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薏苡仁中药组合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6073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补脾胃、益肺气,用于治疗儿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的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



背景技术:

茯苓薏苡仁颗粒,来源于《中国药典》,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处方组成为:人参400g、麸炒白术400g、茯苓400g、山药400g、炒白扁豆300g、莲子200g、麸炒薏苡仁200g、砂仁200g、桔梗200g、甘草400g。

现有技术中对于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制备方法有多处记载。如部颁中药成药制剂(第二十册)收录的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制备工艺为:取砂仁、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人参等八味,加水煎煮,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膏。取清膏1份、蔗糖2份、糊精2.5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白术、砂仁挥发油,混匀,既得。该工艺不尽合理,原因在于山药、人参、桔梗等药材含有的皂苷类成分用水不能被充分提取出来。

又如公开号为cn1788783a(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工艺过程为:以上十味,山药粉碎成细粉,备用;取砂仁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人参、麸炒白术加95%乙醇4倍量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5℃)的清膏;药渣再加50%的乙醇4倍量,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3(80℃)的清膏,药渣备用;其余茯苓等六味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与上述醇提后备用渣再加8倍量水共同煮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及上述蒸馏后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0℃)时,加入上述两种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4(80℃)的稠膏。加入过100目筛的山药细粉,混匀,60℃低温干燥,粉碎。取干膏1份、乳糖粉0.4份混匀,以70%乙醇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共制得1000g颗粒,即得。

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分装规格为3g/包,每日三次,每次2~3g。临床实践中,茯苓薏苡仁颗粒对治疗儿童脾胃虚弱证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加入水后,药液浑浊,感官印象不好,且口感不好;造成儿童患者不愿服用,服药的顺应性差。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茯苓薏苡仁颗粒都没有针对儿童的单剂量包装,在成人用茯苓薏苡仁制剂中,均未提及儿童的用法用量,从而造成该制剂在儿童应用的不规范,容易造成剂量不准确;如剂量不足,则不能产生应有的疗效,延长治疗和康复的周期。因此,有必要改进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专门适合儿童服用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同时提高疗效,以满足临床儿童用药的需求。

另外,现有的茯苓薏苡仁制剂药味量较大,如能减少中药组成制成其减方制剂将是极其有益的。

另外,现有的茯苓薏苡仁制剂在进行质量控制时,以其中的甘草酸为指标通过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是特别经典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茯苓薏苡仁颗粒新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加适量水分散后得到澄清的溶液,而且口感好;从而可以提高儿童服药的顺应性。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与现有技术的颗粒剂比较,临床总疗效相当,但是在改善儿童脾胃虚弱方面的作用显著强于现有技术的颗粒剂;并且确定了专门针对儿童的用法用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对茯苓薏苡仁颗粒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hplc法对颗粒中的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所述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为:茯苓400重量份、山药400重量份、炒白扁豆300重量份、莲子200重量份、麸炒薏苡仁200重量份、砂仁200重量份、桔梗200重量份、甘草400重量份;所述茯苓薏苡仁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砂仁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加80%~95%乙醇浸泡24小时,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2倍,加热回流2~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再加30%~60%乙醇回流2~3小时,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0倍,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甘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每次加水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2倍量,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5~1.3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0.5%~1%的柠檬酸、0.01%~0.05%的甜菊苷以及适量乳糖(在本文中,乳糖作为平衡制剂总重量的方式使用,在颗粒剂中的具体用量以最终颗粒总重量确定),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步骤2得到的砂仁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重量份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每袋1g,

其中,所述使用hplc法对颗粒中的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包括如下操作:

(i)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节所载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规范进行测定;

(ii)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使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体积比为61:39:1比例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iii)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该溶液相当于每1mg含甘草酸0.9797mg,即得;

(iv)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lg,精密称定,置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流动相50ml,密塞,称定重量,以功率500w和频率40khz的条件进行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流动相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v)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甘草酸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ii)的流动相中,还添加有三乙胺,流动相的组成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三乙胺体积比为61:39:1:0.1。

