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9775发布日期:2019-05-15 22:1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动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理疗是光疗的一种,是指用弱激光直接照射生物组织后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biologyeffect),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激光理疗是弱激光如he-ne激光,扩束的co2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等直接照射患部,有以下几种方法。

原光束照射法,激光管输出的激光不经任何光学处理直接照射组织,其功率密度较大,光斑面积较小,适用于小面积病灶的照射治疗。

扩束照射法,将原光束通过凹透镜扩束后照射患处。其功率密度较小,光斑面积较大,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病灶照射。

光纤直接照射法,激光从光纤输出后对患部进行照射。适用于体表小面积及部分腔内(如鼻腔、外耳道、阴道、尿道)病灶的照射治疗。

光纤内窥镜照射法,在内窥镜的配合下,将传输激光的光纤送人内腔进行照射。

申请号为cn201620337261.7,发明名称为一种可穿戴设备上的激光理疗仪,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上的激光理疗仪,包括设置于穿戴设备内的激光理疗系统;所述激光理疗系统包括一主控mcu、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和三个激光头,主控mcu上的gpio口连接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en管脚,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out管脚连接三个激光头,每个激光头上均串联设置一个限流电阻。本发明结合了可穿戴设备和激光理疗产品的优点,既有可穿戴设备使用方便的优点,又实现了激光理疗产品的理疗功能,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方便的使用。

申请号为cn201510750376.9,发明名称为一种便携式弱激光理疗服,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易携带、双波长激光输出的便携式弱激光理疗服。包括激光光源和穿戴式光疗服,两个部分由传导光纤连接,便携式激光光源包括出光端口、锂电池、带蓝牙数据传输模块的控制电路和双波长激光模组,穿戴式光疗服包括进光端口、透光面纱层、光纤织物层和反光布料层,理疗服可以是帽子、睡袋、斗篷、袜子等贴身衣物的样式,方便穿戴和使用。所述的激光光源是可以产生用于理疗的红光或蓝光的弱激光的激光模组。该弱激光理疗服能够辅助治疗脱发、关节病、皮肤病、血液粘稠、糖尿病足等弱激光理疗相关疾病。使用者通过带有蓝牙模块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等控制理疗服的激光开关并传输和存储用户使用数据。

申请号为cn201510541915.8,发明名称为一种能量实时反馈式激光理疗仪,提供一种能量实时反馈式激光理疗仪:该激光理疗仪包括壳体、微处理器、激光治疗组件以及温度探测组件,本发明利用温度探测组件采用非接触方式探测激光照射区温度,并利用微处理器调节激光输出能量的大小,通过反馈调节,在保证不造成热损伤的同时,对深部脊髓进行照射治疗,克服了现有产品无法监测照射部位温度改变而实时调整激光照射能量,保证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人工手持激光照射存在的操作人员易于疲劳,难以长时间稳定对准肌体特定部位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给出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人工手持激光照射存在的操作人员易于疲劳,难以长时间稳定对准肌体特定部位的缺点。可以和肌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对肌体特定部位进行跟踪照射,照射过程中肌体可以适当活动。

本发明给出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至少一个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

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

本发明给出一种肌体激光照射装置,包含如下模块:

激光照射模块,照射控制模块;其中,

激光照射模块,用于使用至少一个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包括:激光束反射子模块和反射面伺服子模块;

照射控制模块,用于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包括反射面位移或转动控制子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克服现有人工手持激光照射存在的操作人员易于疲劳,难以长时间稳定对准肌体特定部位的缺点,可以和肌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对肌体特定部位进行跟踪照射,照射过程中肌体可以适当活动。成本低、效率高,具有实用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一种肌体激光照射装置组成示意图。

实施例

本发明给出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人工手持激光照射存在的操作人员易于疲劳,难以长时间稳定对准肌体特定部位的缺点,可以和肌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对肌体特定部位进行跟踪照射,照射过程中肌体可以适当活动。成本低、效率高,具有实用性。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肌体激光照射方法、装置举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举例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使用至少一个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

步骤s120,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肌体,是指动物的肌体;

所述动物包括人、牲畜、鸟类和宠物。

所述肌体表面包括皮肤表面和无皮肤的伤口表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射面,包括反射镜片的反射面、反射膜的反射面和反射体的反射面;

具体地,所述反射面包括平面、弧面和锥面上的一部分。

所述调整反射面的位置包括以平移方式或沿特定形状的导轨滑动的方式移动反射面。

所述调整反射面的角度包括以特定转轴为轴心转动反射面。

所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包括一个肌体表面区域内包含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或相近的子区域。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至少一个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该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一轴向转动;或

