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860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经颅电刺激设备将阴极和阳极电极片分别放置于头颅表皮特定部位,并导入10~20min的1.0~2.0ma的微弱电流,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电流部分经过头皮,部分经过大脑,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改变大脑表面神经元膜电位的去极化或超极化方向,影响自发神经活动的皮质兴奋性改变。阳极下方脑区被激活,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阴极下方脑区被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经颅电刺激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精神、神经等领域的临床诊断、治疗与科学研究。现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存在结构简单不好调控的问题,使用者使用时需要在专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方便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还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此装置只能用于电刺激,无其他的附加功能,不能吸引使用者的自动接受并自主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可适应不同人群的大脑皮层,以达到适应多种人群的电刺激,且本发明装置在电刺激的同时还能选择性实现对脸部和头部的按摩,使得本发明装置功能多样化,在治疗的同时也能放松达到舒缓头部和面部肌肉的目的,更容易被接受。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

恒定电流发生器;

固定帽,其包括均为类半球体形的底层和外层,所述底层为橡胶软层且设置为与大脑皮层紧贴配合,所述外层为硬质层且与底层之间具有间隔,各处间隔相等以使底层和外层之间形成中空腔体,所述底层和外层的下边缘通过一圈环形的水平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相对固定有一对耳套,其为弹性结构;

调节机构,其为一对且包括调节管、调节杆、连接柱和海绵盒,所述调节管一端垂直底层固定于底层上表面,另一端水平朝向其对应一侧耳套并固定于外层下表面,所以调节管中部为弧形,所述调节杆一端无缝穿设于调节管另一端内,另一端水平穿出于外层外,所述连接柱一端无缝穿设于调节管一端内,另一端垂直穿出底层连接海绵盒,所述调节管在调节杆一端与连接柱一端之间填充有干燥的细颗粒填充物,所述海绵盒一侧面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恰好容纳电极片自由进出,一对电极片位于一对海绵盒内时,恰好位于国际脑电10~20系统的f3和f4位置,一对电极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外部的恒定电流发生器;

脸部按摩机构,其包括面罩、下颚固定套和按摩仪,所述面罩上端可拆卸连接于底板上,下端连接下颚固定套,其为弹性套且套于下颚上将面罩固定,所述面罩内侧位于一对脸部和额头位置均设置有按摩仪,所述按摩仪通过固定于面罩上的正反转电机连接并驱动转动,所以按摩仪为圆盘状,内部由一层耐热隔板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靠近面罩的腔室为加热腔,其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远离面罩的腔室为储料腔,其内可通过进料口灌装按摩液或按摩油,所述按摩仪远离面罩的侧面为略向外突出的圆弧形,其上远离按摩仪的中心均匀设置一圈孔洞,孔洞贯通储料腔,在各孔洞处设置有呈鱼鳞状分布的挡片,其为朝向人脸中心转动的方向设置。

优选的是,还包括:头部按摩机构,其包括固定杆、连接杆和按摩球,所述固定杆垂直位于大脑中部的矢状面上并通过气缸驱动上下伸缩,所述固定杆下端铰接有多根连接杆的一端,多根连接杆呈散射状分布于底层和外层之间的中空腔体中,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底层并万向连接按摩球,所述按摩球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弹性凸点。

优选的是,所述底层和外层之间的中间腔体内还固定设置有h型的定位架,其中部的水平架上具有竖直的通孔,所述固定杆恰好穿过通孔且与通孔相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海绵盒紧挨头皮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海绵块,其为倒圆台形,倒圆台形的倾斜角为45度。

