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粉刺的中药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494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粉刺的中药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制成的治疗粉刺的外用药物。
背景技术
粉刺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人群多为青少年。目前治疗粉刺的外用药物很多,而这些药物治愈粉刺后留有色印并且容易复发,因而其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粉刺的中药外用药物,该药物治愈粉刺后不留色印。
本发明的任务之二是提供一种祛除粉刺愈后色印的中药外用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粉刺的中药外用药物,由以下组分药物的粉状物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2份,红花6~8份,益母草4~8份,大黄3~5份,丹皮4~7份,枇杷叶4~8份,茯苓3~6份,白附子3~6份,香附2~3份,川芎2~3份, 石膏10~13份,生黄芪10~12份,皂角4~6份,甘草1~2份。
本发明治疗粉刺愈后色印的中药外用药物,由下列组分药物的粉状物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2份,红花6~8份,益母草4~8份,大黄3~5份,丹皮4~7份,枇杷叶4~8份,茯苓3~6份,白附子3~6份,香附2~3份,川芎2~3份,石膏10~13份,生黄芪10~12份,皂角4~6份,甘草1~2份,白茯苓4~5份,白果5~6份。
本发明治疗粉刺及治疗粉刺愈后色印的中药外用药物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各药物组分晒干,研磨成粉状,过200目筛,根据重量份数分别称取各组分药物,混匀后密封包装、待用,即为本发明的药物。
治疗粉刺的药物使用时,每1.5~2.0克药粉加入3~5毫升浓茶水混合均匀后,放置20~30分钟,即可涂敷。
治疗愈后色印的药物使用时,将10~13克生鸡蛋黄、4~6克蜂蜜、2~3毫升酸奶比例混合,加入2克药粉,混合均匀后,即可涂敷。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制作容易、成本低。治疗粉刺的药物,治愈粉刺后无色印。治疗愈后色印的药物,可有效祛除色印。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时无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0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3.0 丹皮4.5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0.0 生黄芪10.0 皂角4.5甘草1.02、药物配制将购入的市售各组分药物去除杂质及变质部分,晒干后,分别研磨成粉末,过200目筛,按配方中药物比,称取各组分药物,混匀后密封包装,待用。
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为50例,女性为40例,年龄范围为15~30岁。
(2)、症状患者面部表现为有散在或密集的丘疹、脓胞或结节等,丘诊分布比较均匀,整个面部均有。
(3)、治疗方法a、配药每1.5~2.0克药粉加入3~5毫升浓茶水混合均匀后,放置20~30分钟;b、用30~40℃水洗净患处c、将药液均匀地搽于患处,涂药30~45分钟后,用30~40℃清水洗净药物。
每天晚上涂药一次,七天为一疗程。
d、治疗巩固期粉刺消失后,进入巩固期治疗,巩固期治疗方法与治疗期治疗方法相同,巩固期时间与治疗期时间相同。
(4)、疗效评定标准a、有效面部粉刺见少、见小,有一部分粉刺已托毒而出,粉刺的颜色由紫变红。
b、显效面部粉刺明显见少、见小,托毒而出的粉刺已结痂,粉刺已基本上被控制住,只是个别生长。
c、治愈面部粉刺已没有,患处肤色与正常肤色无明显差别。
d、不良反应涂药后,皮肤出现轻微红肿,溃烂即视为不良反应。
(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2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5 红花7.5 益母草6.0 大黄4.0 丹皮5.5 枇杷叶6.0 茯苓4.5白附子4.5 香附2.5 川芎2.5 石膏12.0 生黄芪12.0 皂角6.0甘草1.8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1(2)、症状同实施例1(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
(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3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2.0 红花8.0 益母草7.0 大黄5.0 丹皮6.5 枇杷叶7.5 茯苓6.0白附子6.0 香附3.0 川芎2.5 石膏13.0 生黄芪12.0 皂角6.0甘草2.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为40例,女性为50例,年龄范围为15~30岁。
(2)、症状同实施例1(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
(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4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0 红花7.0 益母草8.0 大黄3.0 丹皮6.0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3.0 香附3.0 川芎3.0 石膏10.0 生黄芪12.0 皂角4.5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38例,年龄范围为15~30岁。
(2)、症状患者粉刺主要分布在面颊部位,颜色紫暗。
(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5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0 红花7.0 益母草7.0 大黄3.0 丹皮7.0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3.0 香附3.0 川芎3.0 石膏10.0 生黄芪12.0 皂角4.5 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4(2)、症状同实施例4(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
(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6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0 红花7.0 益母草6.5 大黄3.0 丹皮6.5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3.0 香附3.0 川芎3.0 石膏10.0 生黄芪12.0 皂角4.5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4(2)、症状同实施例4(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
(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7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5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4.0 丹皮4.5 枇杷叶8.0 茯苓4.5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1.0 生黄芪10.0 皂角6.0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24例,年龄范围为15~25岁。
(2)、症状患者粉刺主要分布于额头。
(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8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5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4.0 丹皮4.5 枇杷叶7.0 茯苓5.3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1.0 生黄芪10.0 皂角6.5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7(2)、症状同实施例7(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
(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9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5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4.0 丹皮4.5 枇杷叶7.5 茯苓6.0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1.0 生黄芪10.0 皂角7.0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7(2)、症状同实施例7(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
(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10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2.0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5.0 丹皮4.5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3.0 生黄芪10.0 皂角5.0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25例,年龄范围为15~30岁。
(2)、症状患者粉刺主要分布于口周。
(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11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2.0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4.2 丹皮4.5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2.0 生黄芪10.0 皂角5.0 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10(2)、症状同实施例10(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
(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12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2.0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4.6 丹皮4.5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2.5 生黄芪10.0 皂角5.0甘草1.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10(2)、症状同实施例10(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
(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13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5 红花8.0 益母草6.0 大黄3.0 丹皮6.0 枇杷叶7.0 茯苓4.5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3.0 石膏12.0 生黄芪11.0 皂角5.0甘草1.5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55例,其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30例,年龄范围为15~30岁。
(2)、症状患者粉刺主要分布于额头和面颊。
(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14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2.0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4.5 丹皮4.5 枇杷叶6.0 茯苓4.5白附子3.0 香附2.0 川芎3.0 石膏12.0 生黄芪11.0 皂角6.0甘草1.5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28例,年龄范围为15~30岁。
(2)、症状患者粉刺主要分布于额头和口周。
(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151、治疗粉刺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5 红花7.0 益母草6.0 大黄4.5 丹皮6.0 枇杷叶5.0 茯苓4.5白附子3.0 香附3.0 川芎3.0 石膏12.0 生黄芪11.0 皂角4.5甘草1.5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为30例,年龄范围为15~30岁。
(2)、症状患者粉刺主要分布于面颊和口周。
(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5)、治疗结果

