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9008发布日期:2019-02-10 13:23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中医针灸器械针灸针中的揿针。



背景技术:

针灸临床一般采用针与灸的治疗方法,针是通过针刺穴位组织产生针刺电化学效应的治疗作用,而灸则是发热并且作用于穴位的一种治病方法,针灸临床一般有采用针与灸相结合的疗法,例如温针(在针灸针针刺穴位治疗的同时可以在该针灸针柄上燃烧艾绒)治疗;揿针属于针灸针的一种、其由不锈钢丝盘绕成较小图画钉形的针尖针体、针柄(也有一些揿针是用不锈钢丝制成针尖针体并经塑胶例如柄稀酸类树脂块固定为针柄),揿针也是通过针刺穴位组织产生(自发的)针刺电化学效应(而电针揿针是在揿针的不锈钢丝针柄凸起一个可被电针仪电极夹夹持联接的凸起,或将揿针固定在导电胶布上、该导电胶布可作为电针仪电极的联接处),虽然在揿针针柄上无法进行像针灸针那样的温针治疗,但也有在揿针针柄上覆盖姜片再在姜片上燃烧艾绒或在揿针针柄上覆盖热敷贴进行(揿针)针与灸(加热)相结合治疗(使之能在热效应下加快穴位细胞层面的针刺电化学效应作用);前述针与灸相结合的治疗均只能够在医院进行,一般每日只进行20~30分钟治疗(即0.33~0.5小时/日治疗时间),显然那么短的治疗时间对那些需要(24小时/日)持续治疗的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无疑是杯水车薪——效果不佳;此外,燃烧艾绒所产生的烟雾还会污染空气(由于在针灸针柄上燃烧的艾绒距离皮肤较远、无法将其所含的有机物通过皮肤让人体吸收,又由于艾绒在燃烧中变成气体、热量、烟雾,更不可能将其所含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通过皮肤让人体吸收,而可用于治疗病症的有机类物质、芳香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被碳化、烟雾化失去了其有效的药用价值)对人体无益。

专利号为201420758984.5的《热敷贴揿针》提出了“一种热敷贴揿针,包括揿针、发热剂包(所述发热剂包内含有铁粉10-20份、碳粉2-5份、工业盐0.5-1份、木粉10-20份)、上不干胶布层、下不干胶布层,所述发热剂包位于上不干胶布层与下不干胶布层之间,揿针穿过上不干胶布层、下不干胶布层、发热剂包,并下不干胶布层底部露出揿针针尖部位”技术方案,较大幅度的增加了揿针针与灸相结合的作用时间,但是该技术方案所制作的产品(因发热剂由“铁粉10-20份、碳粉2-5份、工业盐0.5-1份、木粉10-20份”混合物组成,又因其需要较长时间的氧化发热作用,故需要较大数量的发热剂混合物,所以其)组成材料多、故结构较大,其作用面积为一大片,无法精确的一个、一个的针对治疗所需的穴位、经络进行治疗;而且上述的发热剂包的制作风险大(易燃烧、易引起火灾),产品使用后其抛弃的混合物等废弃物体积大易污染环境;此外其最大的问题则是该热敷贴技术方案考虑的仅仅只是常规的加热作用,没有提升加热的频谱频宽、提高加热光波的能量,从而没能进一步提升细胞代谢、修复、再生等生物效应。

虽然一直以来在理疗领域,有各种能够产生热敷效应的理疗仪器(如场效应治疗仪、电热腰带等),但由于这些设备采用常规电加热的技术方法,其一方面体积较大、作用面积为一大片,无法精确的一个、一个的针对治疗所需的穴位、经络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这些设备需要较大的电能(需要持续的较大的电压、电流功能)以及相关的电源应用设备才能工作,因此非常不方便(特别是不方便持续24小时/日随身携带的治疗);此外其最大的问题则是该能产生热敷效应的理疗仪器、考虑的仅仅只是常规的加热作用,没有提升加热的频谱频宽、提高加热光波的能量,从而没能进一步提升细胞代谢、修复、再生等的生物效应;此外由于理疗技术领域在电热敷治疗疾病时会有一些不甚烫伤的情况发生,又由于金属有较高的导热性,所以不在埋有揿针的皮肤上进行电热敷治疗已经成为了该技术领域的常识,从而使得这种技术偏见阻碍了电热敷治疗与揿针互动治疗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石墨烯这个新型纳米材料的开发应用,例如新开发的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发热片、石墨烯发热纤维、石墨烯发热复合纤维、石墨烯发热布等技术(以其具有低电压高热量、安全轻薄、柔软、可折叠便利等特性)正创新应用于智能可穿戴用品、家庭智能取暖用品、家纺居家用品及军工用品中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但还缺乏其与针灸针揿针的互动创新的技术,缺乏其低电阻率能够从电子、原子、分子、离子、光子等的粒子层面加快、加速针灸针揿针电化学效应开发创新的技术;缺乏针灸针揿针电化学效应(所产生的电子、离子、元素的变化)作用与其单层、二层、三层、及多层的纳米(二维复合、三维复合、等多维复合)状态狄拉克点附近(载流子的浓度最小,电阻率最大)所产生、跳跃(释放5-25微米波长频谱频宽的光子,较传统的碳系材料提高30%以上)等热效应的互动、提升作用开发创新的技术;缺乏其低电压高热量(只要3~5v电压就能快速加温至几十度或100度以上)、安全轻薄、柔软可折叠便利等特性能为针灸针揿针提供持续、小巧方便、精准、高效的针与灸相结合治疗(温度可控、可调节)作用的开发创新的技术方法。

