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针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868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针灸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针灸设备。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方法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需要到医院或者诊所进行,需要花费较多人力、时间和金钱;目前,在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上发展形成了一种电子针灸设备,该电子针灸设备已经具备传统中医针灸技术中刺激经络穴位的功能。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有时需要配合一些中药药材才能达到更良好的针灸治疗疗效,而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针灸设备还无法做到此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针灸设备,能够在针灸的同时将中药药胶的药性渗入人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针灸设备,所述电子针灸设备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子针灸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在所述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第一电极至少经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进一步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中药药胶、所述人体皮肤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包括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的第一容置部,该第一中药药胶与电子针灸设备的第一电极连接;当所述电子针灸设备运行时,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一电极至少经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电连接,第二电极进一步与人体皮肤电连接,信号产生电路在第一电极、第一中药药胶、人体皮肤和第二电极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进而可以将针灸和第一中药药胶同时作用在人体的穴位上,在刺激电流的作用下,在针灸的同时将第一中药药胶的药性通过皮肤渗入人体,使得电子针灸设备的疗效增大;另外与口服、外贴或者药浴的中药治疗手段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可以精准给药,直达病所,且节约中药药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电子针灸设备沿a-a轴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电子针灸设备沿b-b轴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药胶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控制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控制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管理平台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管理平台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管理平台系统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电子针灸设备工作的原理,电子针灸设备是通过电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基于生物电原理和针灸理论。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生物胶体组成的复杂的电解质电导体。电子针灸设备是应用专用的电信号输出装置针灸某些经络穴位,是以人体引入电场,利用构成回路的端电压的两端,产生电效应,使机体产生集电效应、生物效应,从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免疫学变化,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与新陈代谢机能,改善局部营养供给以及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

下面将具体介绍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相关内容。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电子针灸设备沿a-a轴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电子针灸设备沿b-b轴线的剖视图。请参阅图2,该电子针灸设备包括:信号产生电路20、分别连接信号产生电路20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第一容置部26。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电路20可以集成到电子针灸设备的印刷线路板(pcb)上,用于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提供脉冲电流/电压信号或者持续电流/电压信号,具体地,信号产生电路20可以为脉冲发生器,通过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电流/电压信号或者持续电流/电压信号。第一容置部26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第一电极22与第一容置部26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第一中药药胶的呈现形式可为固体状,也可以为固液混合的泥状或膏状,也可以是棉花或海绵吸附上液体中药后的呈现形式,等等,其内所含的中药成分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调理的病症进行调配,另外,第一中药药胶可导电,其导电性可以由于其中药成分中的某些中药成分导电,或者由于在中药成分中添加某一种或多种不影响药效的导电物质,例如导电离子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部26和第一电极22可以为同一结构,即第一电极22制备成具有朝向人体皮肤一侧的类似拱形的结构,即第一电极呈凹槽设置,该结构即形成了第一容置部26;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部26和第一电极22为各自独立的结构,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电极22呈片状设置,第一容置部26设置于第一电极22朝向人体皮肤的一侧,该第一容置部26具有导电性,其材质可以是铝、铜等金属,也可以是石墨等非金属,第一电极22通过第一容置部26与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该第一容置部26具有绝缘性,第一容置部26的侧壁包括孔洞,第一电极22包括伸出的导电丝,导电丝通过孔洞与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当上述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一电极22至少经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电连接,第二电极24进一步与人体皮肤电连接,信号产生电路20用于在第一电极22、第一中药药胶、人体皮肤和第二电极24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进而可以将针灸和第一中药药胶同时作用在人体的穴位上,在针灸的同时将第一中药药胶的药性通过皮肤渗入人体,使得电子针灸设备的疗效增大;另外与口服、外贴或者药浴的中药治疗手段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可以精准给药,直达病所,且节约中药药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针灸设备上设置有第二容置部40,第二容置部40用于容纳第二中药药胶,第二电极42与第二容置部40内的第二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第二中药药胶可导电,第二中药药胶的呈现形式可为固体状,也可以为固液混合的泥状或膏状,也可以是棉花或海绵吸附上液体中药后的呈现形式,等等,其内所含的中药成分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调理的病症进行调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40与第二电极42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容置部与第一电极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当上述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第二容置部40内的第二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二电极42至少经第二容置部40内的第二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电子针灸设备可同时包括第一容置部44和第二容置部40,其中,第一容置部44内容置的第一中药药胶与第二容置部40内容置的第二中药药胶相同或者不同,第一电极46与第一容置部44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第二电极42与第二容置部40内的第二中药药胶电连接。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针灸设备上设置有第二容置部40,第二容置部40内用于容置导电固定胶,例如,环氧树脂导电固定胶、酚醛树脂导电固定胶、聚氨酯导电固定胶、热塑性树脂导电固定胶、聚酰亚胺导电固定胶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容置铝、铜等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石墨等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40与第二电极42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容置部与第一电极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当第二容置部40内容置导电固定胶时,第二电极42与第二容置部40内的导电固定胶电连接,电子针灸设备工作时,可以通过导电固定胶贴附且固定到人体皮肤上,从而避免上述电子针灸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在人体皮肤上位置发生移动或脱落的情况。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设置成在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不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而仅通过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至人体皮肤,通过该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电极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提高电子针灸设备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电极电流的作用激发第一中药药胶的药效,加速第一中药药胶的药效渗透。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中药药胶直接填充在第一容置部,在电子针灸设备使用完毕后或使用开始前,需要对第一容置部进行清洗,以避免发生污染。若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容置部内容置的为第二中药药胶,同样地,第二电极设置成在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不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而仅通过第二中药药胶电连接至人体皮肤,在电子针灸设备使用完毕后或使用开始前,需要对第二容置部进行清洗,以避免发生污染。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为省去上述清洗步骤,请参阅图5,图5为药胶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可将上述第一中药药胶和/或第二中药药胶做成药胶片的形式,即该药胶片5包括设置有第三容置部52的衬材本体50以及填充于第三容置部52内的中药药胶54,其中,中药药胶的形状与衬材本体50相同或者不同,衬材本体50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内;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衬材本体50以紧配合方式固定于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内,例如,衬材本体50所形成的第三容置部52的大小与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大小相当,可以直接填进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内,或者,衬材本体50的表面上设置有易撕胶(例如,双面胶性质的导电或者不导电胶带),衬材本体50通过易撕胶固定于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内,且易撕胶不易在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上残留;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衬材本体50为导电材料(例如,铝箔等、锡箔等),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通过衬材本体50与第一中药药胶和/或第二中药药胶电连接;在其他应用场景中,衬材本体50也可为非导电材料,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通过导电针等插入到衬材本体50中的中药药胶内,进而与中药药胶电连接;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药胶片5为衬材本体50将中药药胶54全包覆的形式,为不影响药胶片50中的中药药胶的使用效果,在电子针灸设备使用前,可将中药药胶54与人体接触的一面的衬材本体50撕去;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药胶片5也可为衬材本体50将中药药胶54部分包覆的形式,即中药药胶54除了与人体接触的一面无包覆外,其余五面全包覆;当电子针灸设备使用完毕后,直接将上述药胶片5从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中取出,无需对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进行清洗。

