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股骨近端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55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接式股骨近端连接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股骨近端骨折后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铰接式股骨近端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类型。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股骨头与股骨之间断裂后,通常采用主棒体和螺钉进行连接,其工作步骤为将主棒体插入于股骨髓腔内,再利用螺钉倾斜贯穿主棒体上的斜孔并拧入股骨头内,从而实现股骨头与股骨之间的连接。而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来说,人体的股骨与股骨头之间形成的夹角是不相同的,而斜孔轴线与主棒体之间的夹角是不变的,当棒体插入于股骨髓腔后,会出现主棒体上的斜孔不与股骨头处于同一直线上,导致只有一小部分螺纹吃入股骨内,存在连接不稳定、不牢固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角度可调整、连接牢固、操作简单的铰接式股骨近端连接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铰接式股骨近端连接机构,它包括主棒体,所述的主棒体的底部经销钉铰接有连杆,主棒体侧面开设有与主棒体呈夹角设置的斜孔,斜孔内贯穿有主螺钉,主棒体上螺纹连接有次螺钉a,次螺钉a位于主螺钉的下方,连杆上螺纹连接有次螺钉b,所述的连杆的底部开设有叉口。

所述的次螺钉a与次螺钉b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的主螺钉与斜孔过盈配合。

所述的主螺钉的末端开设有一字槽。

所述的主棒体的长度大于连杆的长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紧凑、角度可调整、连接牢固、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主棒体,2-销钉,3-连杆,4-斜孔,5-主螺钉,6-次螺钉a,7-次螺钉b,8-叉口,9-一字槽,10-股骨头与股骨断裂缝,11-股骨断裂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铰接式股骨近端连接机构,它包括主棒体1,所述的主棒体1的底部经销钉2铰接有连杆3,主棒体1侧面开设有与主棒体1呈夹角设置的斜孔4,斜孔4内贯穿有主螺钉5,主螺钉5与斜孔4过盈配合,主棒体1上螺纹连接有次螺钉a6,次螺钉a6位于主螺钉5的下方,连杆3上螺纹连接有次螺钉b7,次螺钉a6与次螺钉b7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连杆3的底部开设有叉口8,叉口8呈发夹形式,当叉口8进入股骨髓腔内后,能够降低应力集中,避免股骨远端周围二次股折,减少疼痛发生。

所述的主螺钉5的末端开设有一字槽9;所述的主棒体1的长度大于连杆3的长度。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连杆3由上往下插入于股骨髓腔内,确保连杆3贯穿股骨断裂缝11,随后将次螺钉b7贯穿股骨并与连杆3螺纹连接,然后绕销钉2小角度旋转主棒体1以使斜孔与股骨头处于同一直线上,调整到位后,然后将次螺钉a6顺次贯穿股骨并与主棒体1螺纹连接以实现主棒体1的固定,最后将主螺钉5从右向左倾斜穿过股骨、斜孔4、股骨头与股骨断裂缝11并将其螺纹部拧入股骨头内,从而实现了股骨头与股骨的连接以及股骨断裂处的连接,确保了螺纹部分全部吃入于股骨头内,极大的提高了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铰接式股骨近端连接机构,它包括主棒体(1),所述的主棒体(1)的底部经销钉(2)铰接有连杆(3),主棒体(1)侧面开设有与主棒体(1)呈夹角设置的斜孔(4),斜孔(4)内贯穿有主螺钉(5),主棒体(1)上螺纹连接有次螺钉A(6),次螺钉A(6)位于主螺钉(5)的下方,连杆(3)上螺纹连接有次螺钉B(7),所述的连杆(3)的底部开设有叉口(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角度可调整、连接牢固、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鄢新章;郑克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贝施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1
技术公布日:2017.09.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