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用手持件、液体喷射装置、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54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手术用手持件、液体喷射装置、吸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利用到液体的手术。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利用液体来切除生物体组织的手术装置,已知有液体喷射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体喷射装置除了具备用于喷射液体的供给管之外,还具备用于吸引液体、切除了的组织的吸引流路部件。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引流路部件由一根管形成,该管是从壳体突出的管。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8169号公报

对于液体喷射装置,就切除生物体组织的功能来说,吸引流路部件并不是必须的。因此,可以认为,根据手术部位的状态、装置的使用状态,有时吸引流路部件中从手术用手持件突出的部位没有会更好。但是,专利文献1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吸引流路部件是由一根管形成的,并未充分考虑这样的要求。

上述内容在为了进行用到液体的手术的装置中是共同的。作为这样的装置,可以列举出利用超声波进行粉碎的手术装置、在利用到液体的手术中吸引液体的装置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申请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善手术用手持件的吸引相关部件的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方式为手术用手持件,其具备:供用户把持的壳体;以及吸引管,以能装卸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壳体,用于吸引液体。根据该方式,作为与吸引相关的部件的吸引管可以安装拆卸,因此,使用方便性得以改善。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备形成贯通孔的环部件,通过作为所述吸引管的一部分的插入部插入至所述贯通孔,从而所述吸引管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根据该方式,仅通过将插入部插入到环部件即可安装吸引管,并且,仅通过将插入部从环部件拔出即可拆除吸引管。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吸引管被拆下了的状态下,与投影在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面上的所述贯通孔假想地相切(相接)的内切(内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插入部的直径。根据该方式,无需使用螺丝、粘着材料等,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实现上述方式。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投影面上的所述贯通孔具有圆弧以及分别与所述圆弧的两端连接的两条直线,所述内切圆与所述圆弧和所述两条直线相切(相接)。根据该方式,插入部和环部件的接触稳定。这是因为如果确定了圆的三点则确定了圆的形状。于是,如果插入部和环部件的接触稳定,则所安装的吸引管的保持稳定。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投影面上的所述贯通孔具有分别与所述两条直线的端部各自连接并朝向所述环部件的外周面凹进的凹口面。根据该方式,在插入插入部时,贯通孔易于变宽。为此,可以防止插入时产生过大的力。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插入部中,插入方向的端面被倒角。根据该方式,易于将插入部插入环部件。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吸引管具备凸缘,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径,在所述吸引管安装于了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凸缘与所述壳体接触。根据该方式,可以从外观判断吸引管正确地进行了安装。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具备供给管,所述供给管用于将液体供给至切除目标部位。根据该方式,可以为利用液体的手术供给液体。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供给管用于间歇性地喷射液体。根据该方式,可以利用间歇性的液体的喷射来进行手术。

本发明可以通过上述之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以包括上述手持件的液体喷射装置、吸引装置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喷射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2是手持件的立体图。

图3是手持件的侧视图。

图4是手持件的截面图。

图5是放大示出驱动部附近的截面图。

图6是放大隔板附近的截面图。

图7是供给管和吸引流路部件分支的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从壳体拆下了吸引管后的状态的手持件的立体图。

图9是吸引管的截面图。

图10是图8的连接部10的放大图。

图11是从x2方向的正侧向负侧观察连接部10时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内周面和吸引管的插入部的嵌合的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接触部13b附近的放大图。

图14是分解状态下的手持件的外观图。

图15是示出从第一壳体拆下了第二壳体后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凸部附近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凸部附近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8是环部件附件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从第一壳体拆下了吸引流路部件后的状态的图。

