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败毒利咽清的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6170发布日期:2019-05-28 20:1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成药,尤其是:一种败毒利咽清的中药丸剂。



背景技术:

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的肌体脏腑失和,气血逆乱,其病因复杂,病机多变,咽喉的病变有内有外,两大成因,内因是素体阴虚,肺胃常有蕴热,外因是气候干燥,邪毒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胃毒热上薰咽喉,腐蚀喉膜,则咽喉肿痛,邪毒内燥火之邪,燥则伤肺,引起阴虚,邪毒炽盛,正气虚衰,则变生多种病象,疾病的发展由轻渐重,咽喉肿痛,咳声如犬吠,呼吸不畅,喉关内外及悬雍垂及上腭部,肿痛难受,而中医的败毒利咽清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风清咽,败毒泄热,养阴利咽,养阴清肺,恢复咽喉肿痛,咽干口疮,疗效确切。



技术实现要素:

取:玄参、连翘、大力子、银花、僵蚕,桔梗、黄芩、栀子、山豆根、生甘草、人中白、薄荷、川贝、冰片等14味中药经炮制后,精选干燥精碎过120目筛,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早中晚各一次,6g/次,温开水送服,每四周为一疗程。

本发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风清咽,败毒泄热,养阴利咽。方中栀子泻火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玄参桔梗、甘草养阴清虚热利喉解毒。银花、连翘清热透表,清心解毒;僵蚕、山豆根、人中白败毒泻火,清解疫毒;冰片薄荷芳香化浊,辛凉清润,配川贝润肺养阴,除喉风;黄芩清泻上焦之火,防毒邪伤肺。

经现代医学研究:本发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风清咽,败毒泄热,养阴利咽,改善急性和慢性咽痛的症状体征,恢复清利咽喉。

1、对正常生理功能无影响,或甚微,无毒副作用。

2、作用是非特异的和广谱的。

3、有调节急性咽喉炎,如风湿喉痹,乳蛾,喉风。

4、能对急性咽喉炎,或喉风的病人有效改善症状体征,疏风扶正驱邪之功能。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取:玄参10g、连翘10g、大力子12g、银花12g、僵蚕6g,桔梗6g、黄芩8g、栀子6g、山豆根15g、生甘草3g、人中白3g、薄荷5g、川贝6g、冰片2g等14味中药精选干燥,对其中三味中药进行炮制后,进行粉碎过120目筛,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早中晚各一次,6g/次,温开水送服,每四周为一疗程。

1、对黄芩的炮制: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煎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2、对栀子的炮制:炒栀子,取净栀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褐色时,取出,放凉。

3、对僵蚕的炮制:僵蚕,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炒僵蚕,取净僵蚕,麸炒法炒至表面黄色。

4、包括上述炮制的3味中药经精选干燥精碎过120目筛,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早中晚各一次,6g/次,温开水送服,每四周为一疗程。

本发明其临床观察220例服用一种败毒利咽清的中药丸剂患者临床观察,即有近期疗效,亦见远期治愈的疗效共计200例,尚有15例明显好转,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

典型病例:

赵某:男,40岁,2015年3月11日初诊,近日周身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咽喉红肿,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经服一种败毒利咽清的中药丸剂,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咽喉红肿消失,精神好转而康复。

张某:女35岁,2015年8月13日初诊,发热,头痛,疲倦,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肿大,疼痛难忍,咽喉红肿,饮水都感疼痛加巨,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经服用一种败毒利咽清的中药丸剂,经2个疗程的治疗,诸症消失,而痊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败毒利咽清的中药丸剂,由:玄参、连翘、大力子、银花、僵蚕,桔梗、黄芩、栀子、山豆根、生甘草、人中白、薄荷、川贝、冰片等14味中药组方配伍,本发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风清咽,败毒泄热,养阴利咽。1、对正常生理功能无影响,或甚小,无毒副作用。2、作用是非特异的和广谱的。3、有调节急性咽喉炎,如风湿喉痹,乳蛾,喉风。4、能对急性咽喉炎,或喉风的病人有效改善症状体征,疏风扶正驱邪之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定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定清
技术研发日:2017.11.20
技术公布日:2019.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