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外敷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消炎、促进肌肤修复再生以及美白功效的活性外敷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化妆品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痤疮又名青春症痘、暗疮或粉刺,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目前,市场上治疗痤疮的化妆品多添加了化学杀菌剂、激素、收敛剂、抗炎剂等,虽能在短时间内杀菌或消除炎症,但对皮肤刺激性大,长期使用会增加皮肤负担,并易引起皮肤红肿、化脓或疼痛等过敏症状,而且由于病原菌极易产生耐药性,青春症很快会复发,易形成癫痕或色素沉着。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护肤品的添加剂,具有绿色安全、药效稳定持久、疗效显著以及对皮肤作用温等优势,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兼具消炎、促进肌肤修复再生以及美白功效的活性外敷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其一方面可以减少痤疮所导致的皮肤红肿、化脓或疼痛等症状,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肌肤修复再生,极大减少了痤疮愈合后的瘢痕以及色素沉着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消炎、促进肌肤修复再生以及美白功效的活性外敷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消炎、促进肌肤修复再生以及美白功效的活性外敷精华液,其由a相、b相、c相、d相以及e相组成;其中,所述a相由甘油硬脂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霍霍巴油、摩洛哥阿甘油、琼崖海棠油、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辛酯、亚油酸以及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组成;所述b相由黄原胶、丙二醇、丁二醇、海藻糖、l-吡咯烷酮羧钠以及水组成;所述c相为氢化蓖麻油、va棕榈酸酯、ve醋酸酯以及透明质酸组成;所述d相由植物提取物、烟酰胺以及防腐剂组成:所述的植物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成:木通提取物20-40重量份、白芷提取物15-25重量份、槐花提取物10-20重量份、天花粉提取物10-20重量份、夜交藤提取物10-20重量份、虎杖提取物15-25重量份、江南卷柏提取物15-25重量份、芦荟提取物10-20重量份以及薄荷提取物5-10重量份组成;所述e相由ph调节剂组成,调节制剂ph=6.0。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组成:木通提取物30重量份、白芷提取物20重量份、槐花提取物15重量份、天花粉提取物15重量份、夜交藤提取物15重量份、虎杖提取物20重量份、江南卷柏提取物20重量份、芦荟提取物15重量份以及薄荷提取物8重量份组成。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的透明质酸由分子量为1800000~2200000da的大分子量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000000~1800000da的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以及分子量为400000~1000000da的大分子量透明质酸按照重量比为1:1:1混合而成。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各原料在所述活性外敷精华液(除e相外)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甘油硬脂酸酯1.5~6.0%、聚二甲基硅氧烷0.1~4.0%、异壬酸异壬酯0.1~3.0%、霍霍巴油0.5~3.0%、摩洛哥阿甘油0.5~3.0%、琼崖海棠油3~5.0%、肉豆蔻酸异丙酯0.5~3.0%、硬脂酸辛酯0.5~5.0%、亚油酸0.1~3.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5.0%、黄原胶0.05~0.2%、丙二醇1~3.0%、丁二醇0.1~3.0%、海藻糖0.05-1.0%、l-吡咯烷酮羧钠0.5~2.0%、氢化蓖麻油0.5-3.0%、va棕榈酸酯0.05~1%、ve醋酸酯0.05~0.5%、透明质酸0.05~0.5%、植物提取物0.5-5.0%、烟酰胺0.1~2%、防腐剂0.05~0.2%,余量为水。更优选的,各原料在所述活性外敷精华液(除e相外)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甘油硬脂酸酯3.5%、聚二甲基硅氧烷2.0%、异壬酸异壬酯1.5%、霍霍巴油1.5%、摩洛哥阿甘油1.5%、琼崖海棠油4.0%、肉豆蔻酸异丙酯1.5%、硬脂酸辛酯2.5%、亚油酸1.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0%、黄原胶0.1%、丙二醇2.0%、丁二醇1.5%、海藻糖0.5%、l-吡咯烷酮羧钠1.0%、氢化蓖麻油1.5%、va棕榈酸酯0.5%、ve醋酸酯0.1%、透明质酸0.3%、植物提取物5.0%、烟酰胺2.0%、防腐剂0.1%,余量为水。