图20是吸引管和分解状态下的手持件的截面图。

图21是安装有吸引管的状态下的手持件的截面图。

图22是分解状态下的吸引管和手持件的截面图(变形例1)。

图23是安装状态下的吸引管和手持件的截面图(变形例1)。

图24是从x2方向的正侧向负侧观察连接部时的图(变形例2)。

图25是连接部附近的手持件的截面图(变形例2)。

附图标记说明

20手术装置;30控制装置;31致动器用线缆;31a第一线缆;31b第二线缆;32泵用线缆;35脚踏开关;40吸引器;41吸引管;50液体供给装置;51供水袋;52刺针;53a第一连接器;53b第二连接器;53c第三连接器;53d第四连接器;53e第五连接器;54a第一供水管;54b第二供水管;54c第三供水管;54d第三供水管;55泵管;56堵塞检测机构;57过滤器;60管泵;60a定子;60b转子;62供给电机;200手持件;200b手持件;200c第一壳体;200d第二壳体;205供给管;205a1分支部;205a2后端侧;205b1内管部;205b2前端侧;207喷嘴;210壳体;210a第一壳体;210b第二壳体;211a止动部;211b止动部;212a小直径部;212b小直径部;213a大直径部;213b大直径部;214a壁;214b壁;221螺丝;221a螺丝孔;222螺丝;222a螺丝孔;223螺丝;223a螺丝孔;230吸引流路部件;231后端侧;232前端侧;233保持部;233a开放端;233b孔;235头部;235a密封部;240液体室;241入口流路;250流路连接部件;253内螺纹;255孔;260隔板;270绝缘部件;271端部;280环部件;280b环部件;281前端面;282r部;283圆弧面;284平面;285凹口面;287阶梯部;288内周面;289贯通孔;290凸部;290b凸部;291前端面;292斜面;293外周面;294内周面;299爪部;300驱动部;351圆筒部件;351a外螺纹;351b内螺纹;353固定部件;353a外螺纹;360压电元件;362活塞;400吸引管、400a吸引管;405插入部;410凸缘;420主体部;500吸引力调节机构;510吸引流路部件;522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概略示出手术装置20的构成。手术装置20是用于实现利用了液体的手术的医疗设备。手术装置20具有通过对患部喷射液体来切除患部(生物体组织)的功能、和吸引喷射后的液体、切除了的生物体组织的功能。为此,手术装置20是液体喷射装置、且是吸引装置。

手术装置20具备控制装置30、致动器用线缆31、泵用线缆32、脚踏开关35、吸引器40、吸引管41、液体供给装置50、以及手术用手持件200(下面称为手持件200)。

液体供给装置50具备供水袋51、刺针52、第一连接器~第五连接器53a~53e、第一供水管~第四供水管54a~54d、泵管55、堵塞检测机构56、过滤器57和管泵60。手持件200具备供给管205和吸引管400。

供水袋51是透明的合成树脂制,内部填充有液体(具体来说是生理盐水)。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即使是填充有水以外的液体,也是称为供水袋51。刺针52经由第一连接器53a连接于第一供水管54a。当将刺针52刺入了供水袋51时,成为能够将填充于供水袋51中的液体供给至第一供水管54a的状态。

第一供水管54a经由第二连接器53b连接于泵管55。泵管55经由第三连接器53c连接于第二供水管54b。管泵60通过定子60a和转子60b夹着泵管55。管泵60通过内置的电机(供给电机62)的旋转而使转子上的多个辊旋转,从而来捋挤泵管55。通过被这样地捋挤,泵管55内的液体从第一供水管54a侧被送出至第二供水管54b侧。需要注意的是,将使供给电机62旋转称为“驱动管泵60”。

堵塞检测机构56通过测定第二供水管54b内的压力来检测第二供水管~第四供水管54b~54d以及手持件200内的流路的堵塞。如果堵塞检测机构56检测出堵塞,则将检测结果输入至控制装置30。

第二供水管54b经由第四连接器53d连接于第三供水管54c。第三供水管54c上连接有过滤器57。过滤器57捕获液体中包含的异物。

第三供水管54c经由第五连接器53e连接于第四供水管54d。第四供水管54d连接于手持件200。通过第四供水管54d供给至手持件200的液体随着驱动部300(图4、图5)的驱动而从设于供给管205的前端的喷嘴207间歇性地喷射。通过像这样地间歇性地喷射液体,可以以少的流量确保切除能力。这样,供给管205是用于将为切除生物体组织的液体供给至切除目标部位的管。供给管205由于是用于喷射液体的部件,因此,也称作喷射管。供给管205也可以说是供用于手术的液体流动的管。

吸引管41连接于手持件200。吸引器40通过吸引管41对吸引管400内进行吸引。通过该吸引,吸引管400的前端附近的液体、切除片等被吸引。这样,吸引管400与供给管205同样,是供用于手术的液体流动的管。

控制装置3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用于控制管泵60以及压电元件360(参照图5)的程序。控制装置30通过cpu执行该程序,从而在脚踏开关35被踩下的期间,经由致动器用线缆31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经由泵用线缆32发送第二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400hz的周期性,使驱动部300驱动。第二驱动信号使管泵60驱动。因此,在用户踩下脚踏开关35的期间,液体被间歇性地喷射,在用户未踩下脚踏开关35的期间,停止液体的喷射。

图2示出手持件200的立体图。图3示出手持件200的侧视图。手持件200具备供给管205、壳体210、螺丝221、222、223、吸引管400以及吸引力调节机构500。

壳体210是由用户把持的部件。壳体210通过第一壳体210a和第二壳体210b的结合而形成。供给管205是金属制,因此是导电性的。壳体210以及吸引管400是硬质的树脂制。

