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5945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特别是供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患者使用的丸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通常情况下,阴道和外阴经常会有少量的分泌物以保持适度湿润的水平,这就是白带;它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腺体和子宫内膜的分泌物组成,并含有阴道上皮脱落细胞。正常的白带大多颜色透明,状似蛋青,洁净而适量。中医认为脾虚者带下色白或淡黄、肾虚者带下清冷、湿热者带下黄稠、湿毒者带下黄绿如脓。西医则说如果阴道分泌物增多并变成稀薄的泡沫状,伴有外阴瘙痒,要当心滴虫性阴道炎;如果白带呈豆腐渣样,还有尿痛甚至性交痛,就应注意念珠菌性阴道炎。

著名妇科中医经典著作《傅青主女科》认为,带下病主要是带脉受伤害,原因是脾气虚弱,肝气郁积,湿气侵入及热气急逼所引起,因而认为带下病大多是湿证,是湿热侵入胞宫、阴器,累及任脉和带脉,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而导致妇女发病。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如《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肾虚型带下,是指带下黑色,稀薄量多,绵绵不止,月经紊乱,甚或停闭,色多晦黯,小腹不痛,但有冷感,腰部酸软,面色苍白,喜暖恶寒,大便时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肾气不足,导致阳虚内寒,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带下量多,淋漓不断,肾虚,命门火衰,胞宫象弦缓。

带下病在妇科并不是占着很重要的疾患,但却是很普遍很棘手、很难缠的疾病,每位妇女几乎曾经被困扰过。带下病的根治并不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该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

肾为先天之本,如因饮食不节,房事过度,劳作失度,或思虑抑郁致土衰木郁,水谷精微失于健运,停聚而成水湿之邪下流肝肾,浸及冲任致带脉失其约束遂成本病。传统中医概以五脏内因辨证论治;而西医概以菌病,发炎着手。由于带下病的患者,常常是菌病发炎、伴以五脏内因体虚而致病。所以治疗时应着重消炎杀菌中兼以补虚固本,以期标本兼治,否则易导致带下病不孕的发生。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采用中医调理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了疾病的表面症状,又能够彻底的解决致病的根本因素。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效治疗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以解决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蛇床子5~15g、防风5~15g、黄柏3~10g、白鲜皮6~18g、白芷4~12g、荆芥5~10g、羌活3~12g、没药3~12g、苦参3~12g、百部3~12g、艾叶3~12g、白花蛇舌草15~35g、白僵蚕3~12g、黄芩5~15g。

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蛇床子6~13g、防风6~13g、黄柏5~9g、白鲜皮7~16g、白芷5~11g、荆芥6~9g、羌活5~11g、没药5~11g、苦参5~11g、百部5~11g、艾叶5~11g、白花蛇舌草18~32g、白僵蚕5~11g、黄芩6~13g。

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蛇床子12g、防风12g、黄柏8g、白鲜皮14g、白芷10g、荆芥8g、羌活10g、没药10g、苦参10g、百部10g、艾叶10g、白花蛇舌草28g、白僵蚕10g、黄芩12g。

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40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7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35min,取药液;②药袋中再次注入过药65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时,转文火熬制30min,捞出药袋;③将两次药液混合均匀,即得外用洗液1000ml(毫升)。

一种上述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外用洗液盛装到专用座浴盆内进行自动加热,待温度达到人体适宜温度时,在月经干净后,每晚用温液浸泡冲洗外阴一次,每次5至8分钟,同时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其方为:菟丝子、车前子、山茱萸、牛膝、益母草、芡实、白术、肉桂、党参、薏苡仁、补骨脂、黄芩、茯苓、木通、黄芪、白鲜皮、败酱草、泽泻、金樱子、续断、羌活和苍术),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5个疗程,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蛇床子,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宫寒不孕、寒湿带下、阴痒肿痛、风湿痹痛、湿疮疥癣;

防风,性味:辛、甘、温,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症;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等症;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荆芥,性味:辛、微温,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症;

羌活,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没药,性味:苦、平,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等症;

苦参,性味:味苦、性寒,具有味苦、性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

艾叶,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等症;

白花蛇舌草,性味:苦甘、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等症;

白僵蚕,性味: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等症;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原则,从依据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蛇床子12g、防风12g、黄柏8g、白鲜皮14g、白芷10g、荆芥8g、羌活10g、没药10g、苦参10g、百部10g、艾叶10g、白花蛇舌草28g、白僵蚕10g、黄芩12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蛇床子13g、防风13g、黄柏9g、白鲜皮16g、白芷11g、荆芥9g、羌活11g、没药11g、苦参11g、百部11g、艾叶11g、白花蛇舌草32g、白僵蚕11g、黄芩13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蛇床子15g、防风15g、黄柏10g、白鲜皮18g、白芷12g、荆芥10g、羌活12g、没药12g、苦参12g、百部12g、艾叶12g、白花蛇舌草35g、白僵蚕12g、黄芩15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妇女肾虚寒湿型带下患者共1280例,年龄为36岁以上的829例,只有451例为36岁以下。1280例患者中痊愈的955例,有效的210例,无效的115例。总有效率达9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