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培养物、制剂、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80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湿疹等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各类型肠炎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培养物、制剂,本发明通过调节皮肤微生态和/或肠道微生态,达到预防或治疗上述疾病。
背景技术
:湿疹是一种常见且发病率很高的皮肤病,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等特点。近20年来,婴儿湿疹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许多中等以上城市已为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如天津市大港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对新生儿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75.6%;2013年重庆市一家医院的调查研究结果为64.8%;2011年北京市门诊调查研究发现42日龄儿童湿疹发病率已达57.3%。虽然部分婴儿患者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轻或痊愈,但早期患有湿疹的婴儿,其中一半患者后期发展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以及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仅哮喘一项就存在众多患者。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其中每年约有一千五百万人因为该病而丧失劳动能力。中国目前己有2000万的哮喘患者,而且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还在持续升高。我国大城市居民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了10~19%。此外,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食品过敏等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该类病症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多项研究发现人体微生态紊乱与湿疹等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湿疹患者皮肤和肠道中出现益生菌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开发调节皮肤微生态和/或肠道微生态的益生菌产品,达到预防或治疗上述疾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湿疹等免疫系统疾病和多种类型肠炎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培养物、制剂和用途。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目的之一,提供一种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的益生菌组合物,包含下述一种、两种或多种益生菌菌株,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保藏号cgmcc1.2468,保加利亚乳杆菌(l.delbrueckiisubsp.lactis)保藏号dsm3238,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保藏号cgmcc1.1876,格氏乳杆菌(l.gasseri)保藏号dsm20604,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plantarumsubsp.plantarum)保藏号cgmcc1.2469,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s)保藏号cgmcc1.2903。在本发明益生菌组合物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益生菌组合物还包含活细菌、死细菌、细胞碎片、细胞提取物或其裂解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目的之二,提供益生菌组合物的用途,用于调节人体皮肤微生态,预防和改善湿疹病症。本发明益生菌组合物的用途,优选地,益生菌组合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人体免疫失调症,包括过敏症、特应性过敏症、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湿疹、哮喘;或是益生菌组合物用于预防与治疗多种类型的肠炎,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艰难梭菌感染、ibd、cd和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肠炎;或是益生菌组合物用于孤独症的预防和治疗。本发明益生菌组合物的用途,优选地,用于涂抹于身体表面和/或口服。本发明目的之三,提供一种细菌培养物,包含所述益生菌组合物,益生菌组合物浓度为1x105cfu/g~1x1012cfu/g,所述益生菌组合物浓度进一步优选为1x108cfu/g~1x1010cfu/g。本发明细菌培养物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细菌培养物还包含辅料,所述辅料为食用纤维、食用淀粉或食用蛋白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细菌培养物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10克益生菌组合物中含有2g~3g食用纤维、3g~4g食用淀粉和2g~4g食用蛋白。本发明目的之四,提供一种涂抹制剂或口服益生菌制剂,包含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①本发明所含益生菌及代谢物,可调节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结构与组成,调节人体多种粘膜微生物的结构与组成,提高机体免疫力。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与维持,需要健康的人体微生态的不断刺激。如有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cell,简称treg)的诱导需要多种具有不同抗原性的细菌来诱导,单纯的一种或有限种类的细菌无法正常诱导treg细胞的活性,进而引起免疫系统疾病。因此,本发明可以调节人体微生态的结构与组成,进而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本发明还可以调节人体粘膜中的微生态结构组成,如鼻腔、生殖道等,进而刺激人体免疫力的发育。②本发明所含益生元可调节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结构与组成。益生元为多种益生菌提供营养,促使多种益生菌的大量繁殖与生长,进一步促进微生态的平衡,微生态平衡是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③本发明可用于多种类型的肠炎的治疗与预防。人体免疫因子参与神经发育,因此免疫系统参与神经系统的调控。如前所述本发明可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因此间接调控了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由于机体表面与粘膜中的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因此,对肠道微生态也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④本发明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其所含益生菌可从婴儿粪便或奶制品中分离,与人类的关系有互生作用,因此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本发明所含益生元来自于食品材料,因此对人体无毒副作用。⑤本发明具有保存运送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本发明有效成分主要是益生菌和菌生元,干燥条件下,冻干粉中的益生菌和益生元都较为稳定,因此,保存运送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⑦本发明生产成本较低。本发明组份为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的培养成体较低,并且益生菌所需培养基均为较普通营养成分,价格较低;其培养条件为需氧或兼性压氧,培养成本也较低,包含益生元材料较易获取,成本较低。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如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涉及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培养物、制剂和用途。益生菌组合物,包含下述一种、两种或多种益生菌菌株: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保藏号cgmcc1.2468,保加利亚乳杆菌(l.delbrueckiisubsp.lactis)保藏号dsm3238,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保藏号cgmcc1.1876,格氏乳杆菌(l.gasseri)保藏号dsm20604,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plantarumsubsp.plantarum)保藏号cgmcc1.2469,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s)保藏号cgmcc1.2903。