如图2、图3所示,定义以手持件200为基准的两个正交坐标系。第一个是x1-y-z1坐标系。第二个是x2-y-z2坐标系。两个坐标系共同的y方向是与第一壳体210a和第二壳体210b的边界线正交的方向,从第一壳体210a朝向第二壳体210b的方向为正的方向。如图2所示,这里所述的边界线是指,显现于壳体210的表面的线。但是,在y方向的定义中,则排除连接部10附近的边界线来进行考虑。关于连接部10,和图10一起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x1方向是与包含于上述边界线的规定的直线平行的方向,朝向吸引管400的开口端的方向为正的方向。上述规定的直线是指呈现于吸引力调节机构500的两侧的直线。z1方向是根据x1方向和y方向基于右手系来定义的。

x2方向是吸引管400的长边方向,朝向吸引管400的开口端的方向为正的方向。z2方向是根据x2方向和y方向基于右手系来定义的。x1方向和x2方向之间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0度。

第二壳体210b通过螺丝221、222、223的紧固而固定于第一壳体210a。螺丝221、222、223中最位于x1方向的负侧的是螺丝223。螺丝223的位置配置于壳体210的x1方向负侧的端部附近。为此,在壳体210的x1方向负侧的端部附近,第二壳体210b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壳体210a。

螺丝221、222、223中最位于x1方向正侧的是螺丝221。螺丝221的位置与壳体210的x1方向正侧的端部、即连接部10附近相比更靠x1方向负侧。这是因为,在比螺丝221更靠x1方向正侧处,将壳体210设计得较细。但是,在比螺丝221更靠x1方向正侧处,第二壳体210b也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壳体210a(和图14、图15一起在后面详细描述)。

图4示出手持件200的截面图。在壳体210的内部设置有螺丝孔221a、222a、223a、入口流路241、绝缘部件270(和图6一起在后面详细描述)以及驱动部300。

图4中作为壳体210的截面呈现的面也是第一壳体210a的接合面。第一壳体210a的接合面是与y方向正交的面,是在组装为壳体210时与第二壳体210b接触的面。不过,圆形放大图所示的作为环部件280(后述)示出的区域不是接合面,而是环部件280的截断面。供给管205以及吸引管400贯通环部件280。

第四供水管54d在壳体210内部弯曲成u字状,其连接于入口流路241。入口流路241经由液体室240(参照图6)通至供给管205。

入口流路241的流路直径小于供给管205的流路直径。为此,即使液体室240内的压力发生变动(后述),也可以抑制液体室240内的液体逆流到入口流路241。

壳体210具备环部件280。吸引管400的安装是通过作为吸引管400的一部分的插入管405嵌合于环部件280(和图12、图13一起在后面详细描述)、且作为吸引管400的一部分的凸缘410与第一壳体210a的环部件280接触而实现的。安装后的吸引管400内的流路连通于吸引流路部件230。吸引流路部件230比供给管205更软,是软质的树脂制。吸引流路部件230经由吸引力调节机构500而连接于吸引管41。

吸引力调节机构500设有连接吸引流路部件230和吸引管41的吸引流路部件510、以及与吸引流路部件510内的流路连通的孔522。用户可以利用孔522来实现吸引管400的吸引力的调节。具体而言,如果缩小孔522开放的面积,则从孔522流入的空气的流量也会变小,因此,通过吸引管400所吸引的流体(空气、液体等)的流量变大。也就是说,吸引管400的吸引力变大。相反,如果扩大孔522开放的面积,则从孔522流入的空气的流量也会变大,因此,吸引管400的吸引力变小。通常,用户通过调节拇指堵住孔522的面积来实现孔522的开放面积的调节。孔522的形状设计成在孔522完全未被覆盖的状态下,吸引管400的吸引力变得微小、或者吸引力完全不起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吸引管400的流路面积大于孔522的开口面积,但是,通过使吸引管400的长度足够长来使吸引管400的流路阻力大于孔522的流路阻力。这样,可以在孔522完全未被覆盖的情况下使吸引管400的吸引力微小。

螺丝孔221a、222a、223a设置于第一壳体210a。螺丝221、222、223被拧入螺丝孔221a、222a、223a中。螺丝222贯通设于驱动部300的流路连接部件250的孔255(参照图5)而插入螺丝孔222a。

图5是放大示出驱动部300附近的截面图。驱动部300具备流路连接部件250、隔板260、圆筒部件351、固定部件353、压电元件360以及活塞362。

压电元件360是层叠型压电元件。压电元件360以伸缩方向沿着x1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圆筒部件351内。

固定部件353固定于圆筒部件351的一端。具体而言,通过设置于固定部件353的外周的外螺纹353a紧固于设置于圆筒部件351的内周的内螺纹351b,从而固定部件353固定于圆筒部件351的一端。

