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骨折的中药配方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5844发布日期:2018-11-14 02:22阅读:1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骨折的药物配方及制法。

背景技术

骨折、跌打损伤是一种危害人体的突发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规模扩大、快速的生活工作节奏和交通的便利,扭伤和骨折的比例日益增多,人们往往在几秒钟的事故中,给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临床西医治疗中一般是采用手术加上抗菌消炎类的药物治疗,而西药的药物治疗大多是辅助性治疗,并不能完全有效达到治疗骨折的作用。手术后的整合复位主要靠自身恢复,愈合较慢,且手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如红肿、疼痛难忍、不思饮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康复,因此靠手术治疗已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为摆脱骨折带来的痛苦,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需要遴选出更好的中药配方及制剂。

祖国医学认为,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主要与损伤后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有关,伤后血脉受损,血不循常道而逸出脉外,瘀阻不行,经络不畅,气机受阻,气滞不通,日久伤处筋骨失于气血滋养则新骨不生,伤后耗伤气血,或素体气血虚弱,血虚则骨失濡养,气虚则不能输布精微于骨折,故可致伤折处新骨生长缓慢或不生,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过肝肾不足,精血亏乏,筋骨失养而致新骨不生。

本发明是发明人在祖传秘方——王氏接骨续筋汤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利用中医理论,经过反复实验而得,因此该药物对患者摆脱骨折带来的痛苦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通过改进制备方法,增加多种剂型,便于患者服用。本发明的特点是用药少,并且价格低,效果显著,具有疗效确切,制作简单,去瘀生新,活血止痛,接骨迅速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骨折的中药配方及制法;本发明克服现有疗法的不足,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经络学、现代医学为基础,选用通经活络、滋肝补肾、易气壮骨、去腐生肌、活血散淤的纯中药,配伍一种显效迅速的治疗骨折及术后骨不连、愈合迟缓的中药,使之经络通、气血畅、筋骨充养,快速愈合。

药物精选优质药材配伍相宜,诸药相合具有强身健骨、止血收敛、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续筋接骨的功效,对于治疗骨折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还可用于跌打损伤、扭伤、血瘀疼痛等症状的治疗,可广泛应用于骨折的临床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骨折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药材组成配方及重量份数为:

红花12-20份桃仁12-20份元胡(延胡索)12-20份川断12-20份

赤芍12-20份牛膝12-20份土鳖虫12-20份鸡血藤12-20份

川芎8-12份当归8-12份木香8-12份桂枝8-12份

三七8-12份枳壳12-20份柴胡12-20份益母草12-20份

天花粉12-20份炙甘草12-20份

本发明最优选配方为:红花15份、桃仁15份、元胡(延胡索)15份、川断15份、赤芍15份、牛膝15份、土鳖虫15份、鸡血藤15份、川芎12份、当归12份、木香10份、桂枝10份、三七15份、枳壳15份、柴胡15份、益母草15份、天花粉12份、炙甘草12份

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散剂、汤剂、片剂、丸剂、膏剂等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本发明组方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能活血而通畅经脉,散瘀而消癥止痛,善治瘀血诸症,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桃仁,本品苦、甘、平。主入心肝经,善活血化祛瘀,为治血瘀诸证之要药。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跌扑损伤;

元胡(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跌扑肿痛。本品药理作用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川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用于腰背酸痛;肢节痿痹;风湿痹痛,跌扑创伤、损筋折骨;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目赤肿痛,肝郁胁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牛膝,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为治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之要药;

土鳖虫,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本品破血力强,故孕妇忌服;

鸡血藤,本品苦泄温通,微甘能站,入肝、肾经,行补并能,治血瘀血虚有寒诸证。具有活血补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能。用于治疗肢体麻木、瘫痪、痹痛及跌打伤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本品辛温行散,入血走气,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善行血化气,祛风止痛。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当归,本品甘温补润,辛能行散,主入肝、心兼入脾经,善补血活血,消肿止痛,润肠能便,解毒散结,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痹痛麻木;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为行气调中之要药,具有调整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镇痛、抗菌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具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不思饮食;

桂枝,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助阳,流畅血脉,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能。用于关节痹痛,水肿,心悸,奔豚;

三七,本品苦泄温通,甘能补虚,行止兼补。入肝、胃经。即能化瘀止血、又能活血止痛、强身健体,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为治出血、瘀血症之良药;用于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枳壳,本品苦泄辛散,微寒不烈,善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能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和解退热,又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止痛;

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疮疡肿毒;

