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伤口愈合及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93747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复方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正因如此,皮肤亦承受着体内、体外多重因素的威胁,从而导致皮肤损伤,并引起各种皮肤疾病。

皮肤损伤范围广泛,一般受外界因素影响,包括物理、化学因素。如外力擦伤,烧伤烫伤等。此类疾病的治疗多集中在预防致病菌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两方面,西药常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中药经典制剂有玉红生肌膏、紫草烧伤膏等;除此之外,皮肤病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复杂,包含多种分类,致病人群极为广泛。常见的皮肤病包括带状疱疹(病毒性),毛囊炎(细菌性),皮炎湿疹(过敏性),银屑病(红斑丘疹鳞屑性),压疮(物理性)等。针对此类疾病,西药种类单一,中药剂型则多种多样,如霜剂、粉剂、洗剂、膏剂等,确保用最适合的中药制剂“对症施药”。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基本理念各不相同,面对于关于皮肤类相关疾病的治疗,西医多采用“精细治疗”,如清创手术、植皮手术,以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为主,费用昂贵,且抗生素药物的过多使用,容易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降低人体免疫性;中医则从整体出发,主张“以人为本,”治疗药物一般为中药复方制剂,组方配伍灵活多变,方中药材相辅相成,根据中药自身特点,不少中药复方制剂能够对于多种疾病产生治疗作用,应用广泛,而且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用药费用。因此,研究中药外用复方制剂,用科学方法论证,阐明其治病机理,对于中医中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喷剂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的功效。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

黄连20~40,黄柏30~60,姜黄30~60,紫草20~40,当归20~40,生地黄150~250,冰片20~40。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喷雾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

黄连30~35,黄柏40~50,姜黄40~50,紫草30~35,当归30~35,生地黄190~200,冰片30~35。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喷雾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

黄连32.5,黄柏48.8,姜黄48.8,紫草32.5,当归32.5,生地黄195,冰片3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得到粗粉混合物;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粗粉混合物放入麻油中浸泡,提取,过滤,然后加入冰片粉,搅匀,得到药油;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药油、蒸馏水和吐温混合,得到初乳,然后加入蒸馏水稀释,过滤得到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一粗粉混合物的目数为10~50目。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油为粗粉混合物体积的2~5倍量。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二的浸泡时间为1~5天。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二的提取温度为80~160℃,提取时间为20~60min。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三中,药油、蒸馏水和吐温的体积比为4:(1~4):1。

优选的是,所述的吐温型号为吐温-80。

本发明的药理作用如下: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清热解毒镇痛之要药。黄连含有小檗碱、黄连碱等大量生物碱,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菌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等疾病。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胧、大肠经,能够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退湿热,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可加强君药作用,共同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为方中臣药。黄柏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柏碱,具有抗炎、抗真菌的作用,同时对于多种球菌和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有利于伤口愈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泻痢、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疾病。

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脾、肝经,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姜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临床上用于治疗胸胁刺痛,痛经经闭,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疾病。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当归主要成分为阿魏酸,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还有镇痛抗炎和体外抗菌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等疾病。

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的主要成分为梓醇,具有抗癌、神经保护、抗炎、利尿、降血糖及抗肝炎病毒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等疾病。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可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紫草的主要成分为紫草素,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的作用,能够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临床上用于治疗血热毒盛,斑疹湿疹,水火烫伤等疾病。

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能够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冰片的主要成分为龙脑,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促进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喷雾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连20~40,黄柏30~60,姜黄30~60,紫草20~40,当归20~40,生地黄150~250,冰片20~40。本发明喷雾剂采用多种中药协同治疗,对促进伤口愈合及防止外伤感染等均治疗显著,能够有效地抑制浸润性炎细胞的产生,此外对于多种皮肤疾病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外用喷雾剂组方科学,疗效显著,且使用简单,便于携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

黄连20~40,黄柏30~60,姜黄30~60,紫草20~40,当归20~40,生地黄150~250,冰片20~40。优选的是,黄连30~35,黄柏40~50,姜黄40~50,紫草30~35,当归30~35,生地黄190~200,冰片30~35。更优选的是,黄连32.5,黄柏48.8,姜黄48.8,紫草32.5,当归32.5,生地黄195,冰片3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得到粗粉混合物;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粗粉混合物放入麻油中浸泡,提取,过滤,然后加入冰片粉,搅匀,得到药油;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药油、蒸馏水和吐温混合,得到初乳,然后加入蒸馏水稀释,过滤得到促伤口愈合和治疗伤口感染的中药喷雾剂。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步骤一粗粉混合物的目数优选为10~50目,更优选为10~24目。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麻油优选为粗粉混合物体积的2~5倍量,更优选为2~3倍量,更优选为2倍量;所述的浸泡时间优选为1~5天,更优选为2~4天,最优选为3天;所述的冰片粉的目数优选为100目。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步骤二提取采用油炸乳化法,所述的提取温度优选为80~160℃,更优选为100~130℃,最优选为120℃;提取时间优选为20~60min,更优选为30~50min,最优选为40min;当提取温度低于80℃时,会容易导致药材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当提取温度高于160℃时,会容易导致药材有效成分损失。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步骤三中,药油、蒸馏水和吐温的体积比优选为4:(1~4):1,更优选为4:(2~3):1;最优选为4:2:1;所述的吐温型号为吐温-80。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制备过程均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实施例的任何限制。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原料均为商购获得。