根据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iv)制备供试品溶液时,所用流动相中除了含有三乙胺外,还添加有氯化钠。其加入比例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三乙胺-氯化钠=61ml:39ml:1ml:0.1ml:0.05g。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4)中,甘草等六味药提取所得滤液与砂仁蒸馏所得水溶液经合并、静置、滤过,由此所得七味药的滤液(此滤液在本发明中可称为ly7)在后续步骤(即浓缩工艺和制剂工艺)中基本上不存在损失,因此从理论上讲,ly7中的甘草酸与最终制剂即颗粒剂(其在本文中缩写为kl)中的甘草酸相对量是一致的。已经出人意料的发现,当hplc使用的流动相中添加微量三乙胺并且在制备供试品溶液时所用的流动相中添加微量三乙胺和氯化钠时,可以克服两个缺陷:一方面供试品溶液中甘草酸的精密度优异、另一方面颗粒剂kl中甘草酸量与ly7中的量吻合。用已有知识完全无法解释的是,这两个缺陷在包括了人参和白术的颗粒剂中并未同时出现。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所述步骤2中,砂仁先加砂仁重量8~12倍的水浸泡1小时,再提取挥发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所述步骤2中,砂仁先加砂仁重量10倍的水浸泡1小时,再提取挥发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砂仁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时间为4~8小时;更优选为6小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所述步骤3中,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先用95%乙醇提取,再用50%乙醇提取。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所述步骤3中,95%乙醇的体积是提取药材重量的8~10倍,50%乙醇的体积是提取药材重量的8倍。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所述茯苓薏苡仁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按照上述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砂仁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加95%乙醇浸泡24小时,95%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0倍,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再加50%乙醇回流3小时,50%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倍,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甘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每次加水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10倍,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5~1.3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1%的柠檬酸、0.01%~0.05%的甜菊苷以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重量份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每袋1g。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茯苓薏苡仁颗粒,其原料药组成为:茯苓400重量份、山药400重量份、炒白扁豆300重量份、莲子200重量份、麸炒薏苡仁200重量份、砂仁200重量份、桔梗200重量份、甘草40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砂仁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加80%~95%乙醇浸泡24小时,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2倍,加热回流2~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再加30%~60%乙醇回流2~3小时,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0倍,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甘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每次加水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2倍量,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5~1.3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0.5%~1%的柠檬酸、0.01%~0.05%的甜菊苷以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步骤2得到的砂仁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重量份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每袋1g,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茯苓薏苡仁颗粒,所述步骤2中,砂仁先加砂仁重量8~12倍的水浸泡1小时,再提取挥发油。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茯苓薏苡仁颗粒,所述步骤2中,砂仁先加砂仁重量10倍的水浸泡1小时,再提取挥发油。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茯苓薏苡仁颗粒,砂仁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时间为4~8小时;更优选为6小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茯苓薏苡仁颗粒,所述步骤3中,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先用95%乙醇提取,再用50%乙醇提取。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茯苓薏苡仁颗粒,所述步骤3中,95%乙醇的体积是提取药材重量的8~10倍,50%乙醇的体积是提取药材重量的8倍。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按照上述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砂仁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加95%乙醇浸泡24小时,95%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0倍,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再加50%乙醇回流3小时,50%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倍,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甘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每次加水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10倍,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5~1.3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1%的柠檬酸、0.01%~0.05%的甜菊苷以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重量份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每袋1g。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为:人参400重量份、麸炒白术400重量份、茯苓400重量份、山药400重量份、炒白扁豆300重量份、莲子200重量份、麸炒薏苡仁200重量份、砂仁200重量份、桔梗200重量份、甘草400重量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砂仁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人参、白术、桔梗加80%~95%乙醇浸泡24小时,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2倍,加热回流2~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再加30%~60%乙醇回流2~3小时,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0倍,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甘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每次加水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2倍量,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5~1.3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0.5%~1%的柠檬酸、0.01%~0.05%的甜菊苷以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步骤2得到的砂仁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重量份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每袋1g。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砂仁先加砂仁重量8~12倍的水浸泡1小时,再提取挥发油。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更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砂仁先加砂仁重量10倍的水浸泡1小时,再提取挥发油。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还优选的,砂仁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时间为4~8小时;更优选为6小时。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人参、白术、桔梗先用95%乙醇提取,再用50%乙醇提取。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95%乙醇的体积是提取药材重量的8~10倍,50%乙醇的体积是提取药材重量的8倍。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茯苓薏苡仁颗粒的制备方法,原料药组成为:人参400重量份、麸炒白术400重量份、茯苓400重量份、山药400重量份、炒白扁豆300重量份、莲子200重量份、麸炒薏苡仁200重量份、砂仁200重量份、桔梗200重量份、甘草400重量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上述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砂仁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人参、白术、桔梗加95%乙醇浸泡24小时,95%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10倍,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再加50%乙醇回流3小时,50%乙醇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8倍,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甘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每次加水的体积是药材重量的10倍,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15~1.3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1%的柠檬酸、0.01%~0.05%的甜菊苷以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重量份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每袋1g。

