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器、气管切开装置和气管切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623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器、气管切开装置和气管切开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器、气管切开装置和气管切开方法。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急症、重症icu、耳鼻喉头颈科常见操作之一。气管切开包括:常规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和微创气管切开术。主要适用于:1,由咽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2,各种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储留,为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可考虑气管切开,如重症颅脑损伤,呼吸道烧伤,严重胸部外伤等;3,预防性气管切开;4,取气管异物;5,颈部外伤者伴有咽喉部气管,颈部食管损伤,对于损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者。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呼吸骤停、气胸、皮下气肿和气管食管瘘等,其中气管食管瘘预后较差。该类病发症常出现长期不愈合,感染,甚至死亡。气管食管漏主要由于气切过程中,气管后壁损伤,引起气管和食管相通。但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气切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此类病发症的发生率。

气管切开术中常见的问题有:1.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穿刺针前段被组织堵塞,误认为未在气管中而造成气切失败,或者穿刺过头,造成气管后壁损伤引起气管食管瘘;2.无法估计切开长度,常常造成切口过长或切口不够,反复切开或缝合过大切口。

综上所述,目前传统气管切开手术存在操作切口切开长度无法准确评估、穿刺在位判断受干扰、穿刺深度无法确定和难以估计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穿刺器、气管切开装置和气管切开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包括针芯和穿刺套管,所述穿刺套管包括手柄段和管段,所述针芯包括手持段和针体;针体贯穿穿刺套管并通过设置在手持段和手柄段之间的固定装置固定在穿刺套管上;所述管段的自由端具有与针体的针尖斜口相平行的穿刺套管斜口,

且所述针尖与固定装置之间的连线与针芯的中心轴相平行,以通过固定装置指示针尖的位置;所述管段上设有用于引导穿刺深度的定位器,定位器包括可沿管段的轴向移动并定位的定位管,定位管套设在管段上,且定位管朝向针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限位环,以限制针体的插入深度,且第一限位环与定位管相垂直。

进一步,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持段上的凸头和设置在手柄段上的凹槽,所述手持段和手柄段通过凸头和凹槽的卡扣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定位器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管段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定位器与管段螺纹连接。

由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穿刺器构建的气管切开装置,包括:

用于标记切口线及切口长度的标记装置;

用于沿着切口线切开皮肤的刀具;

用于在切口处垂直刺入气管内的所述穿刺器;

用于验证穿刺器是否穿入气管内的检验装置;

起引导作用的导丝;

在穿刺点处进行扩皮的扩皮器;

用于引导皮下隧道扩开器、气管装置进入气管的长支持管;

创建并扩大皮肤表面到气管之间的通道间隙以形成皮下隧道的隧道扩开器;

与气管连通并可从气管内吸取液体的气管装置;

所述检验装置为注射器,注射器包括推杆和筒体,推杆具有可供导丝穿入的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通孔与筒体贯通,以构成供导丝穿入的通道;

所述扩皮器内具有可供导丝穿入的第二轴向通孔,所述扩皮器包括用于扩开切口的尖头段和用于手持的尾段,且尖头段上设有第二限位环;

所述长支持管内具有可供导丝穿入的第三轴向通孔,且长支持管的插入端具有插入穿刺点的插入头,且所述长支持管靠近插入头的一端还套设有第三限位环;

隧道扩开器内具有可供长支持管穿入的第四轴向通孔,隧道扩开器的头端具有用于穿入气管的刺入段,所述刺入段呈利于沿气管的轴向延伸至气管内的弧形,且刺入段上套设有第四限位环;

所述气管装置包括气管套管和同轴设置在气管套管内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具有可供长支持管穿入的第五轴向通孔;

气管套管和支撑架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套管的管体为软体,且管体的前端用于放入气管内,管体的末端连接有硬质管桩,管体的末端分别与用于向管体内充气的气囊和从气管内吸取液体的吸引囊相连通,且气囊具有进气口,吸引囊具有排液口;管体靠近前端的一段呈弧形,以便于沿气管轴向向气管内延伸。

进一步,所述的标记装置为标记章,所述标记章的印模的长度与预定的切口长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刀具为小圆刀片。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管桩内壁的第二内螺纹和设置在支撑架头端外壁的第二外螺纹,所述气管套管和支撑架螺纹连接。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气管切开装置实施的气管切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操作准备:

步骤1.1,将针芯放入穿刺套管内,且扣好固定装置的凸头和凹槽,以固定针芯防止针芯转动;按照预定的穿刺深度调节并固定定位器沿穿刺套管的轴向位置;

步骤1.2,将支撑架置入气管套管的管体内,并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配合,使支撑架和气管套管相互固定;

步骤2,用标记章沾碘伏在皮肤上标记切口线,以限定切开长度和位置;

步骤3,用小圆刀沿切口线切开皮肤;

步骤4,将穿刺器垂直颈部皮肤在切口处进行穿刺;

步骤5,拔出针芯;

