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6098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小儿咳嗽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运动,可以阻止异物吸入,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清除分泌物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任何病因引起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均可引起咳嗽。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临床症状:

a.特异性咳嗽

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的症状之一。例如咳嗽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有呼气相延长或哮鸣音者,往往提示胸内气道病变如气管支气管炎、哮喘、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如管支气管软化)等;伴随呼吸急促、缺氧或发绀者提示肺部炎症;伴随生长发育障碍、杵状指(趾)者往往提示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伴随有脓痰者提示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等;伴随咯血者提示严重肺部感染、肺部血管性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支气管扩张等。

b.非特异性咳嗽

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胸x线片未见异常的慢性咳嗽。目前临床上的慢性咳嗽主要就是指这一类咳嗽,又称“狭义的慢性咳嗽”。儿童非特异性咳嗽的原因具有年龄特点,需要仔细的系统评估、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这类患儿需要作胸x线片检查,年龄适宜者,应作肺通气功能检查。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小儿咳嗽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小儿咳嗽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以解决小儿咳嗽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其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小儿咳嗽。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防风5~10g、丹参8~18g、杏仁5~9g、黄芩3~10g、白芷5~15g、桂枝3~10g、蛤蚧粉6~10g、羌活10~30g、旋覆花6~12g、陈皮3~10g、牛蒡子6~15g、白鲜皮6~15g、菊花10~15g、八角3~10g、马齿苋10~16g、枇杷叶6~10g。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防风6~9g、丹参9~16g、杏仁6~8g、黄芩5~9g、白芷6~13g、桂枝5~9g、蛤蚧粉7~9g、羌活11~26g、旋覆花7~11g、陈皮5~9g、牛蒡子7~13g、白鲜皮7~13g、菊花11~13g、八角5~9g、马齿苋11~14g、枇杷叶7~9g。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防风8g、丹参14g、杏仁7g、黄芩8g、白芷12g、桂枝8g、蛤蚧粉8g、羌活23g、旋覆花10g、陈皮8g、牛蒡子12g、白鲜皮12g、菊花12g、八角8g、马齿苋12g、枇杷叶8g。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30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5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35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注入过药50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时,转文火熬制30min,滤取药液;③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200ml(毫升)即可。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给药量:1~4岁70ml(毫升)/次,4岁以上130ml(毫升)/次,趁温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3疗程,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其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症;

丹参,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杏仁,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病症;

白芷,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桂枝,性味:辛、甘、温,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病症;

蛤蚧粉,性味:咸、平,具有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等;

羌活,性味:辛苦、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旋覆花,性味:苦、辛、咸、微温,具有消痰清水、降气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粘、哆嗦噫气、胸痞胁痛;

陈皮,性味:苦、辛、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等症;

菊花,性味: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八角,性味:辛、甘、温,具有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疝腹痛、腰膝冷痛、畏寒呕吐、寒湿脚气等症;

马齿苋,性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泻痢、热淋、尿闭、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疮疡痈疖、丹毒、瘰疬、湿癣、白秃等症;

枇杷叶,性味:苦、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原则,从依据小儿咳嗽的病理机制及其药理作用认为:就小儿咳嗽,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小儿咳嗽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防风8g、丹参14g、杏仁7g、黄芩8g、白芷12g、桂枝8g、蛤蚧粉8g、羌活23g、旋覆花10g、陈皮8g、牛蒡子12g、白鲜皮12g、菊花12g、八角8g、马齿苋12g、枇杷叶8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防风9g、丹参16g、杏仁8g、黄芩9g、白芷13g、桂枝9g、蛤蚧粉9g、羌活26g、旋覆花11g、陈皮9g、牛蒡子13g、白鲜皮13g、菊花13g、八角9g、马齿苋14g、枇杷叶9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防风10g、丹参18g、杏仁9g、黄芩10g、白芷15g、桂枝10g、蛤蚧粉10g、羌活30g、旋覆花12g、陈皮10g、牛蒡子15g、白鲜皮15g、菊花15g、八角10g、马齿苋16g、枇杷叶1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小儿咳嗽患者共1196例,年龄为6岁以上的895例,只有301例为6岁以下。1196例患者中痊愈的836例,有效的336例,无效的24例。总有效率达9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