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该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一轴向转动,该第二反射面可以在第二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二轴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作为所述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反射面在第一维度上沿直线导轨滑动或在第一维度上沿弧形导轨滑动。

具体地,作为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第一反射面的法线与肌体表面的法线以45度或接近45度角方式布设,使得照射到第一反射面的的激光束以90度或接近90度角方式入射到肌体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该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一轴向转动,该第二反射面可以在第二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二轴向转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方式一,第一反射面在第一维度上移动与第二反射面在第二维度上移动相配合,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

方式二,第一反射面绕第一轴向转动与第二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相配合,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垂直。

所述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包括:

在第一时间区间内,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一子区域内;

在第二时间区间内,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二子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作为方式二中第一反射面绕第一轴向转动与第二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相配合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采用两个轴向相互垂直的振镜实现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

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

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沿第二维度移动第二反射面,使激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以及

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反射面,使激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

其中,

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弧面和锥面中的任一种;

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沿第二维度移动第二反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面为平面;

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弧面和锥面中的任一种;

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反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面为平面,且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正交。

本实施例中,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沿第一维度移动锥形第一反射面将弧形波束反射到弧形肌体表面;

其中,所述弧形波束由波束整形透镜产生;

所述将弧形波束反射到弧形肌体表面,包括以与弧形肌体表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入射角将弧形波束反射到肌体表面。

具体地,所述弧形肌体表面包括人体四肢的表面,将胳膊或腿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一维度,沿该维度移动锥形第一反射面时,锥形反射面将弧形激光束反射到胳膊或腿的弧形表面并且以与该弧形表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入射角将弧形波束反射到胳膊或腿的弧形表面。

所述锥形第一反射面其形状为椎形曲面上的一部分;

具体地,所述锥形第一反射面其形状为椎形曲面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电机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中的任一种驱动方式实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承载体沿丝杆、光杆或钢丝形成的导轨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电机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中的任一种驱动方式实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在第一转动角度下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一子区域内,在第二转动角度下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二子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沿第二维度移动第二反射面,使激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具体包括:

将x轴方向作为第一维度,沿x轴移动第一反射面,并且,在x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反射面的法线与肌体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或接近45度,在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反射面的过程中,第一反射面将沿x轴方向入射的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区域,实现激光束在肌体表面的光斑沿x轴方向移动;

将y轴方向作为第二维度,沿y轴移动第二反射面,并且,第二反射面的法线与肌体表面的法线垂直或第二反射面相对于肌体表面为竖立状态,第二反射面的法线方向与y轴方向呈45度或接近45度的夹角,在沿y轴移动第二反射面的过程中,第二反射面将沿y轴方向入射的激光束反射到第一反射面的不同区域,实现激光束在肌体表面的光斑沿y轴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反射面,具体包括:

采用两个轴向相互垂直的振镜实现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

具体地,所述两个轴向相互垂直的振镜包括绕x轴转动的第一振镜和绕y轴转动的第二振镜,第一振镜对应第一反射面,第二振镜对应第二反射面。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激光照射控制信息;

根据激光照射控制信息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转动角度;

所述激光照射控制信息包括移动控制指示信息、肌体温度信息、预定扫描轨迹信息和当前照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激光照射控制信息,包括:

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接收移动控制指示信息、肌体温度信息、预定扫描轨迹信息和当前照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移动控制指示信息包括由触摸屏、鼠标、键盘和开关中的任一种产生的移动控制指示信息;

具体地,所述移动控制指示信息包括激光束光斑移动轨迹信息、激光束光斑移动方向信息、激光束光斑的驻留位置信息和激光束的移动方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激光束光斑的驻留位置信息包括光斑在肌体表面上持续照射的位置指示信息;

所述和激光束的移动方式信息包括激光束在肌体表面的扫描方式信息,具体包括扫描周期、扫描范围和扫描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肌体温度信息,由测温单元获取,用于控制激光束的光斑在肌体表面特定部位上的驻留时间;

所述预定扫描轨迹信息,以预先存储的方式设定或由造作人员通过触摸名、鼠标、键盘和开关中的任一方式进行设定。

所述当前照射位置信息,由图象传感器、第一反射面位置检测单元和第二反射面位置检测单元中的任一种获取,用于确定第一和/或第二反射面位置,通过第一和/或第二反射面位置确定激光束光斑在肌体表面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还包括激光波束整形方法,具体包括:

在光源至肌体表面的光路中设置激光波束整形透镜,将激光波束整形为对肌体表面照射所需要的形状;和/或

根据激光束对肌体表面的照射位置,调整波束的宽度,使得照射到肌体表面不同位置的光斑间的面积差别小于预订面积差别门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在光源至肌体表面的光路中设置激光波束整形透镜,将激光波束整形为对肌体表面照射所需要的形状,包括:

在光路上设置一字形、弧形和矩形整型透镜中的任一种,将光源输出的光束整型为光斑为一字形、弧形和矩形光斑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激光束对肌体表面的照射位置,调整波束的宽度,使得照射到肌体表面不同位置的光斑间的面积差别小于预订门限,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激光束在肌体表面产生的光斑的位置及所需要的光斑的大小,在光轴方向和与光轴垂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调整光束整型透镜在所述光路中的位置,并且保持光束整型透镜处在所述光路内;

根据激光束在肌体表面产生的光斑的位置及所需要的光斑的大小,将至少一个光束整型透镜移动至所述光路内,或将至少一个光束整型透镜移动至所述光路外。

所述预定面积差别门限,采用两个光斑的面积之比进行表示,其取值范围为大于1.5小于0.5的实数;或,采用一组光斑的面积的方差来表示,其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0.5的实数。

实施例二,一种肌体激光照射装置举例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肌体激光照射装置实施例,包括:

激光照射模块210,照射控制模块220;其中,

激光照射模块210,用于使用至少一个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包括:激光束反射子模块和反射面伺服子模块;

照射控制模块220,用于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包括反射面位移或转动控制子模块。

本实施例所述的肌体,是指动物的肌体;

所述动物包括人、牲畜、鸟类和宠物。

所述肌体表面包括皮肤表面和无皮肤的伤口表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射面,包括反射镜片的反射面、反射膜的反射面和反射体的反射面;

具体地,所述反射面包括平面、弧面和锥面上的一部分。

所述调整反射面的位置包括以平移方式或沿特定形状的导轨滑动的方式移动反射面。

所述调整反射面的角度包括以特定转轴为轴心转动反射面。

所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包括一个肌体表面区域内包含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或相近的子区域。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所述激光照射模块210,执行使用至少一个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操作,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该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一轴向转动;或

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该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一轴向转动,该第二反射面可以在第二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二轴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作为所述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反射面在第一维度上沿直线导轨滑动或在第一维度上沿弧形导轨滑动。

具体地,作为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第一反射面的法线与肌体表面的法线以45度或接近45度角方式布设,使得照射到第一反射面的的激光束以90度或接近90度角方式入射到肌体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该第一反射面可以在第一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一轴向转动,该第二反射面可以在第二维度上移动和/或可以绕第二轴向转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方式一,第一反射面在第一维度上移动与第二反射面在第二维度上移动相配合,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

方式二,第一反射面绕第一轴向转动与第二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相配合,使用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垂直。

所述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包括:

在第一时间区间内,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一子区域内;

在第二时间区间内,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二子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作为方式二中第一反射面绕第一轴向转动与第二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相配合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采用两个轴向相互垂直的振镜实现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所述照射控制模块220,执行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操作步骤:

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

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

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沿第二维度移动第二反射面,使激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以及

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反射面,使激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

其中,

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弧面和锥面中的任一种;

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沿第二维度移动第二反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面为平面;

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弧面和锥面中的任一种;

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反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面为平面,且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正交。

本实施例中,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电机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中的任一种驱动方式实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承载体沿丝杆、光杆或钢丝形成的导轨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电机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中的任一种驱动方式实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在第一转动角度下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一子区域内,在第二转动角度下将激光束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第二子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沿第一维度移动第一反射面,沿第二维度移动第二反射面,使激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照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具体包括:

将x轴方向作为第一维度,沿x轴移动第一反射面,并且,在x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反射面的法线与肌体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或接近45度,在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反射面的过程中,第一反射面将沿x轴方向入射的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区域,实现激光束在肌体表面的光斑沿x轴方向移动;

将y轴方向作为第二维度,沿y轴移动第二反射面,并且,第二反射面的法线与肌体表面的法线垂直或第二反射面相对于肌体表面为竖立状态,第二反射面的法线方向与y轴方向呈45度或接近45度的夹角,在沿y轴移动第二反射面的过程中,第二反射面将沿y轴方向入射的激光束反射到第一反射面的不同区域,实现激光束在肌体表面的光斑沿y轴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绕第一轴向转动第一反射面,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反射面,具体包括:

采用两个轴向相互垂直的振镜实现第一反射面将来自第二反射面的激光束以时分方式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二维区域包含的不同子区域内。

具体地,所述两个轴向相互垂直的振镜包括绕x轴转动的第一振镜和绕y轴转动的第二振镜,第一振镜对应第一反射面,第二振镜对应第二反射面。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所述照射控制模块220执行的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角度将激光束反射到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的操作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接收激光照射控制信息;

根据激光照射控制信息调整反射面的位置或转动角度;

所述激光照射控制信息包括移动控制指示信息、肌体温度信息、预定扫描轨迹信息和当前照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激光照射控制信息,包括:

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接收移动控制指示信息、肌体温度信息、预定扫描轨迹信息和当前照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移动控制指示信息包括由触摸屏、鼠标、键盘和开关中的任一种产生的移动控制指示信息;

具体地,所述移动控制指示信息包括激光束光斑移动轨迹信息、激光束光斑移动方向信息、激光束光斑的驻留位置信息和激光束的移动方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激光束光斑的驻留位置信息包括光斑在肌体表面上持续照射的位置指示信息;

所述和激光束的移动方式信息包括激光束在肌体表面的扫描方式信息,具体包括扫描周期、扫描范围和扫描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肌体温度信息,由测温单元获取,用于控制激光束的光斑在肌体表面特定部位上的驻留时间;

所述预定扫描轨迹信息,以预先存储的方式设定或由造作人员通过触摸名、鼠标、键盘和开关中的任一方式进行设定。

所述当前照射位置信息,由图象传感器、第一反射面位置检测单元和第二反射面位置检测单元中的任一种获取,用于确定第一和/或第二反射面位置,通过第一和/或第二反射面位置确定激光束光斑在肌体表面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还包括激光波束整形模块230,该模块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在光源至肌体表面的光路中设置激光波束整形透镜,将激光波束整形为对肌体表面照射所需要的形状;和/或

根据激光束对肌体表面的照射位置,调整波束的宽度,使得照射到肌体表面不同位置的光斑间的面积差别小于预订面积差别门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在光源至肌体表面的光路中设置激光波束整形透镜,将激光波束整形为对肌体表面照射所需要的形状,包括:

在光路上设置一字形、弧形和矩形整型透镜中的任一种,将光源输出的光束整型为光斑为一字形、弧形和矩形光斑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激光束对肌体表面的照射位置,调整波束的宽度,使得照射到肌体表面不同位置的光斑间的面积差别小于预订门限,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激光束在肌体表面产生的光斑的位置及所需要的光斑的大小,在光轴方向和与光轴垂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调整光束整型透镜在所述光路中的位置,并且保持光束整型透镜处在所述光路内;

根据激光束在肌体表面产生的光斑的位置及所需要的光斑的大小,将至少一个光束整型透镜移动至所述光路内,或将至少一个光束整型透镜移动至所述光路外。

所述预定面积差别门限,采用两个光斑的面积之比进行表示,其取值范围为大于1.5小于0.5的实数;或,采用一组光斑的面积的方差来表示,其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0.5的实数。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可以与肌体连接成一体使用,具体方法包括:

使用绑扎、肩挎、吊带和吸附中的任一种方式将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布设在带照射的肌体表面处。与肌体连接成一体使用的好处包括可以随肌体的移动而移动并保持与带照射肌体部位的相对位置不改变,从而保证在被照射人员自然活动时对待照射部位的持续稳定照射,提高了被照射人员的舒适感,消除或降低被照射人员的疲劳感。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参见图2所示,其中,

照射模块210使用反射面将激光束250反射到待照射肌体260的表面,当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束,比如波长在1200至1300纳米之间的激光束,对肌体260的表面进行照射时,激光束250可以穿透肌体260的表面进入肌体内部一个较深的位置,通常,波长在1200至1300纳米之间并且具有特定功率密度的激光束可以深入到肌体260的表面内1至10厘米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使用电子技术、光电测距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通过软件指令和/或者硬件电路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含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采用电子元器件、光-电/电-磁转换器件、驱动/拖动电机实现。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本发明所述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的界定范围为准。

本发明给出肌体激光照射方法及装置,克服了现有人工手持激光照射存在的操作人员易于疲劳,难以长时间稳定对准肌体特定部位的缺点,可以和肌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对肌体特定部位进行跟踪照射,照射过程中肌体可以适当活动。成本低、效率高,具有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