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920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痢疾是世界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的病例超过1.6亿,并导致100万患者死亡。目前,西医治疗痢疾常采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治疗痢疾常用芍药汤、骨芩汤或白头翁汤等,副作用小,但疗效不是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痢疾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赤楠根10-30份、灰树花5-25份、刺梨根5-25份、扇蕨5-20份、苦菜5-25份、小果金花茶叶5-25份、朝天罐5-25份、仙人掌5-25份、草豆蔻5-20份、小构树叶5-25份、辟汗草5-25份、岗梅5-25份、丁癸草5-20份、椿白皮5-25份、野鸦椿子5-25份、赤小豆5-20份、黄珠子草5-25份、吊竹梅5-25份、燕窝5-20份、蕨麻5-25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赤楠根20份、灰树花15份、刺梨根15份、扇蕨10份、苦菜15份、小果金花茶叶15份、朝天罐15份、仙人掌15份、草豆蔻10份、小构树叶15份、辟汗草15份、岗梅15份、丁癸草10份、椿白皮15份、野鸦椿子15份、赤小豆10份、黄珠子草15份、吊竹梅15份、燕窝10份、蕨麻15份、甘草10份。

祖国医学认为痢疾多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所致。故治疗时应以健脾益胃、清热利湿、解毒排脓、行气止痛、止血止痢为主。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吊竹梅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蕨麻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此二味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胃之功,共为君药。赤楠根益肾定喘、健脾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消肿,灰树花益气健脾、补虚扶正,刺梨根健胃消食、止痛、收涩止血,扇蕨清热利湿、消食导滞,黄珠子草健脾消积、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仙人掌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丁癸草清热解表、凉血解毒、除湿利尿,燕窝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化痰止咳,此八味药共为臣药。一方面辅助君药清热利湿、健脾益胃;另一方面作为臣药,具有消食导滞、凉血解毒的功效。草豆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燥湿健脾,野鸦椿子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消肿散结,岗梅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辟汗草清热解毒、化湿杀虫,苦菜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朝天罐补虚益肾、收敛止血,小构树叶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敛疮止血,椿白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小果金花茶叶清热生津、止痢,此十味药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排脓、止血止痢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诸药合用,君臣协力,臣使共辅,具有健脾益胃、清热利湿、解毒排脓、行气止痛、止血止痢的功效,对痢疾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和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安全性评价,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9%,治愈率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赤楠根20g、灰树花15g、刺梨根15g、扇蕨10g、苦菜15g、小果金花茶叶15g、朝天罐15g、仙人掌15g、草豆蔻10g、小构树叶15g、辟汗草15g、岗梅15g、丁癸草10g、椿白皮15g、野鸦椿子15g、赤小豆10g、黄珠子草15g、吊竹梅15g、燕窝10g、蕨麻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赤楠根15g、灰树花25g、刺梨根5g、扇蕨20g、苦菜10g、小果金花茶叶25g、朝天罐5g、仙人掌20g、草豆蔻12g、小构树叶25g、辟汗草5g、岗梅20g、丁癸草12g、椿白皮25g、野鸦椿子5g、赤小豆20g、黄珠子草10g、吊竹梅25g、燕窝5g、蕨麻20g、甘草8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赤楠根25g、灰树花10g、刺梨根20g、扇蕨5g、苦菜25g、小果金花茶叶10g、朝天罐20g、仙人掌5g、草豆蔻15g、小构树叶10g、辟汗草20g、岗梅5g、丁癸草15g、椿白皮10g、野鸦椿子20g、赤小豆5g、黄珠子草25g、吊竹梅10g、燕窝20g、蕨麻5g、甘草1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赤楠根10g、灰树花20g、刺梨根10g、扇蕨15g、苦菜5g、小果金花茶叶20g、朝天罐10g、仙人掌25g、草豆蔻5g、小构树叶20g、辟汗草10g、岗梅25g、丁癸草5g、椿白皮20g、野鸦椿子10g、赤小豆15g、黄珠子草5g、吊竹梅20g、燕窝12g、蕨麻25g、甘草5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赤楠根30g、灰树花5g、刺梨根25g、扇蕨12g、苦菜20g、小果金花茶叶5g、朝天罐25g、仙人掌10g、草豆蔻20g、小构树叶5g、辟汗草25g、岗梅10g、丁癸草20g、椿白皮5g、野鸦椿子25g、赤小豆12g、黄珠子草20g、吊竹梅5g、燕窝15g、蕨麻10g、甘草12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10~65岁。

二、诊断依据:

1、腹痛、里急后重,便次增多。大便常有脓血粘冻;

2、急性痢疾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3、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

4、急性菌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6、肠阿米巴病的新鲜大便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7、必要时作x线钡剂造影及直肠、结肠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四、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培养连续3次阴性;

2、有效:症状消失或减轻,大便镜检正常,培养致病菌转阴或未转阴;

3、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镜检无改善。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3-10天,痊愈94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期间对中药品临床引起各类型的过敏反应、疑为药物引起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疑为药物引起癌症等致突变反应、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其他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即中药品不良反应(adr)评价,未发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韩某,女,16岁。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后发展为阵发性腹痛腹泻,伴有脓血便出现,下坠感明显。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诊断为:痢疾。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内服2天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腹痛腹泻明显减轻;继续服用3天,症状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治愈。

病例2:

张某,男,37岁。因食用不洁的食物,每日排便次数达5~10次,大便中有白色粘稠脓状物,腹痛剧烈,解便后缓解,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诊断为:痢疾。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天,排便次数减少,腹痛得到缓解,发热、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继续服用5天,症状完全消失。治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