压电元件360通过粘接剂而固定于固定部件353。构成致动器用线缆31的第一线缆31a以及第二线缆31b贯通设置于固定部件353的贯通孔而电连接于压电元件360。

隔板260的原材料是金属,具体而言,是不锈钢,更具体地说,是sus304或sus316l。隔板260为了实施压电元件360的预压(preload)而形成地较厚(例如300μm)。隔板260被配置为覆盖圆筒部件351的另一端,其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圆筒部件351。

活塞362通过粘接剂而固定于压电元件360的一端,并且,被配置为与隔板260接触。活塞362呈不同直径的圆柱层叠为同心圆这样的形状。直径小的一方与隔板260接触。为此,隔板260其端部不会被按压,不会对焊接部位作用大的力。活塞362以及隔板260并未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只是接触。

在圆筒部件351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351a。通过将外螺纹351a紧固于流路连接部件250上设置的内螺纹253,从而圆筒部件351固定于流路连接部件250。

压电元件360响应经由致动器用线缆31输入的驱动信号而进行伸缩。当压电元件360伸缩时,活塞362在压电元件360的长边方向(x1方向)上振动。当活塞362振动时,隔板260随着该振动而发生变形。需要注意的是,将通过驱动信号使压电元件360伸缩称为使驱动部300驱动。

图6示出放大隔板260附近后的截面。在流路连接部件250上设置有凹部244。凹部244是在流路连接部件250上薄地呈圆形凹陷的部位。通过隔板260覆盖在凹部244上而形成液体室240。这样形成的液体室240可以与用于喷射液体的供给管205连通。

如果隔板260发生变形,则液体室240的容积发生变动。随着该变动,充满液体室240内的液体的压力发生变动。在液体室240内的压力降低了时,液体从入口流路241流入液体室240。在液体室240内的压力上升了时,液体从液体室240流出至供给管205。液体向这样的方向流动是因为如前所述,入口流路241的流路直径比供给管205的流路直径细。

流出至供给管205的液体从供给管205的前端喷射。液体室240内的压力上升是间歇性的,因此,间歇性地实施来自于供给管205的液体的喷射。

图7是供给管205和吸引流路部件230分支的部位的放大截面图。在吸引流路部件230的壁上开有孔233b。供给管205以贯通孔233b的方式而配置。通过该配置,供给管205的一部分和吸引流路部件230的一部分形成双重管。将供给管205中构成与吸引流路部件230之间的双重管的内管的部位、即从比孔233b更靠x1方向正侧的部位到x2方向正侧的吸引流路部件的前端为止的部位称为内管部205b1。并且,将供给管205中比孔233b更靠x1方向负侧的部位、即从吸引流路部件230分支的部位称为分支部205a1。由于供给管205包括内管部205b1,因此也称为内管部件。

供给管205也可以区分为后端侧205a2和前端侧205b2。后端侧205a2是在供给管205中沿x1方向延伸的部位。前端侧205b2是在供给管205中沿x2方向延伸的部位。前端侧205b2相对于后端侧205a2位于x1方向正侧、且位于x2方向正侧。

后端侧205a2贯通孔233b,因此,后端侧205a2和前端侧205b2的边界配置于前端侧232内。为此,在供给管205中存在作为内管部205b1、且作为后端侧205a2的部位。

关于吸引流路部件230也可以区分为后端侧231和前端侧232。前端侧232是沿x2方向延伸的部位。后端侧231是沿x1方向延伸的部位。前端侧232相对于后端侧231位于x1方向正侧、且位于x2方向正侧。吸引流路部件230其一部分和内管部205b1形成双重管,因此,也被称为外管部件。

吸引流路部件230具备保持部233。保持部233是从作为吸引流路部件230的流路发挥功能的主体部分支的管状的部件。保持部233的壁以包围孔233b的方式而连接于前端侧232。具体而言,保持部233通过树脂成型而与吸引流路部件230一体成形。吸引流路部件230以及保持部233是软性的树脂制,因此,保持部233是弹性部件。保持部233从孔233b的周围起向x1方向负侧笔直延伸,并设有作为x1方向负侧的端部的开放端233a。

在分支部205a1和保持部233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270。绝缘部件270是高密度聚乙烯制,因此具有绝缘性。绝缘部件270是和保持部233以及分支部205a1一起形成三重管结构的管状部件。绝缘部件270相当于该三重管的从外数第二层的管(也就是从内数第二层的管)。

绝缘部件270通过从保持部233的开放端233a插入而配置于保持部233内。绝缘部件270比保持部233长。因此,绝缘部件270的一部分从保持部233向x1方向负侧超出。绝缘部件270的x1方向负侧的端部271与和第四供水管54d交叉的部位相比位于更靠x1方向负侧。与开放端233a等部位相比,端部271和壳体210的距离更长。为此,抑制作为噪声的电气通过壳体210以及供给管205而对压电元件360产生影响。