本发明所述的“重量份”,表示的是各味药材以及最终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的重量的比例关系。根据实际情况,1重量份可以是1g,1kg,100g,或者其他任意的质量(如20g,50g等)。当1重量份是1g时,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1000g茯苓薏苡仁颗粒,每袋1g,分装成1000袋。

本发明说明书中所述的乙醇浓度,如80%~95%乙醇,30%~60%乙醇、95%乙醇、50%乙醇等,都是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

显然,利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1000重量份的茯苓薏苡仁颗粒的组成为:

所述喷雾干燥粉,所述砂仁挥发油,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0.5%~1%的柠檬酸,所述喷雾干燥粉重量0.01%~0.05%的甜菊苷,余量为乳糖。

由于不同批次的药材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和砂仁挥发油的量也是不固定的,相应的各批次乳糖的用量也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从而使颗粒剂的总量为1000重量份。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茯苓薏苡仁颗粒的使用方法,所述茯苓薏苡仁颗粒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对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的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本发明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对于脾胃虚弱儿童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非常高。说明本发明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疗效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原料、试剂,包括药材等,如无特殊说明,均购自公开的商业渠道。下述实施例和试验例所用的试验方法,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制备茯苓薏苡仁颗粒

配方:人参400g,白术(麦麸炒)400g,茯苓400g,山药400g,白扁豆(炒)300g,桔梗200g,莲子200g,薏苡仁(炒)200g,砂仁200g,甘草400g。

制法: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人参、白术、桔梗加95%乙醇10倍量(体积/重量倍数)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5℃)的清膏;药渣再加50%乙醇8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3(8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剩余的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每次加水10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8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853g;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8.5g柠檬酸、0.09g甜菊苷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共制得1000g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1g/袋。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功能主治为:补脾胃、益肺气;用于儿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量用法为: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实施例2:制备茯苓薏苡仁颗粒

配方:人参400g,白术(麦麸炒)400g,茯苓400g,山药400g,白扁豆(炒)300g,桔梗200g,莲子200g,薏苡仁(炒)200g,砂仁200g,甘草400g。

制法: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人参、白术、桔梗加90%乙醇12倍量(体积/重量倍数)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5℃)的清膏;药渣再加30%乙醇10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3(8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剩余的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每次加水12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8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869g;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8.7g柠檬酸、0.09g甜菊苷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共制得1000g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1g/袋。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功能主治为:补脾胃、益肺气;用于儿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量用法为: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实施例3:制备茯苓薏苡仁颗粒

配方:人参400g,白术(麦麸炒)400g,茯苓400g,山药400g,白扁豆(炒)300g,桔梗200g,莲子200g,薏苡仁(炒)200g,砂仁200g,甘草400g。

制法: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12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人参、白术、桔梗加85%乙醇8倍量(体积/重量倍数)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2,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5℃)的清膏;药渣再加60%乙醇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3(8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剩余的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1小时,每次加水8倍量,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844g;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8.4g柠檬酸、0.08g甜菊苷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共制得1000g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1g/袋。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功能主治为:补脾胃、益肺气;用于儿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量用法为: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实施例11:制备茯苓薏苡仁颗粒

配方:茯苓400g,山药400g,白扁豆(炒)300g,桔梗200g,莲子200g,薏苡仁(炒)200g,砂仁200g,甘草400g。

制法: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加95%乙醇10倍量(体积/重量倍数)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5℃)的清膏;药渣再加50%乙醇8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3(8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剩余的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每次加水10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8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767g;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8.5g柠檬酸、0.09g甜菊苷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共制得1000g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1g/袋。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功能主治为:补脾胃、益肺气;用于儿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量用法为: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实施例12:制备茯苓薏苡仁颗粒

