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痤疮是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多发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临床表现以闭合性粉刺、脓疮、结节、丘疹等为主,主要好发于少年及青年,对患者的心理及社交影响很大,病情复杂、病程长。
目前,西医治疗痤疮多采用抗生素、维a酸类、雌性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雄性激素拮抗剂等药物内服或外用进行治疗,这些疗法疗效尚未能令人满意,且疗程都需要较长,耐药性和副作用明显。
中医药治疗痤疮分为外治和内服两类:外治类的包括中药面膜、酊剂、搽剂、洗剂、熏剂、刮痧疗法、耳穴疗法、自血疗法、针灸疗法、埋线疗法等,这些中医外治疗法除酊剂、搽剂外,不足之处是使用不便,有的疗效也不明显,有的产品价格昂贵,患者也难以接受,而且难以根治容易复发;内服类的内服方剂目前国内有大量的报道,但其共同特点均为疗程长、见效缓慢、需要煮药服用,不方便,同时,没有特别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特别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针对囊肿型痤疮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连6-18份,黄柏6-18份,知母6-18份,生地黄6-18份,桃仁6-18份,红花6-18份,当归6-18份,炒白芍6-18份。
作为优选地,所述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连8-12份,黄柏8-12份,知母8-12份,生地黄8-12份,桃仁8-12份,红花8-12份,当归8-12份,炒白芍8-12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连10份,黄柏10份,知母10份,生地黄10份,桃仁10份,红花10份,当归10份,炒白芍10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连8份,黄柏8份,知母8份,生地黄9份,桃仁10份,红花8份,当归9份,炒白芍9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连10份,黄柏10份,知母9份,生地黄8份,桃仁9份,红花8份,当归10份,炒白芍8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为颗粒剂、硬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本发明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黄连,黄柏,知母,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炒白芍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0.5-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本发明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
优选地,本发明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黄连,黄柏,知母,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炒白芍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本发明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
作为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为蜜丸,所用辅料为蜂蜜。
作为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为蜜丸时,加入蜂蜜的质量为所述干膏粉质量的1-2倍。
所述中药制剂为颗粒剂时,辅料为糊精或蔗糖,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适量的糊精、蔗糖混匀,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所述中药制剂为硬胶囊剂时,辅料为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适量的淀粉、羧甲基纤维素混匀,制粒,装胶囊,制成硬胶囊剂。
所述中药制剂为片剂时,辅料为淀粉或糊精,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适量的淀粉或糊精混匀,制粒,压制成片剂。
所述中药制剂为分散剂时,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或乳糖,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微晶纤维素或乳糖制成分散剂。
方中各方药来源及功效作用如下: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和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性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知母,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liliaceae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性甘,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性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夏季花橙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性甘,温。归肺、脾经。功效,益气补中。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囊肿性座疮形成多数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流脓,形成窦道及疤痕。引发囊肿性痤疮的主凶有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目前公认雄性激素在囊肿性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以中医药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为指导,将天然中草药炮制成中成药,针对囊肿型痤疮对症治疗,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使得全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增强皮肤代谢修复的功效;服用后易于吸收,起效快;治愈后无皮损,无疤痕。另外,本发明节省中药材,成本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中药制剂,现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取黄连10g,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炒白芍10g,合并药材,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加入与干膏粉质量相等的蜂蜜,制成本发明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蜜丸。
实施例2
取黄连8g,黄柏8g,知母8g,生地黄9g,桃仁10g,红花8g,当归9g,炒白芍9g,合并药材,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加入适宜的淀粉,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制粒,填充,制成本发明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硬胶囊剂。
实施例3
取黄连10g,黄柏10g,知母9g,生地黄8g,桃仁9g,红花8g,当归10g,炒白芍8g,合并药材,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加入适宜的微晶纤维素,淀粉,混合,制粒,压制成本发明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片剂。
实施例4
取黄连10g,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8g,桃仁9g,红花8g,当归10g,炒白芍10g,合并药材,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与微晶纤维素或乳糖制成本发明的治疗结节型痤疮的分散剂。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本发明成品制剂的疗效,将上述具体实施例1中制备的蜜丸,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1)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确诊为患有囊肿型痤疮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69例,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25.59±4.24)岁,平均病程(1.56±0.23)年;对照组51例,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6.78±3.43)岁,平均病程(1.77±0.62)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试验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按照说明书使用。疗程3个月。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治疗囊肿型痤疮的蜜丸,每日两次,15天1个疗程。疗程3个月。
(2.3)疗效标准
痊愈:囊肿型痤疮症状全部消失,皮肤无疤痕及皮损。
有效:囊肿型痤疮症状明显减轻,痘痕变淡,无皮损。
无效:囊肿型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从表1的临床试验结果可知,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6%,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1.7%,有效率为56.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为了证实本发明的显著疗效,以下随机摘录以往就诊病例记录:
病例1
赵××,男,24岁,部队服役人员,2016年3月4日初诊,面额有脓疱,下颌结节囊肿,诊断为囊肿型痤疮,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蜜丸治疗2疗程,痊愈,皮肤无疤痕及皮损,随访无复发。
病例2
张××,男,30岁,嘉峪关人,面部及背部囊肿型痤疮,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蜜丸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面部无疤痕及皮损,背部有少量色斑,随访无复发。
病例3
雒××,男,17岁,泾阳人,2015年7月8日初诊,诊断为前额、前胸、后背囊肿型痤疮,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蜜丸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无疤痕及皮损,随访无复发。
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本发明组方严谨,取材方便,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