分支部205a1和绝缘部件270处于过盈配合的尺寸关系。同样地,绝缘部件270和保持部233处于过盈配合的尺寸关系。分支部205a1隔着绝缘部件270被保持部233所保持。也就是说,保持部233是用于保持供给管205的部件。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部233与绝缘部件270相比,刚性足够低。因此,当绝缘部件270插入保持部233中时,与绝缘部件270相比,保持部233发生更大的变形。保持部233的径向变形为保持部233的壁厚的大致20%。

如上所述,由于分支部205a1和绝缘部件270为过盈配合的尺寸关系,因此,分支部205a1和绝缘部件270之间被密封。同样地,由于绝缘部件270和保持部233为过盈配合的尺寸关系,因此,绝缘部件270和保持部233之间被密封。因此,几乎不会发生从孔233b与后端侧205a2的间隙泄漏流体的情况。

如上所述,由保持部233来保持分支部205a1,从而保持部233和分支部205a1维持大致平行的状态。另一方面,前端侧232和保持部233所成的角度θ1与后端侧205a2和前端侧205b2所成的角度θ2大致相等。为此,前端侧205b2相对于前端侧232保持大致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计成角度θ1以及角度θ2为160度。

如上所述,由作为弹性部件的保持部233来保持分支部205a1,从而供给管205的振动被保持部233吸收。供给管205因压电元件360的驱动、从喷嘴207受到的力而振动。

螺丝孔221a在x1方向上配置于比孔233b更靠负侧的位置,在z1方向上,配置于分支部205a1与吸引流路部件230之间。为此,在比内管部205b1更靠x2方向正侧处,壳体210在能够收纳前端侧232的范围内被设计得较细。

图8是示出从壳体210拆下了吸引管400后的状态的手持件200的立体图。下面,将该状态称为分解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等所示,将安装有吸引管400的状态称为安装状态。吸引管400形成为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操作相对于壳体210进行安装拆除(可以拆除、或安装)。用户也可以根据手术部位的状态、装置的使用状态,在分解状态下使用手持件200。在分解状态的情况下,手术装置20不被用作吸引装置。下面,对用于该安装拆除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吸引管400的截面图。吸引管400具备插入部405、凸缘410、以及主体部420。如和图4共同说明的那样,插入部405是插入环部件280的部位。如图9所示,插入部405的前端面被倒角。通过该倒角,易于进行将插入部405插入环部件280的操作。凸缘410是与插入部405相比,外径更大的部位。

图10是图8的连接部10的放大图。图11是从x2方向的正侧朝向负侧观察连接部10时的图。第一壳体210a以及第二壳体210b的轮廓为大致相互对称的形状。但是,在连接部10处,第一壳体210a与第二壳体210b的轮廓为非对称。

第一壳体210a具备和图4共同说明了的环部件280。环部件280具备前端面281、r部282、圆弧面283、两处的平面284以及凹口面(indentedsurface)285。

前端面281是与y-z2平面平行的平面,是在环部件280中最位于x2方向正侧的部位。r部282是连接前端面281和环部件280的外周面的r部。

圆弧面283、两处的平面284以及凹口面285形成贯通孔289的内周面288。圆弧面283是投影于y-z2平面的形状为圆弧的部位。凹口面285是以环部件280的壁厚变薄的方式比圆弧面283更向径向外侧凹进的部位。两个平面284是连接圆弧面283和凹口面285的平面。

第二壳体210b具备凸部290。凸部290配置为填埋因凹口面285而凹进的部位。关于凸部290,将和图14~图17共同进行详细描述。

图12是用于说明内周面288与吸引管400的插入部405的嵌合的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接触部13b附近的放大图。在图12以及图13的说明中,将内周面288、插入部405和凸部290作为投影于y-z2平面的二维的线来看待。关于插入部405和凸部290,图12以及图13仅示出外周面。

关于插入部405和内周面288各自,图12以及图13并非准确地示出安装状态下的形状,而是示出分解状态的形状。如后所述,如果从分解状态转变至安装状态,则插入部405以及内周面288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安装状态和分解状态下形状不同。

在图12以及图13中,插入部405配置成相对于内周面288,点k重叠、且对称轴o重叠。点k是分别针对插入部405和内周面288定义的点,其被定义为在y-z2平面中位于y方向的最负侧的点。对称轴o是与y方向平行的直线。是通过点k以及圆弧面283以及插入部405的中心的直线。