配方:茯苓400g,山药400g,白扁豆(炒)300g,桔梗200g,莲子200g,薏苡仁(炒)200g,砂仁200g,甘草400g。

制法: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加90%乙醇12倍量(体积/重量倍数)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5℃)的清膏;药渣再加30%乙醇10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3(8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剩余的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每次加水12倍量(体积/重量倍数),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8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770g;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8.7g柠檬酸、0.09g甜菊苷及适量乳糖,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共制得1000g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1g/袋。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功能主治为:补脾胃、益肺气;用于儿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量用法为: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实施例13:制备茯苓薏苡仁颗粒

配方:茯苓400g,山药400g,白扁豆(炒)300g,桔梗200g,莲子200g,薏苡仁(炒)200g,砂仁200g,甘草400g。

制法:

(1)按照处方准备各味药材;

(2)取砂仁,加12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备用;

(3)步骤2得到的药渣同桔梗加85%乙醇8倍量(体积/重量倍数)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2,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5℃)的清膏;药渣再加60%乙醇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3(80℃)的清膏,药渣备用;

(4)步骤3得到的药渣与剩余的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1小时,每次加水8倍量,滤过,滤液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时,加入步骤3得到的两种清膏,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喷雾干燥粉769g;

(5)取步骤4得到的所述喷雾干燥粉,加入8.4g柠檬酸、0.08g甜菊苷及乳糖适量(在本文中,乳糖作为平衡制剂总重量的方式使用,在颗粒剂中的具体用量以最终颗粒总重量确定),混匀,干法制成颗粒,喷入砂仁挥发油,混匀,共制得1000g颗粒;

(6)取步骤5得到的所述颗粒,分装,1g/袋。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功能主治为:补脾胃、益肺气;用于儿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量用法为: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试验例1:茯苓薏苡仁颗粒临床疗效试验

试验目的:通过临床验证,考察本发明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治疗儿童脾胃虚弱的疗效及对儿童的安全性。

1.病例选择:①年龄3--14岁之间;性别不限;②符合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大便时溏时泻,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舌体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且或西医符合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疗程在半个月以上的迁延性腹泻,2个月以上的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在3次及其以上,伴有大便量和性状的改变。);③病程在半个月及其以上的非感染性腹泻者;④大便每天大于等于3次且小于等于7次。

2.试验方法:随机分组,单盲对照试验。

实施例1组:40例,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实施例11组:40例,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儿童3-5岁每次1g,每日3次;5岁-14岁每次2g,每日3次。

疗程为3周。

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全部脾胃虚弱症状消失,脾胃参考指标明显改善。

显效:脾胃虚弱症状明显改善,改善在2级以上,脾胃参考指标有好转。

有效:脾胃虚弱症状有所改善,改善在1级以上,所患客观指标稳定。

无效:脾胃虚弱症状及观察诊断指标无改善或加重。

4.实验结果

有效率方面:实施例1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1.4%,实施例11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5.6%;两组相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便次数改善方面,实施例11显著优于实施例1组。具体结果下表:

实施例1组和实施例11组的全部患儿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说明本发明颗粒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总之,通过上述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茯苓薏苡仁颗粒,在对儿童脾胃虚弱证的治疗具有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适合儿童的应用。

根据以上实施例1组和实施例11组的临床效果比较,表明本发明减方制剂具有显著更优的疗效,这是现有技术根本无法预见的。

试验例2:茯苓薏苡仁颗粒的质量控制

在对茯苓薏苡仁颗粒进行质量控制的试验中,使用hplc法对颗粒中的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hplc法包括如下操作:

(i)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节所载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规范进行测定;

(ii)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使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三乙胺体积比为61:39:1:0.1比例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iii)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该溶液相当于每1mg含甘草酸0.9797mg,即得;

(iv)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1g,精密称定,置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添加了氯化钠的流动相50ml(该添加了氯化钠的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三乙胺-氯化钠=61ml:39ml:1ml:0.1ml:0.05g),密塞,称定重量,以功率500w和频率40khz的条件进行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流动相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v)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甘草酸的含量。

