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脏穿刺用双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0324发布日期:2018-11-24 12:0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经皮肾脏穿刺用双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置管的双套管。

技术背景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置管已成为输尿管结石伴肾盂肾炎、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具有可床边操作、无需全麻、操作风险小、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被认为是针对输尿管结石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控制感染的理想方法之一。但相对于经皮肾镜置管,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管径较小,用于引流感染病灶常出现引流管梗阻需重新穿刺置管。此外,肾皮质出血也是经皮穿刺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出血较少、生命体征稳定者,可试行夹闭引流管,让肾内出血靠肾集合系统的内压增高而停止,但对于输尿管结石伴肾盂肾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而言夹闭引流管会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细菌入血感染性休克加重。二、出血较多者可行肾动脉造影和高选择性动脉栓塞,对于动脉栓塞无法止血者可行肾切除术止血,但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而言,其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手术风险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避免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置管后引流管阻塞所致的反复穿刺置管造成的损伤、降低置管后肾脏出血的发生率,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置管的双套管。该双套管外管可套过压迫止血的方法降低经皮肾脏穿刺置管后肾脏出血的发生率,双套管内管梗阻后可在不拔出外管的情况下更换内管,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套管外管前段有一肾皮质气囊,通过给肾皮质气囊充气起到压迫肾皮质止血的效果;双套管内管外径稍小于外管内径,可通过固定器与外管固定连接,在内管阻塞的情况下,可在不拔出外管的情况下更换内管,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一、通过压迫肾皮质可起到预防出血的效果;二、可避免引流管阻塞后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经皮肾脏穿刺用双套管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专利经皮肾脏穿刺用双套管外管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专利经皮肾脏穿刺用双套管内管示意图

图4是扩张器示意图

图中1.肾皮质气囊,2.肾皮质气囊进气口,3.弹簧夹,4.固定器外管段,5.侧壁引流口,6.固定器内管段,7.扩张器,8.扩张器导丝口9.内管导丝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经皮肾脏穿刺用双套管外管内径略大于双套管内管外径,外管管壁有一肾皮质气囊(1),肾皮质气囊(1)与肾皮质气囊进气口(2)相连,肾皮质气囊进气口(2)一端设一弹簧夹(3)。双套管内管一端设有数个侧壁引流口(5),顶端设有一内管导丝口(9)。双套管外管及内管上分别连接固定器外管段(4)及固定器内管段(6),固定器外管段(4)外侧面螺纹与固定器内管段(6)内侧面螺纹相匹配,可通过旋转固定器的方式连接或分离双套管内管及外管。

在图4扩张器(7)一端设有扩张器导丝口(8),扩张器(7)外径与双套管外管外径相等。

下面通过使用方法进一步说明该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后置入导丝,导丝一端置于肾盂内,拔除穿刺针,沿导丝穿入扩张器(8),扩张表皮、皮下组织及肾皮质,拔除扩张器,沿导丝置入固定好的双套管,并将该双套管内管有侧壁引流口(5)一端置入肾盂中一定深度,以保证肾皮质气囊(1)一端位于肾盏内,而另一端位于皮下或体外。退出导丝,双套管另一端留于体外与造瘘袋相连,用缝线固定双套管,通过肾皮质气囊进气口(2)向肾皮质气囊(1)内注入气体,夹闭合弹簧夹(3),将气压计与肾皮质气囊进气口(2)相连,打开弹簧夹(3),测量肾皮质气囊(1)内气压,通过调整肾皮质气囊(1)内气体量将肾皮质气囊(1)内气压调整至一定范围内,通过肾皮质气囊(1)压迫以预防穿刺后出血。穿刺后如无活动性出血,每日可通过肾皮质气囊进气口(2)抽出少量气体,测量肾皮质气囊(1)内气压,适当降低肾皮质气囊内压力,直至拔管时抽尽肾皮质气囊(1)内气体,拔除单囊肾造瘘管。如出现双套管梗阻,在通管无效的情况下,可通过旋转固定器的方式分离双套管内管及外管,拔出梗阻的双套管内管,跟换新的双套管内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为避免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置管后引流管阻塞所致的反复穿刺置管造成的损伤、降低置管后肾脏出血的发生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置管的双套管。它主要是由双套管外管和双套管内管组成,双套管外管前段有一肾皮质气囊,通过给肾皮质气囊充气起到压迫肾皮质止血的效果;双套管内管外径稍小于外管内径,可通过固定器与外管固定连接,在内管阻塞的情况下,可在不拔出外管的情况下更换内管,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杰;韦广发;陈马飞;郑庆斌;谈玖婷;刘微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袁文杰;韦广发;陈马飞;郑庆斌;刘微丽
技术研发日:2017.05.10
技术公布日:2018.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