如图13所示,圆弧面283的内径是内径d3。如图9、图13所示,插入部405的外径是外径d2。假想内切圆(virtualinscribedcircle)v的直径是直径d1。假想内切(内接)圆v是通过点k、且与两个平面284分别相切(相接)的假想的圆。平面284相当于包含圆弧面283的圆的弦。因此,内径d3大于直径d1。并且,外径d2被设计为小于内径d3、而大于直径d1。为此,如图12、图13所示,平面284的一部分与插入部405重合。在图13中,像这样地重合的部位用影线示出。因此,在将插入部405插入内周面288时,插入部405以及内周面288至少有用影线示出的部位将发生弹性变形。于是,插入部405在y方向负方向上受到作为来自于两个平面284的合力的力。该合力作用于部位13a附近。

这样,如果将插入部405插入贯通孔289,则插入部405在部位13a、13b、13c的附近从内周面288受到表面压力。由于伴随着该表面压力的摩擦力,插入部405被内周面288所保持。

如上所述,假想内切圆v在三点处与内周面288相切(相接)。圆具有如果确定了三点则确定其形状的性质,因此,即便是考虑了尺寸公差等,假想内切圆v的位置以及直径d1也是稳定的。和本实施方式不同,如果假想内切圆v被设计为在四点以上处与内周面288相切,则在考虑了尺寸公差等的情况下,在实际的产品中会有接触点减少的可能。如果和假想内切圆v的接触点的数量发生变动,则与插入部405的接触状态变得不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假想内切圆v在三点处与内周面288相切,从而可以避免这样的现象。其结果是,由于上述的摩擦力稳定,从而可以实现在安装状态下稳定地保持吸引管400、且可以容易地安装拆除吸引管400这样的设计。

通过设置有凹口面285,可以确保内周面的变形能力(弹性)。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有凹口面285,从而在插入插入部405时,随着平面284所受到的力,贯通孔289易于扩张。为此,在将插入部405插入贯通孔289时不会产生过大的力,因此易于插入。

通过将凸部290配置于由凹口面285所形成的空间中,从而可以在插入部405不会与凸部290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将插入部405插入到环部件280中。

图14示出了分解状态下的手持件200的外观。凸部290在图14的向视图中看不到,因此用虚线来表示。凸部290的前端面291(参照图16)相对于环部件280的前端面281相差余隙c1地位于x2方向负侧。也就是说,在x2方向上,凸部290的前端面291与环部件280的前端面281相比缩进壳体210的内部侧。为此,在安装状态下,凸部290不会和凸缘410发生干涉。

图15示出从第一壳体210a拆下了第二壳体210b后的状态。如果卸下螺丝221、222、223,则可以从第一壳体210a拆下第二壳体210b。相反地,如果将第二壳体210b和第一壳体210a对准位置,并使螺丝221、222、223通过设置于第二壳体210b的孔221b、222b(未图示)、223c(未图示)加以紧固,则可以将第二壳体210b安装于第一壳体210a。

这样,在拆除第二壳体210b的操作中,包含从环部件280向x2方向负侧拔出凸部290的工序。在安装第二壳体210b的操作中,包含朝着x2方向正侧将凸部290插入环部件280的工序。

这样,插入环部件280的凸部290防止在比螺丝221更靠x2方向正侧处,第一壳体210a和第二壳体210b在y方向上分离。为此,即使不通过螺丝紧固壳体210的前端附近,也可以将第一壳体210a和第二壳体210b牢固地结合。这里所说的前端是x1方向正侧的端部,是x2方向正侧的端部。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于第一壳体210a以及第二壳体210b的构成来使前端结合,因此,在避免部件数量增加的同时,也避免了为进行结合而增加的部件在手术中脱落的危险性。

吸引流路部件230在x2方向正侧的端部具备头部235(和图19一起在后面详细描述)。在从第一壳体210a拆下了第二壳体210b的状态下,头部235的一半收纳于收纳空间sa(和图19一起在后面详细描述)。这里所说的头部235的一半是指,被z2-x2平面二等分的头部235中位于y方向负侧的部位。

另一方面,在第二壳体210b中设置有收纳空间sb。在将第二壳体210b安装于了第一壳体210a的状态下,头部235收纳于由收纳空间sa和收纳空间sb形成的收纳空间s中(参照图20)。

图16以及图17是示出凸部290附近的第二壳体210b的立体图。凸部290具备前端面291、斜面292、外周面293以及内周面294。如图11所示,外周面293以及内周面294被确定为容纳于凹口面285的形状。外周面293由五个平面构成。内周面294由弧面构成。前端面291是在第二壳体210b中位于最靠x2方向正侧的部位。

