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纯中药药物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膝关节滑膜炎积液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多为创伤,男性多于女性;慢性多为劳损,女性多于男性,体型肥胖者更为多见。引起滑膜炎的疾病颇多,常见的如:结核、肿瘤、创伤(如半月板损伤)等。常规治疗习惯于穿刺抽液后注入皮质激素,再加压包扎、制动等,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如果操作不慎易导致关节内感染,后期留有一定的后遗症,甚至影响关节功能。虽然目前,国内外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基本都是通过理疗、局部封闭、中药外洗、热敷、西药、中成药、传统膏药、手术等手段进行治疗的。实践证明:理疗,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只能缓解一时的疼痛,且病情易复发;局部封闭,暂时性治疗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因药物中加有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多次反复注射,一方面易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易导致局部尤其是关节部位的感染;中药外洗、中药热敷虽然当时也有一定的疗效,但远期疗效明显不佳,且应用麻烦,每天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配备一定的器具、要有一定的环境才能进行治疗,疗程长,一般患者不易坚持疗程;西药品种繁多,疗效不稳定,复发率高,而且有的药物价格昂贵,毒副作用较大,尤其对肠胃反应剧烈;中成药同样不能消除骨质增生症引起的症状,而是通过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的药理作用而临时减轻症状的;传统膏药治疗骨质增生症已有几百年历史,确实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疗效不稳定、含铅量大、毒性大、副作用多、易过敏、易污染衣服、局部不易清洗干净等诸多不足;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过高、复发率高、后遗症及并发症多。因此,最终从结果上看,这些治疗方案均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纯中药方法。经与经穴掺药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从而发挥扶正与祛邪两大优势。本成果具备了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
本发明中的中药,是经精心选择麝香、血竭等6味名贵药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纯中药熏烤制备。将上述药物进行科学组合后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祛瘀消肿、软坚散结、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的功效,从而达到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关节肿胀、软化增生骨质的效果。其中麝香味辛性温,气味极香,功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而具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效。其性辛香走窜,内而脏腑筋骨,外而肌肤毛窍,无所不达,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背冷冷痛,跌打损伤等,现代药学研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能增强肾上腺素β受体的作用,并有对β-儿茶酚胺的增强作用,具有较强的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消肿止痛作用:血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抗炎、消肿、镇痛。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药物还与野猪油、冰片、白芥子组合。临床观察证明,野猪油外涂局部确有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冰片是从中药中寻找出的新型透皮促进剂,含有较强的挥发油成份,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具开窍醒神,散热消肿、镇静止痛,实验表明有明显镇痛和镇静作用,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及某些止痛和防腐作用,有人研究发现冰片挥发油可使5—fu渗透量增加约110倍;白芥子抑制炎性渗出:白芥子苷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和重吸收。白芥子油外敷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使局部充血、发疱、温度上升。
为了获得最佳疗效,本发明在上述药物基础上还加入能够促进药物透皮的木炭火进行熏烤,以便使药物深入骨髓、直达病所,从而达到除湿、吸附病变局部有害物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的作用,另外环保、无污染、也是选择木炭火熏烤的原因。因为: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解热,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空固体燃料,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纯的无定形炭,木炭上有着纵横无数的洞孔,这些洞孔具有吸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发放出吸附着物质的功能,所以可以用作除湿剂。此外还有氢、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木炭有大量的微孔和过渡孔,使它不仅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还具有很好的吸咐性能,由于易燃、耐燃、灰分少、不含硫等特点,所以一直是一种优质的燃料。由于它经高温精炼,所以是无烟、无毒、无异味,烧时不爆火星,灰分低,发热量大,燃烧时间长,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
本发明各药物组分用量为在下述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野猪油900—1100g、麝香2--4g、血竭20--40g、冰片10---30g、白芥子30---50g、木炭(每次使用约0.5kg)
