻,太子参,元参,黄连,石膏,连翘,银华,麦冬,石斛,茯苓,白藓皮,苦参,甘草,陈皮,当归。主方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若面部红肿,可加入升麻5g,太子参8g,元参10g,黄连4g,石膏12g,可解毒软坚散结:病程日久,可加连翘10g,银华10g,麦冬6g,石斛6g,茯苓8g,白藓皮8g,行气活血通络,以利皮疹消退。治疗期间,停止使用激素类软膏,自拟方治疗小儿口周炎促进疱疹愈合,减少痂皮形成,明显缩短病程。

实施例1:

张小X,男,2岁,口周皮炎2月余,服用本配方,一周治愈。

实施例2:

王X,女,5岁,口周皮炎50天,服用本配方6周,症状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治疗小儿口周皮炎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服用方便,弥补了现有技术的药物治疗小儿口周皮炎效果差的不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