为进一步促进人体皮肤对中药药胶的药效吸收,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还包括加热器28和与加热器28连接的供电电路2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供电电路21可以与信号产生电路20集成到一块pcb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电电路21和信号产生电路20也可分别集成,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加热器28在供电电路21的供电作用下对第一中药药胶进行加热,加热器28产生的热量对中药药胶进行催化作用,加速人体皮肤吸收药效,进而可以加强中药药胶药效的渗透以及降低治疗时间。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加热器28呈片状设置,且绝缘贴附于第一电极22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加热器28也可以是电阻丝等其他可以在电流作用下发热的元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为进一步对上述加热器28的加热参数进行控制,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25和控制器23(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电子针灸设备上的无线通信模块25和控制器23的位置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设置的位置,无线通信模块25和控制器2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变动),无线通信模块25设置成与管理平台进行通信,并从管理平台接收灸处方,其中,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从多个候选灸处方中选择对应的灸处方并发送至无线通信模块25,或者,管理平台包括针对各个注册用户的各个疗程阶段的灸处方,用户在管理平台上通过身份识别后,管理平台将对应该用户目前疗程所使用的灸处方发送至无线通信模块25;控制器23可以与供电电路21集成到一起,也可与供电电路21分别集成,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控制器23与无线通信模块25、供电电路21连接,控制器23根据接收的灸处方设置加热器28的加热参数,其中加热参数包括加热温度、升温梯度以及加热时间中至少一种或组合,例如,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灸处方可以是5min内温度升高至40℃,在40℃维持30min,5min内从40℃降温至常温;为尽可能使控制器23更加精确的控制加热器28的加热参数,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还包括热传感器30,该热传感器30靠近加热器28设置,用于测量加热器28的实时温度,并将温度反馈给控制器23,控制器23根据反馈的温度重新标定出对应于药贴处皮肤的温度,并进而进行加热参数的调整,例如,此时热传感器30测得当前加热器28的温度已经超过灸处方中的阶段温度(例如,40℃),控制器23接收到反馈的温度后,重新标定出对应于药贴处皮肤的温度,并立即对加热器28实施降温程序;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热传感器30也可位于第一容置部26内,用于测量第一中药药胶的实时温度,控制器23根据反馈的温度进行加热参数的实时调整。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控制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101:管理平台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从多个候选灸处方中选择对应的灸处方;

s102:将所选择的灸处方发送至电子针灸设备;

s103:电子针灸设备根据灸处方设置中药药胶的加热参数。

上述方法中的电子针灸设备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针灸设备,在此不再赘述。或者,上述方法中的电子针灸设备非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针灸设备,而是其他结构的电子针灸设备,但是该其他结构的电子针灸设备采用上述的方法从管理平台中获取灸处方,并根据灸处方设置中药药胶的加热参数。

