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366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纱布及其制备方法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纱布在卫生医疗领域主要用于包扎创面,起到保护保护伤口的作用。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用纱布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纱布吸湿性差,不能有效吸收伤口渗出液,致使渗出液在创口处固化,影响伤口的愈合;2、纱布的防粘连效果较差,使得新生肉芽组织容易长入纱布的网眼中,导致换纱布时不仅会对创面造成二次损伤,而且不利于伤口愈合也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3、纱布负载的抗菌剂释放行为对细菌生长环境不具备响应性,造成抗生素的过量使用,增加了毒副作用且加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研究表明,细菌生长的微环境,因为细菌的快速代谢行为及缺氧发酵而呈现弱酸性,因此,制备具有防粘连吸湿功能,且对酸敏感的抗菌纱布成为了防治细菌疾病的新思路。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纱布不仅具有吸湿防粘连作用,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局部环境,且由于凝胶层具有明显的酸敏感性,能够针对细菌生长的微环境快速释放抗菌剂,提高抗菌剂有效利用率,实验结果还证实使用中药抗菌剂的抗菌效果优于抗生素万古霉素,在医用纱布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所述医用抗菌纱布由医用纱布基材及粘附在医用纱布基材上的凝胶层组成,所述凝胶层由混合浸泡液制备得到,所述混合浸泡液包括抗菌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柠檬酸、丙三醇及水,所述抗菌中药提取液为大青叶和鱼腥草的复配剂提取物。进一步地,所述医用纱布基材与混合浸泡液的质量比为1:4~6。再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浸泡液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抗菌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柠檬酸:丙三醇:水=80~130:2~3.5:2.5~4:5~9:100~180。更进一步地,所述抗菌中药提取液中大青叶和鱼腥草的质量比为1: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抗菌中药提取液:将大青叶和鱼腥草混合,加水后加热至沸腾,继续煎煮得到煎煮液,再将煎煮液过滤,得到无渣药液,将无渣药液减压浓缩,得到抗菌中药提取液;2)制备混合浸泡液:将柠檬酸、丙三醇及步骤1)制备的抗菌中药提取液溶解到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再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海藻酸钠,得到粘稠胶状混合浸泡液;3)制备防粘连吸湿医用抗菌纱布:将经浓氢氧化钠充分活化并预灭菌后的医用纱布基材浸入到所述步骤2)制备的混合浸泡液中,充分浸润后,取出,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制备得到医用纱布基材上粘附有凝胶层的防粘连吸湿医用抗菌纱布。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将质量比为1:1~3的大青叶和鱼腥草混合得到混合中药,再加入质量为混合中药质量3~6倍的水,加热至沸腾,继续煎煮得到煎煮液。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质量比为,柠檬酸:丙三醇:抗菌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2.5~4:5~9:80~130:2~3.5。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在干燥箱中进行梯度升温干燥,即逐渐由室温升温至70~80℃后保持30~45min,然后继续升温至105~110℃后保持15~25min,停止升温,使温度自然降低到室温。本发明各组成成分及相应比例的选用原理:海藻酸钠在酸性环境条件下快速形成凝胶,实现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的相对干燥,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局部环境;柠檬酸和丙三醇的酯化,进一步地对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层起到加固的作用,防止凝胶层的非正常脱落,同时,柠檬酸和海藻酸钠之间有基于氢键的动态非共价键,酸性条件下该氢键交联可以被破坏,从而展现出酸敏感的抗菌剂释放行为;中药提取物选择大青叶和鱼腥草的复配物,将抗菌中药提取液中大青叶和鱼腥草的质量比控制为1:1~3之间,能够达到较好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菌种。