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防腐剂选自苯氧乙醇、辛甘醇、季铵盐-15和脱氢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的木通提取物、白芷提取物、槐花提取物、天花粉提取物、夜交藤提取物、虎杖提取物、江南卷柏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以及薄荷提取物分别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将植物原料洗净、干燥、粉碎后,并过20目筛;(2)将过筛后的粉末用体积百分比为60%~95%的乙醇在75~85℃下进行回流提取,原料药与乙醇质量体积比g/ml为1~3:10~50,回流提取3-5h,共进行3-4次,然后将提取液合并;剩余残渣采用热水进行浸提2-3次,每次3-5h,将提取液与步骤(2)的提取液合并后冷却至20℃~30℃,50~100目滤布过滤,得滤液;(4)向步骤(3)得到的滤液中加入与乙醇相同体积量的1,3-丁二醇混溶均匀,减压浓缩出溶液中的乙醇,然后真空减压抽滤,滤液经活性炭脱色,冷冻干燥即得;(5)将按照步骤(1)-(4)得到的木通提取物、白芷提取物、槐花提取物、天花粉提取物、夜交藤提取物、虎杖提取物、江南卷柏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以及薄荷提取物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混合均匀即为所述的植物提取物。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所述活性外敷精华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所述的重量百分比称取以下各原料:甘油硬脂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霍霍巴油、摩洛哥阿甘油、琼崖海棠油、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辛酯、亚油酸、辛酸/癸酸甘油三酯、黄原胶、丙二醇、丁二醇、海藻糖、l-吡咯烷酮羧钠、氢化蓖麻油、va棕榈酸酯、ve醋酸酯、透明质酸以及植物提取物;(2)将甘油硬脂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霍霍巴油、摩洛哥阿甘油、琼崖海棠油、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辛酯、亚油酸以及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混合后,加热至80~85℃,混匀,得到a相;(3)将黄原胶、丙二醇、丁二醇、海藻糖、l-吡咯烷酮羧钠以及2/3体积的水混合后,加热至80~85℃,混匀,得到b相;(4)将a相全部加入到b相中,2000~3000r/min,均质5min~10min;依次加入氢化蓖麻油、va棕榈酸酯、ve醋酸酯以及透明质酸,2000~3000r/min,均质1~3min;30~50r/min,搅拌5~10min后,开始搅拌降温,搅拌速率为30~50r/min,降温速率为1~2℃/min;(5)向植物提取物中加入剩余的1/3体积的水,溶解完全后,加入温度降到45~50℃的步骤(4)得到的混合物中,再加入烟酰胺以及防腐剂,搅拌均匀,继续降温至40℃以下;(6)使用ph调节剂调节制剂ph=6.0,即得。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发明人在通晓痤疮的病因病理、辨证审因的基础上,从众多原料药中选择木通提取物、白芷提取物、槐花提取物、天花粉提取物、夜交藤提取物、虎杖提取物、江南卷柏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以及薄荷提取物作为原料药,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明确君、臣、佐、使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配伍关系,使其发挥其综合作用,制约其不利因素,使之用药适宜,配伍严谨,主次分明,恰合病情,无实实,无虚虚,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木通提取物的加入不可预期的提高了原有药物的疗效,使得本产品的功效大大增加;2、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了琼崖海棠油,琼崖海棠油是一种优秀的外用愈合剂,可以帮助恢复皮肤健康,抗炎症、抗感染、抗菌和抗氧化,能够加速皮肤组织生长,促进新表皮形成。但琼崖海棠油本身具有呛鼻的味道,但配合本发明的植物提取物使用,植物提取物自带的清香调和了这种呛鼻的味道,使得本产品在不含任何人工香精的基础上,具有淡淡地花草香味;3、研究发现,引起痤疮的原因中,缺水是一个关键所在,因为肌肤缺水自然会刺激毛孔排出油脂,造成毛孔阻塞引起痤疮。因此,本发明在配方中加了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渗入肌肤的能力不同,所带来的功效也有所不同,大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防止脱水,组织细胞再生,紧致肌肤的作用,中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紧致肌肤,使皮肤长久保湿的作用,小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快速与细胞发生水合作用,保持细胞水分的作用。