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液体监测警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68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液体监测警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液体警报装置。



背景技术:

当患者在医院输液时,需要家人或护士的陪护。然而,输液的时间一般较长且易因疲劳而忽略输液进程。若没人看护,在输液过程中患者要时刻担心输液进程,这样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使其无法在输液的时候得到很好的休息。虽然不及时拔输液针不会带来生命危险,但是出现静脉回血现象会给不具有医学常识的患者带来一定的恐慌,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现有的监测装置大多功能单一,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能多样的输液液体监测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液体监测警报装置,包括:监测器、液位探头和液滴探头;

所述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和设置在监测器本体内的电路板;

所述液位探头包括液体探头本体和设置在液位探头本体上的多个检测铜箔;

所述液滴探头包括液滴探头本体和设置在液滴探头本体上的光电传感器;

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液位检测模块、液滴检测模块、液位检测开关、液滴检测开关、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液滴检测指示灯模块20、电源模块、GPRS模块、报警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液位检测模块、液位检测开关、电源模块、GPRS模块、报警模块、指示灯模块连接;检测铜箔与液位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液滴检测模块、液滴检测开关、电源模块、GPRS模块、报警模块、指示灯模块连接;光电传感器与液体检测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STM32F103C6芯片、电阻R25、R26、R27、SIM800C接口;

STM32F103C6芯片的11脚通过电阻R27接电源电压,STM32F103C6芯片的44脚通过电阻R25接地,STM32F103C6芯片的20脚通过电阻R26接地;STM32F103C6芯片的12脚、13脚分别与SIM800C接口的4脚、3脚连接。

进一步地,液位检测模块包括:ASC0104_3芯片,电阻R1、R2、R3、R29、R30、R31,电容C4、C5、C6,发光二极管D1、D2、D3;

ASC0104_3芯片的1脚接地;ASC0104_3芯片的2脚、3脚、4脚分别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18脚、19脚、39脚;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ASC0104_3芯片的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ASC0104_3芯片的3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电阻R2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ASC0104_3芯片的4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3接电压源;ASC0104_3芯片的5脚、6脚、7脚分别通过电阻R31、R30、R29各自连接一个检测铜箔;ASC0104_3芯片的7脚与电阻R29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4接地,ASC0104_3芯片的6脚与电阻R30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5接地,ASC0104_3芯片的5脚与电阻R31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6接地;ASC0104_3芯片的8脚通过电容C7接地,ASC0104_3芯片的8脚与电容C7之间的节点连接电压源。

进一步地,报警模块包括:电阻R20、R21、三极管Q1、蜂鸣器LS1;

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46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蜂鸣器LS1接电压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1接地。

进一步地,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4、D5、D6,电阻R17、R18、R19;

发光二极管D4正极通过电阻R17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21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5正极通过电阻R18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2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6正极通过电阻R19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25脚连接。

进一步地,电路板还包括:调试串口J1、SWD调试串口J11、调试跳线接口J10;所述调试串口J1、SWD调试串口J11、调试跳线接口J10分别与STM32F103C6芯片连接。

进一步地,电路板还包括:外接预留端口J6、J7、J8、J9;所述外接预留端口J6、J7、J8、J9分别与STM32F103C6芯片连接。

进一步地,电路板还包括复位模块,所述复位模块与STM32F103C6芯片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器为AT89S51芯片。

进一步地,液滴检测模块包括:比较器、滤波整形电路;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滤波整形电路的输入端,滤波整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液体监测报警装置,包括液位探头和液滴探头,液位探头监测液位,当液体液位低于一定值时,第一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报警,液滴探头监测液滴滴速及累计滴数,当液滴滴速异常时,第二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报警。另外,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还连接有GPRS模块,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通过GPRS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手机端或上位监控机,以便后台监控。再者,第二控制器还通过GPRS模块将输液滴速发送给手机端或上位监控机,使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实时查看输液情况。而且,液位检测和液滴检测分别设置开关,对于有些避光药物,可关闭液滴检测,操作灵活方便,不影响药液,防止红外光对避光药物产生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电路框图。

图3是第一控制器电路示意图。

图4是液位检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5是报警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6是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7是液位检测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8是调试串口、SWD调试串口、调试跳线接口电路示意图。

