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4739阅读:10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患者使用的中药组合物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

瘙痒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及部位,一般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高脂血症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何首乌100~300g、荆芥50~120g、制何首乌60~150g、防风50~120g、生地黄90~200g、黄芩50~160g、桑叶50~120g、丹皮80~180g、苦参30~120g、红活麻150~250g、土茯苓150~650g。

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何首乌115~260g、荆芥58~105g、制何首乌70~130g、防风58~105g、生地黄100~170g、黄芩58~140g、桑叶58~105g、丹皮90~160g、苦参38~105g、红活麻180~220g、土茯苓180~550g。

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何首乌230g、荆芥95g、制何首乌115g、防风95g、生地黄150g、黄芩120g、桑叶95g、丹皮140g、苦参95g、红活麻200g、土茯苓480g。

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的常规工艺及辅料制备中药胶囊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和辅料一并放入药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胶囊剂(其胶囊锁合后总长度为23.3mm,药粉容量0.4~0.5g/粒),继而消毒、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胶囊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3g(6粒)/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后,诸症皆除,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性微温,具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症;

荆芥,性味:辛、微温,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症;

制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等症;

防风,性味:辛、甘、温,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生地黄,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桑叶,性味: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丹皮,性味:辛苦、凉、微寒,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症;

苦参,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红活麻,性味:辛、寒,有小毒,具有祛风除湿、利湿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水肿等症;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原则,从依据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何首乌230g、荆芥95g、制何首乌115g、防风95g、生地黄150g、黄芩120g、桑叶95g、丹皮140g、苦参95g、红活麻200g、土茯苓48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何首乌115~260g、荆芥58~105g、制何首乌70~130g、防风58~105g、生地黄100~170g、黄芩58~140g、桑叶58~105g、丹皮90~160g、苦参38~105g、红活麻180~220g、土茯苓180~550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何首乌100~300g、荆芥50~120g、制何首乌60~150g、防风50~120g、生地黄90~200g、黄芩50~160g、桑叶50~120g、丹皮80~180g、苦参30~120g、红活麻150~250g、土茯苓150~65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痤疮患者共800例,年龄为22岁以上的450例,只有350例为22岁以下。800例患者中痊愈的702例,有效的8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达9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