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3758阅读:11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简称pta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引鞘把套有紧缩的支架的球囊导管插进人体血管,并输送到血管狭窄处,随球囊的扩张,支架也被撑开,球囊收缩回撤后,产生塑性变形的金属支架则留在原地,并嵌入了血管,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目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形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支架基体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或者采用形状记忆合金薄板切割后焊接而成,经轴向拉伸,使其轴向伸长,径向缩短。其目的都是要提高支架的径向支撑强度和轴向柔软性等功能。其主要缺陷在于,一方面,支架整体呈圆柱形的平直段,植入血管后,支架易与血管发生相对位移,对患者造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目前血管支架的主要材料为316l医用植入不锈钢,其虽然性能优良,但含有的镍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13-15%,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出现接触性皮炎,存在致畸、致癌的危害性。德国学者认为:“对支架上释放出镍和钼过敏反应可能是引发支架内再狭窄机理之一”。因此进一步改进血管支架的结构和材料成为血管支架的主要发展与应用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该血管支架一方面通过设置防滑凸起,防止支架与血管之间的相对位移;另一方面,改进支架本体的材料,使用钛合金代替含镍不锈钢,避免镍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共同提高临床应用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钛合金制成;所述支架本体呈中空管状结构,管壁成网状结构,管壁被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分为对称的上管壁和下管壁,所述上管壁和所述下管壁上分别设置有凸起,相邻的上管壁凸起和下管壁凸起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支架本体的上管壁和下管壁均设置有凸起,凸起挤压血管内壁,增加血管内壁与支架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支架本体与血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由于相邻的上管壁凸起和下管壁凸起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同一段血管只承受上管壁凸起或下管壁凸起其中一者的挤压,即单侧挤压,能够有效降低血管被撑破的概率,提高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支架本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避免使用含镍材料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相邻的上管壁突起和下管壁突起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呈30°-75°或105°-15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上管壁凸起与下管壁凸起不对称设置,且相邻的上管壁凸起和下管壁凸起之间距离适宜,保证其防滑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所述凸起呈圆弧状,圆弧的圆心角为135°-18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圆弧状凸起避免与血管形成点接触增加击破血管的风险。圆心角过小,凸起的挤压作用过小,防滑效果弱;圆心角过大,其难以与血管内壁完全贴合,也难以达到满意的防滑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直径小于中间部位的直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间部位直径稍大,有利用达到治疗目的,两端直径稍小,有利用支架与血管之间形成过渡结合,防止边缘对血管的伤害。

本发明的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所述钛合金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的铌14.3%,锆5.2%,钼4.7%,铜2.4%,钯0.18%,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氧≤0.1%,碳≤0.04%,氮≤0.03,氢≤0.002%。

本发明的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所述钛合金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钛粉以及合金元素粉按比例配料,由粉末冶金制坯工艺进行球磨混合、机械压制成坯,然后将坯料置于保温桶中放入微波烧结炉,炉腔内真空度保持真空度低于0.1pa,充入纯度为99.999%的氩气形成循环保护,以2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烧结温度900℃,保温15min,关闭微波源,随炉冷却即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钛本身性质优良,抗腐蚀、强度高、延伸性强,其合金材料铌、锆、钼、钯、铜的生物相容性优良。其中,铌、锆、钼利于合金强化,降低合金的弹性模量,改善其可塑性;钯为阴性活性金属元素,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提高合金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铜在热处理条件下与钛形成钛铜相从钛合金中均匀弥散析出。钛铜相主要为cuti2,当钛合金处于潮湿的环境或者液体中时,cu2+从钛合金表面溶出从而发挥抗细菌感染功能,如果铜含量相对过高,则会导致在钛合金中过多地析出钛铜相,会严重影响到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加工工艺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为0.5-20cm。

本发明的一种钛合金血管支架,所述支架本体的直径为1.0-8.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临床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或者疾病部位的不同对血管支架的尺寸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钛合金血管支架,一方面在与血管接触的相对的上管壁和下管壁上设置有凸起,该凸起通过挤压血管壁以增加血管支架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支架与血管之间的相对位移;相邻的上管壁凸起和下管壁凸起之间不对称设置,保障同一段血管只承受上管壁凸起或下管壁凸起其中一者的挤压,即单侧挤压,能够有效降低血管被撑破的概率,提高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支架本体由钛合金材料制成,该钛合金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避免镍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而且在体液中性质稳定,具有抗细菌感染的功能,提高临床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本发明提供的钛合金血管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提供的钛合金血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支架本体,12是上管壁,13是下管壁,21是凸起,22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钛合金覆膜血管支架,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呈中空管状结构,管壁成镂空网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采用钛合金制成。支架本体1的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两端直径为中间部位直径的75%-80%。本发明提供的防滑血管支架,支架本体1的长度为0.5-20cm,支架本体1的直径为1.0-8.0cm。

支架本体1被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分为对称的上管壁12和下管壁13,上管壁12上设置有凸起21,下管壁13上设置有凸起22,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21和凸起2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即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21和凸起22不对称设置。优选地,两个相邻的凸起21和凸起2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呈30°-75°或105°-150°。凸起21和凸起22均呈圆弧状,优选地,圆弧的圆心角为135°-18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钛合金材料,该钛合金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良好,在机体内还能发挥抗感染功能。该钛合金包括以质量百分数计的铌14.3%,锆5.2%,钼4.7%,铜2.4%,钯0.18%,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氧≤0.1%,碳≤0.04%,氮≤0.03,氢≤0.002%。

该钛合金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按上述原料及质量比例称取钛粉以及各合金元素粉,按照现有技术中的粉末冶金制坯工艺进行球磨混合、机械压制成坯。坯料置于保温桶中,然后将保温桶放入微波烧结炉。微波烧结炉的炉腔抽真空至真空度小于0.1pa,充入纯度为99.999%的氩气形成循环保护。在氩气保护的条件下,以2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烧结温度900℃,然后在900℃下保温15min,关闭微波源,随炉冷却即得。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