本发明制备的抗菌纱布的工作原理在于:在水凝胶内除了柠檬酸和丙三醇的酯化构成的酯键外,柠檬酸和海藻酸钠之间还有氢键相互作用,在酸性条件下该氢键交联可以被破坏,从而使水凝胶的结构变得更加疏松,进而加快了抗菌剂的释放过程,使水凝胶展现了酸敏感的抗菌剂释放行为,最终体现为水凝胶在细菌感染类似的酸性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菌能力,而在类似细菌感染的非酸性条件下,较少的释放出抗生素,从而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抑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益效果:1、本发明制备的纱布具备较好的吸水效果,能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的相对干燥,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局部环境,同时起到隔绝新生组织和纱布的作用,防止纱布和新生组织之间的粘连。2、本发明制备的纱布,在酸性环境下能快速释放中药抗菌剂,并展示出优于抗生素的抗菌效果。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纱布表面凝胶层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图1的凝胶层中柠檬酸含量对吸水率的影响;图3为图1的凝胶层中海藻酸钠含量对吸水率的影响;图4为图1的凝胶层中不同ph环境下抗菌剂的累积释放情况;图5为图1的凝胶层在不同ph环境下的抗菌能力;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载中药抗菌剂和载抗生素的抗菌能力对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将质量比为1:1的大青叶和鱼腥草混合,加入4倍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煎煮1h,得到含有滤液和滤渣的煎煮液,过滤处理,得滤液,然后将滤液进行低温减压浓缩至原滤液体积的四分之一,即制备得到中药提取液,留作备用;称取质量比为80:2:2.5:5:100的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柠檬酸、丙三醇和水,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为将柠檬酸、丙三醇和中药提取液溶解到水中(本实施例优选超纯水),充分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再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向混合物中加入海藻酸钠,搅拌均匀,得到具备一定粘稠度的胶状混合浸泡液;取一块普通医用纱布,该医用纱布提前经过浓氢氧化钠充分活化及无菌处理后,将该医用纱布浸入到上述制备的混合浸泡液中,且医用纱布与混合浸泡液的质量比为1:5,保持充分浸润,保证医用纱布正反两面均负载有混合浸泡液,取出,将负载有混合浸泡液的医用纱布置于干燥箱中进行梯度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5℃/min左右,先升温至75℃后保温30min左右,然后再继续升温至105℃,并保温20min后,停止升温,再使温度自然降低到室温,即混合浸泡液在医用纱布的正反两面形成凝胶层,制备得到本发明的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实施例2将质量比为1:2的大青叶和鱼腥草混合,加入4倍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煎煮1h,得到含有滤液和滤渣的煎煮液,过滤处理,得滤液,然后将滤液进行低温减压浓缩至原滤液体积的四分之一,即制备得到中药提取液,留作备用;称取质量比为80:3.5:4:9:180的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柠檬酸、丙三醇和水,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为将柠檬酸、丙三醇和中药提取液溶解到水中(本实施例优选超纯水),充分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再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向混合物中加入海藻酸钠,搅拌均匀,得到具备一定粘稠度的胶状混合浸泡液;取一块普通医用纱布,该医用纱布提前经过浓氢氧化钠充分活化及无菌处理后,将该医用纱布浸入到上述制备的混合浸泡液中,且医用纱布与混合浸泡液的质量比为1:6,保持充分浸润,保证医用纱布正反两面均负载有混合浸泡液,取出,将负载有混合浸泡液的医用纱布置于干燥箱中进行梯度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5℃/min左右,先升温至75℃后保温40min左右,然后再继续升温至108℃,并保温20min后,停止升温,再使温度自然降低到室温,即混合浸泡液在医用纱布的正反两面形成凝胶层,制备得到本发明的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实施例3将质量比为1:1的大青叶和鱼腥草混合,加入4倍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煎煮1h,得到含有滤液和滤渣的煎煮液,过滤处理,得滤液,然后将滤液进行低温减压浓缩至原滤液体积的四分之一,即制备得到中药提取液,留作备用;称取质量比为130:2:2.5:5:100的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柠檬酸、丙三醇和水,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为将柠檬酸、丙三醇和中药提取液溶解到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再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向混合物中加入海藻酸钠,搅拌均匀,得到具备一定粘稠度的胶状混合浸泡液;取一块普通医用纱布,该医用纱布提前经过浓氢氧化钠充分活化及无菌处理后,将该医用纱布浸入到上述制备的混合浸泡液中,且医用纱布与混合浸泡液的质量比为1:5,保持充分浸润,保证医用纱布正反两面均负载有混合浸泡液,取出,将负载有混合浸泡液的医用纱布置于干燥箱中进行梯度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5℃/min左右,先升温至75℃后保温30min左右,然后再继续升温至105℃,并保温20min后,停止升温,再使温度自然降低到室温,即混合浸泡液在医用纱布的正反两面形成凝胶层,制备得到本发明的防粘连吸湿医用酸敏感抗菌纱布。