设计创造出采用石墨烯发热材料与揿针和/或电针揿针电化学效应有机结合的技术方案:可以让揿针和/或电针揿针针刺电化学效应所产生的电化学电流能够进一步提升石墨烯发热材料的光子、电子、原子、离子等粒子层面的能量与针刺电化学电流反复互动加强的复合热电化学效应能得以不断提升(特别是能加快提高石墨烯纳米发热材料在狄拉克点附近所产生、跳跃的宽频谱光子的高能热效应的反复互动与加强)从而进一步提升细胞代谢、修复、再生等生物效应;可以让针与灸相结合(在前述的粒子层面互动)精准作用穴位、经络治疗;可以让针与灸相结合的治疗在24小时/日中能够便捷(小巧轻便、安全、柔软)、高效(低电压1.5~5v、速热37~60℃↑还能可控)的持续进行;还可以让该产品在应用中不易污染环境、不易污染空气、并能够有益于安全生产制作;并且还可以使艾绒等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中药材所含有的有机类物质、芳香烃类、生物碱类物质通过加热后(在不碳化、不产生烟雾污染空气的情况下)的散发而作用于人体;由此可见采用石墨烯发热材料与揿针和/或电针揿针电化学效应有机结合的技术方案所共同产生的作用远大于其分别实施作用的简单相加,显然完成上述从未有过的技术方案设计还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设计出一种揿针和/或电针揿针与石墨烯发热材料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揿针和/或电针揿针针刺电化学效应所产生的电化学电流能进一步提升石墨烯发热材料的光子、电子、原子、离子等粒子层面的能量与针刺电化学电流反复互动加强的复合热电化学效应能得以不断提升(特别是:加快提高石墨烯纳米发热材料在狄拉克点附近所产生、跳跃的宽频谱光子的高能热效应的反复互动与加强)从而进一步提升细胞代谢、修复、再生等生物效应;使得针与灸相结合(在前述的粒子层面互动)精准的作用穴位、经络治疗;使得针与灸相结合的治疗在24小时/日中能够便捷(小巧轻便、安全、柔软)、高效(低电压1.5~5v、速热37~60℃↑还能可控)的持续进行;使得该类技术能安全生产制作,并在应用中不易污染环境、不易污染空气,还可以使艾绒等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中药材所含有的有机类物质、芳香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通过治疗时石墨烯发热材料加热后(在不碳化、不产生烟雾污染空气情况下)的散发而作用于人体。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是由揿针针具与石墨烯发热材料以及固定胶布组成,所述的揿针针具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中,石墨烯发热材料上黏贴有固定胶布,石墨烯发热材料还联接一组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或按置有可供发热的移动电源装置。该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中可固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揿针针具;该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还安排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给揿针针具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该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还可以安置一个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揿针针具可根据治疗穴位经络的需要,选择具有0.05~3毫米的进皮针体针尖的各种不同规格的揿针针具(如:0.05、0.1、0.3……2.5、3毫米等),并将该不同规格的揿针针具固定在相应的石墨烯发热材料中,制成不同规格的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从而有利于其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深度的病症;石墨烯发热材料则可以根据所治疗面积的大小,针对性的规定安排固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揿针针具的不同规格(如:2平方厘米石墨烯发热材料安排固定有一个揿针针具、2×4厘米石墨烯发热材料安排固定有二个揿针针具……等等);此外带石墨烯发热材料则可选择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发热片、石墨烯发热纤维、石墨烯发热复合纤维、石墨烯发热布等石墨烯现有发热品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揿针针具与石墨烯发热材料以及固定胶布的组成可分为以下3种结构的形式:1、胶布前石墨烯发热材料作用面固定型,将揿针针具的针柄固定粘贴在(双面涂胶)固定胶布可粘贴于皮肤的一面、固定胶布另一面黏贴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作用面上;2、胶布后石墨烯发热材料作用面固定型,将揿针针具的针柄置于固定胶布另一面、针尖则从固定胶布另一面向固定胶布可粘贴于皮肤的一面刺出,再用固定胶布另一面黏贴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作用面上;3、石墨烯发热材料背面固定型,揿针针具的针柄在石墨烯发热材料的背面、针尖则从石墨烯发热材料背面向石墨烯发热材料作用面刺出,再用定位固定胶布将揿针针柄黏贴