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6311发布日期:2019-05-15 22:02阅读:3703来源:国知局
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硬膜外麻醉(也称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麻醉技术之一,因其具有对心血管、呼吸及胃肠道功能影响小、镇痛效果确切、肌松良好以及经济、实用的特点,一直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硬膜外阻滞范围:颈部、胸、腹部、腰底、会阴、下肢及足部的手术麻醉、术后镇痛、分娩镇痛、疼痛治疗,目前还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腹部大手术等。

硬膜外麻醉包括硬膜外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置管两个环节。

硬膜外腔穿刺仍普遍采用盲探性操作(即非明视性的创伤性操作),其主要依靠主观感觉和经验判断穿刺针的定位,因此,主要采用阻力消失法、悬滴法或玻管法来判断穿刺针在硬膜外腔的定位;

但是,阻力消失法是依据硬膜外穿刺针穿透黄韧带,针口进入硬膜外腔时出现注射器阻力骤然降低、消失,注射器内液体顺畅地注入硬膜外腔,而注射器内的小气泡不被压缩,提示硬膜外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悬滴法和玻管法是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时可出现负压现象:当针尖进入硬膜外腔时,接在针蒂上的一滴水或玻管内液体可被吸入,并可观查到玻管内液面随呼吸而波动,但悬滴法和波管法也可有假负压现象,如穿刺针进入椎旁间隙或小关节腔内,均可能出现负压现象,且负压在不同节段硬膜外腔并不相同,硬膜外间隙负压出现率以颈部及胸部硬膜外间隙最高,约为98%,腰部次之为88.3%[4],骶管不出现负压,并且硬膜外间隙的负压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如咳嗽、屏气、妊娠等都会使硬膜外间隙负压变小、消失;故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均为间接非特异方法,主要依靠主观感觉和经验,部分黄韧带薄或在中线上的融合不良,穿刺针穿破黄韧带的感觉可不明显,单凭手感来判断硬膜外腔就可能误穿硬脊膜,故上述现行方法的可靠性仅能达到70%~80%左右。

硬膜外腔置管是在硬膜外腔穿刺完成后将硬膜外导管经穿刺针内置入硬膜外腔,其也是一种盲探性操作,因此,在硬膜外穿刺置管完成后,在硬膜外注射之前,经常利用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采用“硬膜外腔试验量法”作为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的定位的二次监测方法,但是,如果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出现错误,例如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就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当硬膜外麻醉剂量的局麻药误注入蛛网膜下腔时,可立即发生全脊髓麻醉(即在短时间内产生全部躯体神经和交感神经被阻滞,即而呼吸心跳停止,意识消失);当硬膜外麻醉剂量的局麻药误注入到血管内即出现血管内注射的轻度或严重局麻药毒性反应(突发惊劂、意识消失、肌张力高,肌肉震颤,呼吸心跳停止),硬膜外腔出血(发生率9.6%-25.9%左右)导致的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和全脊髓麻醉,在未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时,可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

同时,硬膜外腔有丰富的血管丛,硬膜外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置管均有可能损伤静脉丛而出血,出血后容易产生硬膜外血肿,一旦硬膜外血肿形成压迫脊髓超过24小时将产生不可逆性损伤。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一旦确诊必须在6h~8h内实施手术、清除血肿,解除压迫。避免发生脊髓不可逆性损害,脊髓压迫超过8h则预后不佳。

盲探方法无客观麻醉指征导致的硬膜外穿刺置管出血等导致的麻醉并发症,至今仍为麻醉并发症及麻醉事故的主要来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硬膜外麻醉过程中的硬膜外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置管两个盲探性操作环节进行可视化、指证化、无毒性反应检测,同时及时监测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一种对硬膜外麻醉过程中的硬膜外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置管两个盲探性操作环节进行可视化、指证化、无毒性反应检测,同时及时监测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方法。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其包括穿刺器和负压采样管,所述负压采样管分体活动插接在所述穿刺器上。