优选为:野猪油1000g、麝香3g、血竭30g、冰片20g、白芥子40g、木炭(每次使用约0.5kg)
上述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药物均为来自于大自然、绿色、环保、名贵、地道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制剂,优选为熏蒸制备,经我省延安黄龙山地区山民几代人长期使用,效果显著,尤其经加入精选药物,完善功能后,功能更加卓越。临床使用证明,使用安全,载药量大、高效、无毒副作用,不刺激皮肤、不过敏、不沾染衣物;②原料均为常用药,价格合理,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③经大量临床使用观察,一般情况下,试用本疗法经坚持使用10天后就可明显缓解症状,继续使用20---30天后,就可彻底治愈膝关节滑膜炎积液,复发率极低。
本发明熏烤疗法具有以下效果:
1.消除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是骨质增生症发病因素中的复发因素。通过改善病变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发挥以下治疗作用:①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②促进炎症胞浆素的形成,从而松解粘连及瘢痕;③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消除导致无菌性炎症的致炎因子。
2.解除肌肉痉挛:可舒筋通络,能使痉挛的肌肉等软组织放松,从而切断“无菌性炎症—肌痉挛”这一软组织劳损性疼痛的恶性循环。
3.缓解疼痛:通过消除无菌性炎症及解除肌肉痉挛,可以从根本上解除疼痛。除此以外,本发明膏药与经穴掺药配合,还可激发机体某些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脑啡肽等的释放,也可对传导经路和神经中枢产生抑制效应,从而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
4.软化增生的骨质,促进椎间盘突出物的还纳:在治疗椎管内病变过程中,不仅能使神经根周围及硬脊周围的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吸收消退。而且通过部分病例的观察,发现具有软化骨质增生、促进椎间盘突出物还纳等现象。
5.可使局部血管网被充分扩张、开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导致体内储血和内脏血液重新分布,进而促进全身血液大循环,这种因热能因子疏通腠理及产生的舒张血管、通达血脉、促进血液大循环的结果同时促进了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随着活血化瘀药物的吸收并发挥药效,又使因热效应产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
6.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熏烤”效应,具有温经驱邪,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排泄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能,可有效清洁机体内环境、维护机体健康。长征医院南京分院专家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通过准确设定熏烤强度,同时有针对性地经口服途径给机体补充汤药,根据体液流动分配规则,就可带来熏烤局部药物分布较为集中的“靶向效应”。
7.熏烤药物的有效成分可直接在接触的肌肤部位产生药效或在向体内转运的透皮吸收过程发挥其消炎、消肿止痛等作用。对这些局部病症,内服药鞭长莫及,而熏烤施药却直达病所,起效迅捷。因此,在熏烤条件下,热发药性,引药入体,药助热势,疗效独特。
8.疗效显着: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可改变患者体质,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导致的毒副作用。
本发明熏烤疗法治疗范围为:
急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及有益效果做进一步的阐述。
1.发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1)制备方法:
①称取野猪油1000g、麝香3g、血竭30g、冰片20g、白芥子40g。
②先将血竭、冰片、白芥子研制呈极细粉状药面,备用。
③将生野猪油洗净后,倒入有2kg凉水的锅内煮沸,锅下用武火不断加温,直至锅内水煮干净,炼成流浸膏液体后,等油温稍降后就可将备用的药粉倒入流浸膏液内搅拌均匀,待完全放置凉后存放与玻璃瓶内密闭待用。一般宜存放在10—20℃的干燥室内。就成为本发明制剂的基础药物。
2)使用方法:取木炭约0.5kg点燃后,就可将患处清洗干净,用医用棉签蘸少许待用的药膏均匀涂于患侧膝关节表面,患者坐以较低方凳,患膝屈曲向前,尽量靠近燃烧的木炭火附近,以使患者感到患膝既有烧灼感,又感到很舒适的程度为最佳。每熏烤10分钟可涂一次药膏,肿胀、疼痛处可适当多涂抹几次,每次约60—90分钟为宜。
2.发明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熏烤疗法药的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将其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其中男28例,女72例;年龄50—75岁,平均(60.08±7.56)岁;病程1个月—3年不等,平均(2.12±1.24)个月。治疗组100例,男34例,女66例;年龄48—72岁,平均(57.25±8.29)岁;病程病程1个月—3年不等,平均(1.96±1.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局部或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于晨起、夜间、上下楼梯、劳累过度为甚,稍微活动、得温、休息则减;关节活动弹响,浮髌试验阳性:aso、rf、esr、bua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超过正常值;x线检查呈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关节成角畸形,且间隙增宽;b超检查可见有积液;排除膝部肿瘤、结核、骨折等病变。
3)治疗方法:
对照组:穿刺抽液后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嘱股四头肌静力收缩锻炼,夜间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负重,并注意保暖。
治疗组:患处涂抹本发明药膏后熏烤,每日一次,每次60—90分钟,10日为一疗程。嘱股四头肌静力收缩锻炼,夜间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负重,并注意保暖。