甘草,本品味甘性平,主入脾肺经,兼入胃、心经。即益气补中,又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诸药合用,专于行散,可以起到各种骨折、跌打损伤、散血去瘀、消肿定痛,续筋接骨的功效,对治疗骨折疗效显著。

实施例1:

配方:红花15g、桃仁15g、元胡(延胡索)15g、川断15g、赤芍15g、牛膝15g、土鳖虫15g、鸡血藤15g、川芎12g、当归12g、木香10g、桂枝10g、三七15g、枳壳15g、柴胡15g、益母草15g、天花粉12g、炙甘草1g

胶囊剂制法:称取上述各药材,放入容器中,加水煮沸提取3次,首次加8-10倍量水浸泡半小时,加热煮沸提取1.5小时,过滤,得到滤液与药渣;第二次取药渣,加5-8倍量水加热煮沸提取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与药渣;第三次加取药渣,加3-5倍量水加热煮沸提取1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滤过,取滤液,浓缩成干浸膏,粉碎,过筛,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用法与用量:温水送服,一日二次,一次2g。

实施例2:

配方:红花20g、桃仁14g、元胡(延胡索)14g、川断16g、赤芍20g、牛膝20g、土鳖虫20g、鸡血藤16g、川芎15g、当归15g、木香12g、桂枝12g、三七12g、枳壳14g、柴胡14g、益母草14g、天花粉14g、炙甘草14g;

汤剂制法:称取上述各药材,用水浸泡(水漫过药材1~3厘米),15~30分钟后,煎煮两次;第一次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冷却,过滤后得到滤液和药渣;第二次煎煮,是将第一次煎煮后得到的药渣加水没过1~3厘米,武火煮沸,文火煎煮15~20分钟,冷却,过滤后即得;合并两次滤液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汤剂。

实施例3:

配方:红花18g、桃仁16g、元胡(延胡索)12g、川断16g、赤芍15g、牛膝12g、土鳖虫12g、鸡血藤16g、川芎15g、当归15g、木香12g、桂枝12g、三七12g、枳壳10g、柴胡10g、益母草16g、天花粉14g、炙甘草14g;

丸剂制法:将上述各药材饮片,粉碎成100-120目,加入炼蜜,使药粉与蜜的重量比为1:1.0-1.5,制成9克的大蜜丸,每次一丸,一日两次;饭后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

临床药效学: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骨折的药物,选择我院或其他医院确认的骨折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性24例,年龄6-70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1-75天,平均29.7天;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7-60岁,平均年龄33.2岁,病程1-75天,平均28.5天。两组患者病情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按要求控制饮食。

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胶囊制剂的配方,口服,每日2次,每次4粒,胶囊剂每粒为0.5g,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二到四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对照组服用跌打丸,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服用。

3、疗效判断:

(1)治愈:骨折肢体活动不受限制,恢复速度快,拍x光片查看后无明显痕迹;

(2)好转:疼痛减轻,骨折肢体可适量活动,恢复速度加快;

(3)无效:症状无变化。

4、结果:

治疗组:52例中,治愈38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治愈率73.1%,总有效率98.1%;

对照组:48例中,治愈22例,好转14例,无效12例,治愈率45.8%,总有效率75.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王某,女,70岁,乌兰浩特人。因为不慎摔伤至7、8肋骨骨折,进行胸围固定,服用本药胶囊剂三个疗程,45天后痊愈。

2、许某,男,23岁,安徽人,脚崴伤至右外踝骨折,石膏固定后,服用接骨药三期45天后临床愈合。

3、陆某,男,38岁,兴安盟,扎来特旗人,脚崴伤至右双踝骨折,骨科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服用二期接骨药,30天后临床治愈。

4、马某,男,60岁,内蒙古乌兰浩特胜利小区,崴伤至右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服用三期接骨药后,临床治愈。

5、朱某,女,67岁,兴安盟扎赉特旗人,冬天走路滑倒至第一腰椎压缩骨折,腰围固定后,服用三期45天接骨药后,临床治愈。

6、涂某,男,37岁,四川人,肩甲骨折,髌骨骨折,服用四期60天接骨药后,临床治愈。

7、李某,男,50岁,乌兰浩特人,右手挫伤至本奈氏骨折,疼痛难忍;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服用本发明中药胶囊剂,三个疗程后,骨折伤处痊愈。

8、张某,男,57岁,乌兰浩特人,高处摔伤至左右克雷氏骨折,手法复位后,服用三期接骨药,45天后临床愈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