斜面292是通过前端面291以及构成外周面293的各面的倒角所形成的部位。由于形成有斜面292,从而可以容易地将凸部290插入凹口面285。

如图17所示,在第二壳体210b上形成有止动部211b、小直径部212b、大直径部213b以及壁214b。止动部211b、小直径部212b、大直径部213b以及壁214b形成和图15一起说明了的收纳空间sb的边界面的一部分。收纳空间sb是由这些边界以及假想地将开在止动部211b和壁214b上的贯通孔堵塞而划分的空间。

图18是环部件280附近的第一壳体210a的立体图。如图18所示,在第一壳体210a上形成有止动部211a、小直径部212a、大直径部213a以及壁214a。止动部211a、小直径部212a、大直径部213a以及壁214a分别形成和图15一起说明了的收纳空间sa的边界的一部分。收纳空间sa是由这些边界以及假想地将开在止动部211a和壁214a上的贯通孔堵塞而划分的空间。这些构成相对于第二壳体210b的止动部211b、小直径部212b、大直径部213b以及壁214b为对称的形状。

图19示出从第一壳体210a拆下了吸引流路部件230的状态、且供给管205贯通了环部件280的状态。吸引流路部件230具备头部235。头部235形成于吸引流路部件230的最x2方向正侧、即前端侧232的最x2方向正侧,与吸引流路部件230的其它部位相比外径更大。头部235的外径大于止动部211a的内径,而小于小直径部212a以及大直径部213a的内径。

在将吸引流路部件230安装于第一壳体210a上的情况下,使吸引流路部件230接近环部件280并将头部235的一半收纳于收纳空间sa。由此,通过壁214a限制头部235向x2方向正侧移动。进而,通过止动部211a限制头部235向x2方向负侧移动。进一步地,通过小直径部212a和大直径部213a限制头部235向y方向负侧或z2方向移动。

通过将具有同样结构的第二壳体210b固定于第一壳体210a,头部235向y方向正侧的移动被小直径部212b和大直径部213b所限制。其结果是,头部235被保持于收纳空间s内。

图20是分解状态下的手持件200和吸引管400的截面图。图21是安装状态下的手持件200的截面图。利用图20以及图21,对吸引管400和吸引流路部件230的密封进行说明。

头部235具备密封部235a。密封部235a是在安装状态下从头部235的内壁向插入部405隆起的部位。也就是说,密封部235a是从头部235的内壁向头部235的中心轴线隆起的部位。

在密封部235a中最狭窄的部位的内径为内径d4。就x2方向而言,密封部235a位于比头部235的中心更靠正侧。为此,就x2方向而言,密封部235a配置于大直径部213a、213b的范围内。在头部235中最宽的部位的内径为内径d5。内径d5大于插入部405的外径d2。

由于是如上所述的尺寸关系,因此,如果将插入部405插入头部235,则实施过盈配合。也就是说,如果将插入部405插入头部235,则如图21所示,密封部235a受到径向向外的力,头部235发生变形。由于该变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和与插入部405的外周面的接触压力,吸引管400和吸引流路部件230之间的间隙被密封。

设置有大直径部213a以及大直径部213b是为了避免由于头部235和壳体210接触而阻碍上述变形。为此,密封部235a的x方向(插入方向)的位置包含在大直径部213a以及大直径部213b的x2方向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设置有小直径部212a以及小直径部212b是为了使头部235的径向的位置稳定、以及为了抑制在安装状态下头部235过度地在径向上扩大。

用户推入吸引管400直至凸缘410和环部件280接触,从而可以正确地执行吸引管400的安装。此时,插入部405的外周面仅与密封部235a接触。因此,插入部405和头部235的接触面积几乎不会由于上述推入的深度而有变化,是一定的。为此,插入部405和头部235的摩擦力几乎不会由于上述推入的深度而有变化。为此,不易发生安装不良。这里所述的安装不良是指,随着上述推入加深,用于推入的力增大,导致在凸缘410接触到环部件280之前,用户停止推入。

吸引管400的内径为内径d6。吸引流路部件230的内径为内径d7。内径d7大于内径d6。也就是说,吸引流路部件230的流路直径大于吸引管400的流路直径。为此,可以抑制流经吸引管400而来的固体物等在流入吸引流路部件230时被卡住,使作为吸引的流动顺畅。

本发明并不限于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用各种构成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对记载于发明内容部分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是作为必须特征被说明,则可将其适当删除。例如,可以例示出以下内容。

对变形例1进行说明。图22示出分解状态下的吸引管400a和手持件200的截面。吸引管400a用作实施方式的吸引管400的替代物。手持件200和实施方式相同。吸引管400a在插入部405具备凹部405a。凹部405a是设置于插入部405的外周的圆环状的凹陷。凹部405a的截面是圆弧形状。

