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肺癌分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65741发布日期:2019-07-03 03:2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肺癌分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分肺癌分型的方法,通过检测肺部组织的生物自发荧光,具体是基于检测肺部组织自发荧光强度和分布形态,作为检测区分肺鳞癌和肺腺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肺癌是全球包括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疗效差等特点。对于一个首次出现肺癌疑似症状的受试者,进行一个胸片检测可以提示明显的团块,纵隔膜扩张,肺扩张等问题。相比x光检测,ct影像可以提供更多的疾病信息。临床中,支气管镜检以及ct常被用来提取肿瘤样品用于组织病理学分析判断疑似病灶的分期分型信息。在胸片上,看到的肺部肿瘤一般是孤立性肺结节的形式。然而,由于许多其他疾病也有次特征,包括错构瘤,传染性肉芽瘤等,所以还需进一步的诊断。对于肺癌,决定性的金标准诊断是取疑似肿瘤的肿块样品,利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判定。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定期对肺结节进行检查。但是由于ct的辐射危害,不建议高频率或者长时间的使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ct影像技术可以检测较早期的肺癌,如果肿瘤很小,5年存活率可以超过80%。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人群没有定期检测肺癌的习惯。同时ct影像不便于人人检测。而目前对于肺癌的检测方法仅限于这些影像方法,以及通过咳嗽、呼吸困难、咳血、全身减肥和厌食等表观粗略的判断加以辅助诊断。这对于患者很不方便,耗时相对较长而且价格较昂贵。对病人快速无创地判定早期或晚期肺癌以及癌症分型有着重要的临床需求。而在手术后为了判断肺癌的分型信息,需要对于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通常几天时间。

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属于非小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肺鳞癌又称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包括梭形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占原发性肺癌的40%~51%。目前对于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区分,主要为病理切片,利用染色的方法区分,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针对病人肺部以及已经被手术切除的肺部组织,如果能够发明能够简便、快速检测肺癌分型的方法,这将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临床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标记物在制备用于诊断和预测肺癌分型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分子标记物为使用440nm至700nm之间的激发光激发受试者肺部正常组织后的自发荧光强度,所述自发荧光的波长范围在460nm至800nm之间,所述肺癌分型选自肺腺癌或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0%-6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优选所述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40%-50%之间任一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70%-10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优选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70%-80%之间任一值。

在本发明中,所述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为临床中确诊为非肺癌的患者中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的平均值。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标记物在制备用于诊断和预测肺癌分型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分子标记物为使用440nm至700nm之间的激发光激发受试者疑似癌旁组织后的自发荧光强度,所述自发荧光的波长范围在460nm至800nm之间,所述肺癌分型选自肺腺癌或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病灶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肺部疑似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0%-6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疑似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70%-10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物在制备用于诊断和预测肺癌分型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分子标记物为使用440nm至700nm之间的激发光激发受试者疑似肺癌病灶组织后的自发荧光强度,所述自发荧光的波长范围在460nm至800nm之间,所述肺癌分型选自肺腺癌或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疑似肺癌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0%-7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疑似肺癌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80%-10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

在本发明中,激发光范围为460nm至640nm,优选为460nm至580nm。

在本发明中,接收光范围为480nm至700nm,优选为500nm至620nm。

在本发明中,利用激发光激发产生自发荧光的方式包括使用普通的连续光输出进行激发的方式、使用电调制进行调制激发的方式、或者使用脉冲激光进行激发的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物在制备用于诊断和预测肺癌分型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分子标记物为使用440nm至700nm之间的激发光激发受试者肺部正常组织或疑似癌旁组织后的自发荧光分布形态图,所述自发荧光的波长范围在460nm至800nm之间,所述肺癌分型选自肺腺癌或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自发荧光分布形态图中荧光呈均匀弥散状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自发荧光分布形态图中出现大量的高亮荧光斑点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激发光范围为460nm至640nm,优选为460nm至580nm。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光范围为480nm至700nm,优选为500nm至620nm。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诊断和预测肺癌分型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440nm至700nm之间的激发光激发患者肺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或癌症病灶组织;

(2)接收460nm至800nm之间的自发荧光;

(3)分析自发荧光的强度和/或荧光分布形态图,确定是肺腺癌或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0%-6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70%-10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病灶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肺部疑似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0%-6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疑似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70%-10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疑似肺癌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0%-7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非肺癌的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当受试者疑似肺癌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80%-100%之间任一值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自发荧光分布形态图中荧光呈均匀弥散状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腺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自发荧光分布形态图中出现大量的高亮荧光斑点时,受试者被判定为肺鳞癌。

在一个实施例中,激发光范围为460nm至640nm,优选为460nm至580nm。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光范围为480nm至700nm,优选为500nm至620nm。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判断肿瘤或其分期的装置,包括440nm至700nm之间的激发光部件和接收460nm至800nm之间的自发荧光的部件,以及分析受试者肺部正常组织或疑似的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值的分析部件。