优选的,其还包括关断阀,在所述关断阀一端设有所述穿刺器。

优选的,所述关断阀为医用三通阀,在所述医用三通阀的一端口设有所述穿刺器。

优选的,其还包括四通接头,在所述四通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关断阀,在所述关断阀一端设有所述穿刺器,所述四通接头的剩余端口的任意两端上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在所述穿刺器上套设有穿刺器护罩,所述穿刺器的针头置于所述穿刺器护罩内。

优选的,其还包括与所述负压采样管连通的透明辨色器;在所述负压采样管底部设有与所述负压采样管内腔连通的所述透明辨色器或在所述关断阀与所述穿刺器之间设有所述透明辨色器;在所述辨色器内设有白色的辨色膜。

优选的,其还包括比色卡,所述比色卡挂在所述负压采样管上,或所述比色卡粘贴在所述负压采样管的管壁上。

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方法,其包括穿刺检测和置管检测;

所述穿刺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所述关断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将所述关断阀与完成穿刺的硬膜外穿刺针的针尾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经所述关断阀,通过所述硬膜外穿刺针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将所述负压采样管插接在所述穿刺器上,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所述硬膜外穿刺针与所述负压采样管连通状态,由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所述负压采样管内;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拔下所述负压采样管,使用所述比色卡与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检测回流液性状和颜色,判断硬膜外穿刺针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

所述置管检测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所述关断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将所述关断阀与完成置管的硬膜外导管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经所述关断阀,通过所述硬膜外导管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将所述负压采样管插接在所述穿刺器上,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所述硬膜外导管与所述负压采样管连通状态,由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所述负压采样管内;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拔下所述负压采样管,使用所述比色卡与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检测回流液性状和颜色,判断硬膜外导管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

优选的,所述关断阀为所述医用三通阀,

在所述穿刺检测中:

在步骤1中,所述医用三通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硬膜外穿刺针和所述穿刺器连接;

在步骤2中,将所述注射器分体活动插接在所述医用三通阀的第三端上,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所述硬膜外穿刺针和所述注射器处于连通状态,经所述医用三通阀,通过所述硬膜外穿刺针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在步骤3中,先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将所述负压采样管插接在所述穿刺器上;再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所述硬膜外穿刺针和所述穿刺器处于连通状态,由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所述负压采样管内;

在步骤4中,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拔下所述负压采样管,使用比色卡与负压采样管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检测硬膜外穿刺的效果;

在所述置管检测中:

在步骤1中,所述医用三通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硬膜外导管和所述穿刺器连接;

在步骤2中,将所述注射器分体活动插接在所述医用三通阀的第三端上,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所述硬膜外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和所述注射器处于连通状态,经所述医用三通阀,通过所述硬膜外导管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在步骤3中,先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将所述负压采样管插接在所述穿刺器上;再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所述硬膜外导管和所述穿刺器处于连通状态,由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所述负压采样管内;

在步骤4中,将所述医用三通阀切换到设有所述穿刺器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拔下所述负压采样管,使用比色卡与负压采样管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检测硬膜外穿刺置管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负压检测装置包括所述四通接头;

在所述置管检测中:

在步骤1中,所述四通接头上的所述关断阀切换到关断状态,所述四通接头设有所述单向阀的两端上分别分体活动插接有盐水注射器和局麻药注射器;所述四通接头的最后一端与所述硬膜外穿刺针连接;

在步骤2中,由所述盐水注射器经所述四通接头,通过所述硬膜外穿刺针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在步骤3中,先将所述负压采样管插接在所述穿刺器上;再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连通状态,由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所述负压采样管内;

在步骤4中,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关断状态,拔下所述负压采样管,使用比色卡与负压采样管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检测硬膜外穿刺的效果;

在所述置管检测中:

在步骤1中,所述四通接头上的所述关断阀切换到关断状态,所述四通接头设有所述单向阀的两端上分别分体活动插接有盐水注射器和局麻药注射器;所述四通接头的最后一端与所述硬膜外导管连接;

在步骤2中,由所述盐水注射器经所述四通接头,通过所述硬膜外导管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在步骤3中,先将所述负压采样管插接在所述穿刺器上;再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连通状态,由所述负压采样管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所述负压采样管内;

