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4987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贫血属于中医学“虚劳”、“黄病”、“虚黄”等范畴,多由于先天禀賦不足、饮食不节、长期失血、烦劳过度、妊娠失养和大病久病虚损等引起脾肾亏损,脾虚则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肾虚则精气不足,无以生髓化血,导致气血亏虚。虽然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贫血病的药物品种很多,但由于导致贫血病的因素有多种,因此贫血病也分多种类型,所以这些药物缺乏针对性,疗程相对较长,且部分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或过敏反应,所以服用后对于治疗属于湿热内蕴所致的贫血病这种疾病来说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由用量为重量比的下列药物原料制成:

茵陈12-32炒栀子6-15黄连2-5龙胆4-10生大黄4-10

茯苓9-24泽泻6-15猪苓9-24车前子9-24当归6-15

炒白芍9-24生甘草4-10

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下列步骤顺序进行∶

(a)将车前子和生大黄按照配比进行称量,车前子用纱布包裹并封口;

(b)将上述药物原料中除车前子和生大黄之外的其它药物原料照配比进行称量并混合,然后加入步骤(a)中的车前子纱布包,之后加水浸泡25分钟,之后开始煎煮;

(c)当步骤(b)中群药煎煮至20分钟时,将步骤(a)中的生大黄投入群药,继续煎煮约10分钟之后,过滤去渣即可制成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

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能够与常用的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糖浆剂、口服液、丸剂和膏剂。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是采用水煮提取的方法来提取原料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并保持其活性,这样不仅可使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大大提高,而且有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能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另外,本发明的药物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因而患者长期服用后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安全性好。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贫血病症状复杂,病程迁延,并发症较多。临床常见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等。此方立法于健脾助运,清利湿热。方中茵陈苦辛微寒,利湿退黄,解毒疗疮,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为君药。炒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龙胆苦寒,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善清下焦湿热;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猪苓甘淡平,利水消肿,渗湿;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止痛,以上诸药,清热解毒,利水渗湿,化痰健脾,补血,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长于清中焦湿热;生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泽泻甘寒,利水消肿,渗湿泄热;车前子甘微寒,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炒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以上诸药,清热泻火,渗湿利尿,养阴养血,为佐药。生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痛,调和诸药,以为使药。本方清热利水,健脾,具有清热养阴,助脾运化之功,故适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的贫血病。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由用量为重量比的下列药物原料制成:

茵陈12炒栀子6黄连2龙胆4生大黄4

茯苓9泽泻6猪苓9车前子9当归6

炒白芍9生甘草4

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下列步骤顺序进行∶

(a)将车前子和生大黄按照配比进行称量,车前子用纱布包裹并封口;

(b)将上述药物原料中除车前子和生大黄之外的其它药物原料照配比进行称量并混合,然后加入步骤(a)中的车前子纱布包,之后加水浸泡25分钟,之后开始煎煮;

(c)当步骤(b)中群药煎煮至20分钟时,将步骤(a)中的生大黄投入群药,继续煎煮约10分钟之后,过滤去渣即可制成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

另外,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能够与常用的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糖浆剂、口服液、丸剂和膏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由用量为重量比的下列药物原料制成:

茵陈32炒栀子15黄连5龙胆10生大黄10

茯苓24泽泻15猪苓24车前子24当归15

炒白芍24生甘草1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由用量为重量比的下列药物原料制成:

茵陈22炒栀子12黄连4龙胆8生大黄8

茯苓17泽泻12猪苓17车前子17当归12

炒白芍17生甘草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贫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呈棕色至棕褐色;气淡,味微苦。为了验证该中药复方制剂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人利用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对325例患有湿热内蕴型贫血病的患者进行了系统临床观察,其中21-30岁患者88例,31-40岁122例,41-50岁115例,每次用药150ml,每日3次,120天为1个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共治愈(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149例,占45.8%;有效(各项化验检查明显改善,主要症状有改善)155例,占47.7%;无效(各项化验检查无变化,主要症状无改善)21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经2个疗程治疗后共治愈215例,占66.2%;有效93例,占28.6%;无效17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

同时,本发明人对治疗效果与年龄、治疗效果与疗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表2。

表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效果与年龄关系表

将上述表1中的数据用x2检验法进行计算,结果为0.050>p>0.025,由此可以证明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制剂来治疗湿热内蕴型贫血病,对各年龄组的治疗效果不随年龄而变化。

表2: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效果与疗程关系表

将上述表2中的数据用x2检验法进行计算,结果为p<0.005,由此可以证明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制剂来治疗湿热内蕴型贫血病,随着治疗的深入,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