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栌中药枕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93749阅读:16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黄栌中药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黄栌中药枕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科学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精神压力增加,很容易导致失眠、多梦等现象,长期休息不好,容易导致身体其他器官产生病变,也容易引起淤血和疼痛等一些病症,因此睡眠质量对人体会产生很大影响,枕头作为睡眠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具,其结构多样,目前也出现了多种保健枕,但这些保健枕调理效果不明显,为此,提出一种黄栌中药枕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栌中药枕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栌中药枕,由以下原料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黄栌25-32份、柏叶16-18份、黄蒿11-14份、合欢花20-40份、红花10-13份、赤芍8-12份、丹参30-33份、酸枣仁25-30份、夜交藤10-15份、川芎5-8份、桃仁10-13份、蒲黄15-18份、乳香14-18份、没药3-6份、马钱子13-16份、川芎4-6份、延胡索9-11份、郁金3-5份。

优选的,黄栌28份、柏叶17份、黄蒿13份、合欢花30份、红花12份、赤芍10份、丹参31份、酸枣仁28份、夜交藤12份、川芎6份、桃仁12份、蒲黄17份、乳香16份、没药5份、马钱子15份、川芎5份、延胡索10份、郁金4份。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栌中药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的选取与采摘:选取深山中,地势高的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的黄栌,高度在4米以上,根系发达的黄栌灌木,用刀具砍下之后,切分成黄栌宽度为2-5厘米,带回,放在阴凉通风处,放置3-5天;

s2、选取柏叶和黄蒿:在夏季7月中旬,选取茎叶粗大的柏树,采集下翠绿柏树的柏叶,除去虫蛀的叶片后清洗,先放置在阴凉通风处3-5天,然后,在黄蒿生长茂盛的7-10月份季节,摘下枝长10-15厘米的黄蒿枝叶,选取翠绿的叶片带回放置阴凉通风处3-4天,然后再用研磨,将柏叶和黄蒿磨成半碎状,大小面积控制在0.5-1平方厘米;

s3、购买品种:从中药店购买合欢花、红花、赤芍、丹参、酸枣仁、夜交藤、川芎、桃仁、蒲黄、乳香、没药、马钱子、川芎、延胡索和郁金组成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放置在酒精浓度为30-40%中白酒中,浸泡5-8小时,然后将其混合物和白酒一起倒入到陶瓷罐中,蒸煮直至挥发干液体,得到纯混合固体后,再过孔径大小为8-15毫米的筛网,过滤碎屑杂物;

s4、混料、烘干、杀菌:将s1和s2中风干后的获得的黄栌、柏叶和黄蒿连同纯混合固体,一起放入平铺在棉布上,放在烘干箱中烘干5h,烘干箱温度保持在55-65℃,取出,最后放入紫外灯下杀菌5h;

s5、搅匀装袋:将步骤s4中得到灭菌后的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布袋内,封口,布袋的孔径大小为1-3毫米,四周填充棉花,封好枕套口即得成品。

优选的,由以下原料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所黄栌、柏叶和黄蒿均为深山野生

优选的,步骤s4中烘干箱温度从65℃往下递减的降温到55℃。

优选的,步骤s3的陶瓷罐中混合物放在搅拌机作用下,设定搅拌时间为20-25分钟,转速为100-133转/分,搅拌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配方制取的黄栌中药枕搅匀做枕芯,装入特制的枕套内,黄栌功效:清湿热、镇痛疼、活血化瘀,柏叶主治吐血,鼻出血、痢血,黄蒿功效清热解疟,套入外枕套即可。促进患者可以对身体的疼痛、淤血得到良好的治疗,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黄栌中药枕,由以下原料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黄栌25份、柏叶16份、黄蒿11份、合欢花20份、红花10份、赤芍8份、丹参30份、酸枣仁25份、夜交藤10份、川芎5份、桃仁10份、蒲黄15份、乳香14份、没药3份、马钱子13份、川芎4份、延胡索9份、郁金3份。

实施例2

一种黄栌中药枕,由以下原料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黄栌28份、柏叶17份、黄蒿13份、合欢花30份、红花12份、赤芍10份、丹参31份、酸枣仁28份、夜交藤12份、川芎6份、桃仁12份、蒲黄17份、乳香16份、没药5份、马钱子15份、川芎5份、延胡索10份、郁金4份。