为进一步促进人体皮肤对中药药胶的药效吸收,请继续参阅图2,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子针灸设备中的信号产生电路20通过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在人体皮肤内产生刺激电流,进而作用于人体穴位,该过程包括两种模式,在第一模式下,信号产生电路20以第一电极22作为正极,以第二电极24作为负极,以使得刺激电流从第一电极26依次流经第一中药药胶和人体皮肤后流向第二电极24,该过程可以模拟传统针灸技术中上提的过程;在第二模式下,信号产生电路20以第一电极22作为负极,以第二电极24作为正极,以使得刺激电流从第二电极24依次流经皮肤和第一中药药胶后流向第一电极26,该过程可以模拟传统针灸技术中下按的过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个周期中,交替使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可以达到模拟传统针灸技术提按手法的目的,进而可以进一步加速人体皮肤吸收药效,加强中药药胶药效的渗透以及降低治疗时间。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参阅图7,图7为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电极72以环绕方式设置于第一电极70的外围,在第一电极70的径向方向上,第一电极70的外边缘700与第二电极72的内边缘720之间的距离d大于一预设安全距离,该预设安全距离至少保证第一电极的外边缘700与第二电极72的内边缘720之间不发生短路,在一实施方式中,距离d大于1mm且小于25mm,这样可以使得电子针灸设备向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以便更精确地发挥电子针灸设备的作用,例如,d为4mm、6mm、8mm等;当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第一电极70对应于人体的特定穴位设置,第二电极72对应于特定穴位的外围区域设置,具体地,第一电极70设置在人体的经络74的穴位70上,第二电极72环绕在第一电极70外围,且跨越穴位70周围的经络74和玄络76。上述第二电极72环绕设计的方式可以在针灸治疗时同时将中药药胶的药效渗透至经络、穴位、以及穴位周围的玄络,从而达到加强中药药胶药效的渗透以及降低治疗时间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为至少部分环绕第一电极的单电极,如图7所示,第二电极72为环绕在第一电极70周围的环形电极,或者,如图8所示,第二电极82为环绕在第一电极80周围的弧形电极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图9为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电极92为环绕第一电极9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电极,例如2个子电极、3个子电极、4个子电极等;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信号产生电路在第一电极90与第二电极92中的全部子电极之间同时产生刺激电流,进而同时疏通经络、经络穴位、以及经络穴位周围的玄络,达到加强中药药胶药效的渗透以及降低治疗时间的目的;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信号产生电路在第一电极90与第二电极92中的部分子电极之间产生刺激电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92中的与第一电极90之间产生刺激电流的部分子电极随时间发生变化,例如,信号产生电路绕第一电极90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选择第二电极92中的部分子电极并在所选择的部分子电极与第一电极90之间产生刺激电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模拟传统针灸技术中捻转的手法,进一步激发中药药胶的药效,加强中药药胶药效的渗透以及降低治疗时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92包括3个子电极,分别为第一子电极92a、第二子电极92b、第三子电极92c,信号产生电路输出周期性的旋转脉冲信号至第二电极92,第二电极92相邻子电极的相位差为120°;假设此时第一子电极92a的相位为0°、第二子电极92b的相位为120°,第三子电极92c的相位为240°,则此时信号产生电路绕第一电极90以逆时针方向依次选择第二电极92中的部分子电极并在所选择的部分子电极与第一电极90之间产生所述刺激电流,此方式可以模拟传统针灸技术中左旋捻转手法;假设此时第一子电极92a的相位为0°、第二子电极92b的相位为240°,第三子电极92c的相位为120°,则此时信号产生电路绕第一电极90以顺时针方向依次选择第二电极92中的部分子电极并在所选择的部分子电极与第一电极90之间产生所述刺激电流,此方式可以模拟传统针灸技术中右旋捻转手法;通过改变旋转脉冲信号的相位差方向即可改变模拟传统针灸技术中捻转手法的旋转方向。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提及到电子针灸设备包括控制器23和无线通信模块25,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5设置成与管理平台进行通信,并从管理平台接收灸处方,控制器23根据灸处方控制供电电路21,进而设置加热器28对中药药胶的加热参数;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25还可以从管理平台接收针处方,其中,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从多个候选针处方中选择对应的针处方并发送至无线通信模块25,或者,管理平台包括针对各个注册用户的各个疗程阶段的针处方,用户在管理平台上通过身份识别后,管理平台将对应该用户目前疗程所使用的针处方发送至无线通信模块25,控制器23与信号产生电路20连接,控制器23根据针处方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进而设置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4之间形成的刺激电流的电流参数,其中,电流参数包括信号产生电路20每次选择的间隔时间、刺激电流的电流强度以及电流产生时间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当第二电极24包括多个子电极时,电流参数还包括信号产生电路20每次选择的部分子电极的数量,而控制器23也可以根据针处方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0绕第一电极22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选择第二电极24中的部分子电极并在所选择的部分子电极与第一电极22之间产生所述刺激电流。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控制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01:管理平台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从多个候选针处方中选择对应的针处方;