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中的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疗效评定。
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均消失,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上下楼梯及行走均无疼痛,浮髌试验(—),5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好转:膝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仅上下楼梯及下蹲时稍感疼痛,浮髌试验(—);
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有时加重,浮髌试验(±);
无效:自觉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加重。
5)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有效率(%)
对照组3321242254.0078.00
治疗组483015778.0093.00
-----------------------------------------------------------------------
注: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6)典型病例:到目前为止,本发明后使用的具体典型案例有:
病例1:边××女40岁中学教师2010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双膝关节疼痛、肿胀、发凉、活动受限,伸屈不利两年余,久治不愈,上下楼梯困难,夜间疼痛剧烈难以入眠,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查:双膝关节周围肿胀、有明显压痛,x线片显示:双膝关节边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化验检查:rf(﹢)、esr(﹢);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积液。肿胀、疼痛处及压痛点处用本发明后药膏10日后症状明显减轻,20日后基本无明显不适,40天后症状消失,行走1公里路程后也无明显异常。而且还能够参加各种活动及料理正常家务,1年后多次随访疗效满意。
病例2:余×女50岁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2010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2007年秋末,下肢受凉后引起双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因不愿影响工作而未予治疗。入冬后无明显诱因,双膝关节疼痛、肿胀均加重,以左膝关节为重,行走无力,经本院多科专家会诊,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经采用电子膜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热疗、中药熏蒸床、电磁疗、超声波治疗仪、六合治疗仪等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减轻。半年后,自觉症状如前,又经上述方法同时配合中药口服1个月,未见明显好转。1个月前,双膝关节疼痛再次加重,伴活动受限,活动后疼痛、肿胀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起步时疼痛明显加重。查:左膝关节肿胀,双膝眼饱满,浮髌试验(﹢),双膝髌周压痛(﹢),膝关节内外侧及腘窝部亦有压痛。活动度:左侧10°(伸)﹦80°(屈),右侧15°(伸)﹦85°(屈)。x线片提示:双膝关节间隙变窄,胫骨、髌骨边缘有骨质增生形成。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经用本发明药膏治疗一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3:陈××男60岁乡村医生2011年1月1日初诊
患者7年前,下沟砍柴时摔伤左膝关节,未予治疗。从此,左膝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严重时影响工作、劳动,夜间痛得难以入眠,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半年,疼痛肿胀有所缓解,连续口服止痛药物就可以参加正常劳动。今年以来,观察到左腿变形明显,疼痛加重、僵硬,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积液,治疗3个月后,疗效不明显,经人介绍前来诊治。查:左膝关节已明显变形,膝周围压痛、肿胀明显,活动障碍。x线片提示:关节间隙变窄,骨间嵴增生,髌骨上缘与胫骨平台处有骨刺生成。经用本发明药膏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6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4:刘××男60岁乡村医生2011年1月1日初诊
患者双膝关节疼痛、肿胀、酸软无力,行走不便6年,曾在多家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佳,查:左膝关节肿胀,双膝眼饱满,浮髌试验(﹢),双膝髌周压痛(﹢),膝关节内外侧及腘窝部亦有压痛。化验检查:rf(﹢)、esr(﹢);x线片提示:双侧膝关节间隙变窄,骨间嵴增生,髌骨上缘与胫骨平台处有骨刺生成。经用本发明药膏治疗2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5:党××男60岁搬运工人2012年4月7日初诊
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困难7年。多次到正规医院就诊,经x线片检查,诊断为双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虽经多年口服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显。3年前经当地一家私人诊所按摩、牵引、理疗、中药熏蒸后自感症状减轻,经口服“骨刺平、骨仙片”等药物后维持了1年有余。近一年来,症状较前明显加重,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较前加剧,尤其上下楼梯时,需要别人搀扶,半个月来,夜间疼痛使人无法入睡、肿胀使人无法下蹲大便。查:左膝关节肿胀,双膝眼饱满,浮髌试验(﹢),双膝髌周压痛(﹢),活动度:左侧20°(伸)﹦70°(屈),右侧20°(伸)﹦75°(屈)。x线片提示:双膝关节间隙变窄,胫骨、髌骨边缘有骨质增生形成。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经用本发明药膏治2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控制。今年10月20日随访患者及家属完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