实施例3

一种黄栌中药枕,由以下原料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黄栌32份、柏叶18份、黄蒿14份、合欢花40份、红花13份、赤芍12份、丹参33份、酸枣仁30份、夜交藤15份、川芎8份、桃仁13份、蒲黄18份、乳香18份、没药6份、马钱子16份、川芎6份、延胡索11份、郁金5份。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栌中药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的选取与采摘:选取深山中,地势高的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的黄栌,高度在4米以上,根系发达的黄栌灌木,用刀具砍下之后,切分成黄栌宽度为2-5厘米,带回,放在阴凉通风处,放置3-5天;

s2、选取柏叶和黄蒿:在夏季7月中旬,选取茎叶粗大的柏树,采集下翠绿柏树的柏叶,除去虫蛀的叶片后清洗,先放置在阴凉通风处3-5天,然后,在黄蒿生长茂盛的7-10月份季节,摘下枝长10-15厘米的黄蒿枝叶,选取翠绿的叶片带回放置阴凉通风处3-4天,然后再用研磨,将柏叶和黄蒿磨成半碎状,大小面积控制在0.5-1平方厘米;

s3、购买品种:从中药店购买合欢花、红花、赤芍、丹参、酸枣仁、夜交藤、川芎、桃仁、蒲黄、乳香、没药、马钱子、川芎、延胡索和郁金组成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放置在酒精浓度为30-40%中白酒中,浸泡5-8小时,然后将其混合物和白酒一起倒入到陶瓷罐中,蒸煮直至挥发干液体,得到纯混合固体后,再过孔径大小为8-15毫米的筛网,过滤碎屑杂物;

s4、混料、烘干、杀菌:将s1和s2中风干后的获得的黄栌、柏叶和黄蒿连同纯混合固体,一起放入平铺在棉布上,放在烘干箱中烘干5h,烘干箱温度保持在55-65℃,取出,最后放入紫外灯下杀菌5h;

s5、搅匀装袋:将步骤s4中得到灭菌后的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布袋内,封口,布袋的孔径大小为1-3毫米,四周填充棉花,封好枕套口即得成品。

进一步优化,由以下原料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所黄栌、柏叶和黄蒿均为深山野生

进一步优化,步骤s4中烘干箱温度从65℃往下递减的降温到55℃。

进一步优化,步骤s3的陶瓷罐中混合物放在搅拌机作用下,设定搅拌时间为20-25分钟,转速为100-133转/分,搅拌均匀。

本发明的黄栌中药枕,对质量进行检测,具体的技术指标如下:

血瘀指标

血瘀证现代诊断研究随临床活血化瘀的兴起而十分活跃。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的确立可谓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当前对血瘀证诊断的研究热点在于借助现代科学仪器进行分析,运用理化指标,对症状体征等中医传统认识进行科学的机理研究,寻找血瘀证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指标,进行定量诊断,力图做到客观、可靠,易于重复。国内外对瘀血证的诊断研究是较为深入的,制定了瘀血证诊断标准,

1).主要依据:(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3)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4)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钳,血栓形成,血管阻塞;(5)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或血性腹水;6)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少腹急结等;(7)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8)脉涩,或结、代,或无脉。

2).其它依据:(1)肌肤甲错(皮肤租糙、肥厚、鳞屑增多),(2)肢体麻木或偏瘫,(3)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4)腮粘膜征阳性(血管曲张、色调紫暗)。

3).实验室依据:(1)微循环障碍。(2)血液流变学异常。(3)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4)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5)血流动力学障碍。(6)病理切片示有瘀血表现等。(7)特异性新技术显示血管阻塞。

4).判断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血瘀证;

1.具有主要依据二项以上。

2.具有主要依据一项,加实验室依据二项或其他依据二项。

3.具有其他依据二项以上,加实验室依据一项。

说明:临床血瘀证常有兼证,临床可根据中医理论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辨证,做出兼证诊断。

通过抽样病例调查之后,列出效果对比表格如下:

使用普通枕头与本发明中的黄栌中药枕的相同90天后,经过统计对比显示,本发明中的黄栌中药枕确实对人体相关淤血、疼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使用本发明配方中的黄栌中药枕,镇痛疼、活血化瘀明显高于使用普通枕头功效。

本发明提供的黄栌中药枕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配制后,对黄栌中药枕的制作,其中,按照实施例2中的其组成原料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制成的黄栌中药枕,黄栌中药枕对治效果最好,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此实施例2最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