优选的是,所述耳套上具有贯通的耳塞孔。

优选的是,所述干燥的细颗粒填充物为干燥细砂。

优选的是,所述调节杆一端和连接柱一端均固定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直径略大于调节管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按摩仪远离面罩的侧面边缘向其中心延伸固定有一圈硅胶环形挡圈,所述孔洞相对应的挡片内侧设置有一个堵孔和沿堵孔周边均匀分布的多个凸点,所述堵孔恰好与孔洞相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底板上向下延伸设置有相对的一对卡合件,其相对的侧面向内凹陷有凹槽,凹槽的开口面为一对相对的半圆中间连接长方体形状,长方体的宽与半圆的直径相等重合,凹槽远离脸部的半圆侧壁沿半径方向向内设置有多个凹孔,凹槽靠近脸部的半圆侧壁上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连接有半圆形的活动板,弹性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活动板与凹槽远离脸部的半圆侧壁恰好形成为完整的圆,所述面罩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一对配合件,其为圆柱体形,且直径与半圆直径相等,配合件远离脸部的一侧壁设置有与凹孔相配合的凸起。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对电极片定位位置精准可调,调节过程方便简单,另外调节电极片适应不同人群大脑皮层,且可调节与大脑皮层接触的紧密程度。

2、本发明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在电刺激的同时还能选择性进行脸部和头部按摩,脸部按摩仪可接触脸部转动按摩,在按摩时,按摩仪还能缓慢释放按摩油或按摩液,从而实现功能性按摩。

3、本发明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通过耳套和下颚套固定固定帽和面罩,其均为弹性的,可适应不用大脑皮层和不同脸型,以使电刺激和按摩仪稳定工作,另外固定帽通过耳挂实现固定定位,定位精确且固定帽固定牢固,同时固定帽为两层结构,外层为硬质层,可设计为美观的固定帽外形,使其看上去像一个普通的帽子,使用的人更容易接受。

4、本发明的经颅直流电刺激系统的海绵盒设置有海绵块,通过海绵块可实现电刺激的集中点刺激,相比传统的片状刺激效果更为明显。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按摩仪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按摩仪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卡合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层,2—外层,3—调节管,4—调节杆,5—连接柱,6—海绵盒,7—定位架,8—固定杆,9—连接杆,10—按摩球,11—按摩仪,12—面罩,13—正反转电机,14—加热腔,15—储料腔,16—挡片,17—半圆,18—凹孔,19—弹性部件,20—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提供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

恒定电流发生器;

固定帽,其包括均为类半球体形的底层1和外层2,所述底层1为橡胶软层且设置为与大脑皮层紧贴配合,所述外层2为硬质层且与底层1之间具有间隔,各处间隔相等以使底层1和外层2之间形成中空腔体,所述底层1和外层2的下边缘通过一圈环形的水平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相对固定有一对耳套,其为弹性结构;

调节机构,其为一对且包括调节管3、调节杆4、连接柱5和海绵盒6,所述调节管3一端垂直底层1固定于底层1上表面,另一端水平朝向其对应一侧耳套并固定于外层2下表面,所以调节管3中部为弧形,所述调节杆4一端无缝穿设于调节管3另一端内,另一端水平穿出于外层2外,所述连接柱5一端无缝穿设于调节管3一端内,另一端垂直穿出底层1连接海绵盒6,所述调节管3在调节杆4一端与连接柱5一端之间填充有干燥的细颗粒填充物,所述海绵盒6一侧面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恰好容纳电极片自由进出,一对电极片位于一对海绵盒6内时,恰好位于国际脑电10~20系统的f3和f4位置,一对电极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外部的恒定电流发生器;