粉刺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复发现象。
实施例161、治疗粉刺愈后色印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0 红花8.0 益母草4.5 大黄3.0 丹皮6.0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6.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0.0 生黄芪12.0 皂角4.5甘草1.0 白茯苓4.0 白果6.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
(1)、病例数收治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为10例,女性为20例,年龄范围为20~30岁。
(2)、症状患者面部留有粉刺治愈后的色印。
(3)、治疗方法a、配药将10~13克生鸡蛋黄、4~6克蜂蜜、2~3毫升酸奶比例混合,加入2克药粉,混合均匀。
b、同实施例1c、同实施例1d、治疗巩固期色印消失后,进入巩固期治疗,巩固期治疗方法与治疗期治疗方法相同,巩固期时间与治疗期时间相同。
(4)、疗效评定标准a、有效色印的颜色变浅。
b、显效色印的颜色明显变浅,有一大部分色印已恢复正常肤色。
c、治愈色印的颜色全部减退,与正常肤色无明显差别。
d、不良反应涂药后,皮肤出现轻微红肿,溃烂即视为不良反应。
(5)、治疗结果

色印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反弹现象。
实施例171、治疗粉刺愈后色印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0 红花7.0 益母草4.5 大黄3.0 丹皮6.0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6.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0.0 生黄芪12.0 皂角4.5甘草1.0 白茯苓4.6 白果5.0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16(2)、症状同实施例16(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6(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6(5)、治疗结果

色印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反弹现象。
实施例181、治疗粉刺愈后色印的药物组成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0 红花6.0 益母草4.5 大黄3.0 丹皮6.0 枇杷叶4.5 茯苓3.0白附子6.0 香附2.0 川芎2.0 石膏10.0 生黄芪12.0 皂角4.5 甘草1.0白茯苓5.0 白果5.52、药物配制同实施例13、临床应用(1)、病例数同实施例16(2)、症状同实施例16(3)、治疗方法同实施例16(4)、疗效评定标准同实施例16(5)、治疗结果

色印治愈30天后,复查结果无反弹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粉刺的中药外用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组分药物的粉状物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2份,红花6~8份,益母草4~8份,大黄3~5份,丹皮4~7份,枇杷叶4~8份,茯苓3~6份,白附子3~6份,香附2~3份,川芎2~3份,石膏10~13份,生黄芪10~12份,皂角4~6份,甘草1~2份。
2.一种治疗粉刺愈后色印的中药外用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组分药物的粉状物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2份,红花6~7份,益母草4~8份,大黄3~5份,丹皮4~8份,枇杷叶4~8份,茯苓3~6份,白附子3~6份,香附2~3份,川芎2~3份,石膏10~14份,生黄芪10~12份,皂角4~7份,甘草1~2份,白茯苓4~5份,白果5~6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粉刺的中药外用药物。本发明的任务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粉刺的中药外用药物,本发明的任务之二是提供一种治疗粉刺愈后色印的中药外用药物。本发明药物由下列组分的粉状物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冰片1~2份,红花6~8份,益母草4~8份,大黄3~5份,丹皮4~7份,枇杷叶4~8份,茯苓3~6份,白附子3~6份,香附2~3份,川芎2~3份,石膏10~13份,生黄芪10~12份,皂角4~6份,甘草1~2份。治疗粉刺时愈后无色印,不易复发。在上述药物中,加入白茯苓4~5份,白果5~6份可治疗粉刺愈后色印,可将色印有效祛除。
文档编号A61P17/10GK1562164SQ20041001878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李俊霞 申请人:修文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