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367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止血是人体伤口处理的常见手段,人体任何部位的刀伤、划伤及手术伤口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出血与止血,止血技术已由过去单纯的器械止血措施发展为现代外科条件下的纷繁复杂的技术体系。而创面伤口除渗血外,水肿和疼痛是临床上创面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创面水肿可引起疼痛加重、创面愈合延期、创面遗留皮赘等并发症。因此,开发一类材料既具备高效止血功效,又能促进消肿、减轻患者疼痛,对创口愈合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海藻酸(alginicacid),是一种在褐藻细胞壁广泛分布的阴离子多糖,通过与水结合形成粘性胶体。海藻酸是由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构成的多糖,已被用作敷料基体材料几十年。作为敷料基质,海藻酸具高度生物相容的特性,可以吸收大量的伤口渗出液形成凝胶,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愈合环境,保护伤口创面,降低伤口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敷料过程中病人的不适。海藻酸的这些优越性能为其在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然而,纯藻酸盐基材料对创面伤口无镇痛作用,且存在湿态强度和机械完整性较低、柔顺性较差以及止血性能有限的问题。聚合物共混或复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常用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大量关于藻酸盐与其他生物功能材料复合以提高功能性敷料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有壳聚糖、胶原蛋白、明胶、聚乙烯醇、果胶、纤维素纤维、丝素蛋白、透明质酸等来共混或复合改性来提高藻酸盐基材料的性能。但是上面这些共混或复合改性的材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胶原蛋白和明胶的使用存在免疫性风险;壳聚糖虽然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菌性,但是机械强度、止血性能改善有限;聚乙烯醇能够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但对止血性则没有显著提高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藻酸盐材料止血效果不理想,结构完整性、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显著改善藻酸盐止血性和镇痛性,同时提高藻酸盐湿态力学强度和赋予其一定抑菌性能的高效止血袪痛的复合型敷料。同时提供一种高效止血袪痛的复合型敷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由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是由再生纤维素经初氧化、改性氧化得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的。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再生纤维素的初氧化步骤为:再生纤维素与高碘酸钠发生氧化反应,再与二醇洗涤液发生反应,即可得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改性氧化步骤为:将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可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再生纤维素的初氧化:将再生纤维素浸泡于高碘酸钠水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值,搅拌,然后放入0.05~0.1mol/l的二醇洗涤液中除去过量的io4-,再用高纯水清洗,冷冻干燥即可得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

(2)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制备:将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去油、活化处理后洗净,浸泡于银氨溶液中,再加入辅助剂,加温至40~60℃,直至无气泡产生,用无水乙醇冲洗后,然后用高纯水将产物清洗至中性,最后在30~45℃真空干燥箱干燥24~48h,即可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

(3)复合型敷料的制备:将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粉末配制成共混溶液,在30~50℃下搅拌直至混合均匀,过滤,脱泡,得到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纺丝原液;将纺丝原液通过纺丝泵、过滤器后进入喷丝头,从喷丝孔压出原液细流,原液细流进入凝固浴中形成初生共混纤维,再经牵伸、水洗、分丝、干燥、卷绕工序后,得到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得无纺布卷材,再经分切、包装、灭菌制得复合型敷料。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高碘酸钠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所述的ph值为2~3,在30~40℃下避光持续搅拌1~3h,二醇洗涤液为乙二醇、1,3-丙二醇或聚乙二醇。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去油处理的去油液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氢氧化钠5~15份、乙酸钠30~60份、碳酸钠30~60份和蒸馏水100~200份;活化处理的活化液按重量份数计,由0.2~2份硝酸银、0.1~1份edta分别溶于10~20份水后,混合进行反应生成沉淀,再滴加氨水至沉淀消失配制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与银氨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比为1:4~5。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辅助剂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酒石酸2~6份、浓度为95%的乙醇5~15份、琥珀酸5~10份、硫脲0.002份、edta0.1~2份和蒸馏水60~100份,且辅助剂混合液重量为银氨溶液的10~20%。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中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粉末的质量比为1~6:9;远红外功能纤维与共混纤维的质量比为1~3:7。

本发明一种高效止血袪痛的复合型敷料,通过高碘酸钠对再生纤维素c2和c3位上的仲羟基进行了选择性的初步氧化,然后通过银氨溶液进一步氧化从而引入二羧基,一方面,赋予该氧化再生纤维素较好的亲水性,该亲水性使该氧化再生纤维素钠与海藻酸盐发生分子级复合(除了参与海藻酸的交联过程,还能与海藻酸分子链形成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型敷料的结构完整性、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克服了普通藻酸盐无纺布敷料湿态下强度不够、机械完整性低、易变形的缺点;另一方面,利用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银镜反应,并引入辅助剂,使其再生纤维素表面实现化学沉积,将还原的银沉积到再生纤维素表面,从而赋予敷料一定的抑菌功能。同时,在无纺布的加工制备过程中,掺入远红外功能纤维,使材料具有活化分子、提高细胞渗透性,进而提高伤口含氧量,改善微循环和皮肤质素,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改性交联得到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由于含有双羧基结构,使其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在与出血创面接触时,遇血膨胀并能够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浓缩,粘度增大,血液流速减缓;溶解后能形成粘性很强的胶体,进而能很好地堵塞并压迫毛细血管。

