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393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药物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寒这个病名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这与西方医学所说的typhoidfever不同,它指的是所有外感热病。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难经》明确指出,伤寒的涵义有广有狭,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以及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中风)、温病、热病、湿温等疾病,即以伤寒名称兼赅风、湿、热等病邪所致的多种外感疾病。

汉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六经证治为纲要,撰写了《伤寒论》一书,使中医学理法方药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无论对外感热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伤寒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广义伤寒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狭义伤寒是广义伤寒之一的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这里所说的伤寒并非现代医学所指的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

伤寒感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或便秘、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部分病人会出现玫瑰疹、相对缓脉等。肠出血、肠穿孔是伤寒的主要并发症。伤寒病的病原体是伤寒杆菌,而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污染水和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带菌而传播。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伤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内因。广义伤寒各种疾病的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狭义伤寒由冬令感受风寒所致。伤寒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身体虚弱,或劳倦饥饿,起居失常,寒温不适,房事不节,均可导致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当患者通过多种途径患有伤寒、感冒后,引发高烧,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倦怠无力等症状,目前在西药理论中,治疗伤寒、感冒多为抗生素为主,且服用后多有毒副作用,且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在西药理论中,治疗伤寒、感冒多为抗生素,服用后多有毒副作用,且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包括以下原料:

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和狗枣猕猴桃。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人参3-10份、紫苏叶3-10份、葛根3-10份、半夏3-10份、前胡3-10份、茯苓3-10份、木香1-6份、枳壳1-6份、桔梗1-6份、陈皮1-6份、炙甘草1-6份和狗枣猕猴桃2-7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人参4-8份、紫苏叶4-8份、葛根4-8份、半夏4-8份、前胡4-8份、茯苓4-8份、木香2-5份、枳壳2-5份、桔梗2-5份、陈皮2-5份、炙甘草2-5份和狗枣猕猴桃3-6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人参5-7份、紫苏叶5-7份、葛根5-7份、半夏5-7份、前胡5-7份、茯苓5-7份、木香3.5-4.5份、枳壳3.5-4.5份、桔梗3-5份、陈皮3-5份、炙甘草3-5份和狗枣猕猴桃4-6份。

优选地,还包括薄荷素油。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薄荷素油0.01-0.5份。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过滤,得提取液;

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

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辅料,即得。

优选地,所述按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过滤,得提取液,包括:

按比例取原料;

第一次提取加入12倍重量的水,提取2小时,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

第二次提取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

优选地,所述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包括:

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的浓缩液。

优选地,所述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辅料,即得,包括:

将浓缩液放冷;

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65-75%;

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120℃灭菌15分钟,即得。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包括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和狗枣猕猴桃。原方剂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苏饮,用于治疗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快膈。原方剂为参苏饮,剂型为汤剂。本申请通过对方剂配伍的优化、依托祖国中医药理论基础,充分利用中药现代化设备对经典解表方剂做进一步研发,通过对于原方剂进行药味加减和处方量的优化,在对感冒风寒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利用狗枣猕猴桃的清热、利尿和润燥的功效,且富含大量维生素c,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本方剂剂型为口服液,在保持原方剂药效前提下,使服用方式更加方便,且纯本方剂为中药制剂,不含任何抗生素类化学药品,无毒副作用,免去了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以下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任何人在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包括以下原料:

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和狗枣猕猴桃。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人参3-10份、紫苏叶3-10份、葛根3-10份、半夏3-10份、前胡3-10份、茯苓3-10份、木香1-6份、枳壳1-6份、桔梗1-6份、陈皮1-6份、炙甘草1-6份和狗枣猕猴桃2-7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人参4-8份、紫苏叶4-8份、葛根4-8份、半夏4-8份、前胡4-8份、茯苓4-8份、木香2-5份、枳壳2-5份、桔梗2-5份、陈皮2-5份、炙甘草2-5份和狗枣猕猴桃3-6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人参5-7份、紫苏叶5-7份、葛根5-7份、半夏5-7份、前胡5-7份、茯苓5-7份、木香3.5-4.5份、枳壳3.5-4.5份、桔梗3-5份、陈皮3-5份、炙甘草3-5份和狗枣猕猴桃4-6份。

优选地,还包括薄荷素油。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薄荷素油0.01-0.5份。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紫苏叶,始载于明代医圣李时珍《本草纲目》,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

上述,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使用前,需炮制,具体为: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半夏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枳壳,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枳壳在我国多地都有生产,以湖南和江西的产品为佳。其中江西省新干县的枳壳又名商洲枳壳、三湖枳壳,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的特点,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优于其他品种,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前,需炮制,具体为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加人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枳壳每100kg用麸皮10kg。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狗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藤本,长达7m。幼枝紫褐色或黑色,无毛或极幼嫩时具短绒毛;髓隔片状,褐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500m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西、云南。其性味酸、甘、平,其功效为滋养强壮,主维生素c缺乏症。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过滤,得提取液;

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

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辅料,即得。

优选地,所述按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过滤,得提取液,包括:

按比例取原料;

第一次提取加入12倍重量的水,提取2小时,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

第二次提取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

优选地,所述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包括:

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的浓缩液。

优选地,所述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辅料,即得,包括:

将浓缩液放冷;

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65-75%;

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120℃灭菌15分钟,即得。

上述,本方剂水提取为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和1.5小时,根据实际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药材采集时间的不同,可依据实际情况将两次提取改为3次提取,3次提取的提取时间可以分别设置为2、1.5和1小时。

上述,在提取时,可使用带有挥发油提取功能的中药提取罐,在第一次提取时收集挥发油,进而在高温灭菌前加入,混匀即可。

上述,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得过程,可使用双效减压真空浓缩罐,对提取液进行浓缩,浓缩温度设置为70-80℃。

实施例一: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人参5份;

紫苏叶5份;

葛根5份;

半夏5份;

前胡5份;

茯苓5份;

木香3.5份;

枳壳3.5份;

桔梗3份;

陈皮3份;

炙甘草3份;

狗枣猕猴桃4份;

薄荷素油0.01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

2、第一次提取加入12倍重量的水,提取2小时,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

3、第二次提取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4、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

5、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的浓缩液;

6、将浓缩液放冷;

7、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65-75%;

8、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9、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10、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120℃灭菌15分钟,即得。

实施例二: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人参6份;

紫苏叶6份;

葛根6份;

半夏6份;

前胡6份;

茯苓6份;

木香4份;

枳壳4份;

桔梗4份;

陈皮4份;

炙甘草4份;

狗枣猕猴桃5份;

薄荷素油0.1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

2、第一次提取加入12倍重量的水,提取2小时,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

3、第二次提取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4、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

5、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的浓缩液。

6、将浓缩液放冷;

7、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65-75%;

8、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9、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10、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120℃灭菌15分钟,即得。

实施例三: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人参7份;

紫苏叶7份;

葛根7份;

半夏7份;

前胡7份;

茯苓7份;

木香4.5份;

枳壳4.5份;

桔梗5份;

陈皮5份;

炙甘草5份;

狗枣猕猴桃6份;

薄荷素油0.5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参苏猕猴桃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

2、第一次提取加入12倍重量的水,提取2小时,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

3、第二次提取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4、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

5、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的浓缩液。

6、将浓缩液放冷;

7、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65-75%;

8、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9、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10、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120℃灭菌15分钟,即得。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申请人声明,本申请通过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并且即不意味着本申请应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申请的任何改进,对本申请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