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368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及用途。



背景技术:

胆汁淤积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为胆汁从肝细胞到十二指肠过程中肝细胞分泌功能失调和胆管排泄障碍所致,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通常为黄疸和浅黄色大便,有时可伴有深色尿,瘙痒,不能解释的出血和脂肪泻,生化指标上常表现为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bilirubin,dbil),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升高。胆汁淤积是儿童期肝脏疾病就诊住院的首位原因,是婴儿阶段致死或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流行病学资料研究显示,婴儿胆汁淤积的发病率为出生婴儿1/2500-5000。目前针对胆汁淤积的治疗方法主要由以下方式:

1、使用熊去氧胆酸,以10-30mg/(kg·d)的剂量,分两次口服,能够缓解一些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约有三分之一的胆汁淤积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无效,这部分患者将面临着胆汁淤积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需要肝移植的严重后果。

2、使用考来烯胺,以0.25-0.50mg/(kg·d)的剂量口服,使其在肠道中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汁酸的排泄,但其主要针对高胆固醇引起的胆汁淤积。

3、使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可达到抑制免疫、消炎、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但由于其免疫抑制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长期广泛使用,难以适用于婴儿胆汁淤积的治疗。

中国专利cn201410159431.2提供了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制剂,其使用茵陈为主药,金钱草、百花蛇舌草、黄柏、桃仁、荔枝核和血竭等为臣药对婴儿胆汁淤积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实际治疗功效,但其配方中使用的金钱草主要功能是利水祛湿,通常对肾气不固之人不可用,婴儿由于初生,肾气不充,一般仅可使用1-2次,但该专利中记载治疗周期为14-21天,按该制剂进行治疗对婴儿副作用较大。

中药治疗中,有采用大黄分次泡服的方式进行利胆的方式,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胆汁淤积的各类症状;但单一使用大黄难以充分发挥其利胆药效,久服易损伤脾胃,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副作用,难以作为有效的婴儿胆汁淤积治疗方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缓解症状、治疗效果好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及用途。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其组分包括下列原料药:茵陈、连翘、何首乌、熟大黄、赤芍、桂枝、枳壳、白术、五味子、穿山甲及甘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25-35份,连翘25-35份,何首乌5-15份,熟大黄5-15份,赤芍25-35份,桂枝3-8份,枳壳5-15份,白术5-12份,五味子5-12份,穿山甲1.5-4.5份,甘草3-7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28-33份,连翘28-33份,何首乌8-13份,熟大黄8-13份,赤芍28-33份,桂枝4-6份,枳壳8-13份,白术7-10份,五味子7-10份,穿山甲2-4份,甘草4-6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29-31份,连翘29-31份,何首乌10-11份,熟大黄10-11份,赤芍29-31份,桂枝5-6份,枳壳9-10份,白术10-11份,五味子9-10份,穿山甲2.5-3.5份,甘草5-6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30份,连翘30份,何首乌10份,熟大黄10份,赤芍30份,桂枝5份,枳壳10份,白术10份,五味子10份,穿山甲3份,甘草5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茵陈31份,连翘29份,何首乌11份,熟大黄11份,赤芍29份,桂枝6份,枳壳9份,白术11份,五味子9份,穿山甲3.5份,甘草5.5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茵陈29份,连翘31份,何首乌10份,熟大黄11份,赤芍31份,桂枝5.5份,枳壳9份,白术10.5份,五味子10份,穿山甲2.5份,甘草6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中还包含可药用辅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药利胆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或汤剂。

本发明还保护如前所述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在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婴儿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婴儿胆管性胆汁淤积、混合性胆汁淤积或婴儿淤胆性肝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提供了一种使用茵陈为君药,大黄、连翘为臣药的中药制剂方案,其可有效快速治疗各类婴儿胆汁淤积病症,在治疗过程中可快速缓解婴儿胆汁淤积相关症状、治疗效果好。

(2)本发明中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通过多种使药和佐药的调配,有效的抑制了大黄的副作用,同时由于见效较快,疗程相对较短,可有效减轻治疗对婴儿身体损伤,适于婴儿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包括下列原料药:茵陈、连翘、何首乌、熟大黄、赤芍、桂枝、枳壳、白术、五味子、穿山甲及甘草。

可以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将本发明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或汤剂等。

在本发明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组合物中还可根据制药剂型及用量需求添加可药用辅料,本发明中添加的所述可药用辅料种类和用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或通过非创造性劳动获知的,包括但不限于溶剂、抛射剂、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着色剂、黏合剂、崩解剂、填充剂、润滑剂、润湿剂、渗透压调节剂、稳定剂、助流剂、矫味剂、防腐剂、助悬剂、包衣材料、芳香剂、抗黏合剂、整合剂、渗透促进剂、ph值调节剂、缓冲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消泡剂、增稠剂、包合剂、保湿剂、吸收剂、稀释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助滤剂或释放阻滞剂。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25份,连翘25份,何首乌5份,熟大黄5份,赤芍25份,桂枝3份,枳壳5份,白术5份,五味子5份,穿山甲1.5份,甘草3份。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熬制成汤药,定量服用。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35份,连翘35份,何首乌15份,熟大黄15份,赤芍35份,桂枝8份,枳壳15份,白术12份,五味子12份,穿山甲4.5份,甘草7份。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10倍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后加适量药用辅料,制粒,分成颗粒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28份,连翘28份,何首乌8份,熟大黄8份,赤芍28份,桂枝4份,枳壳8份,白术7份,五味子7份,穿山甲2份,甘草4份。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10倍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后加适量辅料,制成片剂。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33份,连翘33份,何首乌13份,熟大黄13份,赤芍33份,桂枝6份,枳壳13份,白术10份,五味子10份,穿山甲4份,甘草6份。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10倍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后加适量辅料,制成丸剂。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30份,连翘30份,何首乌10份,熟大黄10份,赤芍30份,桂枝5份,枳壳10份,白术10份,五味子10份,穿山甲3份,甘草5份。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熬制成汤药,定量服用。