在步骤4中,将所述关断阀切换到关断状态,拔下所述负压采样管,使用比色卡与负压采样管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检测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向硬膜外腔内注入无毒副作用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无药物伤害性检测;在硬膜外腔内注入的液体自身压力和负压采样管的负压抽吸的双重作用下,可直接观测自动回流滴注到负压采样管内注入的液体性状,使硬膜外穿刺置管定位达到实时同步监测,及时发现导致麻醉失败的原因,克服了凭感觉和经验主观判断穿刺针和导管定位不精确的缺点,提高了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的准确率,直视回流液性状指证分析及检测结果,可准确的确定是否可注药,将局麻药中毒控制并预防在注药前;

用于硬膜外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的定位指征(穿刺针未进入硬膜外腔内,无可见回滴液;大量高流速回滴液为误入蛛网膜下腔;血性液体示误损伤血管;硬膜外导管误损伤硬脊膜、血管时可见同样情况;如导管未在硬膜外腔或置入过深、脱出、打折、盘绕等,当注入液体后就抽吸不到液体回滴现象);每次注药前、后都以此法监测后注药,确保注药精确可控,有效防止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的全脊髓麻醉、局麻药误入血管导致的毒性反应(硬膜外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硬膜外腔内血管或损伤硬膜外腔内血管时,可致轻重不同的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严重的毒性反应可致呼吸循环衰竭,回抽滴液可见不同浓度的血性滴液,及时发现误入血管的指征),达到精确安全麻醉定位与注药;

及时发现因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置管对硬膜外腔内血管造成损伤而出现的硬膜外血肿,并以此装置进行冲洗引流(方法:重复进行先注入后引流生理盐水的操作,直至采样管内的引流液无血性回流液),精确安全、简便易行、避免了目前对硬膜外血肿的有创、致残致死的被动处理方法(发现有压迫症状时,需在放射科ct照片诊断证明后,再切开椎管取出压迫血肿,且超过24小时不可逆转);

使麻醉医师于麻醉注药前以此监测指征为依据指导、监测麻醉可否注药,避免传统的“试验量法”可能出现的错误判断和以局麻药为试验介质方法可诱发导致的毒性反应风险;

方法精确可靠、简便易行、可视化操作、适用于不同节段、不同年龄性别的硬膜外麻醉下的各种手术及硬膜外术后镇痛,全过程监测硬膜外注药前、后情况,让麻醉医师在精确的注药指征指导下注入局麻药,及时发现麻醉失败或导管问题的原因,监测麻醉每一次注药情况,保障麻醉精确安全实施,避免药物伤害性检测和防范穿刺置管导致的硬膜外血肿;

采样的回流液可进行检验,取得检验数据,达到指证化;

防止医源性感染,穿刺器外装有护罩,采样管一次性使用,可在插拔穿刺器时避免操作者意外被血液感染,有效防护到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适用于各类医院,尤其是为麻醉设备简陋需开展硬膜外麻醉手术的基层医院提供了有效硬膜外麻醉注药监测方法;

辅助硬膜外麻醉教学,可有效指导初学者以直观的指征检验判断硬膜外麻醉置管定位的准确位置和监控麻醉每一次注药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和防范麻醉失误引起的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设有穿刺器护罩的穿刺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设有穿刺器护罩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设有辨色膜的采样管主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设有辨色膜的采样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设有辨色膜的采样管主体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设有辨色器的采样管主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9为图8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辨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设有指示剂涂层的辨色膜整体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1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2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3中穿刺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3中负压采样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3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1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2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3中穿刺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3中负压采样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1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3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装配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2中设有穿刺器护罩的整体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2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1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2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3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2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1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2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3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29为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3中设有穿刺器护罩的整体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3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1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3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穿刺检测步骤3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3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1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34为实施例3中的负压检测装置在置管检测步骤3中的使用示意图。