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的背面(定位固定胶布应该大于石墨烯发热材料,该定位固定胶布大于石墨烯发热材料的面积、则用于将该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粘贴固定于被治疗者的皮肤、且确保能够固定并能够予以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石墨烯发热材料上还按置有可供发热的移动电源装置,该移动电源装置可以是各种充电宝、各种电池(包括纽扣电池)等储电装置,该移动电源装置可以外接充电(采用可充电的储电装置)也可以更换电池(采用移动电源盒以及电池,或更换其它已充有电的储电装置),该移动电源装置可以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上或者固定在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的配件上,移动电源装置上还可制有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此外,移动电源装置也可以是(石墨烯发热材料也可以制有)一组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用于联接本产品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已固定的移动电源或者联接其它电源或其他移动电源)。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可以是附着在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结构上的容器(该容器必须能用以承载粉状、颗粒状或液状的易发散药物,不让该类药物丢失;同时该容器还应选制有散发含有有机类物质、芳香烃类、生物碱类气体的散气孔、穴、沟、槽等设置,为石墨烯发热材料发热时所含有的有机类物质气体、芳香烃类气体、生物碱类气体散发于人体器官、组织服务);也可以是附着在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结构上的具有吸附液状易发散药物的敷料(如纱布、无纺布等),另外石墨烯发热复合纤维、石墨烯发热布等也属于吸附液状易发散药物敷料(具有吸附液状易发散药物的敷料功能同时还不会影响发热电源的工作),从而能够让石墨烯发热材料发热时其所吸附的液状易发散药物所含的有机类物质、芳香烃类、生物碱类液体能以气体状态散发于治疗区域,通过人体(呼吸、血循)器官组织而有益于治疗。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可分别采取以下3种结构形式:1、导电定位固定胶布,在上述[0010]的石墨烯发热材料背面固定型中,采用导电胶布作为定位固定胶布将揿针的针柄黏贴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的背面,使该导电胶布与揿针针柄直接接触,该导电胶布可以作为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2、开孔定位固定胶布,在上述[0010]的石墨烯发热材料背面固定型中,用(导电性能不好的)一般胶布作为定位固定胶布将揿针的针柄黏贴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的背面,但是需要在该胶布与揿针针柄接触处开孔、使揿针针柄的一部分裸露,该胶布开孔处裸露的那一部分揿针针柄可作为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3、开孔石墨烯发热材料,在上述[0010]的胶布后石墨烯发热材料作用面固定型中,用固定胶布另一面将揿针针柄黏贴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作用面上,但需在该石墨烯发热材料与揿针针柄接触处开孔、使揿针针柄的一部分裸露,该石墨烯发热材料开孔处裸露的那一部分揿针针柄可以作为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创造了一种揿针和/或电针揿针与石墨烯发热材料有机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针与灸相结合作用效果,使得常规的细胞组织层面的针与灸相结合的作用,发挥到了光子、电子、原子、离子等粒子层面的能量与针刺电化学电流反复互动并且不断提升加强的复合热电化学效应;使得石墨烯纳米发热材料在狄拉克点附近所产生、跳跃的光子在针刺电化学电流反复互动加强光谱频宽的高能热效应作用下进一步提升了细胞代谢、修复、再生等生物功能;使得针与灸相结合的治疗在24小时/日中能够持续精准、便捷(小巧轻便、安全、柔软)、高效(低电压1.5~5v、速热37~60℃↑还能可控)的作用于穴位、经络;使得该类技术能够安全生产制作,并在应用中不易污染环境、不易污染空气,还可以使艾绒等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中药材所含有的有机类物质、芳香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通过治疗时石墨烯发热材料加热后(在不碳化、不产生烟雾污染空气情况下)的散发而作用于人体(呼吸、血循)器官组织而有益于治疗;由此可见采用石墨烯发热材料与揿针和/或电针揿针电化学效应有机结合的技术方案所共同产生的作用远大于其分别实施作用的简单相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带移动电源装置胶布、