其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优选下述比例,:副干酪乳杆菌1~3份,保加利亚乳杆菌1~5份,发酵乳杆菌1~3份,格氏乳杆菌1~3份,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1~5份,瑞士乳杆菌1~5份。本发明的培养物具有与上述益生菌组合物相同的性质。本发明的培养物可以是包含上述益生菌菌株的后代。本发明的培养物优选是基本上纯的,如至少90%纯,优选至少95%纯,更优选至少97%纯,甚至更优选至少99%纯。在本发明的语境下,上述益生元是指不易被消化的成分,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实施例1】用于预防与治疗婴儿湿疹的涂抹制剂(1)制剂制备:扩大培养副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和瑞士乳杆菌,以每分钟5000~10000转的转速离心分离细菌,在约109~1011cfu细菌中加入2g~3g改性淀粉与2ml培养基和3ml甘油,混合匀均后,4℃~20℃条件下保存备用,用前加无菌水10ml,摇均匀后使用。(2)婴儿湿疹被试选择:10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0天~5个月,平均(3±3.5))个月。病程3~30天,平均(12.1±3.1)天;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0天~5个月,平均(3±3.3)个月;;病程3天~30天,平均(12.1±3.5)天。两组被试婴儿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入选病例均符合婴儿湿疹诊断标准。(3)治疗方法:治疗组每天涂抹上述益生菌制剂,每天1次。用药6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4)治疗效果评价: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疗效标准如下:治愈:皮疹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退80%以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肤消退50%,瘙痒症状未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明显,瘙痒症状未减轻或无效。以治愈、显效病例数合计计算有效率。停用15天后观察复发情况,有新发皮疹为复发。(5)结果:参见表1,治疗有效的病例,结果见表2。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当,治疗后停药15天,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表1.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疗效比较(n,%)组别n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例数有效率治疗组50378234590对照组5027111113876注:经卡方检验:df=3,x2=4.547,p=0.208。表2.两组有效病例15天后复发情况比较(n,%)组别复发未复发复发率(%)合计治疗组83717.845对照组241463.238注:经卡方检验:df=1,x2=17.91p<0.001。【实施例2】用于治疗成人湿疹的口服益生菌制剂(1)制剂制备:扩大培养副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和瑞士乳杆菌,以每分钟5000~10000转的转速离心分离细菌,在约109~1011cfu细菌中加入2g~3g食用纤维素、3g~4g食用淀粉和2g~4g食用蛋白,加10ml培养基,混合匀均后,冷冻条件抽干益生菌混合物中的水份,做成10或20粒胶囊,4℃条件下保存备用。同时制备涂抹制剂,也就是在约109~1011cfu细菌中加入2g~3g食用纤维与2ml培养基和3ml甘油,混合匀均后,4℃~~20℃条件下保存备用,用前加无菌水10ml,摇均匀后使用。(2)成人湿疹被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0~50岁,平均(38±3.5)岁。病程1~30年,平均(10±3.5)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0~50岁,平均(37±3.5)个月;病程1~30年,平均(10±3.3)年。两组被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入选病例均符合湿疹诊断标准。(3)治疗方法:治疗组每天口服三次上述益生菌制剂,每次1~2粒;同时每天一次涂抹益生菌制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用药6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4)治疗效果评价:治疗6个月后,停药后15天~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疗效标准如下:治愈:皮疹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退80%以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肤消退50%,瘙痒症状未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明显,瘙痒症状未减轻或无效。以治愈、显效病例数合计计算有效率。(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见表3。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01),无不良反应。表3.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疗效比较(n,%)组别n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例数有效率治疗组50348354590对照组5014243510注:经卡方检验:df=1,x2=18.547,p<0.001。【实施例3】口服益生菌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泄(1)制剂制备:扩大培养副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和瑞士乳杆菌,以每分钟5000~10000转的转速离心分离细菌,在约109~1011cfu细菌中加入5g~7g食用淀粉和3g~5g食用蛋白,加10ml培养基,混合匀均后,冷冻条件抽干益生菌混合物中的水份,做成10或20粒胶囊,4℃条件下保存备用。(2)抗生素相关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被试选择:90例患者入选该项研究,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40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45.5岁。采用apache–ⅱ评分来判定被试病重情况,其中apache-ⅱ≥8为重症患者。被试信息见表4。表4.入选被试年龄分布及apache-ii评分(x±s)(3)治疗方法:两组被试都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一次口服益生菌制剂,也可经胃管鼻饲,每次服用1~2粒,口服7天后观察结果。(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a.有广谱抗生素应用史。b.有腹泻症状,每日超过3次。c.粪涂片直接镜检显示球菌/杆菌比例失衡,或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阳性球菌、梭状杆菌或真菌),可伴便血、腹胀或发热等临床表现。d.排除因食物中毒、脂肪泻、细菌性痢疾、缺血性肠炎及慢性肠炎等其他原因所致腹泻。e.肠道菌群失调的判定参见《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aac严重程度判断:轻度为单纯腹泻,重度为腹泻并全身中毒症状,便血、腹胀、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甚至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7~10d内的aad发生情况。出现腹泻时检查粪常规、粪涂片直接镜检、粪培养,并记录腹痛、腹胀、便血、发热、血常规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aad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肠道菌群失调情况。(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7)结果:90例共发生aad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及重度aad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详见表5。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粪便镜检,检出粪便中有一种或多种病原菌,包括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霉菌。粪便培养检测结果与镜检相一致。表5.两组外科重症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失调及aad发生情况比较注:经卡方检验:df=1,x2=3.90,p<0.0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