实施例4将质量比为1:1的大青叶和鱼腥草混合,加入4倍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煎煮1h,得到含有滤液和滤渣的煎煮液,过滤处理,得滤液,然后将滤液进行低温减压浓缩至原滤液体积的四分之一,即制备得到中药提取液,留作备用;称取质量比为130:3.5:4:9:180的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柠檬酸、丙三醇和水,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为将柠檬酸、丙三醇和中药提取液溶解到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再向混合物中加入海藻酸钠,搅拌均匀,得到具备一定粘稠度的胶状混合浸泡液;取一块普通医用纱布,该医用纱布提前经过氢氧化钠浓溶液活化和无菌处理,将该医用纱布浸入到上述制备的混合浸泡液中,且医用纱布与混合浸泡液的质量比为1:6,保持充分浸润,保证医用纱布正反两面均负载有混合浸泡液,取出,将负载有混合浸泡液的医用纱布置于干燥箱中进行梯度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5℃/min左右,升温至75℃后保温30min左右,然后再继续升温至110℃,并保温20min后,停止升温,使温度自然降低到室温,即混合浸泡液在医用纱布的正反两面形成凝胶层,制备得到本发明的防粘连吸湿医用抗菌纱布。结合图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纱布表面的凝胶层中富含有大量的多孔结构,为了进一步模拟凝胶层中柠檬酸含量及海藻酸钠含量对吸水率的影响,分别得到了图2、图3所示的测试结果图,因此优选各组分的质量比,抗菌中药提取液:海藻酸钠:柠檬酸:丙三醇:水=80~130:2~3.5:2.5~4:5~9:100~180时,制备得到的凝胶层的吸水能力较强,因此也就能够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的相对干燥,同时也能起到隔绝新生组织,防止纱布与新生组织粘连的作用。结合图4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负载中药抗菌剂的凝胶层在酸性环境下的累积释药率要远远高于中性或碱性环境,进一步地验证凝胶层中的抗菌剂在不同ph环境下的抗菌能力,作了两组对照试验,如图5中的a组为未负载中药抗菌剂的凝胶层分别在弱酸性a1、中性a2和碱性a3环境下的抗菌测试结果图,b组为负载中药抗菌剂的凝胶层分别在弱酸性b1、中性b2和碱性b3环境下的抗菌测试结果图,从图5中可看出,负载中药抗菌剂的凝胶层在弱酸性环境下的抗菌能力是最强的,这可能是因为凝胶层中的柠檬酸和海藻酸钠间有基于氢键的动态非共价键交联,酸性条件可以破坏该氢键交联,释放出抗菌剂,从而使凝胶层展现出酸敏感的抗菌剂释放行为。进一步地将负载中药抗菌剂和载抗生素的抗菌剂进行对比,得到了图6,图6中c组试验为未负载抗菌剂的凝胶层在弱酸性环境下的抗菌测试图,d组试验为负载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负载中药抗菌剂的凝胶层在弱酸性环境下的抗菌测试图,e组试验为负载万古霉素的凝胶层在弱酸性环境下的抗菌测试图,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负载中药抗菌剂的凝胶层的抗菌能力要大于负载万古霉素的凝胶层。进一步地对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纱布进行抗菌测试,得到了表1所示的抗菌测试列表。表1四类细菌与纱布作用5h后的杀菌率细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杀菌率99%98%95%97%同时,为了测试本发明制备的纱布的抗菌耐药性,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为模型细菌,以常用广谱外用抗生素红霉素为模型药物,评价了该负载有中药抗菌凝胶层的医用纱布,和负载红霉素的抗菌纱布在和细菌分别相互作用30天后对红霉素的耐药性,得到了表2。表2耐药性测试结果列表结合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纱布具备较好的抗菌活性,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了95%以上,且本发明制备的纱布分别与上述四种细菌相互作用30天后,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未明显增加,而负载有红霉素的医用纱布分别与上述四种细菌相互作用30天后,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变化较大;因此,本发明的纱布在保证良好的抗菌性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抑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能力。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