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9206阅读:27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患者可以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治疗该病时,为了见效快,医生大多会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但西药的治病原则是针对病症的一个或几个表现,有针对性的治疗,不考虑人体其他方面的因素,所以会对人体其他方面造成伤害,是一种只治标的治疗方法,无法消除病灶,达到治愈的目的;其次西药会使用大量使用激素和生物制剂,其治疗成本高,药毒副作用多,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中药讲究固本培元,通过增强人体本身抵抗力来治愈,因此起初治疗效果还是不大明显,治疗周期比较长,还需辅入其它药物治疗,且存在间断的复发性较大。经研究,通过采用外治法配合内服中药物可有效地提高疗效,其中膏药属于外治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用法,中医外科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膏药外敷,可收汤液之利,而无其弊,能促进药物深入肌肤深部,发挥药效;而且膏药中含有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由此可见膏药治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加之其治病范围广泛,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并提高疗效、促进恢复、无毒无副作用的黄疸的膏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茯苓10-15份、龙胆15-20份、鸡血藤20-25份、草豆蔻15-20份、白术15-20份、茵陈8-10份、地耳草8-10份、小茴香14-16份、木香20-30份、赤小豆25-35份、松节5-10份、苦参25-35份、莲子10-15份、柴胡3-10份、藕节3-10份、樟丹150-400份、麻油450-1000份。

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茯苓13份、龙胆17份、鸡血藤23份、草豆蔻17份、白术17份、茵陈9份、地耳草9份、小茴香15份、木香25份、赤小豆30份、松节7份、苦参30份、莲子13份、柴胡6份、藕节6份、樟丹200份、麻油700份。

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茯苓10份、龙胆15份、鸡血藤20份、草豆蔻15份、白术15份、茵陈8份、地耳草8份、小茴香14份、木香20份、赤小豆25份、松节5份、苦参25份、莲子10份、柴胡3份、藕节3份、樟丹150份、麻油450份。

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茯苓15份、龙胆20份、鸡血藤25份、草豆蔻20份、白术20份、茵陈10份、地耳草10份、小茴香16份、木香20-30份、赤小豆35份、松节10份、苦参35份、莲子15份、柴胡10份、藕节10份、樟丹400份、麻油1000份。

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龙胆、鸡血藤、草豆蔻、小茴香、木香、地耳草除杂,净制,混合;用麻油进行炸制,炸制外黑内黄后,去药渣留药油,在250-280℃下炼油2-5小时,加入樟丹收膏,去火毒;然后将剩余混合药物粉碎成粗粉;用5-20重量倍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分别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在65-95℃温度下,将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缩液,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缩液中,得浓缩液;最后将去火毒的膏药隔水加热熔化,加入得到的浓缩液,去净水蒸气,搅拌均匀后摊膏,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膏药采用温阳化湿的中药膏贴敷于病灶表面,达到祛除黄疸的作用,此药物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好,可避免手术痛苦,更大的节省了医疗费用和缩短了治疗时间,更大地造福于社会,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茯苓10份、龙胆15份、鸡血藤20份、草豆蔻15份、白术15份、茵陈8份、地耳草8份、小茴香14份、木香20份、赤小豆25份、松节5份、苦参25份、莲子10份、柴胡3份、藕节3份、樟丹150份、麻油45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龙胆、鸡血藤、草豆蔻、小茴香、木香、地耳草除杂,净制,混合;用麻油进行炸制,炸制外黑内黄后,去药渣留药油,在250-280℃下炼油2-5小时,加入樟丹收膏,去火毒;然后将剩余混合药物粉碎成粗粉;用5-20重量倍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分别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在65-95℃温度下,将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缩液,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缩液中,得浓缩液;最后将去火毒的膏药隔水加热熔化,加入得到的浓缩液,去净水蒸气,搅拌均匀后摊膏,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茯苓15份、龙胆20份、鸡血藤25份、草豆蔻20份、白术20份、茵陈10份、地耳草10份、小茴香16份、木香20-30份、赤小豆35份、松节10份、苦参35份、莲子15份、柴胡10份、藕节10份、樟丹400份、麻油100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龙胆、鸡血藤、草豆蔻、小茴香、木香、地耳草除杂,净制,混合;用麻油进行炸制,炸制外黑内黄后,去药渣留药油,在250-280℃下炼油2-5小时,加入樟丹收膏,去火毒;然后将剩余混合药物粉碎成粗粉;用5-20重量倍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分别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在65-95℃温度下,将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缩液,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缩液中,得浓缩液;最后将去火毒的膏药隔水加热熔化,加入得到的浓缩液,去净水蒸气,搅拌均匀后摊膏,即可。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黄疸的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茯苓13份、龙胆17份、鸡血藤23份、草豆蔻17份、白术17份、茵陈9份、地耳草9份、小茴香15份、木香25份、赤小豆30份、松节7份、苦参30份、莲子13份、柴胡6份、藕节6份、樟丹200份、麻油70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龙胆、鸡血藤、草豆蔻、小茴香、木香、地耳草除杂,净制,混合;用麻油进行炸制,炸制外黑内黄后,去药渣留药油,在250-280℃下炼油2-5小时,加入樟丹收膏,去火毒;然后将剩余混合药物粉碎成粗粉;用5-20重量倍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分别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在65-95℃温度下,将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缩液,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缩液中,得浓缩液;最后将去火毒的膏药隔水加热熔化,加入得到的浓缩液,去净水蒸气,搅拌均匀后摊膏,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