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0382发布日期:2019-06-05 22:1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科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科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对妇科病人进行护理时,经常需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给药,临床上在给妇科患者进行给药时,大多是采用局部手工冲洗或者注射推注的方式,传统的上药不能进行局部上药与分散上药进行切换,且有倒灌的情况出现,直接对患处进行上药时有不适感。因此,如何防止药物倒灌,减小患者上药的不适感,同时能够进行局部、分散上药,一直是全社会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科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注射管、连接管、给药管,所述注射管通过连接管与给药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两端均设有医用硬质塑料,连接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注射器上设有刻度尺,推拉杆安装在注射管内,推拉杆上设有限位器,所述给药管上设有把手,给药管分为外管体、内管体,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形成内腔,外管体上设有通孔,内管体通过接通管与外管体连接,且接通管上设有通孔,所述给药管的出药口外部设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设有加液口、漏液孔,导液管与漏液孔连接,且漏液孔外设有塞堵。

优选的,所述把手为空腔式设计,且空腔内加医用润滑剂。

优选的,所述给药管及注射管均通过螺纹与医用硬质塑料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关与给药管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管为软质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管能够对不同位置的患处进行上药,注射管、给药管分开设计能够进行单独更换,把手内的医用润滑剂减小上药时的不适感,外管体及内管体设计能够进行局部、分散两种形式上药,限位器能够调节上药量,单向阀防止药物的倒灌,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妇科给药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妇科给药装置的给药管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妇科给药装置的把手放大图。

图中:1、推拉杆,2、限位器,3、注射管,4、单向阀,5、医用硬质塑料,6、给药管,7、把手,8、连接管,9、导液管,10、刻度尺,11、开关,12、接通管,13、内腔,14、外管体,15、通孔,16、内管体,17、加液口,18、漏液孔,19、出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注射管3、连接管8、给药管6,所述注射管3通过连接管8与给药管6连接,连接管为软质材料,所述连接管8两端均设有医用硬质塑料5,给药管及注射管均通过螺纹与医用硬质塑料连接,连接管8内设有单向阀4,单向阀防止药物倒灌,所述注射管3上设有刻度尺10,推拉杆1安装在注射管3内,推拉杆1上设有限位器2,限位器及刻度尺能够进行药物量进行调节,所述给药管6上设有把手7,把手上设有加液口17、漏液孔18,导液管9与漏液孔连接,且漏液孔外设有塞堵,把手为空腔是设计,且空腔内有医用润滑剂,医用润滑剂能够减小患者的不适感,给药管6分为外管体14、内管体16,外管体14与内管体16之间形成内腔13,外管体14上设有通孔15,内管体16通过接通管12与外管体14连接,且接通管12上设有通孔15,所述给药管6的出药口19外部设有开关11,开关与给药管通过螺纹连接,开关的设计能够实现药物的局部、分散两种形式上药。

本发明工作原理:将药物通过注射管有给药管送至患处,软质连接管能够对不同位置进行上药,螺纹连接注射管、给药管能够进行更换,医用润滑剂减小不适感,外管体及内管体将药物充分与患处接触。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注射管、连接管、给药管,所述注射管通过连接管与给药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两端均设有医用硬质塑料,连接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注射器上设有刻度尺,推拉杆安装在注射管内,推拉杆上设有限位器,所述给药管上设有把手,给药管分为外管体、内管体,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形成内腔,外管体上设有通孔,内管体通过接通管与外管体连接,且接通管上设有通孔,所述给药管的出药口外部设有开关。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单向阀防止药物倒灌,连接管能够适应不同位置的患处,分开式设计能够进行更换,外管体及内管体能够进行局部、分散两种上药方式进行上药,宜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凤芹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9.06.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