脸部按摩机构,其包括面罩12、下颚固定套和按摩仪11,所述面罩12上端可拆卸连接于底板上,下端连接下颚固定套,其为弹性套且套于下颚上将面罩12固定,所述面罩12内侧位于一对脸部和额头位置均设置有按摩仪11,所述按摩仪11通过固定于面罩12上的正反转电机13连接并驱动转动,所以按摩仪11为圆盘状,内部由一层耐热隔板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靠近面罩12的腔室为加热腔14,其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远离面罩12的腔室为储料腔15,其内可通过进料口灌装按摩液或按摩油,所述按摩仪11远离面罩12的侧面为略向外突出的圆弧形,其上远离按摩仪11的中心均匀设置一圈孔洞,孔洞贯通储料腔15,在各孔洞处设置有呈鱼鳞状分布的挡片16,其为朝向人脸中心转动的方向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一对电极片与恒定电流发生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电路图参照现有公开的公告号为cn104307099b的中国专利。恒定电流发生器提供1~2ma的低强度直流电通过导线传输给一对电极片,从而刺激大脑皮层依照国际脑电10~20系统中的f3和f4位置,从而起到治疗疾病或者激发大脑某些功能的作用。要达到较好的刺激效果,首先电极片要与大脑皮层紧密接触,接触程度也要可控才行,此时就需要定位电极片的装置,一般都是通过固定帽,而现有的固定帽结构简单,固定定位精准度不高,且不可方便地调节,本发明提供了全新的多功能性的固定帽。首先整体为类半球体形,刚好像帽子一样戴在大脑上,包括底层1和外层2,底层1为橡胶软层,刚好与大脑的形状相配合紧贴,适应大部分的人群,同时外层2为硬质层,可将所有的调节结构和电极片等设置为底层1和外层2的中空腔体中,从而整个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外形看起来美观大方,易于被大众接受,同时中空腔体各处的厚度一致,底层1和外层2的下边缘通过水平底板相连接为一体,也就是外层2的类半球体直径大于底层1的类半球体直径,使得底层1和外层2之间构成为下底密封的中空腔体,且固定帽戴上后恰好位于国际脑电10~20系统的f3和f4位置,同时固定帽戴上后,在一对人耳的位置处恰好设置有一对耳套,恰好套于一对人耳处,且为弹性结构,可适应不同的人耳,从而将一对电极片定位精准。

电极片的固定调节通过调节机构,现有公开的技术中也有可对电极片进行调节的,但是一般都是通过螺纹连接,同时是固定于头顶上的,不方便调节,需要将头歪着或者需要其他人辅助才能调节,不太方便,因此本发明通过调节机构来实现水平的调节,可自动方便快捷的调节。首先在底层1和外层2之间的中空腔体内固定设置有调节管3,调节管3连接在底层1的一端垂直于底层1表面设置,而连接在外层2的另一端水平连接,且水平朝向人耳外侧设置,以降低调节的高度,方便调节,调节管3的两端之间的中部为弧形的,以平滑连接调节管3的两端,调节杆4的一端无缝水平从外层2外插入到调节管3的另一端内,且与调节管3之间无缝隙贴合,连接柱5的一端无缝垂直底层1插入到调节管3的一端内,且与调节管3之间无缝贴合,连接柱5的另一端恰好穿过底层1连接海绵盒6,由于底层1为橡胶软层,连接柱5不会自由从底层1脱离,海绵盒6内设置有电极片,是通过海绵盒6的侧面开口自由进出的,调节杆4一端和连接柱5的一端之间在调节管3内填充有干燥的细颗粒填充物,当戴上固定帽和耳套后,通过用外力水平推动调节杆4位于外层2外的另一端,从而推动调节管3内的干燥的细颗粒填充物,以将力传递给连接柱5的一端,从而推动连接柱5垂直底层1向大脑皮层运动,进一步将海绵盒6紧贴大脑皮层,以使电极片紧密贴合大脑皮层,实现较好的电刺激。

