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7178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气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中国九分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提出,将成人体表面积分为11等份,其中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个9%,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占1%)为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1%(46%)。烫伤常见低热烫伤,低热烫伤又可称为低温烫伤。是因为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目前西医使用的主要是抗菌的外用药诸如金属盐类、抗生素类等,这些药物的抗菌作用对控制创面感染虽有显著效果,但对细胞的活性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中医使用的药物在烧伤创面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药物种类繁多,作用不尽相同,存在治疗时间较长,疗效慢,有毒副作用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促进创面迅速修复、经治疗的创面光滑平整、愈合质量好、能有效防止皮肤疤痕的形成、止痛快、抗感染、能去腐生肌、成分简单、制备方法容易、有效率高的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药粉。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药粉,所述中药药粉的各组份为白饭树、管仲、漆大姑、鸭舌草、短叶锦鸡儿、蛇葡萄根、残槁蔃、棕榈皮、大叶酸藤、昂天莲、黄芪。优选的,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为白饭树25-35份、管仲15-25份、漆大姑15-25份、鸭舌草10-20份、短叶锦鸡儿10-20份、蛇葡萄根5-15份、残槁蔃5-15份、棕榈皮5-15份、大叶酸藤5-15份、昂天莲5-15份、黄芪5-15份。更优选的,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为白饭树30-35份、管仲20-25份、漆大姑20-25份、鸭舌草10-15份、短叶锦鸡儿10-15份、蛇葡萄根5-10份、残槁蔃5-10份、棕榈皮5-10份、大叶酸藤5-10份、昂天莲5-10份、黄芪5-10份。其中,所述中药药粉的剂型为:50目以上的粉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药粉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第一步,管仲、漆大姑按比例混合,用相当于混合物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正丙醇回流提取2-4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粉末,随后用乙醇提纯1-2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1-1.24的膏体,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鸭舌草、短叶锦鸡儿、蛇葡萄根、残槁蔃用醇浓度为80-90%的正丙醇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并进行干燥、粉碎成粉末,将粉碎后的粉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为2-4倍量的水溶解,静止1-3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21-1.24的膏体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将余下组份研成粉末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膏体并干燥,粉碎成粉末,所加入的水的质量为第三步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第四步,将上述粉末混合并干燥、研磨至50目以上。白饭树,味苦、微涩,性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止血。外用治湿疹,脓疱疮,过敏性皮炎,疮疖,烧烫伤。管仲,味苦涩,性寒,清热消炎,凉血止血。治赤白痢疾,肠炎,胃痛,肺结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伤出血,疔疮。漆大姑,味苦、甘、涩,性平,驱风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治急性胃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漆疮,湿疹,皮炎。鸭舌草,味淡,性平,清热解毒,行血。主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小便热痛,烫伤、火烧伤、烫伤等症。蛇葡萄根,味甘,性平,无毒,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破结。治肺痈,肠痈,瘰疬,风湿痛,痈疮肿毒,跌打,烫伤,生肌止痛,抗菌消炎止血。短叶锦鸡儿,味辛、苦,性寒,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主治痈疽,疮疖,肿痛。残槁蔃,味苦、甘,性凉,拔毒生肌止血;消肿止痛;主疮疖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棕榈皮,味苦、涩,性平,收敛止血。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血崩;外伤出血大叶酸藤,味酸、涩,性平,祛风利湿,消肿散瘀。治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跌打瘀肿。昂天莲,味微苦,性平,行气散瘀,消肿。