步骤6,将注射器插入穿刺套管中并抽气,当筒体内产生气泡时,证明穿刺器已经穿入气管内;当筒体内未产生气泡时,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至筒体内产生气泡;

步骤7,将导丝插入注射器和穿刺套管中,并延伸至气管内;

步骤8,导丝留置,拔除穿刺套管和注射器;

步骤9,将扩皮器套在导丝上,并沿着导丝进入穿刺点,并在穿刺点处进行扩皮;

步骤10,取出扩皮器,将长支持管套在导丝上,并顺着导丝进入穿刺点;

步骤11,将皮下隧道扩开器套在长支持管上和导丝上,并沿着长支持管和导丝进入穿刺点,创建并扩大皮肤表面到气管之间的通道间隙,以形成皮下隧道;

步骤12,拔除皮下隧道扩开器,长支持管和导丝留置;

步骤13,将气管装置套在长支持管上和导丝上,并沿着长支持管和导丝置入皮下隧道内;

步骤14,拔除气管套管内的支撑架、长支持管和导丝;

步骤15,通过气囊向管体内充气;

步骤16,固定气管套管,将气管套管固定在颈部;

步骤17,定期将吸引囊内从气管内吸出的液体经排液口吸走。

1、为解决切口切开长度难以评估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数据,建立切口大小与管经的相关模型,引入切口标记章,在操作前,操作者可利用切口标记章来确定切口长度,从而避免切口过长或过短。

2、为解决穿刺针在位判断受干扰的问题,该问题主要由于穿刺针内组织堵塞引起判断失误,本发明引入可调节固定的穿刺器,利用穿刺时针芯在位,判断时拔除针芯,有效的提高判断正确性,同时也可以增加穿刺的安全性。

3、为解决刺深度无法确定和难以估计,本发明的穿刺器,可操作前设定穿刺深度,从而达到评估作用,更重要的是,穿刺器的定位器的引入可以大大降低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以及降低操作的难度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本发明所述的穿刺器及由其构建的气管切开装置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创伤小的特点。

2、本发明所述的穿刺器及由其构建的气管切开装置具有准确估计切口大小,提高穿刺针判断准确率,避免穿刺深度过深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气管切开的安全性。

3、本发明所述的气管切开方法无需操作者具有熟练的外科技能,适用于新手及初学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标记章仰视图;

图2是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针芯的正视图;

图5是穿刺套管的正视图;

图6是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扩皮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长支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隧道扩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气管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12,一种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包括同轴套设的针芯21和穿刺套管22,所述穿刺套管22包括手柄段222和管段221,所述针芯21包括手持段212和针体211;针体211贯穿穿刺套管22并通过设置在手持段212和手柄段222之间的固定装置固定在穿刺套管22上;所述管段221的自由端具有与针体211的针尖斜口相平行的穿刺套管斜口,且所述针尖与固定装置之间的连线与针芯21的中心轴相平行,以通过固定装置指示针尖的位置;所述管段221上设有用于引导穿刺深度的定位器23,定位器23包括可沿管段221的轴向移动并定位的定位管232,定位管232套设在管段221上,且定位管232朝向针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限位环231,以限制针体211的插入深度,且第一限位环231与定位管232相垂直。

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持段212上的凸头213和设置在手柄段222上的凹槽223,所述手持段212和手柄段222通过凸头213和凹槽223的卡扣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定位器23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管段22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定位器23与管段221螺纹连接。

由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穿刺器构建的气管切开装置,包括:

用于标记切口线及切口长度的标记装置;

用于沿着切口线切开皮肤的刀具;

用于在切口处垂直刺入气管内的所述穿刺器;

用于验证穿刺器是否穿入气管内的检验装置;

起引导作用的导丝;

在穿刺点处进行扩皮的扩皮器4;

用于引导皮下隧道扩开器5、气管装置进入气管的长支持管3;

创建并扩大皮肤表面到气管之间的通道间隙以形成皮下隧道的隧道扩开器5;

与气管连通并可从气管内吸取液体的气管装置;

所述检验装置为注射器6,注射器6包括推杆62和筒体61,推杆62具有可供导丝穿入的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通孔与筒体61贯通,以构成供导丝穿入的通道;

所述扩皮器4内具有可供导丝穿入的第二轴向通孔,所述扩皮器4包括用于扩开切口的尖头段41和用于手持的尾段42,所述尖头段41上设有第二限位环43;

所述长支持管3内具有可供导丝穿入的第三轴向通孔,且长支持管3的插入端具有插入穿刺点的插入头31,且所述长支持管3靠近插入头31的一端还套设有第三限位环32;

隧道扩开器5内具有可供长支持管3穿入的第四轴向通孔,隧道扩开器5的头端具有用于穿入气管的刺入段51,所述刺入段51呈利于沿气管的轴向延伸至气管内的弧形,且刺入段51上套设有第四限位环52;

所述气管装置包括气管套管72和同轴设置在气管套管72内的支撑架71,所述支撑架71内具有可供长支持管3穿入的第五轴向通孔;