本发明采用将三种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配合使用,提高了产品所具有的保湿,保水功效。4、为了提高产品的美白效果,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了烟酰胺,烟酰胺是极少的具有保湿美白抗皱抗痘的全效护肤成分,但烟酰胺在ph值不为6的水溶液中会水解为对皮肤刺激强的烟酸,所以本发明使用ph调节剂调节制剂ph=6.0,大大降低了烟酰胺的水解,并且严格控制用量,保证了其对皮肤的安全性;5、实验证实本发明产品对皮肤安全无刺激,具有显著的消炎、促进肌肤修复再生以及美白的功效,进而能够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本发明原材料获取容易、制备方法简便,绿色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植物提取物的制备(1)分别将木通茎藤、白芷、槐花、天花粉、夜交藤、虎杖、江南卷柏、芦荟以及薄荷这九种植物原料洗净、干燥、粉碎后,过20目筛,得到的粉末分别按照步骤(2)-(4)进行提取;(2)用体积百分比为90%的乙醇在80℃下进行回流提取,原料药与乙醇质量体积比g/ml为1:20,回流提取4h,共进行4次,然后将提取液合并;(3)剩余残渣采用热水进行浸提3次,每次4h,将提取液与步骤(2)的提取液合并后冷却至20℃~30℃,100目滤布过滤,得滤液;(4)向步骤(3)得到的滤液中加入与乙醇相同体积量的1,3-丁二醇混溶均匀,减压浓缩出溶液中的乙醇,然后真空减压抽滤,收集滤液,滤液经活性炭脱色,冷冻干燥得到木通提取物、白芷提取物、槐花提取物、天花粉提取物、夜交藤提取物、虎杖提取物、江南卷柏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以及薄荷提取物;(5)将得到的木通提取物、白芷提取物、槐花提取物、天花粉提取物、夜交藤提取物、虎杖提取物、江南卷柏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以及薄荷提取物按以下重量份配比混匀,即为所述的植物提取物:木通提取物30重量份、白芷提取物20重量份、槐花提取物15重量份、天花粉提取物15重量份、夜交藤提取物15重量份、虎杖提取物20重量份、江南卷柏提取物20重量份、芦荟提取物15重量份以及薄荷提取物8重量份。实施例2具有消炎、促进肌肤修复再生以及美白功效的活性外敷精华液1、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甘油硬脂酸酯3.5%、聚二甲基硅氧烷2.0%、异壬酸异壬酯1.5%、霍霍巴油1.5%、摩洛哥阿甘油1.5%、琼崖海棠油4.0%、肉豆蔻酸异丙酯1.5%、硬脂酸辛酯2.5%、亚油酸1.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0%、黄原胶0.1%、丙二醇2.0%、丁二醇1.5%、海藻糖0.5%、l-吡咯烷酮羧钠1.0%、氢化蓖麻油1.5%、va棕榈酸酯0.5%、ve醋酸酯0.1%、透明质酸0.3%、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植物提取物5.0%、烟酰胺2.0%、防腐剂(苯氧乙醇)0.1%,水补足100%。所述的透明质酸由分子量为1800000~2200000da的大分子量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000000~1800000da的中分子量透明质酸以及分子量为400000~1000000da的大分子量透明质酸按照重量比为1:1:1混合而成。2、方法(1)将甘油硬脂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霍霍巴油、摩洛哥阿甘油、琼崖海棠油、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辛酯、亚油酸以及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混合后,加热至80℃,混匀,得到a相;(3)将黄原胶、丙二醇、丁二醇、海藻糖、l-吡咯烷酮羧钠以及水混合后,加热至80℃,混匀,得到b相;(4)将a相全部加入到b相中,2000r/min,均质10min;依次加入氢化蓖麻油、va棕榈酸酯、ve醋酸酯以及透明质酸,2000r/min,均质3min;50r/min,搅拌10min后,开始搅拌降温,搅拌速率为50r/min,降温速率为2℃/min;(5)向植物提取物中加入剩余的1/3体积的水,溶解完全后,加入温度降到45℃的步骤(4)得到的混合物中,再加入烟酰胺以及苯氧乙醇,搅拌均匀,继续降温至40℃以下;(6)使用ph调节剂(naoh溶液)调节制剂ph=6.0,即得。对比例1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配方中不加入木通提取物。对比例2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配方中不加入植物提取物。实验例1本发明产品中植物提取物部分的抗炎活性评价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是炎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酶类物质,降低或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是防止炎症发生的有效途径,本实施例通过研究本发明产品对于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效果来说明本发明产品中植物提取物部分的消炎功效。