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369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头痛程度有轻有重,疼痛时间有长有短。疼痛形式多种多样,常见胀痛、闷痛、撕裂样痛、电击样疼痛、针刺样痛,部分伴有血管搏动感及头部紧箍感,以及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目前头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物理治疗两部分。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中枢性止痛药和麻醉性止痛药,存在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和价格昂贵的问题;非药物物理治疗多采用物理磁疗法、局部冷(热)敷、吸氧等,存在治疗效果不明显和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治疗头疼的方法存在治疗效果不明显、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和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羌活20-30份、防风50-70份、白芷50-75份、蔓荆子40-60份、川芎50-70份、枳壳40-60份、茯苓60-70份和甘草30-40份。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的最佳配比为:羌活26份、防风60份、白芷62份、蔓荆子46份、川芎60份、枳壳46份、茯苓66份和甘草34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头疼的药物的方法:将以上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00-120目的细粉,然后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配方中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白芷味辛,性温,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的功效;川芎味辛,温,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功效。诸药配伍,制成胶囊,一日三次,一次3-5粒,对头疼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为表明本发明对头疼具有很好的疗效,选取5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55~73岁。患者使用本发明后,29例患者症状消失,20例症状明显减轻,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9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羌活20份、防风50份、白芷50份、蔓荆子40份、川芎50份、枳壳40份、茯苓60份和甘草30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头疼的药物的方法:将以上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00目的细粉,然后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羌活26份、防风60份、白芷62份、蔓荆子46份、川芎60份、枳壳46份、茯苓66份和甘草34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头疼的药物的方法:将以上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10目的细粉,然后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羌活30份、防风70份、白芷75份、蔓荆子60份、川芎70份、枳壳60份、茯苓70份和甘草40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头疼的药物的方法:将以上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20目的细粉,然后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头疼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了目前治疗头疼的方法存在治疗效果不明显、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和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组方中包括羌活20‑30份、防风50‑70份、白芷50‑75份、蔓荆子40‑60份、川芎50‑70份、枳壳40‑60份、茯苓60‑70份和甘草30‑40份,诸药配伍,制成胶囊服用,对头疼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志军
技术研发日:2017.07.13
技术公布日:2017.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