实施例1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22.5g,黄柏38.8g,姜黄38.6g,紫草22.5g,当归22.0g,生地黄155g,冰片22.5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10目粗粉混合物;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2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1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80℃温度下提取2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1: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2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23.8g,黄柏35.0g,姜黄30.6g,紫草20.0g,当归21.5g,生地黄165g,冰片20.2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10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2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2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80℃温度下提取3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1: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3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25.4g,黄柏40.8g,姜黄37.6g,紫草24.4g,当归20.5g,生地黄160g,冰片20.5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24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3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3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00℃温度下提取3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1: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4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27.8g,黄柏34.8g,姜黄31.2g,紫草20.2g,当归25.5g,生地黄175g,冰片21.8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24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3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3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00℃温度下提取4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2: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5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25.6g,黄柏31.8g,姜黄31.2g,紫草20.8g,当归20.8g,生地黄155g,冰片20.5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50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4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4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20℃温度下提取5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3: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6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23.5g,黄柏32.8g,姜黄30.0g,紫草24.5g,当归21.6g,生地黄170g,冰片21.5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50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5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5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60℃温度下提取6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4: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7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30.6g,黄柏40.8g,姜黄40.2g,紫草30.5g,当归30.5g,生地黄180g,冰片30.0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10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2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1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80℃温度下提取2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1: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8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28.0g,黄柏42.2g,姜黄43.4g,紫草30.5g,当归25.4g,生地黄190g,冰片30.5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10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2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2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80℃温度下提取3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1: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9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32.5g,黄柏48.8g,姜黄48.8g,紫草32.5g,当归32.5g,生地黄195g,冰片32.5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24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2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3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20℃温度下提取4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2: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10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32.5g,黄柏47.8g,姜黄47.5g,紫草30.0g,当归32.5g,生地黄190g,冰片31.8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24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3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4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20℃温度下提取5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3: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11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32.0g,黄柏48.0g,姜黄48.0g,紫草32.0g,当归32.0g,生地黄195g,冰片32.0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50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4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5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20℃温度下提取6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4: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实施例12

一种中药喷雾剂,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g):

黄连31.5g,黄柏47.8g,姜黄48.0g,紫草32.5g,当归32.5g,生地黄195g,冰片30.5g。

上述中药喷雾剂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连、黄柏、姜黄、紫草、当归、生地混合,粉碎成50目粗粉;

(2)将粉碎后的粗粉混合物加5倍量体积麻油中浸泡5天,采用油炸乳化法在160℃温度下提取20min,过滤,将研匀的的冰片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得到药油;

(3)将药油:蒸馏水:吐温-80按体积比4:4:1研制成初乳,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即得中药喷雾剂。

(4)上述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为证明本发明中药喷雾剂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及抑菌等作用,发明人进行了以下药效学实验。

试验例1:中药喷雾剂对小鼠烫伤的影响

实验方法

km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前24h,小鼠背部用10%硫化钠溶液脱毛,造模前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0.5ml/10g),将50g砝码置于沸水中10min,迅速放在小鼠背部皮肤上8s,即可形成面积2cm×2cm的深二度烫伤模型。模型组:应用0.9%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复方磺胺嘧啶银乳膏0.1g;低剂量组:给予喷雾剂0.1ml,每只小鼠按20g计算,相当于生药量1.788g/kg/d;中剂量组:给予喷雾剂0.2ml,每只小鼠按20g计算,相当于生药量3.576g/kg/d;高剂量组:给予喷雾剂0.4ml,每只小鼠按20g计算,相当于生药量7.512g/kg/d。各组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28d。

观察指标

创面愈合率:烫伤后1、7、14、21d,透明硫酸纸描记创面,剪下称重,以质量代替面积。

创面愈合率=(原始烫伤面积-各时间点未愈合面积)/原始烫伤面积×100%

创面愈合时间:记录各组创面脱痂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标准:创面痂皮脱落,新上皮生成。28d未愈合者记为28d)。

细胞因子:每组分别在烫伤后24、48h后取5只小鼠,眼球取血,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采用elis法测定血清tnf-α,il-1水平,具体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实验结果

表1各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

*p<0.05,**p<0.01vs模型组

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喷雾剂中、高剂量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表明该中药喷雾剂可以有效促进皮肤愈合。