气管套管72和支撑架71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套管的管体721为软体,且管体721的前端用于放入气管内,管体721的末端连接有硬质管桩722,管体721的末端分别与用于向管体721内充气的气囊723和从气管内吸取液体的吸引囊724相连通,且气囊723具有进气口,吸引囊724具有排液口;管体721靠近前端的一段呈弧形,以便于沿气管轴向向气管内延伸

支撑架71具有延伸至气管体721内的内段712和外露于管体721的外段713,所述外段713上套设有第五限位环711。

所述的标记装置为标记章1,所述标记章1的印模11的长度与预定的切口长度相等。

所述刀具为小圆刀片。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管桩722内壁的第二内螺纹和设置在支撑架71的第五限位环711外壁上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管体721和支撑架71螺纹连接。

支撑架71的内段712的长度短于管体721的长度,以避免支撑架71的内段712端头触碰到气管。

本发明的部件介绍:

(1)标志章1:标志章1沾碘伏标记切口线,以确定切开长度及穿刺点大概位置。

(2)小圆刀片:划开穿刺点的表面皮肤。

(3)穿刺器:定位穿刺点,且可调整穿刺的深度,增加穿刺的安全性,降低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

(3.1)针芯21:可防止穿刺时,组织进入穿刺套管22内,以避免无法判断穿刺定位器是否在位;其次,针芯21插入穿刺套管22后,穿刺套管的斜口与针尖的斜口完全重合,以降低穿刺的阻力;最后,针芯21上有固定装置的凸头213,用于确定针尖的方向,固定装置可固定针芯21,防止针芯21转动。

(3.2)穿刺套管22:针芯21拔除后,穿刺套管22构成导丝的通道;穿刺套管22尾端的固定装置的凹槽223与针芯21配合,用于确定针尖的方向和固定针芯21,防止针芯21转动。

(3.3)定位器23:可通过螺纹结构沿穿刺套管22上下移动,从而调整和确定穿刺的深度,避免气管食管瘘的发生,提高操作安全性。

(4)注射器6:既可以用于确认穿刺套管22是否已经在位(气管内),又可以允许导丝从后方直接进入。

(5)扩皮器4:扩开皮肤,方便长长支持管3和皮下隧道扩开器5的进入。

(6)导丝:起引导作用。

(7)长支持管3:引导皮下隧道扩开器5、气管套管72进入气管。

(8)皮下隧道扩开器5:创建及扩大皮肤表面到气管之间的通道间隙,第四限位环52用于标记及防止其进入过长。

(9)支撑架71:对气管套管72起到支持作用,增加一定的硬度,方便气管套管72经皮下隧道插入气管内。

(10)气管套管72:

(10.1)管体721:呼吸的通道;

(10.2)气囊723:鼓入空气,在气道内固定气管套管的作用;

(10.3)吸引囊724:对于囊上方的分泌物、液体进行吸引,避免液体淤积。

本发明所述的气管切开装置的使用步骤为:

步骤1,操作准备:

步骤1.1,将针芯21放入穿刺套管22内,且扣好固定装置的凸头213和凹槽223,以固定针芯21防止针芯21转动;按照预定的穿刺深度(例如1.5cm)调节并固定定位器23沿穿刺套管的轴向位置;

步骤1.2,将支撑架71置入气管套管72的管体721内,并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配合,使支撑架71和气管套管72相互固定;

步骤2,用标记章1沾碘伏在皮肤上标记切口线,以限定切开长度和位置;

步骤3,用小圆刀沿切口线切开皮肤;

步骤4,将穿刺器垂直颈部皮肤在切口处进行穿刺;

步骤5,拔出针芯21;

步骤6,将注射器6插入穿刺套管22中并抽气,当筒体61内产生气泡时,证明穿刺器已经穿入气管内;当筒体61内未产生气泡时,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至筒体61内产生气泡;

步骤7,将导丝插入注射器6和穿刺套管22中,并延伸至气管内;

步骤8,导丝留置,拔除穿刺套管22和注射器6;

步骤9,将扩皮器4套在导丝上,并沿着导丝进入穿刺点,并在穿刺点处进行扩皮;

步骤10,取出扩皮器4,将长支持管3套在导丝上,并顺着导丝进入穿刺点;

步骤11,将皮下隧道扩开器5套在长支持管3上和导丝上,并沿着长支持管3和导丝进入穿刺点,创建并扩大皮肤表面到气管之间的通道间隙,以形成皮下隧道;

步骤12,拔除皮下隧道扩开器5,长支持管3和导丝留置;

步骤13,将气管装置套在长支持管3上和导丝上,并沿着长支持管3和导丝置入皮下隧道内;

步骤14,拔除气管套管72内的支撑架71、长支持管3和导丝;

步骤15,通过气囊723向管体721内充气;

步骤16,固定气管套管72,将气管套管72通过绑带固定在颈部;

步骤17,定期(如2天)将吸引囊724内从气管内吸出的液体经排液口吸走。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