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妇女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930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女痛经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痛经是女性月经来潮时常见症状,月经来潮时小腹出现痉挛性疼痛。通常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女性在月经初潮时出现痛经,然后每次月经来潮时都会出现反复疼痛,继发性痛经是月经来潮前后无痛感,后来腹痛逐步增加,而继发性痛经经常会伴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状。发病时患者表现为行经前后下腹疼痛或伴其他不适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临床西医多采用布洛芬、萘普生及甲芬那酸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虽然能暂时缓解疼痛,但疗效不佳,且有消化不良、嗜睡等副作用。若中年妇女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以导致妇女内分泌失调。而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痛经疾病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具有临床疗效明显和副作用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女痛经的中药。本发明的中药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优点。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反复研究摸索,通过临床试验的验证,终于找到了疗效确切的中药组分配比,从而完成本发明。

传统中医学认为,痛经患者多因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克冲任,与血相博,致子宫气血失畅,经前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壅滞,不通则痛,病发为痛经。临床寒凝血淤证较多见。方中以首乌藤和香橼为君药,两药相须而用,能发挥养血疏肝之功。方中选以荔枝核、大黄可活血通络、鸡血藤温补气血,配以丹参专人血分,为治疗痛经之要药,可加强方中活血之功,上述四药共为臣药,荔枝核温经散寒,淫羊藿,化橘红两药相配可温补肾阳,姜黄化瘀止痛,柴胡,甘松两药相佐使用,可疏肝理气止痛,配以乌药温经散寒,牡蛎软坚散结。方中配伍的特点,有补有泻,升降结合,全方配伍共奏疏肝养血,温经止痛,通络补气之功。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治疗妇女痛经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首乌藤110~130份、香橼110~130份、荔枝核80~100份、大黄80~100份、鸡血藤80~100份、丹参80~100份、淫羊藿50~70份、化橘红50~70份、姜黄50~70份、柴胡50~70份、甘松50~70份、乌药30~50份、牡蛎30~50份。

作为本发明中药的进一步优选,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首乌藤120份、香橼120份、荔枝核90份、大黄90份、鸡血藤90份、丹参90份、淫羊藿60份、化橘红60份、姜黄60份、柴胡60份、甘松60份、乌药40份、牡蛎40份。

本发明中药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组成:

取首乌藤、香橼、荔枝核、大黄、鸡血藤、丹参、淫羊藿、化橘红、姜黄、柴胡、甘松、乌药、牡蛎,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0.5~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组成:

取首乌藤、香橼、荔枝核、大黄、鸡血藤、丹参、淫羊藿、化橘红、姜黄、柴胡、甘松、乌药、牡蛎,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所述中药的剂型优选为颗粒剂。

本发明中药物的来源及功效作用如下:

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藤茎。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功效与作用,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香橼,为芸香科植物香圆citruswilsoniitanaka.或枸橼citrusmedicl.的成熟果实。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酸。归肝经、脾经、肺经。功效与作用,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用治肝胃气滞、胸肋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荔枝核,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种子。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归肝经、肾经。功效与作用,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睾丸肿痛。治心痛及小肠气。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j-fl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功效与作用,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用适量,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sdunn.的藤茎。性味归经,性温,味苦、甘。归肝经、肾经。功效与作用,补血、活血、通络。用治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茎。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心经、肝经。功效与作用,祛瘀止痛、活血痛经、清心除烦。

用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毒、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淫羊藿,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ieb.et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maxim.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numnakai的叶。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肝经、肾经。功效与作用,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治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化橘红,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的未成熟果或近成熟果的外层果皮。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肺经、脾经。功效与作用,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治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姜黄,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根茎。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肝经。功效与作用,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治心腹痞满胀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

柴胡,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根,或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的根。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肺经。功效与作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甘松,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的根及根茎。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脾经、胃经。功效与作用,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用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有良好的镇静、调整心律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癔病、失眠、易惊等症。

乌药,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的块根。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肾经、膀胱经。功效与作用,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用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等。

牡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gigasthunberg、大连湾牡蛎otalia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蛎d.rivularisgould的贝壳。性味归经,性微寒,味咸。归肝经、胆经、肾经。功效与作用,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牡蛎收敛固涩。用治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蛎痰核、癥瘕痞块。

本发明中药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其各药材配伍在作用上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得全方具有疏肝养血,温经止痛,通络补气功效。经临床验证,本发明中药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7%,且本发明中药的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取首乌藤120g、香橼120g、荔枝核90g、大黄90g、鸡血藤90g、丹参90g、淫羊藿60g、化橘红60g、姜黄60g、柴胡60g、甘松60g、乌药40g、牡蛎40g,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适量的蔗糖,淀粉制粒制成颗粒剂,即得。

实施例2

取首乌藤110g、香橼120g、荔枝核100g、大黄90g、鸡血藤90g、丹参80g、淫羊藿60g、化橘红60g、姜黄60g、柴胡60g、甘松60g、乌药40g、牡蛎50g,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适量的蔗糖,淀粉制粒制成颗粒剂,即得。

实施例3

取首乌藤120g、香橼130g、荔枝核90g、大黄80g、鸡血藤90g、丹参90g、淫羊藿50g、化橘红60g、姜黄60g、柴胡70g、甘松60g、乌药30g、牡蛎40g,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适量的蔗糖,淀粉制粒制成颗粒剂,即得。

实施例4

取首乌藤130g、香橼110g、荔枝核90g、大黄100g、鸡血藤90g、丹参80g、淫羊藿60g、化橘红70g、姜黄50g、柴胡60g、甘松60g、乌药50g、牡蛎40g,加与药材重量比为9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适量的淀粉,混匀,后填充制成胶囊剂,即得。

实施例5

取首乌藤130g、香橼110g、荔枝核100g、大黄80g、丹参100g、淫羊藿70g、化橘红50g、鸡血藤50g、姜黄50g、柴胡70g、甘松50g、乌药30g、牡蛎50g;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羟丙基纤维素制粒,再加入滑石粉压制成片剂,即得。

实施例6

取首乌藤110g、香橼130g、荔枝核80g、大黄100g、丹参80g、淫羊藿50g、化橘红70g、鸡血藤70g、姜黄70g、柴胡50g、甘松70g、乌药50g、牡蛎30g;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2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0.5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再加入peg4000和硬脂酸,滴制成滴丸剂,即得。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中药的疗效,我们将上述具体实施例1和2中制备的中药颗粒剂,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本发明中药的临床观察

1.1一般资料

收治痛经患者共136例,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1组71例和治疗2组65例。治疗1组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2.7±2.7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2±0.7年;治疗2组,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1.8±3.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6±0.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西医妇产科学》临床诊断标准,具体如下:①患者月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②患者进行妇科相关检查及b超检查无明细器质性病变。③患者年龄在22岁~49岁。④患者在治疗之前并没有接收其他治疗。

1.3治疗方法

治疗1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得颗粒剂,口服治疗,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10g,一日2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治疗2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组的方法制得颗粒剂,口服治疗,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10g,一日2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评价其患者临床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痛经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能够按时到来。显效:患者痛经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月经偶尔不准时到来。有效:患者痛经、下腹疼痛等症状得到好转,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临。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或出现加重现象。

1.5治疗结果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治疗1组的总有效率为88.7%,治疗2组患者有效率为61.5%。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在治疗痛经方面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1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2组。

1.6不良反应

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并在临床治愈的患者中,出院后6个月,进行回访,治疗1组发现有1例患者复发(3.2%),而治疗2组有3例复发(14.3%)。上述临床结果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药在制备治疗痛经疾病方面疗效确切、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