其中,本发明公开了所述装置在确定受试者是肺腺癌或肺鳞癌中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示出通过激发光488nm分别激发肺鳞癌和肺腺癌样本,接收波长范围500-550nm的接收光后,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的自发荧光的代表图。

图2示出通过激发光488nm分别激发肺鳞癌和肺腺癌样本,接收波长范围500-550nm的接收光后,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的自发荧光的定量图。

图3示出通过激发光488nm分别激发肺鳞癌和肺腺癌样本,接收波长范围500-550nm的接收光后,不同分期的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的正常肺部组织的自发荧光定量图。

图4示出通过激发光488nm分别激发肺鳞癌和肺腺癌样本,接收波长范围500-550nm的接收光后,不同分期的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定量图。

图5示出通过激发光488nm分别激发肺鳞癌和肺腺癌样本,接收波长范围500-550nm的接收光后,不同分期的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的肺癌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定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

如本文所述,术语“自荧光”、“自发荧光”、“自发性荧光”、“auto-fluorescence”可互换,其是指组织、细胞、生物物质在受到适当波长的激发光照射后,吸收激发光的能量进入激发态,当退出激发态时发射出比激发光波长更长的光的现象,其中自荧光为比激发光波长更长的光。

如本文所述,术语“激发光”,是指能够激发生物分子发生自发荧光现象的光,其波长应比自发荧光短。

如本文所述,术语“肺部正常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可互换,其是指距离肺癌肿块(病灶)边缘大于5cm的肺部组织,包括近癌组织和远癌组织。在非肺癌患者中,肺部正常组织指距离良性病灶边缘大于5cm的肺部组织;在受试者中,肺部正常组织指距离疑似癌症病灶边缘大于5cm的肺部组织。

如本文所述,术语“癌旁组织”、“肿周组织”可互换,其是指距癌症病灶5cm以下的组织,例如2cm,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后再光镜下可见细胞浆或核被染成黄色或棕色,呈现阳性反应。癌旁组织不同于癌旁正常组织。在非肺癌患者中,癌旁组织指病灶旁组织;在受试者中,癌旁组织指疑似癌症病灶旁的组织,简称疑似癌旁组织。

如本文所述,术语“肺癌分期”是指国际抗癌联盟(unionforinternationalcancercontrol,uicc)推出tnm分期标准对肺癌进行的分期,包括ia、ib、iia、iib、iiia、iiib、iva、ivb。

如本文所述,术语“肺癌分型”包括肺腺癌和肺鳞癌。

如本文所述,术语“肿块”、“肿瘤病灶”、“癌症组织”、“肿瘤组织”可互换。在非肺癌患者中,病灶组织为良性疾病病灶组织。

实施例1.激发光波长为488nm时肺部各个部位组织自荧光的强度与肺癌分型

根据本发明,取各个时期肺癌病人或者非肺癌病人,肿块(病灶)组织、癌旁组织和肺部正常组织,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肺部组织样本进行实时成像。其中,激发光波长为488nm,接收波长范围500-550nm的接收光。

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患者的肺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肿块组织荧光强度上均比肺鳞癌患者高(图1和图2)。肺腺癌患者的正常组织,在每个肺癌分期中的自荧光强度,均高于肺鳞癌患者相应时期的自荧光强度(图3)。肺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在每个肺癌分期中的自荧光强度,均高于肺鳞癌患者相应时期的自荧光强度(图4)。肺腺癌患者的病灶组织,在每个肺癌分期中的自荧光强度,均高于肺鳞癌患者相应时期的自荧光强度(图5)。

通过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肺腺癌患者的肺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肿块组织荧光强度上均比肺鳞癌患者高。同一肺癌分期,肺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肿块组织荧光强度上均比肺鳞癌患者高。

其中,在使用临床金标准确诊为肺腺癌患者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其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约60%。而使用临床金标准确诊为肺鳞癌的患者中,相比非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约80%。

同理,相比非肺癌的病灶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肺腺癌患者肺部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约60%;肺鳞癌患者癌旁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大约80%。

病灶区的下降具有相似的趋势,即相比非肺癌的病灶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肺腺癌患者肺部癌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约70%;肺鳞癌患者癌组织的自发荧光强度下降了大约90%。

另外如图1所示,观察到肺腺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形态为均匀的弥散发光,然而肺鳞癌的肺部正常组织的自发荧光形态中出现大量的高亮的荧光斑点,即荧光团聚现象。这个图像特点在癌旁组织中也被观察到,即肺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荧光图像中未出现高亮的荧光斑点,但在肺鳞癌的癌旁组织中,尽管总体荧光强度相比正常组织有下降,但仍存在高亮的荧光斑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了,尽管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本文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不应当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均完整地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