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7681发布日期:2018-12-11 23:43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外用药剂,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药。



背景技术: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一般临床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常见的有:乳房湿疹、阴囊湿疹、女阴湿疹、肛门湿疹、手部湿疹、腿脚部湿疹、眼睑湿疹、耳湿疹。不同类型湿疹:婴儿湿疹、小儿湿疹、疱疹样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淤积性皮炎、皲裂性湿疹、钱币状湿疹、自体敏感性湿疹。

中医药治疗湿疹效果良好,目前普遍是中药水煎,用温热的药汁浸泡或外洗局部皮损。但是由于本病患者患处皮肤粗糙,角质肥厚,药物吸收能力差,浸泡时间需要超过1小时方能起效,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湿疹的外用药。

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药,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组分的药物制成:凤仙花1--10、苍耳子10--20、鸡蛋壳1--5、艾叶1--10、甘草1--10、薄荷脑1--5、茶油80--120、蜂蜡10--40。

本发明的原料药物中:

凤仙花:祛风除湿,解毒,抗过敏,治湿疹。

苍耳子:祛风湿,治疥疮,湿疹,止瘙痒。

鸡蛋壳:治癣疮。

艾叶: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

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解百毒。

薄荷脑:疏风;清热;治皮肤瘙痒。

茶油:杀虫,治癣疥。抗菌、抗病毒及杀微菌,止痒迅速。

蜂蜡: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

诸药合用,各司其职,相得益彰:通经脉、理气血、逐湿寒,解百毒,祛风湿,抗过敏,止瘙痒,治湿疹,见效快,效果好,不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凤仙花8、苍耳子20、鸡蛋壳5、艾叶8、甘草3、薄荷脑4、茶油100、蜂蜡15。

实施例二:凤仙花10、苍耳子18、鸡蛋壳4、艾叶6、甘草5、薄荷脑5、茶油110、蜂蜡17。

实施例三:凤仙花7、苍耳子15、鸡蛋壳3、艾叶10、甘草4、薄荷脑5、茶油120、蜂蜡18。

制作方法:

1、将凤仙花、薄荷脑相互串料混匀,25000转/分钟高速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过200目筛备用;

2、将鸡蛋壳放入铁锅内炒成炭,25000转/分钟高速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过200目筛备用;

3、将苍耳子、艾叶、甘草放入茶油中浸泡,冬春4天,夏秋2天,慢火炸成黑色,先黑先去之,过滤弃渣,趁热加入蜂蜡熔融搅匀,备用;

4、待3、温度降至70℃时,加入1、2、混匀即是本品。

使用方法:先用3%的过氧化氢对皮损处进行消毒,蘸干,涂本品于患处,每天换药1--2次。十天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消失,无斑痕和色素沉着;好转:皮损基本消退,有少量的红斑或斑痕;无效:皮损没有消退,但也无皮损增加趋势。

疗效试验:

试用患者22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21-59岁,病程2月—三年。所有患者均以红斑、丘疹、糜烂、渗出、水疱为主要皮损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选取实施例三中制备的外用药,每天1—2次。十天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初期所有患者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全部消失,红斑、丘疹、糜烂、渗出、水疱症状明显减轻。1个疗程治愈6例,2个疗程治愈13例,3个疗程治愈3例,皮损消失,无斑痕和色素沉着,治愈率达到100%。并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某,女,52岁,退休干部,其脖子后面及头发内患此顽疾两年多,红斑,丘疹,糜烂,渗出,患处皮肤粗糙,角质肥厚,奇痒难忍。内服过西药苯海拉明、塞庚啶,服过中药汤剂,外用过炉甘石洗剂、除湿止痒膏、糠馏油软膏、硫磺膏、黄皮肤等,拔过火罐,疗效不显,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一疗程奇痒症状逐渐消失,连用三个疗程湿疹痊愈,肤色逐渐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药,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组分的药物制成:凤仙花1‑‑10、苍耳子10‑‑20、鸡蛋壳1‑‑5、艾叶1‑‑10、甘草1‑‑10、薄荷脑1‑‑5、茶油80‑‑120、蜂蜡10‑‑40;诸药合用,各司其职,相得益彰,通经脉、理气血、逐湿寒,解百毒,祛风湿,抗过敏,止瘙痒,治湿疹,见效快,效果好,不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范暄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范暄民
技术研发日:2017.05.30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