穿刺器1、穿刺器护罩1.1、负压采样管2、采样管主体2.1、关断阀3、医用三通阀3.1、辨色膜4、透明辨色器5、指示剂涂层6、硬膜外导管7、注射器8、盐水注射器8.1、麻醉药注射器8.2、比色卡9、四通接头10、单向阀11、硬膜外穿刺针1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其包括穿刺器1、负压采样管2和关断阀3,负压采样管2为一次性使用的真空负压的采样管,在采样管透明的管壁上设有液位刻度,在采样管的管口上设有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密封帽;在关断阀3一端设有穿刺器1,负压采样管2分体活动插接在穿刺器1上,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穿刺器1在插入负压采样管2的过程中刺破医护人员的手指,如图3和图4所示,在穿刺器1上套设有穿刺器护罩1.1,穿刺器1的针头置于穿刺器护罩1.1内;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回流液的性状,如图5至图7所示,负压采样管2包括透明的采样管主体2.1,在采样管主体2.1内壁设有白色的辨色膜4;或如图8至图10所示,在采样管主体2.1底部设有与采样管主体内2.1腔连通的透明辨色器5,在辨色器5内设有白色的辨色膜4,回流液内的显色成分吸附在辨色膜4上,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回流液中是否含有脑脊液,如图11所示,在辨色膜4上设有指示剂涂层6。

使用方法:

其包括穿刺检测和置管检测;

穿刺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如图12所示,将处于关断状态的关断阀3两端分别与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和完成穿刺的硬膜外穿刺针12的针尾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如图13所示,将关断阀3切换到连通状态,使用注射器8通过硬膜外穿刺针12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将关断阀3切换到关断状态,将注射器8从关断阀3上拔下;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如图14所示,先将穿刺器1与关断阀3连接,如图15所示,再将负压采样管2插接在穿刺器1上,如图16所示,将关断阀3切换到连通状态,由负压采样管2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负压采样管2内;负压采样管2采样过程中,目视观察回流液的流量、流速,检测硬膜外穿刺针12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因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如果导管进入了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会持续的高流速,大流量的流入负压采样管2内),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是否有血性滴液,及时发现硬膜外穿刺针12入血的指征;判断硬膜外穿刺针12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有效防止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为后续硬膜外腔置管提供可靠的可视化、指证化的检测数据;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时,可以使用挂在负压采样管2上、或粘贴在负压采样管2管壁上的比色卡9与负压采样管2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关断阀3切换到关断状态,拔下负压采样管2,完成一次采样监测;当回流液的各项可视指正符合注药要求后,则将关断阀3从硬膜外穿刺针12的针尾上拔下,进行后续的硬膜外腔置管操作。

置管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如图17所示,将处于关断状态的关断阀3两端分别与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和完成硬膜外腔置管的硬膜外导管7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如图18所示,将关断阀3切换到连通状态,使用注射器8通过硬膜外导管7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将关断阀3切换到关断状态,将注射器8从关断阀3上拔下;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如图19所示,先将穿刺器1与关断阀3连接,如图20所示,再将负压采样管2插接在穿刺器1上,如图21所示,将关断阀3切换到连通状态,由负压采样管2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到负压采样管2内;负压采样管2采样过程中,观察回流液的流量、流速,检测硬膜外导管7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因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如果导管进入了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会持续的高流速,大流量的流入负压采样管2内),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是否有血性滴液,及时发现硬膜外导管7入血的指征,判断硬膜外导管7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有效防止局麻药毒性反应和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保障麻醉精确安全,使麻醉医师于麻醉注药前以此监测指征为依据指导、监测麻醉可否注药,达到精确安全麻醉注药;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时,可以使用挂在负压采样管2上、或粘贴在负压采样管2管壁上的比色卡9与负压采样管2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关断阀3切换到关断状态,拔下负压采样管2,完成一次采样监测;当回流液的各项可视指正符合注药要求后,则将穿刺器1从关断阀3上拔下,将装有局麻药的注射器8与关断阀3连接后,将关断阀3切换到连通状态,对患者体内进行注药麻醉;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需要再次注入局麻药时,将关断阀3切换到关断状态后,拔下装有局麻药的注射器8,再将穿刺器1与关断阀3连接,将新的负压采样管2插接在穿刺器1上,重复进行步骤3中的负压回流采样操作,进行注药麻醉前的采样检测。

