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具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0938发布日期:2019-04-17 03:2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双腔具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引流管在外科手术后使用,可将人体内的血、脓等液体引导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有助于伤口愈合。目前临床外科使用的引流管品种繁多,但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手术后将引流管弯曲置于人体内,因为人体内部空间有限,血块或组织碎片容易堵塞管道,影响液体向外引流的效果,存在医疗安全隐患。2、手术后需要向病患体内的病灶部位进行给药,现有的引流管大多为单一通道引流管,只能向体外排出液体,而不具备给药功能。3、人体内的压力在长时间负压引流后,与体外存在压力偏差,导致引流效率降低。4、通过拼接、组装等方式在单一引流管上外接输液或输气管,操作繁琐,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给病患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管,为双腔具孔引流管。

双腔具孔引流管,包括具孔引流段、体外引流段、治疗管、显影线。双腔具孔引流管内设有一根治疗管,治疗管位于具孔引流段和体外引流段的内壁上。显影线、具孔引流段和体外引流段平行于轴线方向,显影线和具孔引流段中的治疗管保持同一直径上;具孔引流段上设有18个孔,18个孔交错排列在显影线的两侧,且两侧孔数量一致,孔形状为椭圆形;具孔引流段的长度为300mm,体外引流段的长度为800mm。治疗管的首端位于具孔引流段的插入端,治疗管的末端距离体外引流段的终端500mm。具孔引流段、体外引流段、治疗管、显影线是由硅胶材料一体化制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相较于开槽型或具有加强筋的引流管,双腔具孔引流管的引流空间更大,不易造成堵塞。

双腔具孔引流管内嵌有治疗管,向体外引流段中的治疗管插入引流针或其他输注装置,可经由治疗管向人体内病灶部位进行给药或注气,也可输注生理盐水等液体冲洗内部,提高引流效率,使治疗方式更加多元化。具孔引流段上的孔采用非对称的椭圆形孔,人体内的手术残留物通过孔可向外排出,引流效果更彻底,无死角;在引流管从人体内拔出时,椭圆形孔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面更小,造成的疼痛感更少。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和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腔具孔引流管的实施方案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腔具孔引流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方案例一

见图1,双腔具孔引流管,包括具孔引流段1.1、体外引流段1.2、治疗管1.3、显影线1.4。双腔具孔引流管内设有一根治疗管1.3,治疗管1.3位于具孔引流段1.1和体外引流段1.2的内壁上。显影线1.4、具孔引流段1.1和体外引流段1.2平行于轴线方向,显影线1.4和具孔引流段1.1中的治疗管1.3保持同一直径上;具孔引流段1.1上设有18个孔1.5,18个孔1.5交错排列在显影线1.4的两侧,且两侧孔1.5数量一致,孔1.5形状为椭圆形;具孔引流段1.1的长度为300mm,体外引流段1.2的长度为800mm。治疗管1.3的首端位于具孔引流段1.1的插入端a,治疗管1.3的末端距离体外引流段1.2的b端500mm。具孔引流段1.1、体外引流段1.2、治疗管1.3、显影线1.4是由硅胶材料一体化制造。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装饰,皆应属于本发明覆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腔具孔引流管,包括具孔引流段、体外引流段、治疗管、显影线,都是由硅胶材料一体化制造。具孔引流段上的孔采用非对称的椭圆形孔,人体内的手术残留物通过孔可向外排出,引流效果更彻底。双腔具孔引流管内嵌有治疗管,向体外引流段中的治疗管插入引流针或其他输注装置,可经由治疗管向人体内病灶部位进行给药或注气,也可输注生理盐水等液体冲洗内部,提高引流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顺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顺莲
技术研发日:2017.10.07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