s202:将所选择的针处方发送至电子针灸设备;

s203:电子针灸设备根据针处方控制自身所产生的刺激电流的电流参数。

上述方法中的电子针灸设备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针灸设备,在此不再赘述。或者,上述方法中的电子针灸设备非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针灸设备,而是其他结构的电子针灸设备,但是该其他结构的电子针灸设备采用上述的方法从管理平台中获取针处方,并根据针处方控制自身所产生的刺激电流的电流参数。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包括管理平台11以及与管理平台11进行通信的电子针灸设备12。管理平台11根据待治疗的病症和电子针灸设备12所贴附的穴位向电子针灸设备12发送对应的处方,电子针灸设备12根据所接收的对应的处方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电子针灸设备12的数量为一个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图11仅作为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电子针灸设备12的数量并不限于图11中的两个,还可以为三个,四个等,不做限定。其中,处方包括但不限于:按处方、灸处方、针处方、药处方等处方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管理平台11能够在用户使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时,与用户发生交互,并通过交互实现与电子针灸设备12之间的数据传输。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用户可将待治疗的病症输入管理平台11,管理平台11根据该待治疗的病症信息从数据库中的备选处方中匹配相应的适合该带治疗病症信息的处方,如按、灸、针、药等处方中的一个或多个,并根据电子针灸设备12所贴附的穴位,向对应的电子针灸设备12发送对应的处方,使得电子针灸设备12能够根据对应的处方执行治疗动作。需要指出的是,当电子针灸设备12为两个以上时,管理平台11所发送的处方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针处方,或者一个是针处方,一个是灸处方等。

其中,当电子针灸设备12为两个以上时,各电子针灸设备1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且每个电子针灸设备12均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wifi等,以实现与管理平台11的通信连接,进而实现与管理平台11之间的数据传输。

电子针灸设备12所贴附的穴位可以是用户通过一定的手段所获知的,在治疗待治疗病症时各个电子针灸设备12所需要贴附的人体穴位。其中,具体的获知方式可以是用户根据经验、通过网络查询,或者也可从管理平台11处获知等,不做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11可以预先通过已有医生的诊断处方被训练成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管理平台,该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平台可以根据输入的待治疗病症,智能地给出每个电子针灸设备的处方。在一实施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用户可将待治疗的病症等相关信息输入管理平台11,管理平台11根据上述信息获取相应不同处方,然后根据各电子针灸设备12所贴附的穴位将不同的处方发送至各电子针灸设备12。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包括三个电子针灸设备12,管理平台11集成在手机中,与三个电子针灸设备12关联的应用。一感冒患者甲利用该电子针灸设备系统治疗其感冒,该用户打开该应用的操作界面,并输入相应的感冒病症,然后该应用自动将数据库中针对感冒病症的三个不同的处方通过蓝牙分别发送至三个电子针灸设备12,此时用户甲可将三个电子针灸设备12分别放置在相应的穴位上,各电子针灸设备12根据各自所接收到的处方分别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通过三个不同的处方共同为患者治疗感冒。

通过本实施方式,电子针灸设备12能够根据管理平台11所发送的处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而无需用户自己分别专门对每一个电子针灸设备手动设置相应的处方,使用简单、方便;且至少两个电子针灸设备12能够根据不同的处方分别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进而实现多个处方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子针灸设备12上设置有用户可识别的设备唯一标识121,管理平台11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为不同穴位分配相应的电子针灸设备12,并根据分配结果向用户呈现穴位与电子针灸设备12的设备唯一标识121的对应关系。

该设备唯一标识121能够使用户通过该设备唯一标识121直接或间接的对不同的或者各个电子针灸设备进行区分。该设备唯一标识121具体可以是通过一定连接方式如粘结、焊接等设置在电子针灸设备12表面上,该设备唯一标识121具体可以是包含有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出厂序号、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等中的至少一种的标识牌,此时,用户通过该标识牌,便可直观得区分各电子针灸设备12;该设备唯一标识121也可以是直接印制在该电子针灸设备12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扫描该二维码或条形码获取其相关信息来间接区分各电子针灸设备12。