图23示出安装状态下的吸引管400a和手持件200的截面。在使用吸引管400a的情况下,如果将插入部405的插入实施至正确的位置,则密封部235a嵌入凹部405a。为此,当插入部405的插入实施至了正确的位置时,用户会感觉到滴答声。因此,用户易于根据触觉判断已对吸引管400a进行了正确的安装。

对变形例2进行说明。图24是从x2方向的正侧朝着负侧观察连接部10时的图。图25是连接部10附近的手持件200b的截面图。手持件200b用作实施方式的手持件200的替代物。

手持件200b由第一壳体200c和第二壳体200d构成。第一壳体200c具备环部件280b。环部件280b具备阶梯部287。阶梯部287是凹口面285的一部分。如图25所示,阶梯部287是在凹口面285上形成阶梯的部位,其形成与y-z2平面平行的面。

第二壳体200d具备凸部290b。凸部290b具备爪部299。爪部是从凸部290b的外周面向y方向正向突出的部位。

如图25所示,在第一壳体200c和第二壳体200d结合了的状态下,爪部299卡在阶梯部287。为此,假设即便出现了螺丝221、222、223松动这样的情况,第一壳体200c和第二壳体200d分离的可能性也会变低。

下面,对其它变形例进行说明。

为了间歇地喷射液体,也可以采用照射光脉泽、激光等电磁波、或通过加热器等对液体进行加热来喷射液体的构成。

作为用于利用液体来实施手术的装置,手术装置20例如也可以是利用超声波来粉碎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装置。即便是这样的手术装置,从供给管205提供液体并通过吸引管400来吸引液体、切除了的生物体组织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和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也可以在维持吸引管400能够在壳体210上安装拆除的同时,变更环部件280以及插入部405的形状。例如,假想内切圆v也可以在四点以上处与环部件280的贯通孔289相切(相接)。

也可以变更在安装状态下凸部290配置于凹口面285内的情况。例如,作为环部件280的构成,也可以不设置凹口面285。凸部也可以在安装状态下与插入部405接触。

插入部405的前端面也可以未被实施倒角。

吸引管400也可以不具备凸缘410。即使没有凸缘410,也可以通过将插入部405的前端面推入至与头部235接触来正确地安装吸引管400。

凸部290的前端面291也可以未被实施倒角。

凸部290的前端面291也可以从环部件280的前端面281向外侧突出。

也可以取消环部件280以及凸部290而在连接部10处对称地形成第一壳体210a以及第二壳体210b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壳体210a可以形成为切除了环部件280这样的形状,第二壳体210b可以形成为切除了凸部290这样的形状。进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第一壳体210a及第二壳体210b在端部结合,也可以使环状的其它部件覆盖于第一壳体210a及第二壳体210b的端部。

供给管205也可以不贯通环部件280。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供给管205的端部的喷嘴207也可以配置于环部件280的内部。

手持件200也可以不具备供给管205。在未保持供给管205的情况下,手术装置20可以用作吸引装置。

关于由吸引流路部件230和供给管205形成的双重管,也可以是供给管205为外管部件、而吸引流路部件230为内管部件。

保持部233和外管部件所成的角度也可以不等于前端侧205b2和后端侧205a2所成的角度。

内管部件也可以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也可以没有绝缘部件270。

插入部405和头部235的过盈配合也可以是将吸引流路部件230的流路作为轴、而将吸引管400作为孔的嵌合。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头部235的密封部235a也可以设置于头部235的外周面。

也可以在插入部405设置密封部来替代密封部235a。设于插入部405的密封部是朝向作为过盈配合(締まり嵌め)的相配(对象)部件的头部235隆起的部位。也就是说,在如实施方式所述那样插入部405为过盈配合的轴时,该密封部设置于插入部405的外周面,在不同于实施方式那样插入部405为过盈配合的孔时,该密封部设置于插入部405的内周面。

也可以是除密封部235a之外还在插入部405的外周面上设置上述密封部。

头部235也可以不收纳于收纳空间s中。例如,头部235也可以配置于环部件280的外侧。

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间歇性喷射液体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具有连续喷射液体的功能的构成。例如,还可以是能够区分使用间歇性喷射和连续性喷射的构成。为了利用实施方式的硬件构成来实施连续的喷射,也可以在使驱动部的驱动停止或降低的状态下仅驱动管泵。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了切除而实施间歇性的喷射,为了清洗而实施连续的喷射。

或者,也可以是仅能够实施连续的喷射的构成。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连续的喷射来实施切除。

喷射的液体既可以是纯净水,也可以是药液。

在至此说明的内容中,通过软件所实现的功能以及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此外,通过硬件所实现的功能以及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作为硬件,例如可以采用集成电路、分立电路、或者将这些电路组合后的电路模块等各种电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