实施例6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31份,连翘29份,何首乌11份,熟大黄11份,赤芍29份,桂枝6份,枳壳9份,白术11份,五味子9份,穿山甲3.5份,甘草5.5份。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10倍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后加适量辅料,制成胶囊剂,定量服用。

实施例7

一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茵陈29份,连翘31份,何首乌10份,熟大黄11份,赤芍31份,桂枝5.5份,枳壳9份,白术10.5份,五味子10份,穿山甲2.5份,甘草6份。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熬制成汤药,定量服用。

实验例1:本发明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对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治疗影响的研究

本发明人采用上述成分的本发明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进行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白鼠治疗影响的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证明本发明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的中药利胆合剂可有效缓解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症状,有效改善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

一、实验准备

药物:应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配方进行胆汁淤积研究。按照实施例5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将原料药制备成汤药,用于对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治疗实验研究。最优选的临床剂量为17.875g/kg/d。

利胆合剂茵陈加倍组、利胆合剂连翘加倍组、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分别在实施例5配方的基础上,将其分组名称中相应组份剂量加倍,其他组份剂量保持不变,按实施例5制备方法将原料药制备成汤药,利胆合剂茵陈加倍组给药剂量为21.625g/kg/d,利胆合剂连翘加倍组给药剂量为20.375g/kg/d,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给药剂量为19.125g/kg/d。

熊去氧胆酸组给药剂量25mg/kg/d,该组药品由市面购置的熊去氧胆酸片用纯净水溶解后获得,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d。

仪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bh-2光学显微镜;2-16k冷冻离心机。

实验动物:将56只spf级离乳后sd大鼠,体质量80~100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利胆合剂常规剂量组、利胆合剂茵陈加倍组、利胆合剂连翘加倍组、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7组,每组8只。

饲养管理:每组大鼠8只,雌雄各半,每笼4只。正常对照组及造模前的各组大鼠饲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

识别方法:对实验大鼠进行编号和染色,用苦味酸(黄色)染色标记作为个位数,用硝酸银溶液(咖啡色)染色标记作为十位数,以大鼠皮肤染色和笼具双重编号标记识别。

饲养环境:温度20℃~25℃,湿度40%~70%,照明12h/12h昼夜明暗交替,自由饮水,自由摄食。适应性饲养5d,在此时间内,每天观察大鼠的体形、精神状态、行为活动、被毛、摄食、眼睛、粪便、会阴部等;选取健康动物用于实验。

二、实验方法

1、胆汁淤积动物造模

选幼龄大鼠,适应性喂养5天后,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按50mg/kg剂量一次性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

2、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利胆合剂常规剂量组、利胆合剂茵陈加倍组、利胆合剂连翘加倍组、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

大鼠利胆合剂常规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7.875g/kg/d(相当于临床中剂量组),利胆合剂茵陈加倍组给药剂量为21.625g/kg/d,利胆合剂连翘加倍组给药剂量为20.375g/kg/d,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给药剂量为19.125g/kg/d。将按照实施例5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制备的汤剂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天。

熊去氧胆酸组用药剂量25mg/kg/d,将熊去氧胆酸片用纯净水溶解后,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天。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胃。

3、观察指标

分别于给药前造模后,给药后每天清晨采集所有大鼠空腹静脉血,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30min内用beckmancoulterdxi800生化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bil(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tba(总胆汁酸)、alp(碱性磷酸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血生化指标。

4、临床疗效评估方法

显效:主要临床表现基本消失,胆红素和肝脏酶学指标下降幅度≥50%;有效:主要临床表现改善,胆红素和肝脏酶学指标下降幅度<50%;无效: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无改善或进展加重。

5、统计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验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本发明利胆合剂各剂量组及各组分加倍剂量组给药7天可使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症状明显缓解,幼龄大鼠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血生化指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熊去氧胆酸组给药7天可使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症状出现缓解,幼龄大鼠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血生化指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给药7天时,本发明利胆合剂各剂量组及各组分加倍剂量组与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表明本发明利胆合剂治疗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作用强于熊去氧胆酸;与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比较,利胆合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表明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治疗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作用略强于一般利胆合剂。具体的实验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利胆合剂对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治疗效果的影响(7d)μmol/l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熊去氧胆酸组比较δp<0.05,δδp<0.05;与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证明,anit灌胃法成功建立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动物模型;利胆合剂常规剂量组、利胆合剂茵陈加倍组、利胆合剂连翘加倍组、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可以改善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利胆合剂熟大黄加倍组效果最好。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