管理平台11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为不同穴位分配相应的电子针灸设备12的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待治疗的病症,得出相应的处方,该处方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穴位,以及该穴位对应的具体疗法,然后根据该具体疗法的要求以及各个电子针灸设备12的功能为各个穴位分配相应的电子针灸设备12,此时,用户可根据各电子针灸设备12的设备唯一标识121将所需的各个电子针灸设备12放置在具体的穴位上即可。

管理平台11向用户呈现穴位与电子针灸设备12的设备唯一标识121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在得出穴位与电子针灸设备12的设备唯一标识121的对应关系后,以文字和/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该管理平台11的操作界面上;或者也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告知用户。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管理平台11能够通过通信连接识别各个电子针灸设备12,并对其进行管控,此时可在各电子针灸设备12上均设置显示屏,在管理平台11得出处方后,将各个电子针灸设备12需要贴附的穴位信息直接显示在对应电子针灸设备12的显示屏上,用户直接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进行操作即可。当然,也可在各电子针灸设备12上设置其它能够将其所需贴附穴位呈现给用户的装置,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针灸设备12系统能够向用户呈现穴位与电子针灸设备12的设备唯一标识121的对应关系,进而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该对应关系将各个电子针灸设备12贴附在不同的穴位上,方便用户使用。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11向用户呈现一人体穴位分布图,并根据分配结果在人体穴位分布图的穴位上呈现设备唯一标识121。本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11能够通过一显示屏显示人体穴位分布图。

其中,人体穴位分布图能够体现人身上的每一个穴位的准确位置信息。管理平台11可以同时呈现男性和女性的人体穴位分布图,也可以在呈现该分布图之前先提示用户当前需要治疗的对象的性别,并根据用户输入的相关信息直接呈现对应性别的人体穴位分布图即可。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该人体穴位分布图是三维立体图,用户在查看时可以拨动、旋转、改变查看方位、放大或缩小该人体穴位分布图。在缩到最小时,能够看到有不同的穴位(如可以特殊颜色的点标出)及其在人体上的分布具体位置,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在穴位所对应的特殊颜色的点处依次出现相关文字信息:穴位的具体名称(如天泉、曲泽、劳宫、中冲)、穴位在人体的具体精确位置(如: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天宗穴:肩胛骨冈下窝的中点凹陷处;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穴位所对应的作用及主治病症(如:太阳穴:醒脑明目,祛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四白穴:目赤痛痒,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等)等,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该人体穴位分布图将对应的电子针灸设备12准确得贴附在各个穴位上,同时还能够得知相关穴位的其它信息,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11根据分配结果向不同穴位所分配的电子针灸设备12发送与穴位对应的处方。其中,分配结果即管理平台11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为不同穴位分配相应的电子针灸设备12的情况。

管理平台11的获得的不同处方通常对应于不同的穴位信息,本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11根据不同穴位与各电子针灸设备12的对应关系直接向各电子针灸设备12发送相应的处方,进而使得各电子针灸设备12根据对应的处方执行具体的治疗动作。

如上述应用场景中,感冒患者甲利用该电子针灸设备系统治疗其感冒。用户甲向手机中的关联应用中输入感冒病症后,该关联应用获取相应的处方i、处方ii和处方iii,并在手机屏幕上显示治疗涉及到的三个不同的穴位与三个电子针灸设备的设备唯一标识的对应关系:电子针灸设备a的设备唯一标识a与大椎穴对应、电子针灸设备b的设备唯一标识b与合谷穴对应、电子针灸设备c的设备唯一标识c与风池穴对应。用户甲根据该对应关系分别将三个电子针灸设备a、b、c放置在对应的三个穴位上。该相关应用自动将三个处方i、ii、iii分别发送至对应三个穴位的电子针灸设备a、b、c,其中三个处方i、ii、iii分别为:对大椎穴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对合谷穴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对风池穴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三个电子针灸设备a、b、c根据各自所接收到的处方分别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共同为感冒患者甲治疗感冒。

上述图11和图12的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控制方法分别与上述对应的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内容相似,请参阅上述图11和图12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在此不再赘叙。

参阅图13,图13是本发明管理平台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管理平台系统包括管理平台11以及中药药胶13,中药药胶13上设置有药胶唯一标识131,药胶唯一标识131中包括中药药胶13对应的待治疗的病症,管理平台11获取中药药胶13上药胶唯一标识131中的待治疗的病症,进而根据待治疗的病症而获得对应的治疗处方。