表2各组小鼠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p<0.05,**p<0.01vs模型组

结果表明,烫伤后24、48h,喷雾剂3个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烫伤48h,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的血清il-1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说明该中药喷雾剂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试验例2:中药喷雾剂体外抑菌试验

实验方法1

称取被试样片(剪成1.0cm×1.0cm大小),放入低(相当17.88g/1l生药量)、中(相当35.76g/l生药量)、高(相当71.52g/l生药量)浓度的该烧烫伤喷剂溶液中,浸润后备用。将样片放入一个250ml三角瓶中,分别加入70mlpbs和5ml菌悬液,使菌悬液在pbs中的浓度为1×104~9×104cfu/ml。将三角烧瓶固定于振荡摇床上,以300r/min振摇1h。取0.5ml振摇后的样液,加pbs做适当稀释,以琼脂倾注法接种平皿,进行菌落计数。同时设不加样片组,不加样品组分别取5ml菌悬液和70mlpbs加入一个250ml三角烧瓶中,混匀,分别于0时间和1h后,各取0.5ml菌悬液与pbs的混合液做适当稀释,然后进行菌落计数。试验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抑菌率:

x5=(a-b)/a×100%...

式中:x5——抑菌率,%;

a——被试样品振荡前平均菌落数;

b——被试样品振荡后平均菌落数。

评价标准

不加样品组的菌落数在1×104~9×104cfu/ml之间,且样品振荡前后平均菌落数差值在10%以内,试验有效;被试样片组抑菌率与对照样片组抑菌率的差值>26%,产品具有抗菌作用。

实验结果

表3各实验组抑菌率

*p<0.05,**p<0.01vs低剂量组

结果表明,同低剂量相组比,高剂量组对于金葡球菌的抑菌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中、高剂量组对于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表明该中药喷雾剂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实验方法2

滤纸用打孔器打成5mm直径的圆片,灭菌。倒入适量(约4mm厚)已灭菌的培养基(温度约45℃),轻轻转动培养皿,静置凝成平板,将已经培养好的菌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取1ml该菌悬液至灭过菌的(121℃,15min)培养皿中,用无菌涂布棒涂匀。将含有5μl喷雾剂药液的滤纸片置于培养皿表面。静置5min,培养皿于37℃培养24h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大小。

实验组分为低(相当17.88g/1l生药量)、中(相当35.76g/l生药量)、高(相当71.52g/l生药量)3个剂量组。

按上述方法,每个浓度做3个重复,以灭菌水浸湿的滤纸片做空白对照。

实验结果

表4各实验组抑菌圈直径

*p<0.05,**p<0.01vs低剂量组

由结果可知,同低剂量组相比,喷雾剂中、高剂量组对于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p<0.05,p<0.01);高剂量组对于金黄色葡萄菌的抑菌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1),抑菌效果明显,表明该中药喷雾剂具备一定的抑菌能力。

试验例3:中药喷雾剂对于小鼠皮炎湿疹的影响

实验方法

km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前1d,在小鼠背部去毛,面积约2×2cm。实验第1d各组(除正常组)于去毛区涂以7%二硝基氯苯溶液(dncb)100μl外涂致敏,第5d后用0.1%二硝基氯苯(dncb)10μl涂于小鼠右耳内侧,共激发4次,每3d一次,每次激发24h、48h、72h后,各组分别涂药于小鼠右耳内侧,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停药1d后,处死小鼠,用打孔器取下左右耳片(约8mm)在分析天平上迅速称量,以两耳重量差作为肿胀度。抑制率=(模型组-药物组)/模型组×100%;每组各取5只小鼠右耳组织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进行浸润性炎细胞计数,计算平均值。

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0.1g;低剂量组:给予喷雾剂0.1ml,每只小鼠按20g计算,相当于生药量1.788g/kg/d;中剂量组:给予喷雾剂0.2ml,每只小鼠按20g计算,相当于生药量3.576g/kg/d;高剂量组:给予喷雾剂0.4ml,每只小鼠按20g计算,相当于生药量7.512g/kg/d。

实验结果

表5中药喷雾剂对于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p<0.05,**p<0.01vs模型组

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对于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p<0.01);喷雾剂低剂量组可以改善小鼠的耳肿胀情况(p<0.05);高剂量组对于小鼠耳肿胀的抑制效果显著(p<0.01),说明该中药喷雾剂具有一定的治疗皮炎湿疹的作用。

表6中药喷雾剂对于小鼠耳组织浸润炎性细胞数的影响

*p<0.05,**p<0.01vs模型组

结果表明,喷雾剂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能明显降低小鼠病变组织中的浸润性炎细胞,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其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说明该中药喷雾剂抗炎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抑制浸润性炎细胞的产生,对于皮炎湿疹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