(2)本发明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止血复合材料中,海藻酸盐所含的ca2+的释放,能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加速止血进程。因此,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止血复合材料具有氧化再生纤维素钠和海藻酸盐的双重止血作用,使止血时间大大缩短,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克服了普通藻酸盐无纺布敷料止血机理单一、止血速度慢以及止血效果有限的缺点。

(3)海藻酸盐复合材料中引入远红外功能纤维,改善微循环和皮肤质素,提高细胞渗透性和皮肤含氧量,具备较好的消肿止痛效果。

(4)由于海藻酸盐本身吸液后具有一定的成胶性,使得敷料在吸液后不易与伤口粘连,有效的保护伤口,防止二次伤害。

(5)在再生纤维素的改性氧化过程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实现了单质银的化学沉积,再生纤维的表面形成了一部分结合力较好的银,从而赋予了敷料一定的抑菌功能。

(6)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无需特殊设备、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成熟、适合于改性再生纤维素钠/藻酸盐止血复合材料的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由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是由再生纤维素经初氧化、改性氧化得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的。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再生纤维素的初氧化:将再生纤维素浸泡于质量百分比为1%高碘酸钠水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值至3,在35℃下避光持续搅拌2h,然后放入0.05mol/l的乙二醇洗涤液中,最后清洗、冷冻、干燥即可得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

(2)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制备:将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去油、活化处理后洗净,浸泡于5倍摩尔数的银氨溶液中,再加入辅助剂,加温至40℃,直至无气泡产生,将产物清洗至中性,最后于45℃的真空干燥箱干燥24h,即可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

(3)复合型敷料的制备:将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粉末按照质量比1:9配成共混溶液,在40℃下搅拌直至混合均匀,过滤,脱泡,得到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按质量比为1:7的比例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得无纺布卷材,再经分切、包装、灭菌制得复合型敷料。

上述的步骤(2)中去油液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氢氧化钠5份、乙酸钠40份、碳酸钠60份和蒸馏水150份。活化液按重量分数计,由2份硝酸银、0.8份edta分别溶于15份水后,混合进行反应生成沉淀,再向生成沉淀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消失配制而成。辅助剂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酒石酸4份、浓度为95%的乙醇15份、琥珀酸5份、硫脲0.002份、edta0.5份和蒸馏水70份,辅助剂混合液重量为银氨溶液的15%。

实施例2: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由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是由再生纤维素经初氧化、改性氧化得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的。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再生纤维素的初氧化:将再生纤维素浸泡于质量百分比为4%高碘酸钠水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值至2,在30℃下避光持续搅拌3h,然后放入0.08mol/l的1,3-丙二醇洗涤液中,最后清洗、冷冻、干燥即可得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

(2)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制备:将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去油、活化处理后洗净,浸泡于4倍摩尔数的银氨溶液中,再加入辅助剂,加温至60℃,直至无气泡产生,将产物清洗至中性,最后于30℃的真空干燥箱干燥48h,即可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

(3)复合型敷料的制备:将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粉末按照质量比2:9配成共混溶液,在30℃下搅拌直至混合均匀,过滤,脱泡,得到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按质量比为3:7的比例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得无纺布卷材,再经分切、包装、灭菌制得复合型敷料。

上述的步骤(2)中去油液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氢氧化钠15份、乙酸钠30份、碳酸钠50份和蒸馏水100份。活化液按重量分数计,由1份硝酸银、0.1份edta分别溶于18份水后,混合进行反应生成沉淀,再向生成沉淀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消失配制而成。辅助剂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酒石酸2份、浓度为95%的乙醇10份、琥珀酸8份、硫脲0.002份、edta0.1份和蒸馏水80份,辅助剂混合液重量为银氨溶液的10%。

实施例3: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由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是由再生纤维素经初氧化、改性氧化得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的。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再生纤维素的初氧化:将再生纤维素浸泡于质量百分比为3%高碘酸钠水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值至2.5,在40℃下避光持续搅拌1h,然后放入0.1mol/l的聚乙二醇洗涤液中,最后清洗、冷冻、干燥即可得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

(2)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制备:将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去油、活化处理后洗净,浸泡于5倍摩尔数的银氨溶液中,再加入辅助剂,加温至50℃,直至无气泡产生,将产物清洗至中性,最后于40℃的真空干燥箱干燥36h,即可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

(3)复合型敷料的制备:将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粉末按照质量比6:9配成共混溶液,在45℃下搅拌直至混合均匀,过滤,脱泡,得到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按质量比为2:7的比例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得无纺布卷材,再经分切、包装、灭菌制得复合型敷料。

上述的步骤(2)中去油液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氢氧化钠10份、乙酸钠50份、碳酸钠30份和蒸馏水200份。活化液按重量分数计,由0.2份硝酸银、0.5份edta分别溶于20份水后,混合进行反应生成沉淀,再向生成沉淀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消失配制而成。辅助剂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酒石酸6份、浓度为95%的乙醇5份、琥珀酸6份、硫脲0.002份、edta2份和蒸馏水60份,辅助剂混合液重量为银氨溶液的18%。