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的前作用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2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胶布后作用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3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带移动电源装置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4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导电定位固定胶布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5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开孔定位固定胶布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6是两枚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带移动电源装置胶布、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的开孔定位固定胶布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

图1~6图中:1揿针针具,11针体针尖,12针柄,2石墨烯发热材料,3固定胶布,31固定胶布可粘贴于皮肤的一面,32固定胶布另一面,33导电定位固定胶布,34开孔定位固定胶布,4移动电源装置,41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42移动电源盒,421移动电源盒盖,422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43电池或储电装置,5胶布开孔处,6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7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71容器,72容器盖,73散气孔、穴、沟、槽等设置,74敷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带移动电源装置胶布、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的前作用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2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胶布后作用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3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带移动电源装置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4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导电定位固定胶布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5是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开孔定位固定胶布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6是两枚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带移动电源装置胶布、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的开孔定位固定胶布背面固定型)构造示意图,图1~6中有揿针针具1、针体针尖11、针柄12、石墨烯发热材料2、固定胶布3、固定胶布可粘贴于皮肤的一面31、固定胶布另一面32、导电定位固定胶布33、开孔定位固定胶布34、移动电源装置4、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41、移动电源盒42、移动电源盒盖421、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422、电池或储电装置43、胶布开孔处5、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6、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7、容器71、容器盖72、散气孔穴沟槽等设置73、敷料74。