在电刺激的同时,防止使用者的注意力过于集中,一方面无法放轻松顺利实现电刺激的效果,另一方面无法充分利用时间,因此本发明设置了脸部按摩机构,在实现电刺激的同时,还能同时对脸部进行按摩,以使使用者在接受大脑皮层电刺激时能较为轻松。首先包括面罩12,其通过上端与固定帽下端设置的水平底板可拆卸固定,可拆卸的方式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可行的拆卸结构,不限于特定的可拆卸结构,面罩12安装后刚好套于脸部外侧,与人脸具有一定的间隔,面罩12的形状与脸部的形状相适应,符合大多数人脸即可,面罩12的下端连接下颚固定套,其为弹性结构,在面罩12安装套上后,通过下颚固定套进一步将面罩12固定于下颚上,同时弹性的下颚固定套可适应不同长度和宽度的人脸,当然保证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在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位置均具有开口,面罩12安装上后靠近人脸的内侧在一对脸部和额头位置均设置有按摩仪11,安装时即调试好位置,以使按摩仪11恰好贴合人脸的皮肤,按摩仪11通过面罩12上固定的正反转电机13连接并可驱动按摩仪11正转和反转,按摩仪11为圆盘形,其一个侧面紧贴人脸皮肤,另一相对的侧面连接正反转电机13,按摩仪11内部为中空结构,通过平行于按摩仪11侧面的耐热隔板分隔为两个独立隔绝的腔室,靠近面罩12的腔室为加热腔14,内部设置的加热装置可为电热丝等可实现加热,并保持一定温度的装置,只要能实现加热,维持一定的温度即可,并不限定特定的加热方式,远离面罩12的腔室为储料腔15,其在侧面设置有可封闭的开口,通过开口可将储料腔15内灌注按摩油或按摩液,同时按摩仪11靠近脸部的侧面远离按摩仪11中心外圈设置有一圈孔洞,其最好均匀间隔设置一圈,孔洞贯通储料腔15,每个孔洞旁侧均设置有挡片16,其正常状态时恰好位于孔洞表面以将孔洞遮盖住,其所有孔洞的挡片16均固定在同一方向,未固定的一端均朝向同一圆周方向,类似鱼鳞状分布,只不过分布为一圈,以将所有的孔洞遮盖住,其遮盖的方向为朝向人脸中心转动的方向,也就是当左脸的按摩仪11逆时针方向转动、右脸的按摩仪11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其实就是均朝向脸部外侧转动时,挡片16可顺着转动的方向逆向平展为遮盖住孔洞,此时可直接按摩,当需要通过按摩油或者按摩液辅助按摩时,可通过反转电机,此时挡片16就向刮鱼鳞一样,从而将孔洞暴露出来,储料腔15内的按摩油或按摩液就可通过孔洞缓慢流出到人脸上,实现辅助按摩吸收,储料腔15内的按摩油和按摩液可根据需要的量灌注合适的量,也可灌注满通过正反转通过挡片16来实现孔洞的开启以控制人脸按摩所需要的量。额头上的按摩仪11可选择性进行开关,其转动的方向以及挡片16设置的方向没有限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均可。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头部按摩机构,其包括固定杆8、连接杆9和按摩球10,所述固定杆8垂直位于大脑中部的矢状面上并通过气缸驱动上下伸缩,所述固定杆8下端铰接有多根连接杆9的一端,多根连接杆9呈散射状分布于底层1和外层2之间的中空腔体中,连接杆9的另一端穿过底层1并万向连接按摩球10,所述按摩球1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弹性凸点。在实现脸部按摩的同时,同时头部按摩机构也可实现头部按摩,通过气缸带动固定杆8上下移动,固定杆8上下移动带动与其铰接连接的多根连接杆9上下移动,而连接杆9穿过底层1连接有按摩球10,按摩球10通过大脑的穴位来合理安排,固定杆8上下移动时,连接杆9即可带动按摩球10在大脑皮层的穴位上来回移动并滑动转动,从而可实现按摩,另外按摩球10上设置有弹性凸点,可增加按摩的刺激程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层1和外层2之间的中间腔体内还固定设置有h型的定位架7,其中部的水平架上具有竖直的通孔,所述固定杆8恰好穿过通孔且与通孔相配合。为了提高头部按摩调节的稳定性,固定杆8上下移动时通过定位架7中部的水平架上的通孔限定其仅可上下移动,定位架7设置为h型,上下端固定于底层1和外层2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海绵盒6紧挨头皮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海绵块,其为倒圆台形,倒圆台形的倾斜角为45度。海绵块的设置使得电极片的电流通过多点的形式刺激大脑皮层,其刺激更为集中。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耳套上具有贯通的耳塞孔。耳套上设置有耳塞孔,在实现电刺激和按摩的同时,还能通过耳塞孔听歌或者接打电话等。