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治疗烧伤、烫伤效果的药物,采用此种中药药粉在治疗烧伤、烫伤方面具有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本发明的中药能促进创面迅速修复,经治疗的创面光滑平整、愈合质量好,能有效防止皮肤疤痕的形成,止痛快、抗感染,能去腐生肌,成分简单、制备方法容易、有效率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而成:白饭树30份、管仲25份、漆大姑20份、鸭舌草15份、短叶锦鸡儿15份、蛇葡萄根10份、残槁蔃10份、棕榈皮10份、大叶酸藤10份、昂天莲5份、黄芪5份。(二)制备方法:第一步,管仲、漆大姑按比例混合,用相当于混合物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70%的正丙醇回流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粉末,随后用乙醇提纯1-2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1-1.24的膏体,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鸭舌草、短叶锦鸡儿、蛇葡萄根、残槁蔃用醇浓度为80-90%的正丙醇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并进行干燥、粉碎成粉末,将粉碎后的粉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为2倍量的水溶解,静止1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21-1.24的膏体并干燥,粉碎成粉末;第三步,将余下组份研成粉末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膏体并干燥,粉碎成粉末,所加入的水的质量为第三步的混合物质量的2倍;第四步,将上述粉末混合并干燥、研磨至100目以上。实施例2:1、皮肤安全性试验:成年健康的白色家兔(体重2kg左右),雌雄各半,给药前24h将背部脊柱两侧去毛(先使用脱毛剂再将未脱净毛剃净)面积约150平方厘米,去毛后24h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因去毛而受伤,受伤的皮肤不宜做完好皮肤的毒性试验。破损皮肤的制作采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将去毛消毒皮肤划破,以渗血为度。试验方法:对照组:空白基质3ml,试验组:完整皮肤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粉剂组1,随机分组,每组家兔4只,受试物均匀涂于背部右侧脱毛区,用无刺激性纱布固定,分笼饲养,给受试24h后,用温水去除残留的受试物,去除受试物1h、24h、48h、72h至第七日,每日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体重、皮肤、毛发、眼和粘膜的变化、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或其他中毒表现,经过1h~第8日试验记录,试验组体重、皮肤、毛发、眼和粘膜的变化、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均未出现明显阳性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粉剂均没有毒性反应。2、皮肤刺激性试验:成年健康的白色家兔(体重2kg左右),雌雄各半,给药前24h将背部脊柱两侧去毛(先使用脱毛剂再将未脱净毛剃净)面积约150平方厘米。试验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随机分组:(1)完整皮肤: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粉剂组1和对照组;(2)破损皮肤: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粉剂组1和对照组,每组家兔4只,左侧去毛区涂受试物,右侧脱毛区涂赋形(赋形剂为空白基质),用无刺激性纱布固定,每只家兔分笼饲料,给受试物24h后,用温水除去残留的受试物,去除受试物1h、24h、48h、72h至第七日,每日观察并记录家兔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并记录。在整个试验中,涂覆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中药粉剂侧皮肤在1h、24h、48h、72h均无红斑水肿出现,与赋形剂侧相同,认定无刺激;在破损皮肤刺激试验中,涂覆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粉剂侧皮肤在1h、24h、48h、72h均未见红斑,无水肿,认定无刺激。实施例3:本发明的临床治疗观察如下:(一)患者180例,105例为男性,75例为女性;均为深ii度烧伤、烫伤患者。(二)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深度:ⅰ度(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皮干燥;ⅱ度(水泡):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皮损,温度增高有水泡,基底潮湿,呈均匀红色,水肿明显;深ⅱ度:感觉迟钝,有水泡,基底湿润苍白,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ⅲ度(焦痂):感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后可见皮下静脉阻塞如树枝状;面积:以手掌法和中国九分法估算。。(三)治疗方法:1组:采用如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得的中药粉剂50g,分成10份,每天早晨进行一次创面换药,具体操作为每日早晨清洗创面1次、蘸干水份后将中药药粉撒于创面并覆盖消毒干纱布,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另设一对照组。(四)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标准:整体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治愈:创面愈合,全身症状消失;有效:ii度总创面愈合50%以上,或iii度总创面愈合30%以上,全身症状消失;无效:未达有效标准,创面感染未能控制。(五)治疗结果见表1:表1治疗结果组别痊愈有效无效对照组07831组8730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发明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