图1在具体实施中可将揿针针具1的针柄12固定在固定胶布3的固定胶布可粘贴于皮肤的一面31上,再将固定胶布另一面32黏贴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2上,然后再安装固定联接移动电源装置4的移动电源盒42(移动电源盒42上还有移动电源盒盖421、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422;其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7以及敷料74就是石墨烯发热材料2)整个制作过程及其后均采用公知的包装固定技术予以制作包装,再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图3具体实施中可将揿针针具1的针体针尖11从墨烯发热材料2刺出,用固定胶布3将揿针针具1的针柄12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2上,然后再安装固定联接移动电源装置4的移动电源盒42(移动电源盒42上还可有移动电源盒盖421、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422)整个制作过程及其后均采用公知的包装固定技术予以制作包装,再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图1图3使用时,打开密封包装袋(盒)将针体针尖11刺入所需要的治疗穴位、同时固定胶布3也将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粘贴固定于该处,将另行包装的电池43装入移动电源盒42即盖上移动电源盒盖421,操作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422,即可将该高效的针与灸埋针方法应用于治疗之中(此外,图1还可以在石墨烯发热材料2即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7就是敷料74上添加液状易发散药物,使其在发热过程中散发加强疗效)。图2在具体实施中可以用固定胶布另一面32将揿针针具1的针柄12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2上(针体针尖11从固定胶布3中刺出),并且安装固定联接移动电源装置4的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41,整个制作过程及其后均采用公知的包装固定技术予以制作包装,再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图4在具体实施中可将揿针针具1的针体针尖11从墨烯发热材料2刺出,再用固定胶布3的导电定位固定胶布33将针柄12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2上,然后安装固定联接移动电源装置4的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41,整个制作过程以及其后均采用公知的包装固定技术予以制作包装,再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图5在具体实施中可将揿针针具1的针体针尖11从墨烯发热材料2刺出,再用固定胶布3的开孔定位固定胶布34将针柄12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2上,然后安装固定联接移动电源装置4的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41,整个制作过程以及其后均采用公知的包装固定技术予以制作包装,再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图2图4图5在使用时,打开密封包装袋(盒)将针体针尖11刺入所需治疗穴位、同时固定胶布3也将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粘贴固定于该处,将另行准备的其他移动电源(或其它电源)与联接发热电源的插口41联接通电即可(其他移动电源如小充电宝可放置在衣裤口袋内或设法固定在身上),图4中的导电定位固定胶布33也就是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6、(当符合条件、有两针或一组可联接的)可用于联接电针仪的电极进行治疗,图5开孔定位固定胶布34的胶布开孔处5中部分裸露的针柄12也就是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6、(当符合条件、有两针或一组可联接的)可用于联接电针仪的电极进行治疗。图6在具体实施中可将揿针针具1的针体针尖11从墨烯发热材料2刺出,再用固定胶布3的开孔定位固定胶布34将针柄12固定在石墨烯发热材料2上,然后再安装固定联接移动电源装置4的移动电源盒42(移动电源盒42上有移动电源盒盖421、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422)以及同时安置一个容纳易发散药物的辅件装置7的容器71(容器71上有容器盖72,容器盖72上制有散气孔穴沟槽等设置73),整个制作过程及其后均采用公知的包装固定技术予以制作、包装,再用密封包装袋(盒)密封包装、灭菌待用;使用时,打开密封包装袋(盒)将针体针尖11刺入所需要的治疗穴位、同时固定胶布3也将一种带石墨烯发热材料揿针粘贴固定于该处治疗部位,将另行包装的电池43装入移动电源盒42即盖上移动电源盒盖421,操作调控电能输出量装置422,即可将该高效的针与灸埋针方法应用于治疗中;其开孔定位固定胶布34的胶布开孔处5中部分裸露的针柄12也就是联接治疗电源的接触点6可用于联接电针仪的电极进行治疗,此外还应在容器71内添加易发散药物,盖上容器盖72,使散气孔穴沟槽等设置73在发热过程中能够散发含有的有机类物质气体、芳香烃类气体、生物碱类气体以加强疗效。另外,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产品使用结束后的相关物件可按照常规埋针以及理疗的方法予以去除。

上面对本专利的实施方式作了示意性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