使用上述hplc法,测定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11-实施例13中的ly7中的甘草酸浓度并依据该ly7的体积计算该ly7中甘草酸总质量,记为m(ly7),还测定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11-实施例13所得最终颗粒即kl中的甘草酸含量并依据该kl总量计算该kl中甘草酸总质量,记为m(kl)。以下式计算某实施例中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

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m(kl)÷m(ly7)]×100%

结果显示,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11-实施例13全部6个实施例中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9~101%之间,上述hplc法测定本发明制备颗粒剂过程中从提取得到含有甘草酸的滤液到最终颗粒其中的甘草酸量基本相等,表明工艺与预期相同。

另外,在上述步骤(v)中,每隔1小时测定供试品溶液(对ly7所得供试品溶液和kl所得供试品溶液均进行)一次,共测定6次,计算6次测定中甘草酸峰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已经发现,使用上述hplc方法测得6批颗粒剂(包括它们的ly7所得供试品溶液和kl所得供试品溶液),它们的rsd均在0.103~0.146%范围内,均远小于1%(众所周知,hplc法中以rsd表征的试验精密度通常要求小于1%)。

补充试验例21:hplc方法基本上与上述试验例2相同,不同的仅是步骤(ii)的流动相和步骤(iv)用于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流动相组成均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体积比为61:39:1比例的混合液。使用此hplc法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11-实施例13测定它们的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和rsd。结果显示:实施例1-实施例3这些添加了人参和白术的实例,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9~101%范围内、ly7和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43~0.188%范围内;但是,实施例11-实施例13这些未添加人参和白术的实例,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1~92%范围内、ly7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24~0.147%范围内、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1.27~1.44%范围内。这表明,如果步骤(ii)的流动相不使用三乙胺且步骤(iv)的流动相不使用三乙胺和氯化钠,则对于未添加人参和白术来制备颗粒时,存在最终颗粒中甘草酸量与理论量有降低的偏离,而且方法的精密度不能满足测定kl之rsd要求这两种缺陷;但是这两种缺陷在添加人参和白术制备颗粒时却并未出现,表明步骤(ii)不用三乙胺且步骤(iv)不使用三乙胺和氯化钠的hplc法仅适用于实施例1-实施例3而不适用于实施例11-实施例13。

补充试验例22:hplc方法基本上与上述试验例2相同,不同的仅是步骤(iv)用于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三乙胺体积比为61:39:1:0.1比例的混合液。使用此hplc法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11-实施例13测定它们的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和rsd。结果显示:实施例1-实施例3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9~100%范围内、ly7和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37~0.183%范围内;但是,实施例11-实施例13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89~91%范围内、ly7和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42~0.173%范围内。

补充试验例23:hplc方法基本上与上述试验例2相同,不同的仅是步骤(iv)用于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体积比为61:39:1比例的混合液。使用此hplc法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11-实施例13测定它们的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和rsd。结果显示:实施例1-实施例3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9~101%范围内、ly7和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31~0.168%范围内;但是,实施例11-实施例13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0~91%范围内、ly7和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46~0.171%范围内。

补充试验例24:hplc方法基本上与上述试验例2相同,不同的仅是步骤(ii)的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体积比为61:39:1比例的混合液。使用此hplc法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11-实施例13测定它们的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和rsd。结果显示:实施例1-实施例3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9~102%范围内、ly7和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39~0.185%范围内;但是,实施例11-实施例13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均在99~100%范围内、ly7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0.127~0.154%范围内、kl供试品溶液的rsd均在1.33~1.52%范围内。

以上试验例2以及补充试验例21至补充试验例24的结果表明:对于实施例11-实施例13这些未添加人参和白术的颗粒剂而言,如果步骤(ii)不使用四组分流动相则其对于ly7的hplc精密度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对于kl的hplc精密度不合格;如果步骤(iv)不使用五组分溶剂其甘草酸工艺回收百分量(%)明显的与理论值不符;但是这些缺陷在添加人参和白术的实施例1-实施例3颗粒剂中并未出现,可能是在这些实例中人参和白术对甘草酸测定有影响而不会发生上述两个缺陷性问题。对于本发明新开发的不添加人参和白术的减方颗粒剂,按三组分流动相和配液溶剂进行质量控制是不可行的,只有在hplc流动相中使用四组分且在提取溶剂中使用五组分时,这样的hplc法才能满足质量控制的方法学要求。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