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腰颈椎病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27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腰颈椎病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腰颈椎病是指颈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及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是骨骼在生理活动中部分骨质失去正常形态而出现异常,比如长有刺状,有嘴唇形,波浪形,圆形等等;看似多出了一部分,其实是人体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此外,先天性椎管狭窄是由于在脊柱的生长形成中,包括营养外伤等因素造成椎管发育的先天性狭窄致病。大部分患者开始无症状,到中年后由于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变或损伤,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症状及体征出现。后天性椎管狭窄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椎体滑脱以及钙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经及周围血管,造成神经血管发生炎症粘连、充血、水肿,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发生。此病屡治不显疗效,严重影响患者起居和日常工作。

目前市场上治疗方法包括:

1、物理疗法: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此类疗法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

2、封闭疗法: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3、药物疗法:吃药、打针、贴膏药都属于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外贴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作用,并且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饮食均衡。

4、牵引疗法:通过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增生部位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a、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椎间盘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b、消除炎症,促进血液循环。c、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手术改变了人体原有的组织结构,属于创伤性疗法。患者比较痛苦,手术破坏人体组织,造成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容易增加其它组织的病变,所以手术疗法只能在不得已时采用。

但实践证明,以上这些治疗腰颈椎病的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发明一种治疗腰颈椎病的中药配方,特别对于因气血失调、脏腑机能受损引起的腰颈椎病,见效快,效果明显,不复发。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腰颈椎病的中药配方,包括:乌梢蛇,桃仁,白芷,阿胶,葛根,黄芥子,木瓜;

该配方中的各味药的重量份数比的有效范围:乌梢蛇12~20份、桃仁10~15份、白芷8~15份、阿胶10~20份、葛根14~20份、黄芥子10~18份、木瓜6~12份;

该配方中的各味药的最佳重量份数比:乌梢蛇15份、桃仁12份、白芷12份、阿胶12份、葛根18份、黄芥子12份、木瓜8份。

所述治疗腰颈椎病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按比例配好的中药材洗净、干燥,混合,用中药粉碎机打碎直至打成细粉后装入消毒的盆中待用;

2、称取一定量的蜂蜜(为粉碎药物重量的1.2倍)置于锅内,加热徐徐沸腾,捞尽蜜面浮沫,文火加热浓缩,至沸腾起鱼眼泡,用手捻之略有粘性、略有拉丝,用糖量计测定,含水量约为18%~20%,即迅速出锅,放冷备用;

3、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边倒边用竹筷搅拌,直到看不见干药粉,然后将其均匀和成一团;

4、将药团搓条后用消毒刀具将其切成10克左右的块状,然后团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

5、做成丸后放凉,保鲜膜分别包裹,并密闭冷藏贮存。

服用时,每日三次,每次8丸。

在上述配方的各味中药中:

乌梢蛇:性平,味甘,归肝经。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主治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麻风。又可治瘰疬、恶疮;

桃仁:性甘平、味苦,入肺、肝、大肠经。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的功效。主治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跌打损伤、肠燥便秘;

白芷: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主治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肠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阴虚证及燥证;

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肺、胃经。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的功效。主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心绞痛,耳聋。

黄芥子:性温、味辛。有润肺化痰、消肿止痛、温中散寒、利水化瘀、通经络、消肿毒之功效,主治胃寒呕吐、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痹症、喉痹、流痰、跌打损伤等症;

木瓜:性温,味甘。归肝、脾经。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的功效。主治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吐泻转筋。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对该病的病因、病理进行探索,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认为该病病因是属于平素性急,暴躁,精神压抑,过度劳累,或有陈旧性外伤所致,造成生理代偿性骨质增生、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关节囊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促进了局部肿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产生诸多症状;特别适用于气血失调、脏腑机能受损的患者,此类患者在休息后僵硬疼痛加重,少量活动或拍打按摩后症状缓解,服用此配方药见效快,且效果明显;如果在临床实践中遇到患者既有气血失调、劳累过度而引起的症状,也有肾气亏损、督脉不通的症状,如患者睡卧时自感疼痛不适,且静坐、站立或行走时仍有疼痛,则需要结合其他配方进行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治疗腰颈椎病的中药配方,包括:乌梢蛇,桃仁,白芷,阿胶,葛根,黄芥子,木瓜;

该配方中的各味药的重量份数比的有效范围:乌梢蛇12~20份、桃仁10~15份、白芷8~15份、阿胶10~20份、葛根14~20份、黄芥子10~18份、木瓜6~12份;

该配方中的各味药的最佳重量份数比:乌梢蛇15份、桃仁12份、白芷12份、阿胶12份、葛根18份、黄芥子12份、木瓜8份。

临床案例:

案例一:李某;年龄21;性别男;工作单位:体育学院在校学生。

使用前情况:腰痛一年,症状加重有五日。患者因长期高强度运动,早晨起床腰疼,僵硬,脚麻,轻微活动后症状稍缓解。

使用过程:服用本配方中药四日开始见效,早晨起床腰疼、僵硬症状都稍有减轻。服用十日后腰部仅微痛,僵硬度明显减轻,脚麻好转。服用一个疗程后腰不疼,脚不麻,起床无僵硬感。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八粒。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使用效果:服用一个疗程后见效明显。

案例二:肖某;年龄42;性别女;工作单位:某饭店服务人员。

使用前情况:腰痛三年,症状加重有十二日。患者自感腰部随时随地胀痛,用手拍打腰部感觉舒服且疼痛减轻。床上久躺后疼痛明显,凌晨三、四点后疼痛难忍,需下床活动后稍感轻松。弯腰时疼痛明显加重。

使用过程:服用本配方中药(一日三次,每次八粒)七日后自感疼痛稍有所减轻,但不明显。嘱其加量(一日三次,每次十粒),十五日后疼痛明显减轻,胀痛消失,仅劳累后还有些许疼痛,早上起床腰部有僵硬感,轻微活动后缓解,弯腰时疼痛有所好转。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因其工作性质不能休息,劳累后仍有痛感,嘱其再服一个疗程加以巩固。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八粒,七日后效果不明显,随即加量服用,每日三次,每次十粒。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使用效果:服用前七日,效果不明显,即病重药轻之故。嘱其加量,一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好转,需多服一个疗程巩固。

案例三:文某;年龄65;性别男;工作单位:退休职工。

使用前情况:膝盖痛两年,症状加重有十日。患者膝盖在坐、卧时正常,由坐到起需站立的一瞬间疼痛剧烈,需旁人搀扶才能勉强站立。少许活动后疼痛缓解,随后正常不感疼痛。下蹲时疼痛明显,且不能完全蹲下。

使用过程:服用本配方中药四日开始见效,七日后疼痛明显减轻,由坐到站起的瞬间仍有痛感,但已能自己独立站起。服用十五日后下蹲时疼痛也明显减轻,且能完全蹲下。二十日后疼痛症状已基本消除。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八粒。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使用效果:服用一个疗程后疼痛已消除。

案例四:李某;年龄33;性别女;工作单位:某中学教师。

使用前情况:颈部疼痛三年,症状加重有八日,伴头晕,恶心。患者晨起自感颈部僵硬不适,有痛感,转动颈部有摩擦音,轻微活动后缓解。起床和躺下的一瞬间即感头晕,恶心想吐,站立和躺平后症状消失。

使用过程:服用一号药四日开始见效,七日后晨起颈部疼痛和僵硬度减轻。十五日后晨起颈部舒适无痛感,起床和躺下的瞬间也无头晕、恶心之感。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八粒。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使用效果:服用十五日后症状已基本消除,但为防止复发,嘱其巩固治疗一个疗程。

案例五:徐某;年龄:74;性别:男;工作单位:务农农民。

使用前情况:手臂胀痛一年,症状加重有七日。患者早上起床右手臂酸痛不适,活动后酸痛减轻,劳动过程中感觉舒服无痛感。晚上睡觉时,右手臂开始胀痛,且疼痛剧烈难忍,无法入睡,辗转反侧,需下床拍打方感舒适,疼痛时心情烦躁易怒。

使用过程:服用一号药(每日三次,每次八粒)十日后仍疼痛明显,无减轻。嘱其加量(每日三次,每次十粒),二十日后自感疼痛缓解,晨起疼痛减轻,但夜晚仍胀痛不适,睡眠较前好转。服用三十日自感疼痛又无明显变化,嘱其加量(每日三次,每次十二粒),三十五日后晨起仅有轻微疼痛伴僵硬,少许活动后症状消失,夜晚胀痛好转,且能忍受,心情渐佳,睡眠渐好。五十日后晨起症状消失,夜晚无明显胀感,仅有些许疼痛,睡眠好,心情佳。继续服用至第二个疗程后,疼痛消失。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八粒,十日后效果不明显,随即加量服用,每日三次,每次十粒,二十日后晨起症状有所减轻,但夜晚仍痛。嘱其再加量,每日三次,每次十二粒,三十五日后症状明显好转。连续服用了两个疗程。

服用效果:服药前期因病重药轻,效果甚微,将药量加大后症状明显改善。两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

以上表述中,一疗程为30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和有关病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