实验组i:植物提取物i,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实验组ii:植物提取物ii,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区别在于不含有木通提取物实验组ii:木通提取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以上植物提取物均加入10倍重量蒸馏水进行溶解,配制成溶液用于以下实验。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实验采用elson-morgan法进行:取0.1ml0.25mmol/lcacl2溶液和0.5ml透明质酸酶液37℃保温培养20min;分别加入实验组i、实验组ii以及实验组iii的植物提取物0.5ml,1ml以及1.5ml,继续37℃保温培养20min;加入0.5ml1250ug/ml的透明质酸钠液37℃保温30min,常温放置5min;加入0.1ml0.4mol/lnaoh溶液和0.5ml乙酰丙酮溶液,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后立即用冰水进行冷却5min;加入埃尔利希试剂1.0ml并用3.0ml无水乙醇进行稀释,放置20min显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以醋酸缓冲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计算公式:式中:a——对照溶液abs值b——对照空白溶液abs值c——试样溶液abs值d——试样空白溶液abs值实验组i-11i组体外对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i以及实验组ii的植物提取物对透明质酸酶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实验组i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实验组ii,而单纯加入木通提取物的组抑制率相对较低,这就说明了木通提取物与其他组分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植物组合物的消炎功效。表1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实验例2本发明产品中植物提取物部分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评价1、材料:酪氨酸酶、l-酪氨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恒温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实验组i:植物提取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实验组ii:植物提取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区别在于不含有木通提取物。实验组iii:木通提取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以上植物提取物均加入10倍重量蒸馏水进行溶解,配制成溶液用于以下实验。2试剂配制:1)磷酸钠缓冲液(1/15mol/l,ph=6.8):精确称取1.000g磷酸二氢钠,1.186g磷酸氢二钠,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500ml,4℃冰箱保存备用。2)l-酪氨酸溶液(7.5mmol/l):精确称取l-酪氨酸0.272g,先加入数滴浓盐酸,加去离子水约50ml,微热完全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左右,加去离子水定容至200ml。3、检测方法总反应体系为5ml。实验时,向试管中依次加入磷酸钠缓冲液、不同体积的受试液、酶液,于30℃水浴10min。然后加入底物l-酪氨酸,立即开始计时。测定反应20min时475nm波长下的吸光值。测定时,以相应的阴性对照为参比,用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实验组i-iii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并依据浓度-酶抑制率曲线估计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近似值。抑制率=[(a-b)/a]×l00%其中,“a”为标准对照的吸光值,“b”为受试液的吸光值。每个实验做3个平行。抑制率高表明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强度高。4、结果实验组i-iii对酪氨酸酶体外抑制作用见表2,由表2可知,实验组i以及实验组ii的植物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实验组i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稍高于实验组ii,而单纯加入木通提取物的组抑制率相对较低,这就说明了木通提取物与其他组分具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植物组合物抑制酪氨酸酶的功效。