实施例4: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由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是由再生纤维素经初氧化、改性氧化得到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的。

一种高效止血祛痛的复合型敷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再生纤维素的初氧化:将再生纤维素浸泡于质量百分比为5%高碘酸钠水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值至3,在37℃下避光持续搅拌2.5h,然后放入0.06mol/l的1,3-丙二醇洗涤液中,最后清洗、冷冻、干燥即可得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

(2)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制备:将初氧化的再生纤维素去油、活化处理后洗净,浸泡于4倍摩尔数的银氨溶液中,再加入辅助剂,加温至45℃,直至无气泡产生,将产物清洗至中性,最后于35℃的真空干燥箱干燥30h,即可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

(3)复合型敷料的制备:将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粉末按照质量比5:9配成共混溶液,在50℃下搅拌直至混合均匀,过滤,脱泡,得到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得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钠/海藻酸盐共混纤维,共混纤维与远红外功能纤维按质量比为3:7的比例经针刺无纺布加工工艺制得无纺布卷材,再经分切、包装、灭菌制得复合型敷料。

上述的步骤(2)中去油液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氢氧化钠8份、乙酸钠60份、碳酸钠40份和蒸馏水180份。活化液按重量分数计,由1.5份硝酸银、1份edta分别溶于10份水后,混合进行反应生成沉淀,再向生成沉淀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消失配制而成。辅助剂由以下重量组分配制而成:酒石酸3份、浓度为95%的乙醇8份、琥珀酸10份、硫脲0.002份、edta1份和蒸馏水100份,辅助剂混合液重量为银氨溶液的20%。

实验例5:止血试验

选取体重3.0-5.0kg新西兰兔分为六组,每组6只,对比本发明四个实施例产品与普通藻酸盐止血敷料的止血性能。将测试敷料剪成2.0cm×2.0cm大小若干块,称重、灭菌、备用。实验时,按40mg/kg剂量静脉缓慢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动物后,将其中央耳动脉区域备皮、消毒,沿耳动脉方向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出耳动脉、静脉和神经,再用手术刀横向切断动脉,待血液涌出后立即用1层测试材料贴敷于伤口表面并使用推拉力计施加3n的压力,记录止血时间和失血量,并于实验前后分别称取所用止血材料或敷料的重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复合型敷料的凝血试验

上表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敷料比普通止血绷带止血时间至少快100s,因此本发明的产品的止血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发挥了藻酸盐和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双重止血效果。

实验例6:消肿止痛治疗效果

将本发明实施例1~4加工制得的复合型敷料与普通藻酸盐功能性敷料同时用于临床上伴随肿痛创面的护理治疗。

(1)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肿痛等症状消失,创面愈合,主要的理化检查指标正常。②显效:部分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创面基本愈合,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③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肿痛已大部分退去,创面开始愈合,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④无效:肿痛无明显好转,创面没愈合。

(2)结果

本临床应用中,共196例中,男103例,女93例,年龄20~70岁。使用上述两类产品进行观察。使用前清洁创面并消毒,取出产品,将敷芯对准创口中心。每片敷料使用24~48小时后更换,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使用影响结果的其他相关治疗方法和药物。

由表2可知,196例患者中,治愈的102例,显效40例,有效33例,无效21例。

表2三种不同症状的治疗效果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形成的复合敷料产品,其对创面护理的总有效率虽然与现有产品相关不是十分明显,但在伤口好转方面(治愈、显效、有效的区分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本发明的产品明显对创面的护理更优,其具有更加显著的消肿止痛的效果。

实验例7:湿态力学强度

湿态力学性能试验:以实施例1~4所得的藻酸盐复合型敷料作为试验样,普通藻酸盐无纺布敷料作为对照样,将各自裁成哑铃型标准试样,于室温、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中调湿48h以上至恒量。参照gb/t1040-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以cmt6104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深圳新三思计量技术有限公司)测定常态下敷料的拉伸强度,拉伸速率50mm/min,每个试样测5次,取平均值,并与普通藻酸盐敷料的常态下力学性能数据进行比较;另将上述两种藻酸盐敷料浸泡在模拟渗液中(称取8.3gnacl和0.367gcacl2·2h2o稀释至1l后备用),按浸泡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进行测试:4h、8h、12h和24h,测得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专利的产品显著提高了敷料在湿态下的力学性能。

表3常态与各时间点湿态下未改进藻酸盐医用条拉伸强度(单位:mpa)

从表3的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产品较普通藻酸盐,其力学强度、尤其是湿态力学强度得到显著提升。从前述可知,这是因为在改性再生纤维素中引入了双羧基,其能与海藻酸的交联过程,还能与海藻酸分子链形成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从而提高了复合敷料的结构完整性、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克服了普能藻酸盐无纺布敷料湿态下强度不够的缺点。本发明通过试验进一步论证了该观点的正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