其中,药胶唯一标识131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等等,管理平台11可以是远程服务器,或管理平台11作为一个应用,安装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上,或管理平台11是独立的、专用的智能终端。如果药胶唯一标识131可以扫描,则管理平台11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获取中药药胶13上药胶唯一标识131中的待治疗的病症,或者如果不能扫描,还可以通过直接输入的药胶唯一标识131而获取待治疗的病症。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中药药胶通过药胶唯一标识的方式与待治疗的病症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一方面方便管理平台直接获取到该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治疗处方,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用户拿错中药药胶,实现对中药药胶的标准化管理。

参见图14,在一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系统除了包括管理平台11、中药药胶13(设置有药胶唯一标识131),还包括电子针灸设备12,管理平台11根据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治疗处方确定需要使用的电子针灸设备12的数量,进而向用户发出相应的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语音或者在文字显示等方式向用户发出相应的提示。

参见图15,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系统还包括电子针灸设备12,电子针灸设备12可以与管理平台11通信,电子针灸设备12上设置有用户可识别的设备唯一标识121,管理平台11根据待治疗的病症为不同穴位分配相应的电子针灸设备12,并根据分配结果向用户呈现穴位与电子针灸设备12的设备唯一标识121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管理平台11可以向用户呈现一人体穴位分布图,并根据分配结果在人体穴位分布图的穴位上呈现设备唯一标识121和/或药胶唯一标识131。其中,管理平台11根据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治疗处方向不同穴位所分配的电子针灸设备12发送与穴位对应的处方,以使得电子针灸设备12分别根据各自接收到处方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其中不同穴位所对应的处方至少部分不同。

上述图13至图15的管理平台系统的控制方法与上述管理平台系统的内容相似,请参阅上述图13至图15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在此不再赘叙。

参阅图16,图16是本发明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人体生物电阻抗是一个能够反映整个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电属性的物理参数。通过生物电阻抗可以了解人体组织的生理状态和病理状况。本实施方式电子针灸设备系统正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阻抗、导纳、介电常数等)及其变化,获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包括管理平台11以及与管理平台11进行通信的电子针灸设备12,电子针灸设备12分别包括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以及与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连接的阻抗检测电路123、与阻抗检测电路123连接的控制器124以及与控制器124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125,其中阻抗检测电路123用于检测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之间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控制器124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5将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发送至管理平台11,管理平台11根据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向用户呈现治疗效果。

具体地,可以通过电子针灸设备12的阻抗检测电路123向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之间施加微小的交变电流或电压信号,同时检测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之间人体组织表面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并由所测信号计算出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之间的经络和/或玄络阻抗。容易理解地,施加在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之间的交变电流或电压信号均不超过人体安全电流和电压。在测得相应的阻抗后,控制器124将测得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5发送至管理平台11。其中,控制器124具体可以是单片机、微处理器等。

管理平台11能够在用户使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时,对电子针灸设备12所发送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从数据库中匹配得出用户当前的治疗效果,并以一定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11还可以根据电子针灸设备12所发送的阻抗信息以及用户的需求,进行心、脑、肺血管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病变组织的检测及组织的分类、新陈代谢能力的估计、体内水分的测量以及水中的检测以及肿瘤的探测等,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针灸设备系统自行对某穴位附近的经络和/或玄络阻抗进行检测,并通过管理平台11对所测得经络和/或玄络阻抗的分析及时获知当前的治疗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繁琐的临床检查给病人带来的不便,简单、方便。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每次治疗后评估当次的治疗效果,具体可以是:阻抗检测电路123在电子针灸设备12的每次治疗后检测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管理平台11根据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将当次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呈现给用户,评估当次的治疗效果,并给出相关的第一建议和提示信息。

其中,用户可以在使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对病症进行治疗后随即或者一定时间之后开启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阻抗检测模式,控制器124控制阻抗检测电路123对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检测;也可以在当次治疗结束后,电子针灸设备系统自动开启阻抗检测模式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控制器124可以每间隔一段时间如几分钟,通过阻抗检测电路123获取一次阻抗,并在每次获取后将该阻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5发送至管理平台11,也可以在整个检测结束之后,将所有检测所得到的阻抗及检测时间或每次获取阻抗的时间间隔等一起发送至管理平台11。管理平台11在接收到当次检测的所有阻抗后,统一分析处理。

管理平台11通过无线通信接口接收电子针灸设备12所发送的阻抗后,对所接收到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呈现给用户。具体地,管理平台11根据所接收到的阻抗以及接收时间或者控制器124每次获取阻抗的时间间隔等,以表格或者曲线等形式呈现出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其中,相关的第一建议和提示信息可以是通过对当次的治疗效果以及用户当前的身体状况等信息的分析,管理平台11得出的适用于该用户的治疗计划,如治疗次数,每次治疗持续的时间、治疗频率等,或者是饮食、作息等相关方面的注意事项等;当然,也可以在治疗效果很好,且用户当前身体状况佳的情况下给出停止治疗的建议等。