表2酪氨酸酶抑制率实验例3本发明产品中植物提取物部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效果1、受试菌种痤疮丙酸杆菌冻干菌种atcc11827。2、供试培养基改良gam肉汤培养基中加入10%羊血和2%琼脂,加热溶解,115℃高压灭菌15min,倾倒在平板培养皿内,以此用作冻干菌的复苏平板和斜面培养基。3、菌悬液的制备利用平板划线法将冻干菌株接种至平板内,37℃厌氧培养72h后,挑取单个生长的菌落,接种至改良gam肉汤培养基,继续培养24h,以此为菌悬液。4、受试材料:实验组i:植物提取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实验组ii:植物提取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区别在于不含有木通提取物。实验组iii:木通提取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以上植物提取物均加入10倍重量蒸馏水进行溶解,配制成溶液用于以下实验。5、抑菌实验具体步骤: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无菌条件下进行,将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6mm的圆形滤纸片,置于洁净干净的小烧杯,115℃干热灭菌20min后,分别放入已灭菌实验组i-iii的样品液中充分浸泡,每种样品液中放入8片滤纸片。将已配制好的供试培养基融化,分别倒入培养皿中,115℃灭菌20min,待冷却凝固后,吸取0.1ml菌悬液于平板上涂布均匀。用无菌镊子分别夹取已在提样品液中浸泡过的直径为6mm圆形滤纸片,贴在含菌平板上,每个平板内等距离贴4片,将各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平板倒置培养24h,测定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设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不同样品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效果比较实验组平均抑菌圈直径(mm)实验组i28.5实验组ii17.0实验组iii21.5从表3可以看出,与实验组ii以及实验组iii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效果相比,实验组i所得的植物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效果非常明显,最小抑菌直径可达28.5mm,从而说明木通提取物与其他组分具有协同促进作用,能够提高组合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例4人体试用实验1、实验对象及分组选取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志愿者共90名,男、女各半;年龄18-30岁,平均24岁。在涂抹化妆品前2周,未使用过糖皮质类激素、维a酸类和抗生素类药物,无高血脂及肝肾功能异常,禁止酗酒,避免强烈阳光或紫外线过度照射。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人:第一组:温水清洁皮肤并擦干后,每天晚上使用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活性外敷精华液均匀涂抹于脸部,一次5ml,静待数分钟待精华液慢慢被皮肤吸收,无需清洗,次日早晨洁面;第二组:温水清洁皮肤并擦干后,每天晚上使用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活性外敷精华液(组方中不含木通提取物)均匀涂抹于脸部,一次5ml,静待数分钟待精华液慢慢被皮肤吸收,无需清洗,次日早晨洁面;第三组:温水清洁皮肤并擦干后,每天晚上使用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活性外敷精华液(组方中不含植物提取物)均匀涂抹于脸部,一次5ml,静待数分钟待精华液慢慢被皮肤吸收,无需清洗,次日早晨洁面。使用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或化妆品。连续试用28天,并要求试验的第14天(d14)及第28天(d28)进行回访。评价内容包括志愿者左右脸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囊肿结节以及脓疱5个级别的痤疮进行个数的标记及数目统计,同时对志愿者的皮肤亮度以及痤疮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统计结果表4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以及第三组的功效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其中含有木通提取物的活性外敷精华液对痤疮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果。在用量相同情况下,相较于不含木通提取物的活性外敷精华液能够显著提高抑制痤疮的效果。对志愿者的皮肤亮度以及痤疮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相较于第二组以及第三组,第一组志愿者的肤色明显变白,变得更有弹性,且志愿者的皮肤表面平整度明显有所改善,面色红润且有光泽,极大减少了瘢痕和色素沉着,使皮肤恢复正常的细腻柔滑。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