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燥的细颗粒填充物为干燥细砂。干燥细砂流动性强,易于变形。当然也不仅限于干燥细砂,其它可实现流动和变形的填充物也可。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杆4一端和连接柱5一端均固定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直径略大于调节管3直径。调节杆4和连接柱5与干燥细颗粒填充物接触的面设置有橡胶片,橡胶片直径略大于调节管3直径,在调节时实现干燥细颗粒填充物的密封。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按摩仪11远离面罩12的侧面边缘向其中心延伸固定有一圈硅胶环形挡圈,所述孔洞相对应的挡片16内侧设置有一个堵孔和沿堵孔周边均匀分布的多个凸点,所述堵孔恰好与孔洞相配合。按摩仪11远离面罩12的侧面在其外边缘设置有朝向脸部的一圈硅胶环形挡圈,在按摩油或按摩也辅助按摩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阻挡,防止其流到脸部外侧,另外正反转电机13在正转时,也就是朝向脸部外侧转动时,挡片16阻挡遮盖孔洞,遮盖时为了更好地防止储料腔15内的按摩油或按摩液流出,挡片16设置有恰好可堵住孔洞的堵孔,同时在堵孔周围的挡片16上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凸点,在电机反转时,通过凸点与脸部的接触按摩,按摩刺激性更强,增加了按摩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向下延伸设置有相对的一对卡合件,其相对的侧面向内凹陷有凹槽,凹槽的开口面为一对相对的半圆17中间连接长方体形状,长方体的宽与半圆17的直径相等重合,凹槽远离脸部的半圆17侧壁沿半径方向向内设置有多个凹孔18,凹槽靠近脸部的半圆17侧壁上设置有弹性部件19,弹性部件19连接有半圆形的活动板20,弹性部件19处于自由状态时,活动板20与凹槽远离脸部的半圆17侧壁恰好形成为完整的圆,所述面罩12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一对配合件,其为圆柱体形,且直径与半圆17直径相等,配合件远离脸部的一侧壁设置有与凹孔18相配合的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面罩12固定在底板上时,其位置固定,当人脸的立体性不同时,有的人脸立体性很强,而有的人脸相对较为平,因此面罩12需要能调整角度才行。首先底板上设置有一定卡合件,一对卡合件设置在一对耳套旁,位于人脸的两侧,卡合件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的开口向内均匀凹陷延伸,开口面的形状是左右两侧为相对的一对直径相等的半圆17,一对半圆17之间为长方体,长方体的宽与一对半圆17的直径相等且重合,左侧和右侧两侧即远离和靠近大脑的一侧,远离大脑的半圆17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凹孔18,凹孔18沿着半圆17的半径方向凹陷,且凹孔18在半圆17的内侧壁设置多层,也就是离凹槽开口不同距离处均设置有一列凹孔,靠近大脑的半圆17侧壁固定设置沿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弹性部件19,可以设置为成本简单的弹簧,弹性部件19朝向凹孔18的一端固定有与远离大脑的半圆17相对的半圆形活动板20,两者直径相等。面罩12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一对圆柱体形的配合件,其朝外延伸为恰好插入凹槽内,配合件上设置有与凹孔18相配合的凸起,当需要固定面罩12时,一对配合件分别插入一对凹槽内,由于活动板20和远离大脑的半圆17之间构成的圆形直径与配合件直径相等,再由于凸起的阻挡,配合件不能顺利插入到凹槽内,因此通过斜着进入挤压活动板20连接的弹簧,使其压缩,以使活动板20和远离大脑的半圆17之间可容纳配合件和其上的凸起顺利进入,转动面罩12从而配合件转动为使凸起插入到其中一个凹孔18中,而活动板20在弹簧的反弹作用下,抵住配合件,从而配合件固定于凹槽中,从而面罩12固定于一对卡合件上,与固定帽固定连接。当需要转动面罩12的角度时,向靠近活动板20方向用力,从而使凸起脱离其中一个凹孔18,再转动配合件卡合到与其位于同一列也就是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另一个凹孔18中,从而改变面罩12的角度。当需要改变面罩12与人脸之间的间隔时,也就是调整按摩仪11与人脸的接触紧密程度,同时也是为了配合不同的脸型,可通过调节配合件向凹槽内插入的深浅来调节,并通过深浅不同位置的凹孔来卡合凸起达到固定面罩12的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