实施例2:如图22和23所示,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其包括穿刺器1、负压采样管2和关断阀3,负压采样管2为一次性使用的真空负压的采样管,在采样管透明的管壁上设有液位刻度,在采样管的管口上设有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密封帽;关断阀3为医用三通阀3.1,在医用三通阀3.1的一端口设有穿刺器1,负压采样管2分体活动插接在穿刺器1上,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穿刺器1在插入负压采样管2的过程中刺破医护人员的手指,如图3和图24所示,在穿刺器1上套设有穿刺器护罩1.1,穿刺器1的针头置于穿刺器护罩1.1内;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回流液的性状,如图5至图7所示,负压采样管2包括透明的采样管主体2.1,在采样管主体2.1内壁设有白色的辨色膜4;或如图8至图10所示,在采样管主体2.1底部设有与采样管主体内2.1腔连通的透明辨色器5,在辨色器5内设有白色的辨色膜4,回流液内的显色成分吸附在辨色膜4上,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回流液中是否含有脑脊液,如图11所示,在辨色膜4上设有指示剂涂层6。

使用方法:

其包括穿刺检测和置管检测;

穿刺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如图25所示,医用三通阀3.1切换到设有穿刺器1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将负压采样管2插接到穿刺器1上;将医用三通阀3.1处于连通的两端分别与与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和完成穿刺的硬膜外穿刺针12的针尾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使用注射器8经医用三通阀3.1由硬膜外穿刺针12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生理盐水完成注射后,如图26所示,将医用三通阀3.1切换到负压采样管2与硬膜外穿刺针12处于连通状态,由负压采样管2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负压采样管2内;负压采样管2采样过程中,目视观察回流液的流量、流速,检测硬膜外穿刺针12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因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如果导管进入了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会持续的高流速,大流量的流入负压采样管2内),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是否有血性滴液,及时发现硬膜外穿刺针12入血的指征;判断硬膜外穿刺针12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有效防止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为后续硬膜外腔置管提供可靠的可视化、指证化的检测数据;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时,可以使用挂在负压采样管2上、或粘贴在负压采样管2管壁上的比色卡9与负压采样管2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医用三通阀3.1切换到设有穿刺器1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拔下负压采样管2,完成一次采样监测;当回流液的各项可视指正符合注药要求后,则将医用三通阀3.1从硬膜外穿刺针12的针尾上拔下,进行后续的硬膜外腔置管操作。

置管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如图27所示,医用三通阀3.1切换到设有穿刺器1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将负压采样管2插接到穿刺器1上;将医用三通阀3.1处于连通的两端分别与与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和完成穿刺的硬膜外导管7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使用注射器8经医用三通阀3.1由硬膜外导管7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生理盐水完成注射后,如图28所示,将医用三通阀3.1切换到负压采样管2与硬膜外导管7处于连通状态,由负压采样管2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负压采样管2内;负压采样管2采样过程中,观察回流液的流量、流速,检测硬膜外导管7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因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如果导管进入了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会持续的高流速,大流量的流入负压采样管2内),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是否有血性滴液,及时发现硬膜外导管7入血的指征,判断硬膜外导管7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有效防止局麻药毒性反应和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保障麻醉精确安全,使麻醉医师于麻醉注药前以此监测指征为依据指导、监测麻醉可否注药,达到精确安全麻醉注药;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时,可以使用挂在负压采样管2上、或粘贴在负压采样管2管壁上的比色卡9与负压采样管2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医用三通阀3.1切换到设有穿刺器1的端口处于关断状态,拔下负压采样管2,完成一次采样监测;当回流液的各项可视指正符合注药要求后,则将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换为装有局麻药的注射器8,对患者体内进行注药麻醉;

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需要再次注入局麻药时,将新的负压采样管2插接在穿刺器1上,重复进行步骤3中的负压回流采样操作,进行注药麻醉前的采样检测。