具体地,管理平台11可根据当次的治疗效果以及用户当前的身体状况等,从数据库中匹配到相应第一建议和提示信息等,再进一步呈现给用户,具体呈现方式可与上述经络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呈现方式相同。

通过本实施方式,用户可以在每次治疗后都能够根据需求及时获知当次治疗效果,并可获得相关的建议和提示信息,为用户使用带来便利。

其中,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整个历史治疗过程来评估经过该整个历史治疗过程后的治疗效果,具体可以是:管理平台11进一步根据整个历史治疗过程中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确定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通过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来评估整个历史治疗过程的治疗效果,进而评估可以停止治疗的时间点,给出相关的第二建议和提示信息。其中,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可以是同一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和/或,可以是多个不同的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

本实施方式中,可对用户的治疗按疗程进行,将用户的病症分段治疗观察,在每个疗程治疗后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式。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所得出的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可以是针对每个疗程的,但是并不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在进行过某几次治疗后针对这几次治疗所得出的。

其中,管理平台11在用户的每次治疗后均根据上一实施方式得出当次治疗后的经络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一个疗程结束后,管理平台11可以根据每次治疗后的阻抗检测结果绘制与每次检测时间对应的经络穴位点阻抗曲线。具体地,管理平台11可以从每次治疗后的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中取最能代表当次治疗效果的阻抗值(例如可以是该变化趋势中的平均值,或者是趋近于平稳的值等),然后利用每次治疗后最能代表当次治疗效果的阻抗值以及具体每次治疗对应的检测时间得出关于整个历史治疗过程的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

相关的第二建议和提示信息可以是根据用户的整个历史治疗过程的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治疗效果以及所评估的可以停止治疗的时间点等信息所得出的针对该用户的接下来的治疗计划,如几个疗程、每个疗程的治疗次数、每次治疗持续的时间、治疗频率等,或者是饮食、作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当然,也可以在治疗效果很好,且用户当前身体状况佳的情况下给出停止治疗的建议等。

其中,管理平台11获取并呈现出第二建议和提示信息的方式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获取并呈现出第一建议和提示信息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用户甲治疗胃病的一个疗程包含7次治疗,该用户在每次治疗前向手机中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管理平台11中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当次治疗的病症,然后开始治疗以及阻抗检测,在当次治疗并得出当次的阻抗检测结果后,管理平台11自动将得到的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存储在对应于用户甲及胃病的文件夹中,并标记检测时间、穴位等信息,在该疗程中第7次治疗结束并对该次治疗后的经络阻抗进行检测后,管理平台11对该文件夹中的7次阻抗检测结果处理,并在该管理平台11的显示界面上显示该疗程整体的经络穴位点的历史阻抗曲线,及治疗效果为:优,同时显示:再进行一个疗程后可结束治疗;请按时饮食休息、少食多餐、忌吃辛辣、油腻。

通过本实施方式,用户可以在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后,能够简单、方便、及时获知整个历史治疗过程的治疗效果,并能够获得针对整个历史治疗过程的相关的建议和提示信息等,为用户使用带来便利。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16,在一实施方式中,管理平台11根据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选择不同的处方,并发送给电子针灸设备12,以使得所述电子针灸设备12根据所接收的处方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

管理平台11能够在用户使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时,对电子针灸设备12所发送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从数据库中匹配得出用户治疗所需的不同处方,然后发送至电子针灸设备12;当然,管理平台11也可以在获取电子针灸设备12所发送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后,直接在数据库中的备选处方中直接匹配得出相应的不同处方,并发送给电子针灸设备12。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自行利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对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检测,并获得当前身体状况对应所需的治疗处方,而无需再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繁琐的临床检查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简单、方便。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阻抗检测电路123在电子针灸设备12的每次治疗前检测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管理平台11根据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确定经络和/或玄络的阻滞状态,进而选择不同的处方,并发送给所述电子针灸设备12,以使得所述电子针灸设备12根据所接收的处方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

其中,用户可以在使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对病症进行治疗前开启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阻抗检测模式,控制器124控制阻抗检测电路123对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检测;也可以是在用户开启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治疗模式时,提醒用户是否进行阻抗检测,并在用户需要时再切换至阻抗检测模式。具体地,在检测过程中,控制器124可以每间隔一段时间如几分钟,通过阻抗检测电路123获取一次阻抗,并在每次获取后将该阻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5发送至管理平台11,也可以在整个检测结束之后,将所有检测所得到的阻抗及检测时间或每次获取阻抗的时间间隔等一起发送至管理平台11。管理平台11在接收到当次检测的所有阻抗后,统一分析处理。