图9是外接预留端口电路示意图。

图10是复位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中,1监测器,2输液架,3输液瓶,4输液管,5液位探头,6液滴探头,7滴斗,8检测铜箔,9液位检测模块,10第一控制器,11液位检测开关,12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13电源模块,14GPRS模块,15报警模块,16光电传感器,17液滴检测模块,17-1比较器,17-2滤波整形电路,18第二控制器,19液滴检测开关,20液滴检测指示灯模块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液体监测报警装置,包括监测器1、液体探头5和液滴探头6。监测器1可挂在输液架2上,液体探头5夹在靠近输液瓶3或输液袋下方的输液管4上,液滴探头6要套牢在滴斗7上。监测器1通过导线与液体探头5、液滴探头6连接。

监测器1包括监测器1本体和设置在监测器1本体内的电路板。

液体探头5包括液体探头本体和设置在液体探头5本体上的检测铜箔8,检测铜箔8与输液管4接触。为检测准确,可设置多个检测铜箔8,并采用投票算法,对检测铜箔8的输出值进行投票计算。

液滴探头6包括液滴探头6本体和设置在液滴探头6本体上的光电传感器16。光电传感器16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如图2所示,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器10、第二控制器18、液位检测模块9、液滴检测模块17、液位检测开关11、液滴检测开关19、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12、液滴检测指示灯模块20、电源模块13、GPRS模块14、报警模块15。第一控制器10分别与液位检测模块9、液位检测开关11、电源模块13、GPRS模块14、报警模块15、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12连接;检测铜箔8与液位检测模块9连接。第二控制器18分别与液滴检测模块17、液滴检测开关19、电源模块13、GPRS模块14、报警模块15、液滴检测指示灯模块20连接;光电传感器16与液体检测模块连接。其中液位检测开关11用于控制液体探头5开启或关闭,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12用于指示液体探头5工作状态。液滴检测开关19用于控制液滴探头6开启或关闭,液滴检测指示灯模块20用于指示液滴探头6工作状态。

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器10包括:STM32F103C6芯片、电阻R25、R26、R27、SIM800C接口。STM32F103C6芯片的11脚通过电阻R27接电源电压,STM32F103C6芯片的44脚通过电阻R25接地,STM32F103C6芯片的20脚通过电阻R26接地;STM32F103C6芯片的12脚、13脚分别与SIM800C接口的4脚、3脚连接。SIM800C接口用于连接GPRS模块14。

如图4所示,液位检测模块9包括:ASC0104_3芯片,电阻R1、R2、R3、R29、R30、R31,电容C4、C5、C6,发光二极管D1、D2、D3。

ASC0104_3芯片的1脚接地;ASC0104_3芯片的2脚、3脚、4脚分别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18脚、19脚、39脚;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ASC0104_3芯片的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ASC0104_3芯片的3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电阻R2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ASC0104_3芯片的4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3接电压源;ASC0104_3芯片的5脚、6脚、7脚分别通过电阻R31、R30、R29各自连接一个检测铜箔8;ASC0104_3芯片的7脚与电阻R29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4接地,ASC0104_3芯片的6脚与电阻R30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5接地,ASC0104_3芯片的5脚与电阻R31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6接地;ASC0104_3芯片的8脚通过电容C7接地,ASC0104_3芯片的8脚与电容C7之间的节点连接电压源。

如图5所示,报警模块15包括:电阻R20、R21、三极管Q1、蜂鸣器LS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46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蜂鸣器LS1接电压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1接地。

如图6所示,液位检测指示灯模块12包括:发光二极管D4、D5、D6,电阻R17、R18、R19。发光二极管D4正极通过电阻R17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21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5正极通过电阻R18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2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6正极通过电阻R19接电压源,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STM32F103C6芯片的25脚连接。

如图7所示,液位检测开关11采用SWITCH芯片,SWITCH芯片的1脚与STM32F103C6芯片的14脚连接,SWITCH芯片的3脚接地,SWITCH芯片的4脚通过电阻R22接电压源。

如图8-10所示,电路板还包括:调试串口J1,SWD调试串口J11,调试跳线接口J10,外接预留端口J6、J7、J8、J9,复位模块。调试串口J1、SWD调试串口J11、调试跳线接口J10分别与STM32F103C6芯片连接,用于装置调试。外接预留端口J6、J7、J8、J9分别与STM32F103C6芯片连接,用于外接扩展设备。复位模块与STM32F103C6芯片连接,用于检测复位。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18采用AT89S51芯片,液滴检测模块17包括:比较器17-1和滤波整形电路17-2。比较器17-1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16,比较器17-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整形电路17-2的输入端,滤波整形电路17-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器18的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采用STM32F103C6芯片、ASC0104_3芯片、AT89S51芯片等,成本低,检测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