实施例3:如图29所示,硬膜外麻醉的负压检测装置,其包括穿刺器1、负压采样管2、关断阀3和四通接头10,负压采样管2为一次性使用的真空负压的采样管,在采样管透明的管壁上设有液位刻度,在采样管的管口上设有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密封帽;在四通接头10的一端设有关断阀3,在关断阀3一端设有穿刺器1,四通接头10的剩余的任意两端上设有单向阀11;负压采样管2分体活动插接在穿刺器1上;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穿刺器1在插入负压采样管2的过程中刺破医护人员的手指,如图3和图30所示,在穿刺器1上套设有穿刺器护罩1.1,穿刺器1的针头置于穿刺器护罩1.1内;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回流液的性状,如图5至图7所示,负压采样管2包括透明的采样管主体2.1,在采样管主体2.1内壁设有辨色膜4;或如图8至图10所示,在采样管主体2.1底部设有与采样管主体内2.1腔连通的透明辨色器5,在辨色器5内设有白色的辨色膜4,回流液内的显色成分吸附在辨色膜4上,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回流液中是否含有脑脊液,如图11所示,在辨色膜4上设有指示剂涂层6。

使用方法:

其包括穿刺检测和置管检测;

穿刺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如图31所示,将四通接头10设有单向阀11的两端分别与盐水注射器8.1和麻醉药注射器8.2连接,将四通接头10的剩余两端分别与处于关断状态的关断阀3和硬膜外穿刺针12的针尾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使用盐水注射器8.1经四通接头10由硬膜外穿刺针12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生理盐水完成注射后,如图32所示,将负压采样管2插接到穿刺器1上,将关断阀3切换到导通状态,由负压采样管2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负压采样管2内;负压采样管2采样过程中,目视观察回流液的流量、流速,检测硬膜外穿刺针12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因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如果导管进入了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会持续的高流速,大流量的流入负压采样管2内),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是否有血性滴液,及时发现硬膜外穿刺针12入血的指征;判断硬膜外穿刺针12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有效防止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为后续硬膜外腔置管提供可靠的可视化、指证化的检测数据;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时,可以使用挂在负压采样管2上、或粘贴在负压采样管2管壁上的比色卡9与负压采样管2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关断阀3切换到关断状态,拔下负压采样管2,完成一次采样监测;当回流液的各项可视指正符合注药要求后,则将四通接头10从硬膜外穿刺针12的针尾上拔下,进行后续的硬膜外腔置管操作。

置管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连接,如图33所示,将四通接头10设有单向阀11的两端分别与盐水注射器8.1和麻醉药注射器8.2连接,将四通接头10的剩余两端分别与处于关断状态的关断阀3和硬膜外导管7的针尾连接;

步骤2:注射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使用盐水注射器8.1经四通接头10由硬膜外导管7向患者体内注射3~5ml的生理盐水;

步骤3:负压回流采样,生理盐水完成注射后,如图34所示,将负压采样管2插接到穿刺器1上,将关断阀3切换到导通状态,由负压采样管2内的负压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理盐水吸入负压采样管2内;负压采样管2采样过程中,目视观察回流液的流量、流速,检测硬膜外导管7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因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如果导管进入了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会持续的高流速,大流量的流入负压采样管2内),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是否有血性滴液,及时发现硬膜外导管7入血的指征;判断硬膜外导管7定位是否准确和通畅,有效防止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为后续硬膜外腔置管提供可靠的可视化、指证化的检测数据;目视观察检测回流液性状,颜色时,可以使用挂在负压采样管2上、或粘贴在负压采样管2管壁上的比色卡9与负压采样管2内的回流液进行比较;

步骤4: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将关断阀3切换到关断状态,拔下负压采样管2,完成一次采样监测;当回流液的各项可视指正符合注药要求后,将麻醉药注射器8.2内的局麻药经四通接头10由硬膜外导管7注射到患者体内,对患者体内进行注药麻醉;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需要再次注入局麻药时,将新的负压采样管2插接在穿刺器1上,重复进行步骤3中的负压回流采样操作,进行注药麻醉前的采样检测。

单向阀11防止生理盐水进入麻醉药注射器8.2或局麻药进入盐水注射器8.1,保证单腔单向,注液、取样、监测功能无交叉,防止负压泄漏和硬膜外腔感染;也可以使用医用的止流夹替换单向阀11用于防止生理盐水进入麻醉药注射器8.2或局麻药进入盐水注射器8.1,保证单腔单向,注液、取样、监测功能无交叉,防止负压泄漏和硬膜外腔感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