管理平台11可在接收电子针灸设备12所发送的阻抗后,对所接收到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经络和/或玄络的阻滞状态,根据所得出的阻滞状态从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备选处方中选择相应的合适的处方。其中,所选处方的数量与电子针灸设备系统中电子针灸设备12的数量有关,例如可以等于或小于电子针灸设备12的数量。

其中,管理平台11可以在匹配到相应的处方后,将该处方呈现给用户,供用户确认。用户在获知处方后,若认可,则可确认使用,此时管理平台11再将相应的处方发送给电子针灸设备12;若用户认为管理平台11所提供的处方不妥,则可使管理平台11重新选择其它处方,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电子针灸设备12在接收到处方后,可直接自动开启治疗模式并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也可以在接收到处方后,提示用户可开始治疗,在用户确认后,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

通过本实施方式,用户可以在每次进行治疗前均能够利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自行获取符合当前身体状况的处方,而无需再去医院进行诊断,非常方便。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阻抗检测电路123在电子针灸设备12的每次治疗过程中检测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管理平台11根据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用户当前的反应,微动态调整不同的处方,并发送给电子针灸设备12,以使得电子针灸设备12根据所接收的处方执行相应的治疗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启动治疗模式并在治疗的过程中的同时也开启阻抗检测模式,实时对用户当前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进行检测;或者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自动开启阻抗检测模式,并检测一次。

用户当前的反应即用户根据当前电子针灸设备12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治疗以及当前的感受所作出的反应,例如用户感觉当前治疗所使用的灸处方温度太高,身体无法承受等。管理平台11获取用户当前反应的方式可以由用户自行输入管理平台11,如当管理平台11作为手机中的一个应用时,可以由用户通过文字或者语音输入当前反应,或者管理平台11能够提供用户当前反应的选项供用户选择,用户只需进行相应的点选即可。

微动态调整不同的处方是指,根据在治疗过程当中检测到的用户的经络阻抗和/或玄络阻抗以及用户当前的反应,在当前治疗所采用的处方并不适合用户的当前状态时,对当前处方所做的适应性调整,例如在炙处方中加热温度过高时,适当降低加热温度等。

通过本实施方式,在对用户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电子针灸设备系统能够对当前治疗所采用的处方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治疗最利于当前用户的状态,进而保证对用户采用的治疗处方一直为最合适的处方。

上述图16的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控制方法与上述对应的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内容相似,请参阅上述图16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在此不再赘叙。

上述实施方式图11至图16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中,当电子针灸设备为两个以上时,这两个以上的电子针灸设备可以分别对应放置在需要同时治疗的同一经络的两个以上的穴位上,和/或,也可以分别对应放置在不同经络的两个以上的穴位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图11至图16以及对应的文字部分中的电子针灸设备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针灸设备,在此不再赘述。或者,上述实施方式图11至图16以及对应的文字部分中的电子针灸设备非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针灸设备,而是其他结构的电子针灸设备,但是该其他结构的电子针灸设备构成上述的电子针灸设备系统或者管理平台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实施方式中的管理平台可以是远程服务器,或管理平台作为一个应用,安装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上,或管理平台是独立的、专用的智能终端,或者管理平台可以是远程服务器与智能手机或专用的智能终端的组合。远程服务器、智能手机或者专用智能终端通过通信接口(例如,智能手机和专用智能终端可通过蓝牙、wifi等)实现与电子针灸设备的通信。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所有实施方式中,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处方(包括但不限于:按处方、灸处方、针处方、药处方等处方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一种是用户直接手动输入到管理平台,另一种是管理平台自动接收来自远程的处方,具体实现说明如下:

第一种情况是:管理平台作为一个应用,安装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上,或管理平台是独立的、专用的智能终端,用户输入待治疗的病症以及该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处方,在确定该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处方没有问题后,管理平台将对应的处方发送给对应的电子针灸设备。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果上述智能手机或专用智能终端上保存有待治疗的病症以及该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处方,那么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待治疗的病症找到对应的处方,并将对应的处方发送给对应的电子针灸设备。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上述智能手机或专用智能终端将待治疗的病症发送到远程服务器平台,远程服务器平台将待治疗的病症发送到医生的客户端(个人电脑或移动终端等),由医生在客户端确定对应的处方(例如医生在大型数据库中查找并确定对应的处方,或者直接输入对应的处方,等),并通过医生的客户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平台,远程服务器平台将对应的处方发送给用户的智能手机或专用智能终端,用户的智能手机或专用智能终端将接收到的对应的处方发送给对应的电子针灸设备。

电子针灸设备与管理平台在其他方面的通信也参照上述待治疗的病症对应的处方的获取方式,在此不再赘叙。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电子针灸设备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