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在制备肝再生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4848阅读:1059来源:国知局
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在制备肝再生药物中的应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在制备肝再生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在维持机体动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正常肝组织中,绝大部分肝细胞不会进行有丝分裂,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是,很多化学品、药物、病毒等会引起肝损伤,最终导致多种急慢性肝损伤。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一种最严重肝疾病。目前,各种肝胆管肿瘤和急慢性终末期肝病主要的治疗手段还是肝部分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肝切除和活体肝移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有效的治疗肝癌和终末期肝病的方法。肝切除和活体肝移植之所以可行的原因是肝细胞独特的、强大的再生能力;在肝脏被部分切除后,肝细胞迅速被激活,通过dna合成和有丝分裂进行肝细胞增殖,当增殖到一定数目时即停止分裂,新生细胞再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这一过程为肝再生。患者接受手术后,如果剩余肝脏缺乏再生能力、延缓再生能力或者再生能力弱,会引起多种不良的综合病症,如手术后急性肝衰竭、脓毒性感染、腹水、出血、肾衰竭或肝性脑病。其中,手术后出现的急性肝衰竭仍然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并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的好坏。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调控肝再生的药物对减低肝切除手术风险、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细胞是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肝细胞损伤是共同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肝脏是人体极为重要的集代谢、合成、解毒、胆汁分泌、内分泌和免疫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器官,极易受到病毒、药物和毒物、酒精及过多的脂肪等各种有害因素的攻击。肝细胞损伤的速度、程度和数量以及再生和修复状态是肝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内在决定因素。控制或消除肝损伤的病因,阻断肝细胞的继续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是各类肝病的共同的治疗原则。所以促进肝细胞再生不仅有利于保护肝细胞本身,也有利于延缓或阻断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并能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同时,阿替匹林c最早是作为肿瘤抑制成分而受到广泛关注的,它能通过诱导人体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等机制来发挥抗癌作用,这更加强了阿替匹林c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artepillinc,arc)在制备肝再生药物中的应用。

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具有如下式(ⅰ)结构:

其中,r1选自h或者异戊烯基;

r2为oh;

r3选自h或者异戊烯基;

r4选自h或者ch2ph或者或者ch2chph。

式ⅰ优选为阿替匹林c,阿替匹林c化学式为:3-[4-羟基-3,5-二(3-甲基-2-丁烯基)苯基]-2-(e)-丙烯酸,分子量为300.40其化学结构如下:

上述药物还包括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化合物与无机酸、有机酸、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反应生成的盐。这些盐包括(但不限于):

与如下无机酸形成的盐: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等。

与如下有机酸形成的盐:乙酸、草酸、丁二酸、酒石酸、甲磺酸、马来酸、精氨酸等。

与如下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盐:钠、钾、钙、镁等。

本发明的研究人员发现如下应用:

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或者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能够促进肝损伤中肝再生。

肝损伤包括肝物理损伤或肝化学损伤,肝物理损伤为肝切除、肝破裂或肝穿刺,肝化学损伤为肝毒性损伤。

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或者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能够改善肝损伤后的肝功能。

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或者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能够刺激肝损伤中的肝细胞增殖。

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或者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能够刺激肝硬化、肝炎、肝癌、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病、肝衰竭中正常肝细胞增殖。

阿替匹林c及其类似物或者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能够提高肝/体重比恢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肝再生实验肝重比结果;

图2是实施例中的肝组织生化指标ast的柱状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肝组织生化指标alt的柱状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肝组织生化指标albumin的柱状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不同剂量的arc对肝切除模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图(he,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1、动物实验设计

动物模型是70%肝切除模型。实验前,先将小鼠分为三组,分别为溶剂组、给药组,给药组剂量分别为0.2mg/只和0.3mg/只。给药之后再使用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用酒精将老鼠腹部消毒,从剑突往下1-2cm宽度剪开皮肤和肉,使肝部暴露,用棉签压着中叶,剪掉中叶上的镰状韧带。用线将肝左叶结扎,在靠近结扎部位稍上一点剪掉肝左叶;结扎中叶,结扎部位在中叶分叉下2-3mm,剪掉肝中叶。分别将肉和皮肤缝好,腹腔注射0.4ml生理盐水,将老鼠放置在温暖的环境。每天定时去给药,给药三天后,在实验的第四天处死老鼠。

2、肝重比

第4天处死小鼠,分别称量小鼠的肝重和体重,以两者之比计算肝再生指数。

肝再生实验肝重比结果如图1和表1所示,

表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与溶剂组相比,arc能显著加快肝切除小鼠的肝/体重比的恢复。

(按照学术界公认的肝/体重比公式来衡量肝重恢复:肝/体重比=再生肝重/术后体重*100%,其中*p<0.05、**p<0.01、***p<0.001)

3、肝组织生化指标检测

第4天处死小鼠,取血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umin)的含量

跟溶剂组相比*p<0.05**p<0.01***p<0.001

表2

结果分析:根据图2-4和表2所示,arc能显著降低肝脏转氨酶alt和ast水平。在肝损伤治疗过程中,血清中albumin水平升高被认为是肝脏功能恢复的经典指征之一,在本试验中,arc给药组小鼠血清中albumin水平显著高于溶剂组,提示arc在肝损伤过程中不仅能起到降低损伤程度的作用,同时在肝脏恢复的过程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4、肝脏组织学分析

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受损情况

肝组织经过4%多聚甲醛固定、组织修切、蒸馏水冲洗、脱水、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得到4μm切片。再将切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炎症浸润和水肿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

结果分析:

溶剂组,肝细胞变性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空泡变性,病变呈弥漫性分布(“*”所示);可见少量核分裂像(“箭头”所示),伴核增大和双核细胞;arc(0.2mg/kg)组,肝细胞变性程度有所改善,同样可见核增大和双核细胞,核分裂像明显增多;arc(0.3mg/kg)组,肝细胞变性程度有所改善,同样可见核增大和双核细胞,核分裂像有所增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